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南大圳沿途新置水位自動監測站及智慧水閘門。(記者蔡金旺攝)

舊、新烏山嶺引水隧道東口攔河堰1。(記者蔡金旺攝)
【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已有百年歷史的嘉南水圳,首次因南水局所轄曾文水庫無水輸送烏山頭水庫再放流,導致今年一期作休耕,今拜連日來豐沛梅雨和雷陣雨,讓乾枯曾文水庫注入6成多蓄水量,更讓二期作萬畝良田順利供灌,但為珍惜水資源,除在嘉南大圳沿途設置有水位自動監測站及智慧水閘門,期能即時監視控制流經的水位高低。
位於台南市楠西區的曾文水庫,從今年春節至小滿都滴雨不下,直到6月初才有數波梅雨及午後雷陣雨挹注,南部地區才正式告別這次的大乾旱,曾文水庫水情也受惠,蓄水漸漸恢復正常,烏山頭水庫也拜豐沛水源注入隨即進行二期稻作供灌作業。
今年二期作供灌水源,是先從曾文水庫放水後,放流水就沿著水庫洩洪道曾文溪流到位在楠西區水庫內烏山嶺引水隧道東口攔河堰,由肩負輸水重任分別於1930年與2020年完工,又近在咫尺的舊、新烏山嶺引水隧道,再導入烏山嶺引水隧道後輸送往烏山頭水庫。
曾文水庫供給水源經由輸送水注入烏山頭水庫,再從烏山頭水庫放水排入自1930年通水啟用迄今的嘉南大圳,這一連串水利設施串起了供灌北港溪以南至台南市歸仁區間的萬畝良田,也供應著嘉南地區部分的民生及產業用水。
圳蹤遍布縱橫嘉南平原的嘉南大圳,渠道綿延長達1萬8,000公里,宛如整個嘉義、台南地區百工百業的大動脈,滋養著世世代代,這也意謂「溝水不外流,年年保豐收」,真正做到為保水資源不浪費的目標。
在今年,又在嘉南大圳沿途設置有水位自動監測站及智慧水閘門,即時監視控制流經的水位高低,未來也將逐步以智慧科技採精進灌溉管理輸配水,將一座百年水路在科技妝點下,使農業生產與用水管理得以兼具 ,再啟新的百年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