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粧佛傳藝不輟蔡家三代蔡心蔡南山蔡天民故居列名人故居掛牌儀式


黃偉哲親自為故居掛牌致敬。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政府今(21)日上午於中西區神農街的蔡心、蔡南山、蔡天民故居-府城粧佛工藝名家「西佛國」舉行名人故居掛牌儀式,市長黃偉哲親自為蔡家故居揭牌,表彰其對本市傳統藝術保存與發展的卓越貢獻,現場包括西佛國蔡家族人、傳統藝師及地方仕紳齊聚一堂,市議員許至椿及蔡宗豪等亦前來參與,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素有「千廟之城」之稱,是台灣宗教信仰與傳統文化的重要據點。座落於神農街的西佛國,不僅是極具歷史價值的古宅,更是粧佛藝術傳承的搖籃。蔡家祖孫三代以精湛的技藝與堅定的信念,默默守護並延續台灣珍貴的粧佛工藝,對台灣宗教藝術發展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黃偉哲指出,推動歷史名人故居掛牌計畫從賴清德總統擔任市長時期展開,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具體場域的標示與紀念,喚起社會大眾對本市歷史人物的重視與認識,同時強化城市記憶與文化認同。目前全市涵蓋藝術、文學、學術教育、政治、醫療、經濟、宗教、技術等八大領域,共計255位歷史名人,推動歷史名人故居掛牌計畫,至今已完成第31處,這些都是台南的文化瑰寶。
黃偉哲強調,蔡家藝師不僅是台南之光,更是台灣傳統工藝界的無形資產,值得後人尊敬與學習。歡迎大家到台南時可以到各名人故居走訪,可以更認識台南這座文化古都更深的文化蘊涵。
文化局代理局長林韋旭說明,此次獲掛牌的西佛國蔡家,是首度有祖孫三代同列名人紀錄,殊為難得。西佛國傳承至今逾百年,是台南唯一歷經清末、日治、戰後並延續至今的粧佛老店,其在台灣粧佛工藝界地位崇高,不僅保存完整的泉州派工法,也見證台灣神佛信仰與工藝發展的歷程。文化局將持續協助西佛國推動粧佛技藝教學,透過課程與推廣活動,培育年輕世代,為傳統工藝注入新活力。
第四代傳人蔡友誠師傅表示,西佛國出自泉州派,講究樸實自然、法相莊嚴,家族百年來秉持傳統精神,傳承最正統的粧佛流程。他感謝市府對蔡家成就的肯定,今天掛牌剛好是他的生日,對他來說是最好的生日禮物,未來將持續堅守西佛國的風格與信念,為傳統工藝的保存與傳承盡心盡力。

南市六甲區公辦民營鶴稻町綜合長照機構動土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完善台南市長照資源布建,台南市政府積極向衛生福利部申請補助經費,規劃於六甲區設置綜合長照機構,並於今(21)日舉行動土儀式,台南市長黃偉哲偕同總統府資政張博雅、市議員陳秋宏、尤榮智、吳通龍,及六甲區多位里長與市府委託興建及營運之聖威南悅長照社團法人代表及其協力廠商等共同參與,期盼為地方建立完善長照服務,造福六甲區及鄰近區域長者。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的長照服務布建及普及,向來是市府致力推動的政策目標,隨著老年人口攀升,為均衡各區長照服務資源,達到在地安老之目標,市府積極向衛生福利部爭取興建經費,並與聖威南悅長照社團法人代表合作,於六甲區規劃設置綜合長照機構,預計116年完成設立,提供30人日間照顧、100床住宿式服務,並秉持照顧弱勢優先之精神,配置27床公費安置床,幫助經濟弱勢之民眾,建置長照找得到、看得到、用得到的友善環境。
黃偉哲強調,因應人口結構老化、長照需求增加,南市府與私人企業合力興辦綜合長照機構,將國防部基地轉型再利用成為守護長者健康的好所在,鄰近六甲市區且山明水秀、鬧中取靜,提供六甲的銀髮居民一個優質的長照場所,未來若營運良好,將計畫擴大收容空間提升服務量能,祝福人人都延年益壽呷百二。
社會局長郭乃文指出,本案依促參法評選民間機構,自113年7月與聖威南悅長照社團法人簽約,委託辦理興建及營運事宜,是台南市第1家以BTO模式辦理公私協力之長照機構,此外,本案建物預計取得綠建築銀級標章、智慧建築標章,市府將與聖威南悅專業團隊共同合作,提升六甲區及鄰近區域長照量能。
社會局表示,台南全市已設置220家住宿型機構,可提供1萬6,179照顧床位,預計116年至117年會再增設7家1,051床位,且有4家部立醫院規劃於新市區、柳營區、玉井區及安定區增設800床位。市府未來將持續健全長照資源、提升服務的品質,並依市民需求打造個別化、適切性,以人為中心的照顧服務,提供從家庭支持、居家、社區到住宿式照顧多元連續服務,讓在地長輩可以老有所終,落實台南邁向健康樂活的高齡城市。

福智文教基金會聯合34家企業實踐地球公民社會責任

default


福智文教基金會舉辦企業淨灘活動,中區場次逾700人參與,身體力行守護海洋生態環境。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福智文教基金會新聞聯絡人陳豐如表示,企業是影響社會脈動的主流,也肩負著地球公民的責任。福智文教連年舉辦企業淨灘活動,希望透由企業帶動社會參與,讓更多人關注塑膠垃圾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提高海洋保育的重要性。今年(2025),基金會於4月13日及19日世界地球日前夕,聯合北區與中區共34家企業,分別於新北市萬里下寮海灘,以及臺中大安塭寮漁港圓滿舉辦「用愛環抱海洋,企業淨灘GO!」活動。淨灘當日,基金會更頒發感謝狀予參與的企業夥伴以茲鼓勵,期盼企業從源頭開始為地球貢獻社會公民責任。兩場活動共逾1,200位企業人士及親友參與,總共清出海洋廢棄物共1,151公斤。
福智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蔡淵輝表示,基金會的DNA為「觀功念恩」及「關愛生命」,透過帶動企業以感恩、念恩的精神,實踐關懷生命、愛護地球,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每年舉辦的淨灘活動,不僅是環保行動,更是心靈淨化的活動,透過淨灘認知我們用過即丟的塑膠垃圾,已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與生態浩劫,進而提升善待萬物生命的意識。企業透過實際行動能帶動源頭減量,為地球環境注入關懷、守護環境永續。(延伸閱讀:福智文教 2024 攜手全臺企業,從淨灘創造源頭減塑的企業文化!・福智帶動全臺 76 家企業千人淨灘,清除 4,703kg 廢棄物實踐永續責任)
北區場於新北市萬里下寮海灘舉辦,參與的企業包含中華福廣企業協進會,傘下有人股份有限公司,山嵐關懷協會、霈昇會計師事務所、家樂福、悅庭口腔智慧醫療、東南實業、台灣奧的斯電梯、頂贏國際、五十嵐等共10家企業聯合參與。其中多家企業已是連年參與的夥伴,展現持續守護環境的堅定承諾。北區場共有超過500位企業志工及親友一同參與,齊心合力下共清理出340公斤的海洋垃圾。活動現場洋溢著溫馨氛圍,許多企業人士攜家帶眷一同參與。一位年輕的媽媽很有感觸地說:「參加淨灘是「活」的教科書與生活教育,從小扎根孩子為愛護生命主動攜帶環保袋,自己也跟著孩子一起學習,實踐環境永續」。一位企業老闆表達:「希望企業與員工能不斷學習永續的觀念和作法,並身體力行讓家人更健康,環境更美好」。
中區場淨灘於臺中大安塭寮漁港舉辦,參與的企業包含財團法人拓凱教育基金會,以及中國貨櫃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分公司等總共24家企業團體。當日,由福智團體臺中學苑執行長特助黃順得代表致詞,呼籲大眾源頭減塑的重要性,期許企業帶頭齊心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力。福智文教基金會也特別頒發感謝狀,表揚贊助的企業與團體熱心參與公益。企業代表中國貨櫃副總經理郭丁湖表示,企業除了推動經濟成長外,也期許以身作則從自身實踐減塑,並影響更多夥伴參與永續海洋責任。為了帶動眾人認識塑膠垃圾對海洋汙染的嚴重性,現場透過有獎徵答等寓教於樂的活動,進行海洋生態理念教育,並呼籲大眾於生活中落實減塑行動,守護美麗的地球家園。當日總計逾700位企業人士攜家帶眷參與,清出811公斤的海洋廢棄物。

台南市一年一度的最強考運散策導覽路線今日起正式開放線上報名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台南市一年一度的「最強考運散策導覽路線」今(21)日起正式開放線上報名!活動將於5月3日至5月24日期間,每週六下午3時30分至5時舉辦,共計4梯次,每梯次限額30人,總計120個名額,歡迎考生與家長踴躍參與,與神同行,為即將到來的考試加持好運。正值考試旺季,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精心規劃專業雙人導覽,全程帶領遊客參訪台南重要的國定古蹟及文昌廟宇,包括祀典武廟五文昌帝君、赤崁樓文昌閣魁星爺、大士殿魁星爺、三山國王廟韓昌黎(韓愈)及文昌帝君,最後前往全臺首邑縣城隍廟,參拜主考官24司,全程走訪五間文昌廟,為學子們祈求學業進步、考試順利。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作為開臺首府,擁有悠久的歷史與多元的宗教文化,寺廟林立、香火鼎盛,成為台南特有的觀光文化之一。適逢考季,觀旅局特別推出這條祈福導覽路線,讓考生在備考之餘,不僅能透過參拜獲得精神上的鼓勵,也能感受台南豐富的文化底蘊。導覽路線位於赤崁樓文化園區,周邊更有眾多台南特色知名美食,如度小月擔仔麵、武廟肉圓、呷霸浮水魚羹、義豐冬瓜茶,以及擁有百年歷史的舊永瑞珍餅舖與舊來發餅舖等,考生們不妨藉此機會品嚐美食,放鬆心情、增強考試戰鬥力。
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補充,每逢考試前夕,許多考生會帶著准考證前往文昌帝君廟宇參拜,並準備象徵好兆頭的供品,如包子與粽子(寓意「包中」)、鳳梨(旺旺來)、發糕(考運發)等。過去兩年舉辦的「最強考運散策導覽路線」皆廣受考生與家長好評,今年再度推出,讓學子們在走訪一公里的散策旅途中,感受台南豐厚的文化與信仰能量。
此外,觀旅局貼心準備了「功名疏文」、椪餅及考試專用鉛筆,凡成功報名者皆可免費獲得,期望為考生們送上祝福,助攻金榜題名。
本次散策路線從祀典武廟五文昌帝君出發,沿途參拜三山國王廟韓昌黎及文昌帝君等掌管文運與考試功名的神祇,不僅能為考運祈福,還能一探台南珍貴的歷史古蹟。活動報名於今(21)日中午12時開放,欲參加者可至報名網址:https://www.twtainan.net/zh-tw/application/list/。
歡迎考生及家長把握機會,一同踏上這趟充滿祝福與正能量的旅程,為即將到來的挑戰做好萬全準備!

114年度全國模範勞工台南7人獲獎黃偉哲表揚勞工之光感謝有您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一年一度勞動節即將到來,每年勞動部皆辦理全國模範勞工選拔,今(114)年度台南市民獲獎者共計7名,台南市長黃偉哲今(21)日特別表揚獲選全國模範勞工的台南市民,並由副市長葉澤山頒贈「勞工楷模」木匾及致贈紀念品。許多得獎者家人也親臨現場,現場洋溢著溫馨與感動,一同分享榮耀時刻。
市長黃偉哲表示,能當選全國模範勞工實屬不易,獲獎者須在工作崗位上的有傑出貢獻並受肯定,才能獲此殊榮,他要代表市民對獲獎者表達最高的祝賀與敬意;他也期勉獲獎的模範勞工能傳承經驗,樹立典範,帶領後進提升職能,創造下一個台灣之光、台南之光。
今日稍早台南市議會議長邱莉莉亦於市議會親自接見模範勞工,並逐一為模範勞工授予榮譽肩帶。議長邱莉莉表示,每一位得獎的模範勞工,都是台南市進步最堅實的推手,她也大力讚揚得獎者是勞動精神的最佳典範。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最強考運祈福路線今(21)日起開放線上報名考生必訪台南與神同行台南市獲選114年度全國模範勞工的名單,包括台南市美容業職業工會辛美嬌女士、台南市泥水業職業工會沈延鳳女士、台南市電氣業職業工會郭明元先生、台南市服飾設計職業工會蔡仲華女士、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生技保健廠陳信琮先生、大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鍾寬達先生、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林冠宇先生;每位獲獎的模範勞工,除了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盡忠職守,平日亦熱心投入公益活動回饋社會。
獲選職業工會領袖組之模範勞工的辛美嬌女士,擔任理事長期間,帶領全體理監事積極推展工會會務,領導工會通過國家訓練品質TTQS評核、熱心服務會員,用心提升美容師之專業素養與技術。此外,每年邀約會員參加捐血活動、帶領志工團隊協助愛心義剪活動、關懷老人服務、震災等。
獲選會務人員組模範勞工的沈延鳳女士,在職期間恪盡職守,極力推動辦理台灣職安卡、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乙級粉刷類技術士檢定輔導班及各項訓練等業務,自103年8月投入台南市泥水業職業工會「愛心修繕志工隊」,服務時數已達500小時,10年來熱衷參與公益修繕活動,亦榮獲113年度全國績優勞工志工『銅牌獎』殊榮。
從事水電工作已有46年的郭明元先生,在職期間不斷精進專業技能,取得技術證照,如自來水管承裝技工、乙種電匠、氣體燃料導管裝管技工、特定瓦斯器具裝修丙級技術士。同時也投身公益,協助工會推展活動,擔任會員代表至今;同時參與愛心慈善會委員及水電志工委員,長期協助弱勢家庭住宅改善至今逾10年。
獲選職業勞工之組模範勞工的蔡仲華女士,自民國79年起加入台南市服飾設計職業工會,歷任多屆工會職務,包括會員代表、監事、理事等,展現高度參與度與服務熱忱,現為中華民國服裝甲級技術士協會正式會員,自107年至113年間共參與16場偏鄉教學活動,為偏遠地區注入新技能與希望,112年榮獲「中華民國服裝甲級技術士協會」-最佳貢獻獎第一屆金工獎。
來自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陳信琮先生,自90年4月進廠服務至今已超過23年,主導建立與維護工廠品質系統並配合生產與執行食品GMP、醫材GMP、其他食品類TQF、國家品質標章SNQ認證,並協助取得ISO9001、SO22000、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應變能力、碳盤查及碳足跡等各項食品、環境與衛生安全等驗證。服務期間工作態度負責、盡職,對單位有多項貢獻,並曾於105年榮獲鹽聯會模範勞工表揚。
任職於大成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鍾寬達先生,92年進入大成工程擔任高雄捷運紅線 CR2區段標勞安衛工程師,擁有營造業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人員證書、危險性工作場所檢查施工安全評估證書、工地主任職業證書、品管工程師證書等多項專業證照,其嚴謹、認真負責、追求卓越之工作態度,推行職業安全衛生工作成效優異,不僅獲頒臺南市勞工局舉辦之五心職場認證、113年職業安全衛生優良人員「功績獎」、113年職業安全衛生「優良單位獎」等肯定,亦帶領全公司至113年10月底已連續11年維持公司零重大職災。
最後一位企業勞工組獲獎者-林冠宇,於工業技術研究院從事研發工作已16年,其致力於開發半導體電漿設備與系統整合,成功推廣技術創新,移轉授權於國內民間企業,幫助業者提昇國際競爭力,對台灣電子科技業貢獻良多。

里仁響應世界地球日邀請消費者支持2025氣候臨界影展


里仁策展以「天天可以吃到米飯」的價值進行標價等互動的方式,提供消費者體驗並思考氣候變遷對食物的影響。(里仁公司提供).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里仁媒體聯絡人羅聖萍表示,關心氣候變遷刻不容緩!氣候變遷和異常已是全球人類每天都要面臨的課題,近年來因極端天氣導致蜜蜂急速地減少,以及龍眼、芒果、咖啡等農產品產量的快速減少。在世界地球日前夕,里仁社會企業特別響應「2025氣候臨界影展」,透過社群平台、APP推播、官方網站,邀請消費者一起支持。「2025氣候臨界影展」精選15部國際獲獎影片,包含了台灣離島海洋生態紀錄片、肯亞小白犀牛生存影像,和自行車騎士的氣候行動等精彩內容。里仁支持影展放映,期望更多人看見氣候變遷對生態環境的真實影響,啟發心中的環境永續意識。
近年來,里仁持續舉辦氣候變遷相關議題的推廣活動,努力喚起消費者對氣候議題的重視。以「守護氣候變遷下的餐桌」為題,里仁透過「氣候變遷小測驗」、「好文影音線上策展」、「直播座談」及「我的永續餐桌宣言」等,帶動消費者正視永續議題。
里仁也和UOVO食物設計工作室聯名推出「隱藏在大地的訊息」策展,引導消費者透過觀察長相奇特的醜蔬果、為「天天可以吃到米飯」的價值進行標價等互動的方式,體驗氣候變遷對食物的影響。同時,還進行了一場「永續飲食體驗會」,將氣候變遷的意象融入餐食設計,透過食物的展演,引起消費者對氣候變遷下糧食危機的關注。( 延伸閱讀: 新型態「里仁誠食市集」開幕!從理念策展及食農體驗落實永續 )
里仁身為關心環境永續的社會企業,對生產端農友和廠商的處境感同身受。因此,面對氣候變遷,里仁依然力挺本土、支持有機農業,並長期透過社群平台、採訪文章、影片,報導農友和產銷供應鏈面臨的挑戰。期待消費大眾與里仁一起透過支持「2025氣候臨界影展」活動,實踐並提升自身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

農糧署南區分署食米教育課程實作與均衡飲食觀念並重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農糧署為推廣食米教育,傳承米食文化及營養均衡之觀念,鼓勵全國公立國民小學結合在地農業資源與友善永續環境等內容為主題,建立以「國產稻米」為主要素材,結合在地特色之米食教案與體驗活動,推動「食米學園計畫」,以普及學童認同在地米食與永續環境保護之觀念。
農糧署南區分署副分署長鍾孟佳表示,去(113)年度全國共有47所國小,超過8,000名學童參與計畫,今(114)年度也賡續推動計畫,即日起至4月30日將進行學校提案申請及審核作業,鼓勵各學校將傳統習俗文化的米食製作體驗融入課程,建立從認識稻米到親手製作的體悟,希冀培養學童糧食珍惜以及土地友善、環境永續的觀念,藉由學校、家庭與在地資源相互連結,學習愛護環境、珍惜糧食的正確價值觀。
農糧署南區分署陳立儀分署長表示,去年度臺南市東山國民小學結合當地「番社蔬果聯盟」、「崑山科技大學」等單位,讓師生體驗接觸農業的機會、增進家庭親子情誼,建立學童對於傳統米食文化的觀念,如於清明節學習「火龍果紅龜粿」、中秋節辦理當地原有特色課程-校園園旁土地公生日祭品-麻糬製作體驗等,更於全國評選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評鑑績優學校。今(114)年度食米學園計畫主題將原有的三大類主題拓展為「米食文化傳承探索」、「稻米栽培與生長過程」、「米食營養觀念」、「米食創意料理與餐桌禮儀」、「稻米永續環境保護」等五大類內容,尤其著重文化傳承與實作體驗,結合不同節慶認識當令應景米食,配合課程呈現米食之多元變化,引領學童學習我國米食文化與建立環境永續之概念。
陳立儀進一步說明,請各公立國民小學踴躍參與食米學園計畫,讓學童瞭解稻作生產、民俗節慶及生態永續的連結,並建立從產地到餐桌、農業與飲食之關聯,深化對土地資源永續的觀念,進而培養學童喜愛米食及新興米食製品,將米飯融入健康的膳食習慣,促進飲食文化傳承。

善化區公所防災團隊協力善化消防分隊完善超前部署演練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因應汛期即將來臨,為妥善梅雨、颱風期間救援工作,善化區長譚乃澄特於114年4月19日帶領公所防災團隊出席善化消防分隊舉辦之「超前部署演練」,除所屬義消成員與會外,南科、中正及後甲消防分隊亦動員參與,並出動數部救生艇、消防車支援,而臺南市政府消防局災管科、搶救科、民力科等長官專員,以及第四救護救災大隊長均蒞臨現場檢視相關部署,並提供寶貴意見,精進防災作為。
本次演練前,善化區公所即先依據淹水潛勢分析圖、歷史積淹水紀錄及易淹水區域路段,透過里幹事實際調查及訪視,完成水災危險潛勢地區保全戶清冊,並規畫善化區體育公園為「救災支援集結據點」,即一處於大規模災害發生時,可讓救災隊伍集結及大型救災機具進駐的防汛部署點。而善化消防分隊則根據此份資料,實地履勘,逐一檢視出最佳救援動線及前進指揮所設立點,俾利災時能提供消防人員規劃救援任務。會後更安排實地踏勘,以車巡方式實際至各部署點位及水災保全戶住所等地巡視,透過實際觀察及感受沿途的街景、建物、地貌,確保能真正瞭解各保全戶之位置及規畫之救災路線。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防禦工事備無患,災害來臨泰處之」,面對因地球暖化所造成的極端氣候,對於水災的整備工作不得掉以輕心,期勉救災人員記取歷史災情,分享救災經驗,精進部署作為,提高執行救災的效率,保障人民生活及財產的安全,打造臺南市成為韌性家園、宜居城市。
善化區長譚乃澄表示,進行水災保全戶訪視時,均有宣導緊急避難包、防災地圖、疏散撤離路線及避難收容處所等資訊,就是要讓渠等能及時自行疏散撤離,此外公所亦統整區內所有人力、物資、機具、設施,建立防救災資源清冊供消防單位運用,並與數位農民簽定曳引機支援協定書,可於積淹水時,協助便當發送及災民接送,件件作為就是希望能夠減輕消防人員的負擔,集中心力於人命的救援,降低災害帶來的傷亡及損失。

福智國小創新書法檢定模式推廣書法教育涵養內在專注的學習力


福智國小老師喻榮華指導六年級同學。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福智國小媒體聯絡人林燕慧表示,為深化品德教育與心靈成長的核心價值,福智教育園區長期透過讀書、寫字、惜福、習勞等方式,涵養學子們穩定的心性、專注力等,以提升學子們的學習力。其中,結合工法與心法的書法教學,更被視為兼具藝術性與教育意義的核心課程。福智國小於113學年度起,啟動書法分級檢定制度,為國小書法教育另闢蹊徑。
練習書法所帶來的效益不僅於技藝層面。研究指出,在靜心書寫過程中,學生能釋放壓力、平穩情緒,有助於專注力的提升與內在穩定力的養成,這些能力對學習與日後面對生活挑戰均具正面影響。此外,書法強調結構與筆畫之美,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審美力,隨著字體逐漸工整,孩子的自信心也會逐步建立。
福智國小李慧瑛主任說明,長久以來台灣的書法教學與競賽,多以8公分以下的小字為主;各年級比賽題目多以唐詩五言、七言絕句為主,在70×35公分的宣紙上完成二十餘字的書寫及落款,對學生而言極具挑戰性。福智國小創設的書法分級制度,將檢定內容與國語課教材緊密結合,依學生年級設計編排題目;由教師循序指導,讓學生在掌握正確運筆與字形結構的同時,穩健地提升書寫品質與藝術鑑賞力。此次推出的創新檢定制度,分為「十級」逐步進階到 「一級」,進而挑戰「初段」至「十段」高階段位。學生以個人進步為目標,透過持續練習與自我超越,逐步晉級。讓學生能自信地以毛筆書寫漢字,深入掌握書法精髓。
113學年度作為書法檢定制度的試辦階段,將由中高年級學生率先試行,未來規劃每學期辦理兩次檢定。學生若從國小二年級開始參與,至畢業前最多將有二十次檢定機會,預計將培育出一批書法實力堅強的「段位」學生。
福智國小李主任表示,透過書法分級檢定制度,不僅希望孩子能寫出一手好字,更期望藉此提升美感經驗、培養觀察力、專注力,落實品德教育。在科技快速發展、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時代,福智教育園區持續以深耕教育本質為目標,期待透過書法教學,讓學生從小涵養心性、陶冶性情,提升穩定的學習條件。

臺南市進學國小正宗館華麗轉身開創教師專業成長新里程碑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秋楓沐學-教師專業成長基地」於今(17)日正式揭幕,位處中西區進學國小的標誌性建築「正宗館」,透過校園建物改造定義美感新空間,全國首批獲得設計研究院「學美.美學-教師專業發展空間1.0」300萬元補助,此次空間改造競爭激烈,從全臺12案,以「特教融合的百變魔幻空間」的理念脫穎而出,全臺首波僅3案獲得補助,並歷經20個設計團隊場勘、評選,最終由大玗室內裝修及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進行改造,教育局鄭新輝局長也親臨現場,與學校師生、校友代表及各界貴賓共同見證這歷史性時刻。
市長黃偉哲表示,中西區進學國小正宗館自民國76年由畢業校友捐建,以感念恩師鄧正宗老師對教育的奉獻。多年間,這裡曾作為圖書館、藝術教室及大型展演活動的舞台,承載了無數師生的成長記憶。然而,隨著教育環境轉變,校方在教育部、教育局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透過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重新賦予這座建築新的使命,象徵教育傳承與創新交融的精神,為教師專業發展基地開啟新篇章。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進學國小正宗館以一樓約80坪的教學空間導入設計思考,打造符合教師需求及兼具美感之專業發展空間,共同支持教師專業成長。「秋楓沐學」的命名寓意深遠,正宗館前的茄苳樹又名「秋楓」,見證百年學校發展,不僅是校園的重要地景,也代表生態教育與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啟發孩子對萬物尊重與感恩之心。「沐學」象徵著教師們在這個空間中沉浸於學習與成長,提升專業素養,彼此交流,共同成長。今日的啟用典禮不僅展現了進學國小對教育創新的投入,也讓在場的師生、校友與貴賓們深刻教育傳承的力量。
進學國小校長李添旺表示,正宗館見證了世代師生的努力與傳承,如今透過校園美感計畫的翻新,讓這座建築不只是回憶的延續,更成為教育創新的象徵。百年珍貴老茄冬樹,長久以來坐落於旁庇護著正宗館。如今重新啟用後的「秋楓沐學」不僅提供學生更優質的學習空間,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基地,將致力於發展特教教師專業培訓與資源共享,提供一個結合學習、創新與人文素養的教育場域,教師們能在這裡透過跨領域的學習課程、專業研習與交流活動,持續精進教育技能,為特殊教育及多元學習環境貢獻心力,期待未來能持續深化教育內涵,為臺南的教育發展開創新的可能。
教育局補充,正宗館因使用執照問題,長期無法獲得公部門經費挹注進行維護,導致修繕進展受限。幸而在進學國小李添旺校長及前任校長周生民鍥而不捨努力,最終成功將產權轉移回校,為這座歷史建築開啟新生契機,使其得以透過校園美感計畫華麗轉身重獲新氣象。未來「秋楓沐學」將承載更多知識與情感,成為一座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教育場域,讓教師們在這片綠意盎然的環境中,持續汲取新知,培育更多優秀的學子,為臺灣的教育發展貢獻更多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