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區農改場提醒農民防治蔥蒜紫斑病黑腐病


蔥科因罹患黑腐病造成葉尖黃化乾枯病徵。(記者蔡金旺攝)
 【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近期中南部日夜溫差大,入夜易有露水,偶有陣雨或濃霧,濕度偏高環境易導致蔥、蒜類作物發生紫斑病、黑腐病等真菌性病害,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長楊宏瑛提醒農民掌握防治先機。
楊宏瑛指出,紫斑病病原菌孢子呈紫黑色,可危害蔥、蒜類作物,被害葉初期呈淡褐色小型病斑,漸擴大成紡錘狀,稍後凹陷為暗紫色紡錘型病斑,邊緣為淡紅色至淡紫色,外圍黃化,在病斑上產生黑色黴狀物之輪斑,病斑部位常因帶狀乾枯而由此部位凹折。
這種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可經由氣流傳播,生長溫度範圍極廣,病原菌可在種子內存活,亦可以菌絲和孢子在寄主殘餘物內存活,需有雨水或持續性露水期才能侵入植物組織和繁殖。另外,黑腐病也是真菌性病害,與紫斑病不同處是其孢子顏色較黑,初期會在葉部造成黃褐色病斑、葉尖黃化乾枯等病徵,產孢後即可在患部看到黑色黴狀物,好發時期為冷涼潮濕之氣候,因此中南部的冬季及早春時期要特別注意此病害的發生。
對於這些病害防治方法,臺南區農業改良建議農民可於病害發生前即施用中性化亞磷酸 800-1,000倍稀釋液增強植株對病害抵抗力,葉面噴施、一週一次,連續三次。發病初期即應施用登記藥劑防治,選擇蔥科登記用藥如待克利、依普同、白列克敏、保粒黴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