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試所研發粒狀芻料供羊餵飼採食芻料情形。(記者蔡金旺攝)
【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為提升國產芻料自給率,同時提升芻科動物營養需求,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特別提供「國產芻料生產創新利用新技術」,畜試所長黃振芳指出,這項技術將有助業者餵飼反芻動物時更健康、簡單、方便。
畜產試驗所為了提升國產芻料自給率,特別研發「國產芻料生產創新利用新技術」,黃振芳指出,國產芻料一般以青刈、乾草與青貯等生產方式供應牧場動物使用,在牧場端將其混合飼料後再餵飼動物,農民常因不會計算營養需求,容易造成營養過剩或者不足。
黃振芳表示,這項技術是開發由配方型的粒狀芻料,組合不同芻料與營養調整組成,更適合動物不同階段營養需求,並提高芻料適口性,增加夏季反芻動物乾物量攝食,飼養便利減輕勞力,減少動物因挑食浪費。
粒狀芻料生產流程細切、營養調整、粒狀料製作、降溫、包裝等依照不同芻料特性修正配方,生產適合動物之芻料,因此芻料粒狀配方可以調整動物所需之適口性與營養需求,開發不同動物別之芻料供應。
黃振芳指出,以這項技術為基礎,未來更能將田間廢棄物如玉米桿、稻稈、稻殼、糠麩等資源再利用,透過營養與適口性的調整,提供重要新的芻料供應,新型態芻料調製技術是以提升反芻動物適口性為目標,並調整符合動物營養需求配方,讓餵飼反芻動物時更健康、簡單、方便,達到新的芻料供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