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0 年 5 月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荔枝椿象成蟲大量發生期加強防治


荔枝椿象成蟲大量發生肆無忌憚荔枝及龍眼。(記者蔡金旺攝)
 【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荔枝及龍眼已屆小果期,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監測人員已於田間發現大量荔枝椿象若蟲取食枝梢,由於若蟲與成蟲相比,若蟲對藥劑相較敏感,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果農把握時機進行防治,以避免荔枝椿象危害,影響收成。
荔枝椿象生活史分為卵、若蟲五齡及成蟲。荔枝椿象交尾產卵後,卵多產於葉背,3、4 月為產卵盛期。荔枝椿象的卵為圓球形,每次產卵約14粒,初產時淡綠色,少數為淡黃色,漸漸轉變為黃褐色及灰褐色,等到要孵化時則呈現紫紅色。4月過後,可於田間觀察到大量荔枝椿象若蟲,至5到6月下旬陸續變為成蟲。荔枝椿象成蟲及若蟲以刺吸狀口器為害嫩梢、花穗、幼果造成落花及落果現象。
目前田間可觀察到荔枝椿象主要集中在樹冠外圍的嫩梢及果穗上活動取食,因此這階段的荔枝椿象是暴露在較為明顯的位置,同時由於這階段的若蟲數量多,且若蟲對藥劑的敏感性高,故選擇在這階段進行田間噴藥防治,將可有效將藥劑噴灑至荔枝椿象身上,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臺南區農改場籲請蓮花進入立葉期掌握病蟲害防治先機


聚集危害蓮葉之毒蛾幼蟲。(記者蔡金旺攝)
 【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蓮主要生長期在春夏季,高溫多濕的氣候條件下,危害葉片的小黃薊馬、斜紋夜蛾及毒蛾類皆可能對於蓮田造成嚴重損害。為確保蓮子之收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提早進行病蟲害防治。
小黃薊馬蟲體細小,喜歡躲藏在縫隙間,蓮葉在未展開前,最適宜其躲藏及危害,常造成展開之新葉皺縮。當薊馬密度高時,會造成葉片褐化、捲曲,蓮蓬也會受害,影響蓮子的產量及品質。因此應注意田間蓮葉是否有薊馬活動或發生皺縮情形,及時施藥防治,以控制薊馬密度,防止其大量發生危害蓮蓬,避免嚴重損失。防治時以動力噴霧器進行藥劑噴灑,露水乾後將藥液噴至葉背及葉柄等害蟲棲息處,避免直接噴施於蓮子,每隔7天施藥一次,可確保防治效果。
除防治薊馬、斜紋夜蛾及毒蛾類外,同時可將藥劑加入先配好的1:1亞磷酸+氫氧化鉀中和液,將中和液當成水來稀釋殺蟲劑使用,以增加植株對水生真菌類的抗病力。由於亞磷酸為強酸、氫氧化鉀為強鹼,配製時須先秤好相等重量,分別先溶於水中,再混合使用。或者先溶解亞磷酸後、再溶解氫氧化鉀。切不可將兩者同時加入水中,或將兩者混合,再加水稀釋。
使用方法為葉面噴佈800倍稀釋液(100公升水中加入125g亞磷酸與125g氫氧化鉀,即為800倍稀釋液),每週施用1次,連續3次後隔1個月再施用3次,調配當日使用效果較好。亞磷酸+氫氧化鉀中和液被植物吸收後,可誘導健康植株的系統性抗病,主要目的為預防,無治療效果。

台南市與美國西柯紋納市締結友誼城市


臺南市與美國西柯紋納市締盟為友誼城市。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國際夥伴又多一位!台南市長黃偉哲今(11)日於台南市政府親筆簽署「台南市與西柯紋納市互為友誼城市意向書」,開心地向市民朋友宣布,台南的國際交流不因疫情停擺,與美國加州的西柯紋納(West Covina)市正式締結為友誼城市,未來將朝教育、文化和商業等領域拓展交流,以豐沃的成果造福兩地市民。
兩市的姻緣,始於台南市議會郭信良議長今(109)年2月訪美時的牽線。當時西柯紋納市長吳桐淮向郭議長表示盼能與台南締盟,黃偉哲市長知悉後,立刻去信與吳市長進一步詳談,遂有今日的締盟佳音。台南市長黃偉哲考量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彼此不宜會晤,由兩市代表改以線上商討締盟細節,並以「老派」的書信往返方式簽署意向書,黃偉哲市長簽妥後會將意向書正本寄返西柯紋納市,供吳桐淮市長留存,預計待疫情和緩後,雙方再聚首暢談交流;黃偉哲市長表示,兩市的締盟可謂是親上加親,吳市長是台南子弟,對故鄉有深厚的情感,他為兩市能夠締盟感到興奮,並感謝台南市議會訪美團的牽線,促成今日的締盟佳音。
黃偉哲表示,前陣子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台南市政府特地寄送慰問信及台南的好麵到美、日等地的姊妹市及友誼市為各地市長加油打氣,那時雖尚未與西柯紋納市締盟,他也寄了一份給吳市長,作為彼此情誼的萌芽;黃偉哲說,隨著雙邊關係的建立,他已經迫不及待向吳市長及西柯紋納市民宣傳台南的風土民情以及品質優良的農特產品了。
目前台南共有44個國際姊妹市及友誼市,位於南加州的西柯紋納市是台南在美國加州的第三個締盟城市,另兩個城市為位於北加州的姊妹市蒙特麗市(Monterey City)與聖荷西市(San Jose City),皆有數十年的締盟情誼。

農糧署南區分署呼籲農民從事養蜂事實申報讓養蜂更有保障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農糧署南區分署副分署長黃怡仁指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推動養蜂事實登錄工作,藉以解決長久以來蜂農遭遇申請加入農保及災害救助等認定問題,訂定「農民從事養蜂事實申報及登錄作業程序」,專業蜂農只要到公所完成申報登錄,取得證明文件後,即據以向農會申請農保,並可於發生天然災害時,作為災損認定之佐證,讓養蜂更有保障。
農糧署南區分署姚志旺分署長表示,過去參加農保,須自有農地或承租農地且從事農業生產,才能以自耕農或佃農身分向農會申請參加農保,但養蜂產業非屬固定性農作型態,養蜂農民通常隨蜜源遷徙,並無固定農地或無法取得土地租約書,導致部分實際從事養蜂工作農民無法向農會申請農保,且亦無法申請災損救助,現在都可以透過申請養蜂事實申報證明文件來解決。
姚志旺說明,養蜂農民要申報農民從事養蜂事實證明文件,所持飼養蜂箱總數須達100箱以上;另年齡18歲以上至45歲以下青年農民,其飼養蜂箱數應維持至少50箱,且自申報日期起2年內,飼養蜂箱數應達100箱以上規模,符合上述條件之養蜂農民,可檢附申報及登錄通知書、資料表、身分證影本、參加養蜂產銷班或養蜂團體證明文件或各級農民輔導機關(構)或農會證明文件、放置蜂箱現場照片及GPS定位點資料或雲端影音履歷系統資料等佐證資料,於蜜蜂放養期間,向戶籍及流動放養所在地公所申報,另蜂箱倘搬離原申報之鄉(鎮、市、區)到別處放養,養蜂地點異動也必須向流動放養所在地之公所申報異動,姚志旺呼籲為自身權益請養蜂農民要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