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其他

臺南市鬥天機天文達人擂台賽天文館決賽


參賽隊伍利用星座盤答題。(記者黃伃綵攝)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臺南市政府教育局舉辦全市性天文素養競賽「鬥天機─天文達人擂台賽」,72個隊伍經歷了10月4日、11日初賽後,晉級的16個隊伍將在11月18日於南瀛天文館齊聚一堂,展開最終決戰,優勝者將可抱回1萬5,000元高額獎金。當日決賽開放現場觀賽應援,邀請對天文有興趣的民眾,蒞臨見證最後贏家的誕生!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鬥天機─天文達人擂台賽」是全國首創以天文為主題的知識競賽,對天文知識有把握的國小學童必須經過層層考驗,過關斬將與各校強敵競爭佳績,獲得高額獎金!競賽題型千變萬化如「星星點燈」、「九星連珠」、「觀星望斗」等,不只動腦更要動手,考驗參賽選手的速度與反應,更挑戰自身的天文知識素養。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指出,本年度鬥天機初賽分2場辦理,溪北場為下營國小、溪南場為東區復興國小,從72隊中脫穎而出的16隊將於11月18日於大內區的「南瀛天文館」集結一決高下。天文館長期進行天文教育推廣,鬥天機也已行之有年,在趣味及變化多端的題型及高額獎金的吸引下,讓臺南在地學子躍躍欲試,不僅與他校菁英競爭、更是對自己的挑戰!
南瀛天文館表示,鬥天機不僅是考驗課本書中的知識,彈性且跨領域的命題內容頗有挑戰性,小至望遠鏡的倍率計算、大至星空觀察等,如何在廣博的天文知識中掌握先機、領先選手拔得頭籌,更考驗各隊選手的知識量及臨場反應,精彩可期,歡迎對天文有興趣的民眾來觀賽。

台南市4日晚上6時起停班停課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依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中度颱風小犬颱風來襲,台南市風雨逐漸增強,目前預測今4日晚上6時至深夜最大陣風可達8-9級,鑑於市民安全,台南市政府宣布今4日晚上6時起,停止上班、停止上課。
台南市政府指出,小犬颱風中心目前在鵝鑾鼻東方海面,向西移動,其暴風圈已進入台灣東半部近海,對宜蘭、花蓮、台東、南投、新竹以南及恆春半島將構成威脅。陸上警戒區則包括宜蘭、花蓮、台東、南投、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及恆春半島。
台南市政府提醒,室外懸掛物、招牌、圍籬及鷹架等應加強固牢,陽臺盆景等應妥善放置。此外,颱風後續可能帶來的強降雨易造成部分地區積(淹)水,沿海低窪地區應慎防排水不易及海水倒灌。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改善鹿耳門溪出海口航道淤沙每年編列經費疏濬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鹿耳門溪口因上游匯集嘉南大圳排水路、溪南寮大排、土城仔大排、竹筏港之一排水、竹筏港之二排水等排水路,長期累積排水泥砂,加上河口地勢平緩,流速不足,更受海岸地形、潮汐影響,海岸漂沙亦於溪口沉澱,最終造成出海口長年淤積,雖未影響排水功能,於退潮時可能影響漁民進出港航行安全。台南市政府除了每年編列經費疏濬,經研究評估後,再向中央爭取前瞻計畫5050萬元,可望進一步改善淤沙情形。
往年由市府農業局編列預算,並由漁港所辦理疏浚作業,配合漁民養殖季節分別於上下半年各清疏一次,每年疏濬量體約為2萬至2萬5千立方米,本年度已發包「112年度臺南市漁港泊區航道清淤工程(開口契約)-鹿耳門溪出海口航道疏濬」,將於近日內開工進行鹿耳門溪出海口疏濬作業,以維持航道暢通。
但由於出海口水流流速過於緩慢,導致疏濬完成後在短時間內又會有大量漂砂回積,疏濬成效大打折扣。為利達成長期成效,市府跨局處整合,由臺南市政府水利局於108及109年委託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辦理兩期「臺南市鹿耳門溪口海岸監測調查及淤沙問題之研究評估」,透過基本資料收集、地形測量、海象觀測及數值模擬分析等作業,研究歸納鹿耳門溪口淤淺機制,並規劃河口減淤改善方案。
經檢討長期改善方案,水利局預計辦理「臺南市鹿耳門溪口減淤改善工程」,工程內容包含航道疏濬、束流工設置、養灘及後續成效監測。該工程已完成基本設計,束流工佈設長度規劃為150公尺,起點自導流堤堤頭往內和延伸,走向平行導流堤,以混凝土基樁沖樁方式施作,疏濬之砂土將用於四草海堤外海岸養灘。工程所需經費約5,050萬元整,已提報前瞻計畫第七批次全國水環境計畫,積極向中央爭取相關經費。
水利局表示,該工程完工後可將航道範圍內水深增加至1.5公尺,供四草漁港作業船隻進出,並且藉由提升鹿耳門溪航道內水流流速,達到減緩淤積的效果,後續配合漁港所定期疏濬暢通航道,以保護漁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臺南市教育局交通安全教育向下扎根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為響應交通部全國「交通安全月」主題,提升教師運用交通安全教育課程模組,融入日常教學及推行交通安全教育戶外體驗活動,教育局於9月6日召開臺南市交通安全月「人本交通-停讓文化」暨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計畫專案記者會,開場由下營國中學生以交通安全宣導融入劇情演繹,讓人印象深刻。黃偉哲市長與師生代表共同宣誓,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識,型塑停讓文化。
黃偉哲市長表示,維護學童交通安全刻不容緩,配合中央「人本交通-停讓文化」的重要政策,臺南市對學生通學安全的軟硬體投入不遺餘力。在硬體方面,透過跨局處合作,爭取通學步道改善經費逾2億3仟萬,以維護孩子通學的安全;在教育宣導方面,全面推動交通安全課程及交通安全月宣導活動,並整合公私立資源、大臺南交通教育主題館體驗課程等管道,由宣導、體驗及日常生活中落實交通安全教育,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用路習慣。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教育局與學校積極推動各種交通安全教育措施,且每年均有1-2校榮獲教育部交通安全教育最高榮譽「金安獎」的肯定,近五年已累積9校獲獎。去年更建置全國首創的交通安全教育輔導團,培育人本交通教育宣導種子講師,到各校辦理宣講服務、協助教師增能,並將交通安全課程列入學校總體課程計畫中,交通安全教育課程的執行率100%;為確保學童安全,鄭局長也提醒學生,謹記交通安全守則「我看得見你 你也看得見我」,鼓勵學童「舉手過馬路」,增加自己的能見度,也呼籲駕駛能優先禮讓行人,尤其是學童。
教育局表示,今年9月為「交通安全月」,配合中央政策,以「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為口號,並以「車輛慢看停」及「行人停看聽」為宣導重點,希望各校能落實課程執行、活動宣導、整合資源規劃戶外交通安全教育體驗課程,透過親師共同協力,培養孩子終身受用的交通安全素養。

南臺科大學生赴印尼華語教學體驗跨文化融合之旅


南臺科大師生和印尼邦加幸福學校老師大合影。(記者黃伃綵攝)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南臺科技大學陳志盛老師承接教育部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帶領該校幼兒保育系段雨潔、劉宜霈、陳俞蓉同學,以及國際志工社郭俊毅、蕭宜蓁同學,分別在印尼巨港開心學校和邦加幸福學校進行華語教學服務活動。陳志盛老師自2010年起一直致力於幫助臺灣學生進行國際交流,推廣海外華語教學;曾帶領外交部南臺國際青年大使學生至加勒比海聖克里斯多福和維尼斯國進行臺灣文化交流推廣,並多次帶學生到印尼各地進行華語教學。2020年因疫情無法出國,今年(2023年)在全球疫情解封後,再度帶領學生踏上印尼,進行華語教學與印尼文化體驗的旅程。
與過往交流不同,今年在巨港的南臺學生躬逢其盛,參加巨港燈籠節的開幕典禮,享受了一場融合印尼華人文化和巨港三佛齊文化,充滿音樂和熱情的文化盛宴。根據南臺幼保系在巨港進行華語教學的三位同學表示,其想不到會在印尼受邀參加燈籠節開幕典禮,看到像是臺灣舉辦的元宵燈會,在這裡人群接踵,也體驗當地的辦桌文化,更興奮地能看到巨港的舞龍舞獅,以及印尼三佛齊文化服裝和舞蹈。在燈會中,印尼開心學校的老師和幼兒們都主動和他們寒暄、合影;雖剛到印尼不久,當地老師主動做泡麵烘蛋邀請他們享用,其口味讓他們回味無窮,已和當地老師成為好友。
在邦加的國際志工社兩位同學表示,幼兒在他們進行華語教學後會熱情地擁抱他們,邦加幸福學校的校長和老師亦會協助他們適應當地,利用週末帶他們到當地名勝古蹟及國際知名的海邊遊玩,也帶領他們品嚐當地客家熱薑糖水豆腐花和邦加沙嗲等美食,讓他們對邦加生活文化有更進一步瞭解。
陳志盛老師此次除了帶領南臺科大學生到當地進行華語教學外,亦受邀對邦加幸福學校的老師進行師資培訓,從幼兒發展和服務學習的觀點,提供培育孩子概念。此外,也對開心學校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介紹臺灣文化和進行海外升學輔導,鼓勵學生從服務中學習。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表示,南臺科大對推動優質教育不遺餘力,重視文化交流和國際合作,廣邀國際學生來南臺科大就讀,希冀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此次學生們在印尼除了進行華語教學外,更有機會親身體驗印尼文化,與當地居民互動,促進跨文化的理解與友誼,不僅豐富了自己的人生經歷,也為南臺科技大學在國際交流舞台上展現了優秀的風采。

尋根電影首映會南臺科大初登場邀尋找文化根源感受奇幻之旅


尋根電影拍攝劇照_拍攝現場。(記者黃伃綵攝)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隨著府城即將迎來400週年的歷史盛事,我們身處歡慶之際,也深切思考,在我們的繁華現代社會中,有多少人真正能夠體會到我們的祖先們曾無私奉獻、為這片土地默默耕耘的情感?由存心堂、地方文史工作者以及神來一筆自媒體影像工作團隊等共同拍攝《尋根》電影,並與南臺科大產學合作舉辦電影首映會,深入探討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性,透過一系列引人深思的情節,探討生死、傳統產業凋零以及臺南南山公墓等議題,引領觀眾重新尋回自身文化的根源與傳承。《尋根》的首映會全程免費進場,誠摯邀請所有關心地方文化以及這片土地的市民們踴躍參加,透過觀影,一同展開於文化資產保存的奇幻之旅。此次首映會將於本(8)月19日下午五點至七點,在南臺科技大學N棟音樂廳舉行。
編劇郭哲均表示,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拍攝團隊發生了許多令人驚奇的事情,彷彿神明與歷代祖先成為了影像製作團隊的監製,許多靈感、巧合以及文史相關工作人士的引領,包含讓影片劇本進行了多次的修改,最終成為令人感動的作品,這些看似奇妙的際遇也使得影片更具深度和情感。製片王馨培表示,許多感動人的文化,一旦漸漸被遺忘之後,就會隨之消逝,也因此許多人對於過去的人事物都有難以割捨的情懷,希望透過影片可以喚起更多人對於先人的記憶。導演吳昱程表示一開始只是想要紀錄一些文史工作者的工作影片,沒想到拍攝過程中浮出許多靈感,直到拍攝完成之後,工作團隊才恍然大悟,原來整部影片內容可以如此發人深省、意義非凡。
南臺科大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黃瓊儀,同時也是本次影展行銷顧問表示,南山公墓是許多3、4百年前先人們默默為這片土地奉獻的見證。隨著年代流逝和都市發展,墓地的遷移以及變更成為後代世人的遺憾。期盼透過《尋根》這部影片,讓更多市民能夠了解文化的根脈以及先人的故事。不容錯過的《尋根》電影首映會,將為您帶來一場思考文化、感受歷史、探尋根源的心靈之旅。

台南市榮家打造全台首座醫養合一基地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由台南市府工務局代辦的台南榮譽國民之家新建工程東區平實基地近期完工,台南市長黃偉哲今(9)日前往視察,他表示這是全台第一座緊鄰醫院、位處便利市中心的榮民之家,希望盡快完成相關準備,讓榮民朋友能在新家感受生活新氣象。
黃偉哲表示,新的榮家建築,外觀為活潑明亮的顏色,沒有一般醫院及安養機構的沉悶感,非常生活化,對長者相當貼心;戶外不僅保留多棵老樹,室內更以團體家屋的家的感覺設計手法,有客廳、餐廳等交誼場所,讓長者就像住在自己家之溫馨。未來網寮北基地年底完工之後,生活聚落將更加完整,成為榮民朋友們安心舒適生活的園地。
工務局說明,原台南榮譽國民之家受限於舊有建築配置及結構問題,無法符合老人福利法設置之老人福利機構標準,以及無障礙居住生活等需求,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遂斥資16.41億元,遷建至東區平實重劃區及永康區原網寮北營區。
平實基地新建「台南榮民之家」,規劃共450床之長照、養護和失智中心,為便於照料行動不便長者之生活起居,採用「簇群式照護單元」的配置方式,失智中心則採「團體家屋」(Group Home)的方式配置,可營造「家」的溫馨感;另網寮北基地建置「榮民健康服務園區」,分夫妻房和單人房兩種房型共150床,採用「簇群式聚落」模式配置,提供有行動能力老者安養服務。
台南榮家遷建後鄰近高雄榮總台南分院,是全台第一座緊鄰醫院、位處便利市中心的榮民之家。位於東區平實基地的榮家建築外觀呈現活潑明亮的色系,室內規劃有客廳、餐廳等交誼場所,營造團體家屋氛圍,讓長者居住可感受到家的溫馨,機構提供養護,加上就近的醫療照顧,可達到醫養合一的目的。
今日視察行程,黃偉哲相當關心各項環境及硬體設備,也仔細聆聽設計師說明建築理念,市議員黃肇輝、曾之婕、李鎮國、李宗霖、蔡筱薇也到場關心。
工務局指出,榮家新建工程東區平實基地於109年6月開工興建,歷經三年工期,於今(112)年8月完工,網寮北基地也陸續將在12月底完工,預計明年5月開始搬遷,6月搬遷完成。至於榮家舊址之「機35」機關用地於遷建後,可透過都市計畫用地變更活化土地效益,開發具有帶動地方經濟與都市發展的產業,創造雙贏。

臺南區農改場提醒農友加強防治蔥炭疽病軟腐病


 【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連日降雨,高溫多溼之氣候環境容易造成真菌類病原菌孳生,提醒農友多加留意田間狀況,近期蔥田若有發現有葉片捲曲、葉枯、葉面有黑色輪紋病斑或莖部腐敗等生長不良,或是基部腐爛且有惡臭,請務必加強防治蔥炭疽病、軟腐病。
針對已明顯畸形、有病斑之植株或是已有腐爛情形之植株,請盡速移出田間,勿任意丟棄在田埂,以免成為感染源,若是拔除後暫時放置田邊則至少應以塑膠袋密封,避免病原菌繼續傳播。田間植株發病初期可以蔥科作物炭疽病登記藥劑如待克利、百克敏、三氟得克利等藥劑進行防治。若出現可輕易拔起,基部腐爛且有惡臭之病徵,則為蔥細菌性軟腐病,應儘速移除病株,再以登記用藥噴佈植株基部,保護健康蔥株,蔥軟腐病登記用藥為嘉賜克枯爛、嘉賜銅及三元硫酸銅。
針對此二病害,於易發病季節應減少淹、噴灌水次數以減緩病害傳播。田區灌水後因溼度增加,容易加速感染,因此可在灌溉前先以藥劑保護再行灌溉。由於病田在田間殘留之病原菌密度高,下期應著重合理化施肥,避免連作蔥科作物,也不建議自罹病田區留種,往後栽培期間在發病初期即應施用登記藥劑防治,並盡量從登記藥劑選擇 2-3 種輪流施用,以減少病原菌產生抗藥性機率,病害防治藥劑及使用方法請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 https://otserv2.tactri.gov.tw/ppm/) 查詢所種植作物之登記藥劑。用藥時應依標示使用,並嚴格遵守安全採收期,農友若有用藥等相關問題可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植物保護研究室聯絡。

慈心基金會參與IFOAM ASIA第6屆亞洲有機大會


慈心基金會代表陳浩宇及郭淑娟於菲律賓參與第6屆亞洲有機大會。


慈心基金會參與IFOAM ASIA第6屆亞洲有機大會,向逾百位與會來賓分享實踐有機農業經驗與成果。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慈心基金會新聞連絡人陳豐如兼顧有機農業與生態保育的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於2023年6月6日至9日間,受邀參與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亞洲分會(International Federal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 ASIA,簡稱IFOAM ASIA)於菲律賓考斯瓦根(Kauswagan)市舉辦的第6屆亞洲有機大會(Organic Asia Congress,簡稱 OAC)。本屆大會主題為「透過有機農業建構世界和平」,邀請來自世界各地專家學者與領袖們交流分享實踐有機農業的現況與創新發展。慈心基金會在「社會包容」(social inclusion)主題場次中,以「陽明山推動有機農業、建構國家公園與當地居民的保育夥伴關係、減少對立」的專案為題,向逾百位與會來賓分享實踐經驗與成果。
2020年,慈心基金會承接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山國家公園友善農業輔導案」,希望透過推動有機農業,將農民納入當地關懷與保育的共好夥伴。陽明山國家公園是被大臺北地區包圍的核心生態區,是孕育大臺北生態多樣性很重要的環境,極具高度指標性意義。此地農業屬性,除了一般食用作物如蔬果外,最大的特色就是吸引大批遊客上山的海芋與繡球花的觀賞性作物。在這片迷人的花海中,海芋水田也是珍貴的赤腹游蛇的棲息地。基金會積極與花農溝通,期望尋求農友生計與生態保育的平衡點。因此,慈心基金會透由深入訪談、暸解農友的困難與需求、逐步建立信任基礎,進而與農友合力發現田間生態,從而鼓勵、輔導、協助農友轉作友善農業,努力朝向申請綠色保育標章的永續農業方向的邁進。(延伸閱讀:慈心推動綠保友善農業行動,找回陽明山農田的豐富生態!)
面對觀賞性作物轉作友善,國際文獻資料及經驗甚少的情況下,慈心基金會提供農友在技術面、教育面及銷售面的協助。技術方面,與花農合作,提供部分田區以試驗組與對照組的方式,讓花農依著基金會建議的防治管理日曆,進行各項友善資材的使用,逐步建立農友對於觀賞性作物轉作的信心。教育方面,邀請生態專家在田間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讓農民認識田裡各類物種,進而願意堅持友善耕作。銷售方面,安排農民參觀有機連鎖商店、帶動消費者的購買支持力、媒合當地餐廳採購小農食材、舉辦小農市集、將農友的故事與特色發布於國家公園的網站上等。歷經3年的努力,成功摸索出種植無農藥化肥海芋的技術,國家公園內也新增了10位種植不同作物取得有機驗證標章,其中有小農戶、也有企業的附屬農場,開創了國家公園官方、當地居民、田間生態及民眾遊憩間平衡、友善及和諧的互利關係。(延伸閱讀:推動國家公園裡的有機!慈心「陽明山友善農業輔導」成果發表圓滿)
慈心基金會很榮幸與臺灣43位產官學民等有機業界的好夥伴共同參與這次活動,基金會代表陳浩宇分享陽明山國家公園有機轉作的案例後,獲得國際友人的熱情回饋。來自印度的夥伴說明,印度國家公園旁的緩衝區也實踐有機農業來推廣生態保育的成果,特別的是,保育的竟是意想不到的物種—大象,體會到萬物皆是健全生態不可或缺的一環。
為期4天的亞洲有機大會中,世界各地專業領袖們分享的內容包含全球有機專區現況、氣候變遷下的農業衝擊、有機農業的創新方案、日本身障共融農場案例、考斯瓦根一路來透過有機農業復興而化解戰爭與降低貧困率的歷程等。慈心基金會欣喜看到全球有機農業的蓬勃發展,不僅建構友善大地,更促進這個世界實踐和諧永續與包容有愛的前景。

臺南市7月起開辦老人健保費補助黃偉哲再推雙老家庭健康支持服務

臺南市7月起開辦老人健保費補助黃偉哲再推雙老家庭健康支持服務。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黃偉哲市長在市政會議提及,七月一日起將實施老人健保費補助政策、租金補貼政策、通勤月票政策,逐步實踐「青銀福利」、「便捷交通」等政策目標。黃偉哲亦考量家庭照顧者的負擔需要減輕,在推出夜間照護(勞雇安心計畫)及免費協助看護語言溝通服務後,今再推動「雙老家庭健康支持服務」,讓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照顧者可以獲得社區藥局的送藥與健康諮詢幫助,減輕照顧負擔。
臺南市的長照政策全方位落實,為協助照顧者減輕負擔,今年辦理夜間照護、免費看護語言溝通服務、家庭托顧員(身障者保母)、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心理協談、到宅指導等),七月起將實施老人健保費補助,更首度開辦身心障礙照顧者「雙老家庭健康支持服務」,透過長照2.0用藥照顧計畫與社區藥局合作推動長者功能評估方案,來提供身心障礙家庭支持性的服務,減少照顧者的負擔。
黃偉哲表示,長照服務不限於照顧長者,身心障礙者更是重點服務對象之一,臺南市在七月起將媒合社區藥局協助送藥給身障雙老家庭,藉此減輕身障者家庭照顧者老化的照顧負擔。黃偉哲談到,據統計,身心障礙者在中年即可能開始出現老化現象,可能產生失智、精神疾病等徵兆,而這類身心障礙者的照顧者主要為父母,通常都已邁入高齡,在照顧上開始出現許多挑戰,特別是在就醫或者用藥部份容易遇到困難。因此,臺南市政府社會局結合社區藥局,在經過專業評估後,身心障礙者家庭可以在地得到用藥及健康支持服務,減輕雙老家庭的照顧負擔。
社會局盧禹璁局長指出,目前台南市35歲以上領有第1類(或合併有第1類)身障者約有1萬4千人,身障雙老家庭照顧者服務,即是針對此類身障者與60歲以上主要同住照顧者,經過社工到宅訪視後就能連結社區藥局藥師來協助檢視用藥情形、排送藥物、給予用藥安全指導等服務。盧禹璁也說,家中如有需要照顧者,皆可撥打1966長照專線諮詢,社會局有專業的社工師與照顧管理專員,可以協助到案家評估,提供家庭照顧者合適的照顧協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