分類彙整: 地方新聞

福智文教基金會2024卓越青年生命探索營圓滿逾五百位海內外社會青年 綻放生命光彩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福智文教基金會媒體聯絡人呂佩倫表示,從心出發,與光同行!致力於心靈提升的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7月19日至21日,假開南大學舉辦2024「卓越青年生命探索營」(簡稱卓青營),共計501位40歲以下的社會青年到場參與。今年邁進第九屆的「卓青營」是一個關注生命探索、智慧養成、環境永續、普世價值觀的營隊,已陪伴海內外數千名青年共同學習成長。「卓青營」以戲劇、講座、跑站、音樂饗宴等多元的課程方式,提供社會青年深廣的思維面向,從「幸福密碼—觀功念恩」及「慈心大地—關愛生命」的光點專題,到「善放光芒」生命故事的光點分享,鼓勵青年透由持續學習,建立更高遠的生命目標及社會責任,以積極正向的角度面對人事物,成為溫暖世界的卓越青年!
福智團體真如老師鼓勵年輕人應該早一點立志,為自己的理想付出汗水,追隨對生命離苦得樂有成功經驗的智者,學習以智慧去觀察外在的人事物,堅持努力至結果出現。營隊一開始的戲劇「追夢人生」,引發與會者思索自己的夢想及被現實追逐的考驗。在「幸福密碼」專題講座中,講師風趣生動地引領與會者探討面對境界時,內心選擇回應的方式會決定自己的苦樂。而若能以「觀功念恩」的角度,多看對方亮點、心存感謝,就能擁有快樂的鑰匙,開啟幸福的門窗。「幸福分享會」課程中,二位講師分別為任職於科技公司經理李姿瑢及非營利組織的資深工作者張依平,分享她們在生活中實踐「觀功念恩」的生命故事,傳達了只要願意善用發現美的眼睛,換個角度、用心觀察,會驚喜的發現,原來生命如此富有。
地球人應關心地球事,「慈心大地」專題講座介紹了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守護綠色大地、推動有機農業,溫暖人心的案例。邀請到基金會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合作,協助竹子湖花田主人成為全台第一位取得綠色保育標章的花農盧志明,分享突破自心與種植技術的困難,以友善耕作、減農藥種植花卉田,堅持疼惜這片土地的辛苦歷程。還有特別邀請協助高厝聚落米農解決種植技術及通路問題,用古老工法保護水圳及田區生態的農友張認路的分享,提供與會青年思考在實踐夢想過程中,克服困難的關鍵。「達人帶路」工作坊的跑站活動,也特別鼓舞與會者認知到,我們每一個選擇皆和周遭環境息息相關。面臨氣候變遷嚴峻的考驗,響應多「蔬食」及少用一次性塑膠「淨塑」,每人皆可在生活中為邁向碳中和、環境永續努力。
人與人的相遇是為了彼此的心靈提升,營隊特別安排了「心靈對話」、「綻放生命的光彩」等課程,邀請社會成功人士分享卓越的生命故事等,期望帶動年輕人學習以正向積極的心靈素養,開創卓越生命的無限可能。營隊最後的「無盡燈之夜」,每人手捧著燈,一起送出對所關切人事物的祝福、感恩及願望,點燃心燈,從這顆真誠、善良、利他的心開始改變世界,為自己的卓越許下心願。哪怕只有螢火微光,也要捧出來溫暖這個世界,一起散發光芒。參加的青年紛紛表示對於營隊課程印象深刻,以及感恩義工們無私的奉獻。許多學員感恩推薦自己來參加卓青營的親友,面對原生活中常聽到的抱怨聲,發願以「觀功念恩」溫暖身邊及更多的人。期望透過持續的學習,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與目標,成為在黑暗中照亮世界的那盞燭光。

民間企業捐贈物資收容動物大飽口福

民間企業捐贈物資收容動物大飽口福。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所屬動物之家毛小孩,長期收受各單位不定期捐贈物資,財團法人家樂福文教基金會為持續幫動物之家毛孩加菜,與農業局動保處簽訂浪浪食物募集合作備忘錄,集結大臺南6家家樂福量販門市,收集民眾捐贈飼料給本市動物之家,讓毛孩們在日常也能享受幸福的生活。
家樂福臺南地區現階段所有量販門市中皆設有「募集犬貓飼料花車平台」專區,民眾可直接於家樂福內購買犬貓食品或捐贈家中寵物食品放置花車之上,待花車上物資滿載,家樂福便會通知動物之家前往載運,每一份民眾的愛心都將直送動物之家,112至113年6月底止,由此平台共收到約22.6公噸飼料。另民間企業知名飼料品牌-希爾思寵物營養有限公司以及法國皇家寵物食品公司亦不定期捐贈飼料,使得收容所約有1,200多頭毛孩可以享用到不同口味的飼料。除了收到上述平台食品捐贈外,也會收到民眾及企業捐贈的其他物資,例如小零食、毛毯、貓抓板、貓砂、籠子等,讓毛孩們單調的收容生活也可以盡情享受其他樂趣。
農業局動物防疫保護處將繼續努力為毛孩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和福利,並感謝社會各界一同關注和支持收容所的浪浪們,一起寵愛行動捐物資溫暖毛孩心,更歡迎前往參觀本市動物之家灣裡站(臺南市南區省躬里萬年路580巷92號)與善化站(臺南市善化區昌隆里東勢寮1~19號)認養毛小孩。

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獲邀參與2024世界合唱大賽混聲組及宗教組再度榮獲雙金肯定將佛教良善和諧的力量讚頌音樂傳遞世界


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參與「2024世界合唱大賽」以讚頌音樂傳遞良善和諧的力量於世界。
夢蓮花讚頌合唱團至紐西蘭奧克蘭參與「2024世界合唱大賽」,於混聲組及宗教組皆獲金質獎肯定。


夢蓮花讚頌合唱團榮獲「2024世界合唱大賽」混聲組金質獎,由夢蓮花執行長陳萬和(右1)及夢蓮花讚頌合唱團指揮古育仲(中)代表受獎。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新聞連絡人呂佩倫表示,財團法人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繼去年於韓國江陵獲世界合唱大賽公開組雙料金獎冠軍後,今(2024)年7月10至13日,至紐西蘭奧克蘭參與「2024世界合唱大賽」(World Choir Games),於公開組混聲合唱組及宗教合唱組皆再度榮獲金質獎肯定。團員欣喜之時,更接獲由駐奧克蘭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轉達,總統賴清德及副總統蕭美琴對夢蓮花讚頌合唱團全體團員的電賀鼓勵。夢蓮花合唱團全體團員感謝總統的鼓勵及評審的肯定,期望未來再接再勵,將佛教啟迪人心向善的力量,透過讚頌樂音持續傳遞世界每個角落,溫暖人心。今年世界合唱大賽總計來自40多個國家,以及超過250多組合唱團體,約11,000位歌者參與。
夢蓮花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陳萬和表示,夢蓮花讚頌合唱團所詠唱的「讚頌」是一種深度淨化心靈的音樂,大多是由真如老師所創作,傳遞撫慰人心的力量。合唱團蓄積多年來的努力,累積海內外精湛豐厚的演出經驗,將佛教教化人心和諧的內涵,透過讚頌音樂藝術呈現,獲得此次世界合唱大賽的佳評與肯定。執行長同時非常感謝台北愛樂合唱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是此次帶領夢蓮花合唱團參賽的指揮古育仲老師的教導及帶領,讓夢蓮花讚頌合唱團有機會一次次站上國際舞台,讓來自全球的合唱團、評審們聽見讚頌。夢蓮花期望透過讚頌充盈著良善心意的和諧樂音,傳遞佛教音樂的美好。未來能再前進世界走向國際,和大家作朋友。(延伸閱讀:夢蓮花讚頌合唱團獲世界合唱大賽雙金殊榮!向國際傳遞慈悲力量 )
夢蓮花讚頌合唱團指揮古育仲老師表示,本次比賽曲目是精選真如老師所創作的佛教音樂,依演出的整體規畫、不同情緒高潮起伏所結合的曲目編排,包括:去年合唱大賽演出後,廣受評審及觀眾好評的〈密集嘛〉與〈水、花、人〉,符合比賽要求且可展現實力的無伴奏編曲〈拉緊我的手〉與〈修心八偈〉,以及真如老師特別喜歡的編曲〈舞廣袖〉。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混聲組比賽呈現多元曲風,除了唱佛教音樂,也規劃了客語〈大埔調〉及台語〈走進庶民的說書人〉,將臺灣的多元文化族群融合介紹給國際友人。
夢蓮花讚頌合唱團成立於2001年,秉持著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團員們在長年的練習與努力下已培養良好的默契,期待精益求精,致力傳遞讚頌豐富的精神內涵,呈現出合唱之美。(延伸閱讀:夢蓮花「真如的詩與歌」讚頌音樂會首演圓滿,傳遞饒益有情的力量!、夢蓮花「再撥心弦誰為聽」巡迴音樂會 8/8 高雄加碼場售票中 )

慈心基金會前進蒙古國大戈壁嚴格保護區啟動戈壁熊棲地種樹行動


戈壁熊生活棲地因近年氣候變遷,戈壁區年降雨量從100mm降至50mm,在廣大的戈壁區中僅剩少數綠洲覓食據點,嚴重影響生存。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慈心基金會媒體聯絡人陳雅雯說明,臺灣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2024年6月5日進入蒙古國大戈壁嚴格保護區A區(Great Gobi A Strictly Protected Area),由種樹總監程禮怡偕慈心種樹團隊、大戈壁嚴格保護區A區長 Bayarbat及同仁,以及蒙古國自然無限基金會種樹夥伴,啟動恢復戈壁熊棲地種樹行動。慈心基金會特別使用為沙漠地區開發的潛艇式水寶盆,在戈壁水源地的外圍種植500棵蒙古原生種黑枸杞、梭梭樹、檉柳等樹苗,延伸水源地的綠帶面積,為戈壁熊提供合宜的棲地與食物。7月8日再度觀察保護區種樹區域的樹苗成長狀況,樹高有明顯成長,樹苗存活率也高達80%以上。慈心基金會種樹團隊預計在今年8、9月間,再度前往戈壁保護區A區種樹,期望各界大力支持,共同守護地球上最稀少也是唯一生存在沙漠的戈壁熊。
球上唯一發現戈壁熊的區域就在大戈壁嚴格保護區A區,牠曾經只剩22隻,在2012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極度瀕危物種(CR)等級(註1),代表戈壁熊的生存面臨嚴峻的威脅及挑戰。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戈壁地區的年降雨量由100mm驟降至50mm,嚴重影響戈壁熊的生活環境,僅在迎風面的山麓能看見小面積的綠色地被植物。因此,在水源地周圍的綠帶縮減,大面積沙漠化的情況下,食物及水源嚴重缺乏,致使戈壁熊需要移動更遠更頻繁,才能找到足夠的食物和水,直接影響牠的生存。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表示,蒙古國為了保育戈壁熊,在其生態棲地內建置太陽能水井供應水源,及設置飼料餵食器提供食物來源,慈心基金會更進一步以棲地營造進行物種保育。此次透過種植戈壁熊喜愛的食物——黑枸杞,以及耐旱固沙的梭梭樹、檉柳樹苗,搭配潛艇式水寶盆進行戈壁環境的種樹工作,提供戈壁熊合宜的生存環境與食物來源。
截至2023年,野外的戈壁熊族群數量推估仍不到50隻。慈心基金會此次參與保育戈壁熊的工作,以種樹技術保育戈壁熊的生存環境,此外,保護區內還有雪豹、藏原羚、羱羊等珍貴稀有動物,未來將把種樹工法延伸至人造綠洲,種植極耐旱、可以涵養水源又長壽的胡楊樹種及黑枸杞,期望能讓更多生物得以生存。同時,也能間接改善戈壁沙漠引起的沙塵暴對臺灣及北半球的影響。邀請各界大眾共襄盛舉,為戈壁熊也為人類守護地球環境,共同參與戈壁熊棲地恢復種樹行動。詳情請見慈心基金會官網——拯救戈壁熊專頁 ( https://toaf.org.tw/treeplanting/bobigobi )

人安基金會台南平安站啟動避暑關懷機制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人安基金會台南平安站啟動避暑關懷機制
(一) 加強街頭外展及定點服務:夏季高溫時,加強街友各項高温關懷服務,告知避暑防熱資訊並加強食品保存宣導。

(二)潔身沐浴:台南平安站提供沐浴空間,天熱高溫,可至平安站洗冷水澡,清潔身體,避免皮膚病或傳染疾病肆虐,確保寒士身體健康。
(三)提供臨時庇護:於氣溫38度時,依防疫規範開放平安站作為臨時避暑庇護處所,避免直接曝曬高温之下,導致身體出現熱傷害徵兆,危及生命。
聯繫人:台南平安站 吳俊豪 電話:(06)236-3811 地址:台南市北區開元路46號。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環海淨塑攜手首推戈壁熊超萌貼圖支持蒙古植樹恢復戈壁熊棲地


慈心基金會於2023年以潛艇式水寶盆在戈壁區種植沙漠品種沙棘,存活率85%,且地表長出地被植物。(照片授權: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慈心基金會媒體聯絡人陳豐如表示,拯救戈壁熊一起Bobi Gobi!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與蒙古大戈壁嚴格保護區A區(Great Gobi Strictly Protected Area – Zone A)合作,於2024年5月起,將於蒙古國戈壁保護區內,以種樹利器進階版潛艇式水寶盆種植1,000株樹,展開支持恢復世界瀕危的保育動物—戈壁熊的生存棲地。這項行動獲得致力推動循環杯的環海淨塑贊助1,000個潛艇式水寶盆。大眾可透過LINE購買下載戈壁熊超萌貼圖,環海將提撥貼圖盈餘支持「戈壁熊棲地恢復種樹行動」。基金會也鼓勵大眾,可於合作超商購買飲料時指定使用循環杯,即有機會取到戈壁熊圖案循環杯,減少使用一次性飲料杯與塑膠杯蓋的使用,同時可上網了解慈心戈壁熊棲地保育行動。歡迎大眾一起來Bobi Gobi!詳細活動資訊請參閱:
慈心基金會戈壁熊網頁:https://toaf.org.tw/treeplanting/bobigobi
環海淨塑循環杯網頁:https://www.blueocean.vision/pages/bobigobi
LINE戈壁熊貼圖連結:https://line.me/S/sticker/26198259
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列為極瀕危的保育物種戈壁熊是蒙古國的國寶,蒙語稱為「瑪扎賴」(Mazaalai),主要分布於蒙古國大戈壁保護區內,是全世界唯一完全棲息在沙漠環境中的熊類。牠們主要以野生大黃的根莖、漿果、草芽、野蔥、麻黃和其他沙漠植物為食。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戈壁地區的年降雨量由100mm劇降至50mm,造成戈壁熊的環境沙漠化,食物及水源嚴重缺乏,直接影響牠的生存。目前,野外的戈壁熊族群數量推估不到50隻。慈心基金會與蒙古戈壁保護區,正視到戈壁熊棲地恢復的急迫性,遂規劃於保護區以潛艇式水寶盆,種植1,000棵適合當地的樹種,如具防風固沙及恢復綠色植被的檉柳及梭梭樹,以及黑枸杞等戈壁熊喜愛的食物,希望能恢復戈壁熊的生存棲地。
各國現在於戈壁保護區積極進行戈壁熊的保育,主要是提供飲水及飼料食物。慈心更積極的以種樹恢復棲地,之所以能以種樹作為戈壁熊保育治本的方案,是因為有適合在乾燥地區使用的種樹利器水寶盆。2023年慈心於戈壁區試驗潛艇式水寶盆種樹,獲得85%的存活率,進而於今年開始大規模在戈壁保護區種樹。不僅止於戈壁區,從2022年起,慈心於蒙古各地種樹,截至2023年底,共種植了超過7,000株樹木,存活率達85%。
蒙古因放牧、開採及氣候變遷等因素,導致水資源枯竭,土地沙漠化迄今已達75%。而蒙古戈壁的沙塵暴,三天內能吹到臺灣,十天內可吹到美國加州,影響範圍至半個地球。因此,2022年起,基金會遠赴蒙古國,分享豐富的臺灣植樹造林經驗。同時引進水寶盆,有效減緩當地沙漠化擴大,恢復水資源,減緩地球沙塵暴危害等,為當地打造永續方舟,獲蒙古官方與民間大力肯定與好評。

福智文教基金會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熱烈報名中

福智文教基金會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熱烈報名中。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福智文教基金會新聞連絡人羅聖萍表示,世界局勢更迭多變,身為主導社會主流脈動的企業,更應肩負社會責任面對各種挑戰與難題。福智文教基金會於今(2024)年舉辦第24屆「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以「正向思考、心靈提升、關愛生命、幸福傳遞」為主軸熱烈舉辦。北區場於7月12日至7月14日在開南大學、中區場則於7月26日至7月28日在國立勤益科技大學舉辦。營會豐富的課程內容每年吸引上千位海內外企業人士及CEO齊聚學習,透過知性與感性兼具的講座與活動,啟發更寬廣的思惟,重新定義企業與人生的正向價值,開創和諧永續的企業文化與願景。
福智文教基金會長期觀察人們並沒有因為社會的進步而變得富足快樂,反而更需要心靈的平衡。然而企業人士是否對於生命的價值、人際的溝通與互助合作有更深刻的認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能否兼顧企業的社會責任,開創出對世界與環境深遠的影響?福智文教基金會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課程中,從如何衡量自我人生開始,帶領學員靜心回顧與省思無限生命高遠的目標與課題。例如「觀功念恩」的專題演講中,引領社會人士洞悉無限生命的積極意義,說明離開痛苦得到真實的快樂,是人與萬物共同擁有的生命本能,透過心靈的淬鍊可以轉化苦樂標準的認知。營隊中同時安排了「心靈對話」課程,經由互動式的過程交流多元的思考觀點,並針對企業人士職場中的人際衝突、惡性競爭,乃至翻轉命運的困境有深入的探討。
歷年來企業先進們在參與營隊課程後分享內心真實的觸動:「短短幾天的接觸,心為之驚訝與明朗,鬆動了與人對立的心態,主動與傷害自己的人和解,感覺到從未有過的快樂」。透過課程設計學習正確有效的思考方法,能幫助企業人士快速地建立良善的人我互動。還有學員感動的說:「義工們的熱情溫暖、講師們高遠格局的智慧撼動了我,期許自己也能擁有正向能量利益他人」。在這個充斥負面能量的社會中,藉由營隊的課程,讓自己的心靈充電,充滿正能量。有學員回饋:「營隊讓我反思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想要擁有快樂的人生,需要透過更寬廣深遠的學習,單憑自己侷限的想法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在生命的長途遠征中,你我都需要有經驗的人帶領前行。
福智文教基金會多年來推動多元心靈提升教育,舉辦各式講座、成長營及研習活動等,讓企業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先鋒,歡迎想要翻轉人生的你,把握機會於4月30日前報名。

人安台南站辦園藝課程療癒寒士心靈

人安台南站辦園藝課程療癒寒士心靈。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人安台南站舉辦「園藝療癒課程」,現場邀請【福智傳心】植物之美-食農教育的董信宏老師帶領寒士,實際接觸和運用園藝材料,美化植物或盆栽,讓寒士療癒心靈,積極向上。
人人在遭逢苦難困頓時,都需要尋求心靈上的慰藉及輔導。今人安基金會台南平安站透過「園藝療癒課程」活動,增進寒士及街友的社會參與,同時經由融入與體驗以達到治療身心的效果,在保護植物的過程,獲得內在肯定的正向力量,使其找到生命的美好與感動。
人安基金會20多年來,服務台南在地貧苦弱勢,提供防飢、防寒、防病、心靈輔導等服務,讓寒士減緩身心壓力,避免發生社會問題,邀請您愛心襄助,每月「救一把」918,支持平安站常年服務。愛心專線:06-2363811。劃撥帳號:315-94945(戶名:人安基金會 備註:端午)。

慈心基金會攜手澎湖縣政府及緯穎科技從陸上種樹到海下共築海洋生態圈


透過課程培訓,潛水客也能成為公民科學家,記錄杭灣珊瑚復育狀況。(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提供)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慈心基金會媒體聯絡人陳雅雯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近年與澎湖縣政府合作植樹造林卓有成效,2024年發現新的海岸造林地能透由洋流作用,發揮保護澎湖杭灣珊瑚復育區的功能。4月20日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與澎湖縣政府祕書長蔡淇賢、緯穎科技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暨執行長張順來共同啟動「澎湖杭灣護漁林及珊瑚復育里海願景計畫」合作儀式,預計在三年內改善2.5公頃林地,使用慈心水寶盆並選用在地適生苗木10,000株,打造海岸複層林,並且培育8,000株珊瑚株,投放1,000塊珊瑚磚,進行群聚復育。慈心基金會首度跨地景種樹,攜手澎湖縣政府、緯穎科技、在地社區居民、潛水業者、公民科學家等多方夥伴,齊心從陸上「種樹」到海下,豐富陸域與海域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庇護了以海維生的社區,預計為4,000人帶來正面影響,實踐澎湖里山里海的美好願景。
「魚附林」一詞源於日本,意指在陸地上種樹可以營造魚群棲息、保護周邊漁場與漁業設施的功能。慈心基金會曾經為了復育國寶魚——櫻花鉤吻鮭,於2021年在其分布的大甲溪上游武陵農場啟動種樹2萬棵的造林行動,讓陸生昆蟲、落葉,成為河川生物的營養來源,實踐魚附林的概念。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受到之前種樹經驗的啟發,在與澎湖縣農漁局局長陳高樑、澎湖縣林務公園管理所所長李振綱討論後,發現造林地南方杭灣海域有漁業資源及珊瑚復育工作,也確認透過潮汐與洋流作用,能將造林地的碎屑帶往杭灣,成為計畫的緣起。
本次計畫造林地點位於澎湖鎖港里,是冬季東北季風的衝風地帶,不但緊鄰海岸而且沒有天然地形遮擋,有強風、鹽霧及飛砂等問題。因此,為了兼顧海岸林防風、保安功能,同時考量魚附林的需求,於近海第一線種植草海桐、木麻黃、黃槿、白水木等樹種,並搭配常綠性喬木(如臺灣海桐、繖楊、檉柳、小葉南洋杉、福木)、落葉性喬木(如苦楝、欖仁、水黃皮)、及小喬木、灌木(如土沉香、苦林盤、厚葉石斑木)等,增加造林地的樹種豐富度。種了樹的土地如同吸水的海綿,具有鞏固土壤、過濾雨水、緩衝洪峰、減少表土沖刷的作用,不僅維護海洋水域的潔淨水質,又能提供森林碎屑成為杭灣水域魚類的食物來源,發揮魚附林的功能。
珊瑚礁就像海中的熱帶雨林,提供海洋生物棲息、覓食及避敵、繁殖空間。因此,珊瑚礁生態系是海洋中生產力最高、生物量也最豐富的所在,更是沿岸居民日常生計及海洋旅遊的重要基礎。透由杭灣鄰近陸域種樹造林,可以讓潔淨過的雨水,緩緩地注入海洋,避免過多營養瞬間流入大海,造成有毒海藻大量繁殖,影響珊瑚的生長環境。本次的植樹計畫,不僅創造澎湖海洋產業的價值,更為居民生活開展美好的生態願景。
慈心基金會結合澎湖縣政府與緯穎科技,共創「從陸上種樹到海下」之環境行動,為國內之創舉。緯穎科技除了帶動同仁至澎湖親手種植海岸林及珊瑚株,同時也贊助全案經費。4月19日緯穎科技同仁先栽植珊瑚株於珊瑚磚上,再由緯穎員工代表與潛水業者共同投放至杭灣水域;4月20日與鎖港里居民共同種下海岸樹苗。為杭灣地區同時創造魚附林及珊瑚礁,豐富海洋魚類食物及棲地。
澎湖位於珊瑚大三角最北端的珊瑚觀察點,對於珊瑚大三角內豐富的珊瑚、魚類等海洋物種,極具特殊的觀察及保育意義。澎湖杭灣更是著名的潛水勝地,同時擁有全臺第一座海底郵筒,每年為澎湖吸引數萬潛水客到訪。慈心基金會、緯穎科技與澎湖縣水產種苗繁殖場啟動多夥伴合作關係,配合當地潛水業者、觀光業者,對澎湖遊客、潛水客進行海洋環境教育,由遊客及潛水客親自共同進行珊瑚復育工作,並培訓公民科學家,透過國際珊瑚觀察平台(Coral Watch),記錄並回報杭灣珊瑚復育狀況。
孟子曾說,「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魚鱉不可勝食也。」現今佐以科學論證,有健康的海岸林,不但能豐富陸地生物,也能守護海洋生態。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以同島不同命的海地與多明尼加共和國為例,由於海地砍光森林,導致土石流問題嚴重,甚至土石污染海域,無法發展漁業,更甚者影響人民的飲用水;反觀多明尼加共和國採取森林保護政策,不僅豐富了漁業資源,更帶動了發達的觀光產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種樹到護樹成林,需要以長遠的眼光、耐心持續地付諸行動。慈心基金會自2010年起在全臺推動種樹護樹行動,結合各縣市政府,以及企業的贊助與支持,共同以種樹護林為地球減碳,讓地球永續。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花東原鄉保種復育企業支持扎根食農教育傳遞世代永續保種文化精神


正興文化健康站-主廚們將在小米田裡向耆老學習珍貴的小米文化。(慈心基金會提供)


新興國小每週四的營養午餐,享用自己部落種植的小米。實踐「有人種,有人吃」的生活飲食循環。(慈心基金會提供)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慈心基金會媒體聯絡人羅聖萍表示,近年來糧食安全的議題不斷升溫,而保種復育是各國積極尋求的解方,面臨極端氣候影響全球農耕,暴雨、久旱或病蟲害都可能導致某個農作品種就此消失。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十多年前便積極透過各種方式進行保種復育行動,並於2023年承接農業部農糧署「強化花東地區原鄉保種及復育計畫」,以具有原住民主食文化特色及抗旱性佳的「小米」,作為永續保種的主軸。慈心基金會認為,部落永續保種的價值,在於「有人種,有人吃」的生活飲食循環,因此積極與部落農友合作將面臨流失的種原種回土地,並提供部落孩童更多接觸傳統作物與飲食的機會,延續原民部落傳統的文化內涵,發揮種原代代傳續的生命力。因此,慈心基金會於今年(2024)3月起規劃一系列的「小米進校園營養午餐」、「小米農民變老師」、「綠色餐廳主廚進校園」及「文化健康站」等活動,帶動學子重新找回傳統美味的記憶,並邀請企業支持與贊助(註1),讓部落產銷正向循環,傳承民族味覺與永續保種的精神。 慈心基金會在推動小米永續保種之路上,面臨部落耆老年邁與小米主食地位逐漸下降等困境。發現在小米轉作友善復耕的過程中,懂得種植小米的長者逐漸減少,部落的傳統糧食知識與紀錄快速流失。同時,如果家裡沒有種植小米,部落孩子平常能吃到小米的機會不多,且易受外來飲食習慣的影響,對傳統作物小米的味道陌生,味蕾和文化連結產生了嚴重的斷鏈。因此,為了把民族味覺吃回來,基金會於今年(2024)發展出一系列食農教育與文化傳承推動,希望以多元的方式扎根,擴大供需效益,發展永續保種的經營模式。 食農教育系列推動中,首先「小米進校園營養午餐」規劃臺東縣偏鄉的國中小及幼兒園共12所的師生(註2),以及2個文化健康站的長者,於今年3月開始,每週四能吃到自己部落族人種植的小米。一方面讓孩子熟悉傳統作物,一方面全榖雜糧豐富的維生素B及礦物質兼顧小孩老人的營養。同時,基金會規劃「小米農民變老師」,邀請部落保種的農民進校園擔任老師,將小米復育與文化復振融入學校課程與全校師生分享,同時傳遞族人生命中所經歷的傳統飲食、友善小米耕作的辛勞等經驗。透過理念的引導,孩童們各各將營養午餐一掃而空、盤底朝天、意猶未盡。
為了激發學童對小米食材的興趣,以及促進原民世代間的飲食文化交流與對話,特別策劃了「綠色餐廳主廚進校園」。邀請主廚們至南迴部落的文化健康站,向耆老們學習製作傳統小米料理的精神,並開展出小米的創新料理,突破一般部落孩童對於小米的印象,啟發對自我文化的認知。此外,除了傳承耆老的文化智慧,現代科學在永續保種上也發揮了重要的功能。基金會與帶動族人詳細記錄種原的來源,並將不同品系的小米製作成標本,並回贈給部落農友、文健站與學校,做為長期教育推廣。
慈心基金會期望將永續保種價值與意義擴大,不僅期望企業響應與贊助,更邀請社會大眾親身至部落走讀、參與保種體驗活動、支持保種田的經營、購買保種作物,以及小額募資認養小米田所產出之作物,帶動部落更多人加入種植,保存小米品系,增加耕作面積,成為永續保種和糧食安全的長期支持力量。基金會陪伴部落永續保種復育的範疇除了小米,還包含其他珍貴的原鄉傳統作物,如:油芒、旱稻、刺薯、紅藜、高粱、芋頭等。期望攜手多方持續蓄積累永續保種的量能,讓珍貴的部落文化資產代代傳續,建構糧食永續發展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