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宗教新聞

台南市開基共善堂捐贈復康巴士


黃偉哲感謝開基共善堂為身障朋友提供便捷接送服務(記者黃伃綵攝)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位於台南市中西區的開基共善堂今(17)日舉辦創立300周年建醮活動,宣布捐贈一輛價值逾百萬元的復康巴士給台南市政府,市長黃偉哲出席代表受贈並回贈感謝狀,感謝開基共善堂長年熱心公益,用實質行動照顧台南市弱勢族群,與市府共同為社會公益盡心力,立法委員陳亭妃、市議員陳怡珍、沈震東、李啟維皆到表達支持。
黃偉哲表示,台南市目前有155台小型復康巴士及1輛中型復康巴士,今年截止至9月份已提供20多萬趟次的服務,使用率非常高,他特別感謝開基共善堂今日再捐贈一輛生力軍,提升南市無障礙運輸服務量能,造福台南鄉親,也期盼未來這台復康巴士提供身心障礙者搭乘服務,能讓民眾感受社會的溫暖。
開基共善堂主任委員劉建成表示,開基共善堂創立於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今年適逢創立300週年,委員會往年為照顧台南市弱勢民眾,每逢王爺壽辰每年2月、8月都捐款給台南市民間團體,如:家扶基金會、好緣善心會所服務的弱勢兒童、街友等,每年捐贈金額逾百萬元。今年除捐贈復康巴士之外,未來亦規劃捐贈救護車,幫助更多台南市民。
社會局指出,台南市身心障人口數截至112年10月底約9萬9,071人,目前全市共有155輛小型復康巴士及1輛中型復康巴士,每年平均提供28萬趟次以上服務,這些車輛多數由民間企業、團體或市民個人所捐贈,為保障使用民眾行車安全,市府將捐贈車輛使用於汰換年限已逾10年以上的老舊復康巴士,從108年至今累積受贈50輛並汰換56輛復康巴士,再次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懷與資源,造福地方有需求的身障者。
復康巴士接送時間自上午6時至晚上11時,電話預約請洽06-2975678(永華、溪南區)、06-6328899(溪北區)。另,市府已啟用小型復康巴士Line@官方帳號(LINE ID:@tnrehabus),民眾加入LINE好友並綁訂帳號,即可進行線上訂車、查詢、變更或取消預約、掌握車輛位置等服務。

台南市孔廟修繕依法執行面對惡意中傷基金會痛斥立下最惡劣示範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民眾黨中央委員張凱鈞日前於媒體投書〈文革在台灣 台南孔廟遭強拆〉。並指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石牧民「無視文資法相關規範,未經申請就強拆孔廟」,絕非事實。相關修繕工程完全依照文資法規範報請同意,現場亦有相關安全防護措施。特定政治人物為圖選舉利益,未經查證即對本會進行惡意攻擊,是對社會大眾做出最惡劣示範,本會對此表示遺憾。
臺南孔廟當前正在進行「臺南孔廟販賣部泥屋面天溝瓦作修繕工程」,依據《文資法》相關規定,於本(2023)年10月6日檢送計畫書向國定古蹟主管機關「文化部文資局」申請,並獲同意。於工程施作期間,亦規畫放置相關安全措施和護欄,以維護來訪遊客與施工團隊安全。此外,孔廟販賣部施作部分,僅為更新販賣部內部商品展示櫃,相關往返公文俱在。張文所言「強拆孔廟」不僅昧於事實,未負起查證責任,更對臺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造成嚴重傷害。
另,文中指稱臺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遴選程序與現任執行長石牧民所提相關質疑,首先基金會執行長遴選過程秉持公平、公正與透明之原則舉行,臺南市政府亦針對議員及外界質疑逐一回答,並去函國立臺灣文學館求證,臺文館則函覆指出執行長石牧民當時於臺文館工作之出差勤皆依規定辦理,文中所言絕非事實。
上述投書誣指財團法人臺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的修繕工程為「文革在台灣」,實是顛倒黑白,基金會呼籲政治人物發言應秉於事實,不要刻意抹黑,為求曝光不計手段,機關算盡,但一旦面臨檢視,將自曝其短,得不償失。

台灣首廟天壇祈安禮斗法會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上香祈求國泰民安


馮世寬在卓永崇、陳淑鈴等人陪同向大帝上香,祈求國泰民安。
台南市台灣首廟天壇除香火鼎盛,而且神威顯赫,更遵循著宗教對「人」關懷的宗旨,以累積的資源積極投入社會公益慈善事業,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並照顧弱勢族群,贊助社會福利不遺餘力,博得社會各界好評。昨適逢天壇辦理九星大帝聖誕祈安禮斗法會,前國防部長現任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在台灣首廟天壇副董事長卓永崇、董事會秘書陳淑鈴等人陪同向大帝上香,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會後,並合影留念。(圖文:記者蔡金旺)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中區聯誼會參訪福智僧團月稱光明寺期望弘傳佛陀圓滿教法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中區聯誼會於福智僧團月稱光明寺華藏樓大殿召開。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中區聯誼會10月18日參訪福智團體根本道場月稱光明寺,共計37所寺院、129位法師來訪。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福智僧團媒體連絡人陳豐如表示,福智僧團於2023年10月18日盛大歡迎「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中區聯誼會參訪福智根本道場月稱光明寺。當日,由總會中區總召明善寺住持德松法師邀集37所寺院、129位僧眾歡喜來訪。福智真如老師非常重視教界間的交流,期勉「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秉持真如老師的引導,福智僧團住持如淨和尚率31位僧眾及百餘位居士義工熱烈接待,以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的心,進行交流學習。期許在變動的年代集思廣益,共同為佛教的發展而努力。感念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理念與對福智團體的恩德,義工們特別規劃慈心美味蔬食,歡喜供養與會大德。在彼此鼓勵與感恩中,大家相互期勉為發揚人間佛教精神繼續奉獻熱忱。
活動由主席福智僧團如英法師開場,感謝大家參與此次深具意義的交流活動。如英法師非常感念星雲大師的悲智行誼,即使在病中也能關顧來訪法師並清楚地指出名號,親和的精神令人感佩。大師也曾說,佛教間應彼此交流團結,期勉透過每次的聯誼交流,深入了解彼此,才能更有力量貢獻社會與服務眾生。總會主席心保和尚致詞表示,看到莊嚴的月稱光明寺感到很歡喜。個人的能力不及團結的力量,希望能促進交流,匯聚更寬廣的力量。心保和尚進一步提到星雲大師的心願,是希望佛教能邁向更光明的未來,在面對世界戰事頻仍之際,佛教團體間的團結是一個很好的示範,對世界和平與社會和諧有極大的意義與重要性,也是共同努力的目標。總會主席悟因長老尼說明,21世紀很多宗教戰爭是源於對立與排外,而佛教是主張和諧與道德,期望透過教界間的交融,彼此學習,傳遞佛法的慈悲精神。
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表達,現今以暴制暴的戰爭為世界帶來極大的不安,期望透過佛教能消彌彼此的對立與衝突,轉變人心、安定人心。透過交流與學習,以正向的力量,關注更多重要的議題。總會中區總召德松法師提到,常常從61號道路看到月稱光明寺,此次很歡喜終於能親入寶山參訪莊嚴的唐式建築。更感謝福智僧團如淨和尚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並廣集義工們的用心護持。期許以尊重及欣賞的眼光進行參訪,自他都能以法增上,做人所做的事,成人所成的佛,盼此行能入寶山滿載而歸。
福智僧團住持如淨和尚致歡迎詞時表示,如星雲大師所提出「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意涵,期望能團結一致、興盛佛教。福智創辦人日常老和尚也很重視僧伽與居士的教育,引領僧俗從《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學習入手,成辦菩薩道的精神,期勉大家共同讓佛法長久住世。會中更特別介紹榮獲苗栗地區績優宗教團體獎的淨覺院道融法師,以及今年榮獲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全的「金舵獎」的彰化廣緣寺宏緣法師。
活動中回顧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期間,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為社會及世界所做的努力,內容包含:舉辦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身安則道隆—佛教的健康之道健康力、精神力、自癒力、智慧力等多堂課程;參訪印順導師所建立的「妙雲蘭若」、世界宗教博物館年度大展「生死晝夜—於死亡中前行」、佛光山嘉義南華大學全國首座「臺灣生命教育意象館」;參與榮譽總會長星雲大師圓寂讚頌典禮,以及應邀組團前往梵蒂岡進行宗教交流。
福智僧團性莊法師介紹月稱光明寺的成立,是希望弘揚月稱菩薩中觀應成派的清淨傳承。說明日常老和尚1965年出家並隨仁俊長老學習,之後到美國接觸南北傳及顯密等佛法時,值遇《菩提道次第廣論》,並於1986年赴印度學習《廣論》傳承。1991年,於南投福智精舍組建僧團,1993 年遷移至新竹鳳山寺開展福智法人事業。2005年,隨著僧團發展進駐雲林古坑大悲精舍。真如老師接班後,考慮到僧團安身立命,以及建立五部大論學制的長遠規劃,因此,於2007年擘劃月稱光明寺的建設計畫。首棟華藏樓的建築於2021年啟用,2023年已邁入二期工程的里程碑,至2023年福智僧團已將近有800位學僧。
午齋時,福智東湖教室蔬食義工們懷抱著歡喜恭敬心,以里仁通路的有機食材,規劃美味豐盛的蔬食餐點,供養諸山長老大德。義工們表示,非常感恩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理念,以及2015年接見真如老師的恩德,因此,大家虔敬調製慈心蔬食,頂禮佛陀恩德。每位參訪者於賦歸前,福智僧團副住持如得法師都一一敬送本次聯誼活動的裱框大合照,以為留念。
為了佛教的廣弘,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將於11月28日至29日,假新北市三峽金光明寺舉辦會員大會暨人間佛教發展研討會,探討「如何增加佛教信仰人口」;面對寺院老化及信徒高齡化的困境,邀請大眾集思廣益,吸引年輕人學習傳持教法。會中也提案2024上半年的聯誼活動以「正念禪修」為主題,預計3月12日至14日假南華大學舉辦。
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於2015年8月9日成立,至今全臺已有近200多個寺院、教團,以及逾300位社會賢達響應加入。秉承佛陀教法,維護正信佛教之發展,以淨化人心、普利社會,帶給人間和平與幸福為宗旨。本次參訪的寺所,包含:久靈寺、中道學苑、水美禪寺、正醒禪苑、永光寺、佛光山寺、佛國寺、佛教會館、妙法寺、明山寺、明善寺、香光尼僧團、香雲精舍、真巖寺、淨覺院、清德寺、祥雲寺、惠中寺、菩提寺、象王宗教、慈悟寺、萬緣寺、鼓山寺、福智僧團、福慧禪寺、廣修佛院、廣緣寺、廣願地藏寺、諦觀精舍、龍泉寺、彌陀寺、彌陀禪寺、禪林寺、藍田寺、護國寺、靈山寺、靈巖山寺及南華大學等。

台灣首廟天壇關懷清寒家庭及清寒學童頒發獎助學金


鄭新輝由徐國潤、陳淑鈴陪同代表市長頒發獎學金給清寒學生。(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台灣首廟天壇於昨日上午10時,由天壇董事長徐國潤在廟埕廣場主持一年一度的全市高中國中國小清寒獎助學金頒發典禮,共發出3581000元整,共有969位學生受惠,期能減輕受助家庭學雜費的負擔。
台灣首廟天壇從民國84年辦理首屆清寒獎助學金,至今邁入第29年,本屆獎助學金頒發共有119所學校高中29所國中32所國小58所,共有969位學生受惠,總共發出3581000元整,較去年多出26人114000元,在典禮前天壇董事長徐國潤、副董事長卓永崇及台灣首廟天壇董事會秘書陳淑鈴和全體理監事,帶領清寒學生向玉皇大帝鞠躬頂禮,更感謝信眾的捐贈和愛心奉獻,協助清寒學子就學。
每年申請獎學金得學童大部分都來自單親及隔代教養或主要負擔家庭經濟,這些學生非常上進,辦工半讀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徐國潤致詞特別勉勵他學童,在求學時更要加倍努力,將來學成又有能力要知道回饋社會。
徐國潤強調,天壇奉行主祀玉皇上帝聖意,「取之於十方,用之於十方」,整合社會資源長期辦理社會公益,除捐獻善款坐台南市就學子女的獎助學金外,也長期固定捐助社會局百萬元善款照顧弱勢家庭。並辦理自強護慰問金發放及興辦天壇老人養護中心,以實際行動來照顧弱勢,每年都獲內政部和台南市政府頒發興辦公益慈善暨社會教化績優宗教殊榮。

福智文教基金會恆星經典會考臺南場圓滿


82歲蔣王春子(左2)活到老學到老,在家人的陪伴下參加福智文教基金會經典會考。


7歲的李冠宇平日受母親及哥哥的薰陶及陪伴,參與福智文教基金會台南區經典會考。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福智文教基金會媒體聯絡人陳豐如表示,在全世界皆關注AI人工智慧對人類未來影響之際,心靈教育卻是完善人們美德的最佳利器!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長年深耕心靈提升與經典文化的傳承,每年舉辦「恆星經典會考」,期望傳遞屹立千年、萬古不變的文化美德。9月17日經典會考臺南場於本會臺南、善化及永康等據點舉辦,當日應考人數為150人,背誦總字數為 702,098字,個人背誦字數最多為56,167字,年齡從7歲至82歲老中青三代同堂歡喜參與。
個人背誦字數最多者是34歲的鄭志賢,在年幼時受母親及導師的啟蒙開始背三字經,以及大學時參加福智青年社受老師及同儕影響而接續背書,此次為初次通過5萬字佳績的里程碑。7歲的李冠宇平日受母親及12歲哥哥李冠謙的薰陶及陪伴而接觸經典,此次會考背誦了包括《弟子規》、《大學》等經典共2,583字。而令人感佩的是,有24位年長者參與本次臺南區經典會考,其中有4位超過75歲。82歲蔣王春子,在家人的陪同下笑容滿面的參與會考,對主考官非常地恭敬。80歲林謝秀枝背誦了5,008字,展現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66歲務農的杜發成,見縫插針地利用農忙之餘堅持背書,希望增長智慧及記憶力,本次背誦初次突破3,000字新里程。還有身障者李盈萱,因癲癇而需持續服藥,在親友的鼓勵下第一次參加經典會考,勇於學習的心值得讚揚。越南籍的阮麗君,在旁人的鼓勵下開始背書,2個月來的努力已能流利地背誦5,000多字,並且參與了此次經典會考的義工服務。這次三個會考場地總計有76位義工及49位主考官參與。
福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基瑞表示,在現今瞬息萬變、偏重物質生活的時代,加上快速多元的3C科技,人們的思緒為大量龐雜的訊息所牽動,亟需更穩定強大的心靈力量引導內在的價值觀。而傳承的聖者智慧透過經典,傳頌著亙古流芳的人文薈萃,提供人們生命實踐與反思自省的標準。因此,基金會不僅致力於經典教育的傳持,更期望見行相輔,鼓勵大家將經典中孝悌敬長、兄友弟恭、惜福惜物等美好品德,實踐於待人接物、灑掃應對生活中,創新文化的搖籃,帶動社會大眾品嚐經典的浩瀚與幸福,建構和諧安樂的社會。( 延伸閱讀:經典會考十週年,福智文教延續文化傳承與創新 、福智文教基金會「經典生活X五感體驗」活動圓滿)
今年會考以「經典.生活—禮之用・和為貴」為主題,由臺灣師範大學東亞文化與漢學中心、臺中教育大學語文與教育學系及高雄師範大學經學所共同主辦,以及臺灣國際經典文化協會、臺北市孔廟、基隆瑪陵國小、福智學校財團法人、屏東大路關中小學及高雄市立左營國中共同協辦。其他場次將持續至11月5日,於高雄、臺東、屏東及嘉義場舉辦,歡迎各界好友一同來親近千古淬鍊的聖賢智慧,體驗心與經典相遇的歡喜幸福。

台灣首廟天壇造福弱勢家庭生活助及急難救助有成榮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臺灣首廟天壇始建於清咸豐四年,主祀玉皇大帝,並同祀眾多道教神明,是臺灣首間官民合建的廟宇,也是臺南市首屈一指的信仰中心受惠自建廟以來香火鼎盛、信眾絡繹不絕,更為宏楊廣被善行,照顧弱勢族群,同時讓香油金能發揮更大的效益,更為宏揚廣被善行,照顧弱勢族群,同時讓香油金能發揮更大的效益,全台首創採「以米代金」助貧,除獲選績優宗教團體,今再榮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市長黃偉哲、民政局長姜淋煌委由中西區長汪慶忠,於昨日由董事會秘書陳淑鈴陪同,在天壇廣場貼紅紙慶賀。(圖文:記者蔡金旺)

慈心基金會在蒙古國7個省市種植逾7,000棵樹苗活率高達8成5


臺灣駐蒙古代表處代表羅靜如(左四)及臺灣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右三)偕各自團隊一同慶祝在蒙古種樹逾6,000棵。(慈心基金會提供)


經歷洪災重建與霜雪覆蓋的沙棘樹苗,一年後的樹苗存活率達85%,並且已經開始結果纍纍。(慈心基金會提供)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慈心基金會媒體聯絡人陳雅雯表示,透由臺灣駐蒙古代表處的媒合,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今(2023)年繼5月在蒙古中央省使用水寶盆試驗草原地區適合的樹種,並進一步在戈壁沙漠邊緣與銅礦開採區恢復地,使用沙漠專用的潛艇式水寶盆;緊接在今年8月,與蒙古國家森林局合作,在中央省、中戈壁、巴彥洪戈爾省的種樹基地以水寶盆合作種樹。慈心基金會種樹總監程禮怡在8月底接受蒙古當地電視台「早安蒙古」節目專訪時,特別向蒙古國民眾分享使用水寶盆在蒙古種樹的成果。節目播出後,立即收到觀眾回響,來電向慈心種樹團隊表達感動與感謝,並希望能加入種樹護樹義工,一起在蒙古種更多的樹。慈心基金會從2022年至今,已在蒙古國烏蘭巴托市、中央省、色楞格省、巴彥洪戈爾省、中戈壁省、扎布汗省及南戈壁省等7個省市,種植7,100棵樹苗,期望臺蒙持續合作種樹,在大漠上種出森林,當未來面對極端氣候挑戰時,讓生存環境更有靭性。
蒙古國總統Khürelsükh U.推動之「十年十億棵樹計畫」,由官方帶動民間種樹,卻因蒙古氣候環境變異甚大,全年平均氣溫從攝氏30度至負30度左右,年平均雨量僅200公釐,沙漠地區甚至只有50公釐,不但造成土壤鹽鹼化、植物存活不易等現象,加上當地水資源珍稀,讓種樹護樹工作顯得困難重重。臺灣慈心基金會與蒙古自然無限基金會在當地成立種樹基地,並且舉辦多場種樹工作坊,將種樹理念與環境教育結合,今年共有超過1,000位蒙古社會各階層民眾參加,為受眾說明種樹的好處,特別強調種樹造林對於阻止蒙古土壤沙漠化及挽救水資源的重要性與急迫性,同時教導水寶盆的使用方法,並且在基地實地練習,讓種樹護地球的理念持續向外擴展。(延伸閱讀:慈心種樹教育無國界!蒙古種樹基地首辦工作坊守護珍貴水資源)
為了更適合蒙古大漠氣候,在臺灣本島與離島嚴峻環境成功造林的種樹利器——水寶盆,經過來回修改調整及測試,終於設計出適合在蒙古大漠種樹使用的潛艇式水寶盆。潛艇式水寶盆在使用時,需把整組水寶盆埋入地下,地表上只露出樹苗孔與給水孔,不但可以更加延緩水份蒸散,延長水寶盆為樹苗給水的時間,還可以緩衝沙漠地質的高沙溫,讓樹苗順利長大。今年 5 月在戈壁區的佑安寺以潛艇式水寶盆種植沙漠品種的沙棘樹苗,一個月後樹苗枝葉已開展並繁茂,同時,埋入地下的潛艇式水寶盆帶來的水氣,也使周圍的地被植物開始恢復,這是潛艇式水寶盆在沙漠地區能夠綠化地表、減緩沙塵暴很重要的指標。(延伸閱讀:慈心挑戰蒙古戈壁沙漠種樹,築起減緩沙塵暴的希望綠牆)
慈心基金會的水寶盆為水資源極稀少的蒙古種樹困境帶來希望,以2022年,在蒙古烏蘭巴托國家遊樂園種植的樹苗為例,一年後,樹苗存活率達100%,冠幅及樹高都增加100%;在蒙古種樹教育示範基地種植的沙棘樹苗,經歷洪災重建與霜雪覆蓋,一年後的樹苗存活率達85%,並且已經開始結果纍纍。直到現在,慈心基金會與蒙古國的官方、學校、民間單位,以及臺灣的贊助企業,已經在蒙古合力種下逾7,000棵樹苗,其中4,300棵使用水寶盆,各地區的樹苗存活率皆超過85%,另有100棵樹苗使用基金會特別開發的潛艇式水寶盆,種在給水環境更嚴苛的戈壁沙漠地區。期望未來能夠進一步擴大合作,在蒙古戈壁沙漠邊緣恢復綠覆蓋、以「綠牆」來延緩沙漠擴大,恢復蒙古大地生機。

內政部宗教團體表揚大會善化慶安宮及慧慈寺榮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善化慶安宮榮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112年內政部全國宗教團體表揚大會,善化慶安宮及慧慈寺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事務之投入,雙雙獲頒內政部宗教公益獎,地方居民肯定並同感殊榮。
內政部自民國65年起對於興辦公益慈善或社會教化事業績優之宗教團體予以表揚,受表揚之宗教團體,皆為戮力興辦公益慈善或社會教化事業,具有特殊貢獻、著有績效或聲譽卓著。112年內政部全國宗教團體表揚大會假嘉義縣棒棒積木飯店舉辦,並由內政部林部長右昌親自頒獎,臺南市計有25家宗教團體獲獎,為全國各縣市獲獎數最多。
善化區長方澤心表示,善化慶安宮自93年起,年年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慧慈寺自97年起,也9次獲內政部宗教公益獎。兩者雖為中西方不同之宗教團體,?使在教義信仰有所不同,但皆積極從事公益慈善與社會教化事業,也期盼二者能成為引領良善社會風氣的標竿,帶領更多宗教團體投入社會公益事務,成為支持社會向前力量,讓社會充滿更多溫暖、愛與感動。

台南市孔廟文化節開跑硃砂啟智六藝闖關尋寶遊戲熱鬧登場

台南市孔廟文化節開跑硃砂啟智六藝闖關尋寶遊戲熱鬧登場。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孔廟文化節將於9月16日本週六熱鬧開跑,今年活動主題「樂來樂愛禮」取六藝當中的「禮」、「樂」元素,將祭典中使用的禮器及樂器化為親切的形象,並規劃「硃砂啟智」、「禮樂探秘」與「寶藏夢遊」3大主題、14項系列活動,包括孔廟導覽、文化講座、共學工坊、音樂演出、親子共創體驗及六藝闖關、尋寶遊戲、小小市集等,歡迎市民朋友及全國民眾走進孔廟文化園區,體驗具有千年歷史的傳統漢學文化。
文化局表示,素有「全臺首學」之譽的臺南孔廟,走過300多年歷史,每年春秋二季的「大成至聖先師釋奠典禮」更是臺南市重要的文化盛事。文化局自2011年開始主辦孔廟文化節,精心規劃不同主題,讓大眾對於臺南孔廟在體制、歷史文化及儒學趣味上有更清晰完整的認識。今年孔廟文化節主題「樂來樂愛禮」簡單而富有童趣,蘊藏禮、樂的意涵,於系列主題活動中融入禮樂、儒學精神,透過觀察、體驗與遊戲,讓臺南孔廟成為一本活的課外讀物,帶領大小朋友一起學習,親近孔廟、認識祭孔、聆聽十三音,瞭解以成書院所肩負的重責。
活動包含名額秒殺的「啟蒙大典—硃砂啟智」,以及各式主題導覽、文化講座,將由歐財榮、杜潔明、林存元、林淑萍四位講師,深度解說孔廟建築、文化、祭儀與「以成書院」。今年特別邀請資深導覽員盧芳蕙老師加開英語導覽,歡迎外國朋友們一起來認識臺南孔廟。此外,還有六藝闖關遊戲,以及由忠義國小所培訓的小小解說員們帶來孔廟文化及建築解說;葫蘆巷讀冊協會也將以《臺南孔廟好好玩》繪本進行遊戲、問答與說故事,臺南版畫藝術家Lucy則將帶領大家動手用版畫印製自己的藏書票。
另一活動亮點「尋寶遊戲」設計「孔廟園區篇」及「大成殿篇」2款學習單,邀請親子一同在孔廟內探索尋找答案,解題後可兌換精美小禮物。2023孔廟文化節活動時間自9月16日持續至9月29日,活動熱烈報名中,詳情請至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查詢或追蹤孔廟文化節活動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