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5 年 4 月

台南市因應汛期超前整備


黃偉哲視察東區文忠調節池排水工程打造韌性宜居大台南。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改善台南市東區及仁德區中山路、自由路及裕義路一帶長期積淹水問題,台南市政府積極爭取中央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推動「台南市東區文忠調節池新建暨周圍排水改善工程」,此案總經費約新台幣1.9億元,並已於113年8月如期完工,現已全面發揮防洪效益,提供地方區域更周全的治水保障。因應汛期整備作業,市長黃偉哲今(24)日偕同市議員郭鴻儀、曾培雅前往文忠公園視察工程成果,實地了解整體成效及後續維護管理情形,期盼能有效發揮防汛量能與精進治水成效。
市長黃偉哲表示,近年來短時強降雨頻繁,常造成超出排水系統負荷的雨量,尤其在東區東門路與自由路口因地勢低窪與坡度問題,過往常在豪雨時出現嚴重積水。此次工程完善竣工後,不僅顯著提升區域排水能力與成效,更可以保護當地居民的生活安全。他感謝市府團隊、中央單位與地方民意代表在工程推動期間協力支持,同時也感謝市民朋友在施工期間的體諒與配合,共同與市府齊心守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市長黃偉哲指出,治水應有效發揮防洪成效,並強化國土韌性與永續化,市府也將會持續推動各項水利建設,加強抽水與滯洪設施維護,藉由滾動式檢討與精進治水規劃,整合各方資源與量能,提升整體防災應變能力,致力打造韌性城市、安全宜居大台南願景。
水利局表示,東門路一帶原規劃以下水道幹線延伸方式進行改善,但由於該區為重要交通幹道,且地下管線錯綜複雜,因此推動過程中經歷許多困難,而在經過多次檢討與評估後,最終採取「分散逕流與地下滯洪」的綜合治水策略,並於現有的文忠公園內新建多功能調節池,提供6,425立方公尺的滯洪空間,不僅有效降低淹水風險,也提升都市透水與保水能力。此外,市府亦結合地方需求,同步改善公園設施並增設運動休憩空間,讓文忠公園成為兼具治水與休憩功能的友善綠地,完工後已成為鄰里居民日常活動與親子休閒的好去處。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課室英語計畫營造友善英語學習環境提升師生英語聽說能力

臺南課室英語計畫營造友善英語學習環境。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為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營造英語應用情境,臺南市教育局自111學年度起推動「課室英語能力認證計畫」,鼓勵非英語科教師將簡易英語指令自然融入教學流程,營造耳濡目染的英語學習環境。三年來已有242所學校、逾2,660位教師完成認證,顯示課室英語已在校園逐步落實,讓英語學習從考科走入生活,逐步深化為溝通工具。
市長黃偉哲表示,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實際使用,臺南市推動課室英語,目的就是在學校日常教學中創造自然且頻繁的語言接觸機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練習英語,逐步建立語感與表達力。期待透過這樣的方式,協助學生提升基礎英語應用能力,為未來無論升學、職涯或國際交流,打下更穩固的溝通基礎。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課室英語並非要求教師大量使用英文授課,而是鼓勵在教學流程中,自然融入簡單的英語用語,例如點名、鼓勵、發表指令等,讓學生在日常情境中反覆聽見、理解並回應英語。這種語言輸入方式無須刻意記憶,也無須翻譯,有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語感與理解力,逐步將英語視為生活中可使用的溝通工具。
鄭局長進一步指出,課室英語的推動不重形式,而重實踐,無需額外排課、改寫教材,非英語科教師僅需於課堂適時加入幾句英語,即可參與營造校園英語學習情境,讓英語從考科轉化為生活中的溝通工具。未來教育局也將持續提供教學資源、專業支持與示例影片,鼓勵各校從「一人一句話」做起,累積語言使用經驗,打造自然且友善的英語學習環境。
教育局表示,多所學校展現積極實踐,例如位處偏鄉的菁寮國中為營造英語學習環境,全校教師都動起來,成立課室英語社群定期討論課室英語使用語句、時機、學生回饋等,目前已有5位教師通過課室英語能力認證。鯤鯓國小除了推動課室英語外,在校內廣播、行政表單與集會活動更是導入簡易英語指令,營造英語可見、可用、可親的校園英語學習情境。左鎮國小則設置大型看板展示常用語句,讓師生隨時能看、能用,使英語融入日常校園生活。

台南五月音樂季新化虎頭埤熱鬧登場28組團體熱力開唱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邁入第24屆的「2025 Tainan May Jam台南五月音樂季」,將於5月3日、4日連續兩天在新化虎頭埤風景區熱力開唱,今年共有28組表演團體輪番登場。台南市政府今(23)日於永華市政中心舉辦記者會,觀旅局長林國華代表黃偉哲市長邀請民眾來虎頭埤感受音樂魅力,活動創辦人孫和平(Mr.Axel)也現場表演,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許主龍、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副處長林鐘榮、在地公協會代表及市議員許至椿、Ingay Tali穎艾達利、李啟維、沈震東等貴賓共襄盛舉。

市長黃偉哲表示,感謝來自德國、熱愛臺南的Axel,24年來持續推動五月音樂季,讓這項活動成為台南重要音樂盛事,新化區是國發會「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2025-2028 年)」的四大示範點之一,也是六都唯一獲選的示範點,今年在新化老街同步還有「新化果樂市」活動,邀請大家來虎頭埤音樂欣賞、逛老街市集。
觀旅局長林國華指出,今年音樂季活動將再次匯集許多在台灣的外籍優秀音樂人同台演出,並帶來融合在地風情與異國特色的精彩表演,歡迎大家來欣賞音樂、走逛老街市集,並可到訪虎頭埤探索露營區、雨豆樹廣場、三粒亭廣場、南洋杉廣場等。市府團隊也將積極與交通部觀光署及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攜手合作,持續在虎頭埤風景區營造山、林、水岸及人文地景結合的優質場域,並串聯新化老街、果菜市場、168沿線景點,打造更優質舒適的休閒空間。
此外,今年活動現場規劃約15攤多元特色市集,集結異國風味美食、原住民料理、在地小農商品與文創服飾,打造融合音樂、文化與美食的豐富盛會。活動兩天民眾憑活動海報電子檔,至大坑休閒農場、瓜瓜園地瓜生態故事館、山莊別野、台南.山居166及虎頭埤園區腳踏船即可享優惠。另也推薦大家順遊周邊景點,包括新化老街、大目降文化園區、新化果菜市場、左鎮月世界、二寮觀日亭、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及南科考古館等,都是不可錯過的精彩旅程。
五月音樂季創辦人Axel指出,今年從約200組報名樂團中精選出各具特色的獨立樂團,包括來自英國、加拿大、法國、美國、德國、澳洲、智利、哥倫比亞、菲律賓、中國等10國,目前在台灣定居及工作的團員,加上台灣在地的獨立樂團接力演出,音樂多元且豐富,有民俗、流行、搖滾、龐克、雷鬼等類型,將帶來最在地、又最具異國風情的表演。活動兩天安排藝文活動,包括攀樹體驗、瑜珈、非洲鼓、Bachata拉丁社交舞、親子遊戲等工作坊,歡迎有興趣的民眾現場報名參加。
國發會國土處表示,國發會持續偕同12個部會提出「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2025-2028 年)」,透過構築地方廊帶串聯地方團隊能量,整合政府及民間組織資源,創造多元就業環境。今年更選擇四個示範地區來推動地方廊帶,而台南市新化區則是其中一個試點地區,預計將強化廊帶區域內的團隊整合,以活動和獎勵帶動地方共好與在地特色發展,擴大地方創生加乘效益。此外,首次搭配五月音樂季,國發會國土處也同步於新化老街舉辦「新化果樂市」活動,結合地方創生團隊、公私協力,共同推動活動發展,期盼帶來更深遠的地方效益,藉二個活動與場域的串聯吸引更多旅客走入新化,也能體驗多元的休閒旅遊,「新化果樂市」現場將有14組樂團及表演團體,結合特色市集、青農拍賣、吃冰大賽與參訪老屋等活動,讓遊客感受音樂魅力,也能深入探索新化風土人情。

114年臺南市母親節感恩表揚活動57位母親代表名單出爐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為了表揚堅毅、無私奉獻的媽媽,臺南市政府將於5月4日上午假永華市政中心二樓中庭舉辦114年母親節感恩表揚活動,將由黃偉哲市長頒獎給57位母親代表,市長也在此先恭喜並感謝各受表揚者對子女、對家庭及對社會的辛勤付出,同時祝福全天下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今年獲得表揚的57位母親代表分別是由各區公所、後備指揮部、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家扶中心及身障團體選拔推薦,表揚類別分為五大類:替代父母職養育孫、姪、甥子女及寄養家庭的「慈馨媽媽」2位;本身為身心障礙者並照顧家中子女或本身非身心障礙者照顧家中身心障礙子女不辭辛勞的「慈萱媽媽」10位;秉持原住民族傳統教養子女的「原住民Ina(伊娜/媽媽)」3位;家庭遭受變故及困境,刻苦持家及自強不息的「自強媽媽」1位;教養子女健全發展,鼓勵子女從事對國家社會發展有貢獻工作的「慈暉媽媽」41位,其中安南區公所推薦的100歲慈暉媽媽吳王連照為本次表揚活動中最年長的媽媽。
推薦單位及表揚名單如下:
一、慈馨媽媽: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台南市南區分事務所-石秀菁、財團法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台南市北區分事務所-楊又安。
二、慈萱媽媽:社團法人台南市聽障體育運動協會—郭惠珠、社團法人台南市腦性麻痺之友協會—李施瑞娟、社團法人台南市智障者福利家長協進會—曾薰嬉、社團法人台南市慈光身障協會—陳美吟、臺南市身心障礙者體育協會—薛秀霞、社團法人台南市聲暉協進會—何素真、社團法人台南市復健青年勵進會—楊碧玉、社團法人台南市癲癇之友協會—柯美玉、社團法人臺南市心智障礙關顧協會—林宜靜、社團法人臺南市慈光心智關懷協會—方淑瑜。
三、原住民Ina(伊娜/媽媽):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潘美會、楊秀玉、許雅麗。
四、自強媽媽:東區區公所─吳陳秀碧。
五、慈暉媽媽:臺南市後備指揮部─呂陳氣、曾張秀麗,龍崎區公所─黃林淑,北門區公所─曾翠娥,東山區公所─尤胡玉棗,左鎮區公所─車金盞,新化區公所─陳李惠美,歸仁區公所─劉秀祝,學甲區公所─李陳枚,鹽水區公所─王李孟桃,佳里區公所─呂姜秋月,關廟區公所─吳秀蘭,官田區公所─王林綿,安平區公所─洪月里,南區區公所─邱阿桂,後壁區公所─周李碧女,麻豆區公所─李謝妙,六甲區公所─楊林月娥,南化區公所─張嚴貴英,將軍區公所─吳碧梅,新市區公所─黃張月霞,七股區公所─黃霨潾,新營區公所─童愛惠,柳營區公所─陳盧老也,中西區公所─戴玉蘭,玉井區公所─葉許伴,安南區公所─廖綿、吳王連照,安定區公所─周月女,北區區公所─曾美玉,善化區公所─林李閱絲,東區區公所─蔡羅春梅,山上區公所─方凃烏甜,白河區公所─陳沈金蓮,永康區公所─盧麗卿、蔡梨花,下營區公所─陳金葉,仁德區公所─鄭素香,西港區公所─黃曾春圓,楠西區公所─朱 桃,大內區公所—王郭錦雀。

台南市新化頂山仔腳朝天宮拍面宋江陣登錄市定無形文化資產


黃偉哲親頒證表揚傳承精神。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台南市「新化頂山仔腳朝天宮拍面宋江陣」於去(113)年11月經文化資產審議通過,並於12月正式公告登錄為台南市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今(20)日適逢朝天宮舉辦天上聖母聖誕平安宴,台南市長黃偉哲親臨現場祝賀,並頒發文化資產登錄證書,肯定廟方長年致力於拍面宋江陣的保存與推廣,表彰其對地方文化傳承的卓越貢獻,市議員李偉智、余柷青到也場同賀。
黃偉哲表示,此次授證展現南關線地區拍面宋江陣深厚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價值,突顯本區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的獨特性與豐富性。他強調,文化資產的保存需仰賴社區共同參與及世代傳承,期盼未來能有更多民間力量投入,讓在地文化持續綻放光芒。
「新化頂山仔腳朝天宮拍面宋江陣」於光緒18年(1892)即已創立,至明治37年(1904)廟宇重建並改名為「朝天宮」後,便參與建醮與遶境等重要宗教儀式。儘管頂山仔腳社區僅有百餘戶人家,出陣機會不多,但陣中成員多為在地居民,往往三代同陣,世代傳承不輟。庄內耆老以一對一的方式傳授陣法、兵器技藝、槓對、臉譜繪製與服飾著裝等,並搭配影音紀錄保存,使該陣具有高度的文化延續性與社區認同感。
此陣擁有豐富的傳統技藝與儀式內涵,包含獨特的陣頭編制與出陣儀式,如18對兵器、綁腿(縛腳絆)、草鞋著裝,以及由男性扮演的三位女性角色(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皆展現其獨特性。出陣時,成員佩戴八卦符保身,兵器貼符、淨符水、過爐等儀式一應俱全,儀軌完整。
在陣式方面,除了「踏斗底」(開四門)與「日月陣」(拍排套)外,更保存羅經陣、八卦陣、鴟鴞陣、龍吐珠、四行陣、十字陣、東西陣、八城鎮、連環陣、小西湖等十套完整陣式,另有經典段落如「時遷對打」,展現演陣技巧之多樣與精湛。服裝亦保留傳統裝束,包括頭綁紅巾、拍面、黃腳巾、紅褲與草鞋等。此外,該陣亦保存諸多珍貴文物,如昭和年間由首任館東長郭萬物所繪製的陣法圖手稿,極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文化局指出,雖然頂山仔腳非屬人口密集地區,卻展現出強大的社區凝聚力與文化自信。在廟方及地方耆老的共同努力下,該陣成功登錄為市定無形文化資產,體現新化區豐厚的文化底蘊。此類民俗活動不僅體現地方信仰與傳統技藝,更承載族群認同、社會連結與歷史記憶等多重意涵。透過制度性的文化資產登錄與保存推動,未來可望讓此項深具歷史意義與在地特色的文化資產得以世代傳承、永續發展。

9國代表齊聚台南市探討登革熱防治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因應氣候變遷對公共衛生的挑戰,及促進國際間的登革熱防治合作,台南市政府攜手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於福爾摩沙遊艇酒店辦理「登革熱防治與控制在後COVID-19時代的挑戰與創新技術角色國際研討會」,邀請來自美、日等各國登革熱專家學者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各經濟體,共同討論分享登革熱防治經驗與創新科技應用。市長黃偉哲今(22)日親自出席研討會,他表示盼望在為期兩日的活動中,藉由與專家學者對話討論,強化公私部門協力合作與應變能力,並促進我國與各經濟體之登革熱防治、公共衛生政策與醫療體系交流合作網絡。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在2023年因登革熱疫情,有超過萬名民眾被診斷為陽性病患,不過很慶幸的是2024年並沒有傳出本土疫情,這都要歸功於中央衛福部疾管署協助以及市府團隊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感謝所有市民配合,讓台南從嚴峻的疫情區域,轉變成全年度都沒有任何本土疫情的城市。然而他也強調,市府團隊在過程中仍有相當幅度的改善空間,期望透過再精進,讓台南在防疫政策有更好的預防措施與策略,也盼望藉由此次研討會,互相合作交流討論,增進彼此間的跨國合作防疫量能,共同保障全民生命財產安全。
市府衛生局表示,台南一直以來重視登革熱防治,自2015年即率先成立登革熱防治中心,專責相關防治工作與作業,並與疾病管制署南區管制中心及國衛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合署辦公,透過建立多方合作機制,持續積極推動相關防疫政策與措施,建立全國最完善的病媒蚊監測網絡。而多年來的經驗累積,讓台南在登革熱防治方面增加許多豐富經驗,更為國內外公衛領域的模範城市,而此次研討會選在台南舉行,不僅是對於台南防疫工作的肯定,也是台南市與國際接軌之重要平台,盼藉此機會建立聯繫網絡,開創跨區域合作的契機,提升傳染病聯防量能。
此次研討會來賓國包含我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墨西哥、越南等9國代表,藉由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就登革熱監控與防治創新策略、面臨全球暖化病媒蚊抗藥性與分布擴張的挑戰與對策、登革熱疫苗發展等重要議題,進行經驗分享及專題演講,而活動期間亦安排各國代表參觀台南市登革熱防治措施及社區動員情形,盼在相互交流學習與經驗分享之中,能夠增進彼此防疫量能與網絡合作,致力保障全球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共同因應未來更加嚴峻的登革熱防治挑戰。

里仁再度贊助台灣學校午餐大賽鼓勵惜食助農守護校園永續餐桌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里仁新聞聯絡人林燕慧表示,致力於推廣永續飲食的里仁社會企業,今年再次應大享食育協會邀請,參與第八屆台灣學校午餐大賽「午餐食惜生」。此次里仁不僅擔任比賽評審,更設立「珍食里仁獎」,以表揚落實惜食理念、善用食材的參賽團隊。今年獲得該獎項的統鮮美食公司,運用料理中常被丟棄的剩餘食材,創作出兼具美味與永續意涵的菜色,以創意充分展現「全食利用」與愛護土地的理念,讓評審團與里仁印象深刻。里仁期望透過持續推動食農教育,將「惜食助農、守護有機」的心意延伸至校園,讓每一份營養午餐都成為孩子通往永續未來的重要一步。
校園營養午餐是實踐永續飲食的起點,也是推動食育的重要場域。剩食問題涉及廚務管理,更與碳排放、氣候變遷及糧食永續息息相關。從產地到餐桌的每個環節都可能成為浪費食物的源頭。實踐惜食應從選材、備料到教育等層面著手。由大享食育協會主辦的「台灣學校午餐大賽」,透過全國性競賽,促進營養師與廚師間的專業交流,提升學校營養午餐的品質。今年以「午餐食惜生」為主題,鼓勵學校供膳團隊們善用食材、減少浪費,也引導學生培養「珍惜食物、減少剩食」的觀念。透過學校午餐與食農教育的結合,為孩子們打造健康且永續的校園餐桌。
里仁今年再度參與午餐大賽評審,特別設立「珍食里仁獎」,期望發掘珍惜食材、創意減廢的優秀團隊。今年獲獎的新北市統鮮美食公司,巧妙融合台灣傳統飲食智慧與惜食永續理念,運用茶葉渣與七穀米製作「茶香飯」、以豆渣與芹菜葉製成「牧羊人派」,並以傳承自台灣傳統剩食文化的「菜尾湯」為靈感,烹調出「白菜滷雜菜湯」等菜色。這些餐點不僅展現「食物零浪費」的巧思,也喚起大眾對在地飲食文化的重視。擔任本屆評審的里仁行銷經理陳美慈表示,統鮮團隊運用多樣的剩餘食材來料理營養午餐,充分展現對食材的珍惜與對土地的尊重,也體現了永續飲食的精神,因此特別以「珍食里仁獎」給予肯定。
里仁始終相信,「珍惜食物,是對土地最好的回應」。多年來,里仁實踐「惜食助農、守護有機」,從理念推廣、源頭珍惜到加工轉化,並串聯超過15家食品廠夥伴,合作開發出「全果全食利用」的多項產品,協助農友減少農損,守護農友的有機路。如今,這份信念也延伸至校園與下一代的永續飲食教育中。里仁透過再度贊助午餐大賽、設立專屬獎項和推動食農教育,就是希望在孩子每日用餐的時刻中播下惜食的種子,讓愛物惜食的精神在每一份營養午餐中深根發芽,成為守護健康與環境的溫柔行動。

臺南市善化區公所114年奇幻野獸島兒童劇團活動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四月兒童月,善化區公所特別邀請深受大小朋友喜愛的麻咕麻酷創作劇團,於4月19日上午10點至11點至文康育樂中心辦理「奇幻野獸島」兒童戲劇演出,孩子成長中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像,透過戲劇的引導,提醒大人適時對孩子表達關心,更要讓孩子有發揮想像力的空間,學習思考與表達,邀請大手拉小手,一起創造歡樂的親子時光。
本次活動邀請全家大小一起體驗奇幻旅程,以親子律動來開場,接著透過創意有趣的戲劇演出,帶領大小朋友進入奇幻野獸島的世界,要不要來野獸島當國王呢?剛好遇到可以實現願望的許願星,在野獸島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許願星真的能實現所有人的願望嗎?
活動精采可期,現場還有有獎徵答活動,有機會獲得精美小禮物呦。
區長譚乃澄表示,親子關係的建立來自於陪伴,兒童戲劇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活動寓教於樂,增進親子關係,富有教育意義,後續公所還會推出更多豐富的藝文活動,歡迎大小朋友一起來同歡。

台南市議員余柷青尋求中央與地方攜手催動新化翻轉打開真新化落實地方真心話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爭取新化地區更多的建設與發展資源,台南市議員 余柷青不遺餘力的找尋中央、地方、產業與學界來合作推動,於2024年7月4日在余議員在一次聚會中與地方創生團隊山海屯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蘇莞婷以及立法委員 林俊憲提及,積極反映新化在農業、文化、觀光旅遊及都市發展上的眾多需求應該被正視。
然而,從2025年初新化年貨大街的辦理狀況來看,外界普遍感受到台南市政府對新化地區的城市規劃與發展明顯缺乏重視。活動形式混亂、缺乏整體規劃,使得原本應該展現地方特色的年貨大街反而失去吸引力,被批評為「四不像」。
因發生許多新化地區被忽視的狀況,台南市議員 余柷青在參訪總統府期間,將此等狀況反應給曾任台南市長的 賴清德總統陳情,希望中央能關注台南各區的均衡發展,避免部分行政區因資源分配不均而被邊緣化,新化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賴清德總統對此表達高度重視,隨後在立法委員林俊憲的積極爭取與市議員余柷青的全力配合下,成功爭取國發會基金挹注新化地區。這筆資源也交由在地創生團隊進行活化與規劃,並透過舉辦一系列文創與特色活動,重新帶動地方商機。
其中,「2025打開真新化。果樂市」初步規劃的活動預期成為今年最受矚目的亮點,活動設計結合音樂祭、冰果室大集合與果菜辦桌等創新活動,不僅翻轉外界對新化的傳統印象,也成功吸引大量人潮參與,展現新化文化、農業與觀光的多元魅力。
市議員余柷青表示,樂見新化展現新風貌,這次活動不僅帶動商機,更凸顯大目降園區、老街文化以及農產特色等在地價值,未來也將持續推動新化的均衡與永續發展。

臺南市推原民文化走廊到校服務


臺南市推原民文化走廊到校服務。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臺南市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圖資館藏豐富,近年透過文化走廊到校計畫,推出原住民族樂器、傳統服飾、狩獵體驗等常民生活文化課程,將課本沒教的原民知識與文化內涵,以浸潤實作的方式到校推廣,增進學校師生對原民文化的理解與尊重。114年度上半年計畫開放報名即秒殺額滿,活動內容相當受到師生喜愛。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坐擁豐富多元的族群文化,是一座歷史人文薈萃的城市,其中,原住民族即為南市多元文化的一部。市府致力守護與傳承珍貴的文化資產,族群共融的價值不分性別、年齡與族群,更重要的是讓多元文化在校園生根發展,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與世界觀,使臺灣成為更具文化自信與包容力的社會。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臺南原住民籍中小學生近1660人,約佔全市學生1.2%,都會區原住民文化保存不易,南市透過本土語文教育和全民原教理念的推廣,逐步將原住民族教育議題融入學習課程,期以提升師生多元文化知能與文化平等省思,培養對不同族群的尊重與包容,營造族群友善多元共榮之校園環境。
關廟國中林嘉瑜主任表示,活動當日學生們換上布農族傳統服飾,在老師的引導下體驗原住民族祭典舞步,親身感受原住民族傳統祭儀的莊重與團結精神。過程中以舞會友,讓孩子能深入了解原住民族的傳統價值,並學習尊重不同族群的文化。
海佃國中盧建名組長表示,這次原民文化走廊到校活動特別結合學校原有的射箭隊練習,展示現代弓與原住民族傳統弓的差異,讓學生習得原民狩獵文化與現代運動競技的異同之處,參與的同學皆表示學習特別有感。
左鎮國中二年級吳瑀恆同學表示,體驗活動當天印象最深刻的是配戴阿美族豐年祭特有的側背包-情人袋,阿美語稱alofo,又稱檳榔袋,在豐年祭期間,透過舞蹈由女性將檳榔放入心儀男性的情人袋,對方則將情人袋回贈與女方配戴,作為雙方愛情的宣告與承諾。透過體驗課程的介紹和提問,認識許多原民文化內涵,相當有意思。
教育局補充,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每年提供6個梯次原住民族文化走廊到校服務,今(114)年上半年活動內容規劃了族服展示、樂舞體驗、狩獵文化介紹及射箭體驗,讓學生從視覺、聽覺與實作中感受原住民族文化的獨特性與魅力。今年下半年也將再舉辦2個場次,新增編織與串珠課程,手把手教導學生製作傳統工藝品,感受原住民族文化的細緻美學。未來,「文化走廊到校服務」將持續深化體驗內容,將原住民族文化教育推廣至更多學校,實現全民原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