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4 年 3 月

臺南市後壁洋香瓜好時節即將登場


黃偉哲邀請民眾樂遊臺南品嚐香甜好滋味。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2024後壁區洋香瓜好時節」將於今(113)年3月17日上午在臺南後壁區菁寮老街德馨宮熱鬧登場,臺南市政府今(12)日聯合後壁區公所、社區、農會及商圈舉辦記者會,為臺南洋香瓜聯手行銷。市長黃偉哲力薦大眾來品嚐新鮮美味的洋香瓜,一起支持臺南在地優質農產,也可以順道安排後壁及周邊地區的旅程,體驗悠閒農村風光。市議員蔡育輝、李宗翰及王宣貿也到場共襄盛舉。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後壁洋香瓜是臺灣第二大產區,產季在一年四季中有好幾期,因此,洋香瓜的競爭力在市場上來說是相當高,而洋香瓜也有區分成很多不同的品種,像有紅色的果肉、橘色的果肉、綠色的果肉,至於,口感的部分則有軟的、脆的,品嚐起來皆非常細緻多汁,可以提供給消費者琳瑯滿目的多元選擇。
黃偉哲強調,未來市府也將持續與公所、農會與民間團體共同合作全力行銷洋香瓜,期盼在強強聯手之下,能夠開拓增加洋香瓜的通路市場與經濟產值,並藉此讓臺南的農業發展實力在國際間發揚光大。
後壁區公所表示,活動當日將從上午9時開始熱鬧展開,並安排農產市集、水果知識小學堂、精彩舞臺表演、洋香瓜雞肉潛艇堡 DIY 教學及品嚐等豐富有趣的主題內容,此外,在農產市集還有消費滿額贈送紀念品的活動,屆時現場亦有限量的精緻茶點組,透過品嚐洋香瓜蛋糕及果乾茶,就可把超值精緻餐具套組帶回家,只要報名繳費即可參加,名額有限,請大家把握機會來參與,並可順道逛逛菁寮老街,體驗美好悠閒的農村生活,一同享受愜意的幸福時光。
後壁區公所指出,栽培洋香瓜在後壁具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此次與後壁區農會合作舉辦洋香瓜評鑑,希望藉由評鑑活動提升後壁洋香瓜能見度與知名度,並與農會聯合搭配推出食農小旅行活動,此外,也透過與後壁高中師生來一起合作設計哈米族 Logo,以作為本次洋香瓜好時節之主題 ,誠摯邀請大朋友、小朋友一起來同樂。更多活動詳情資訊,請密切注意「後壁區公所」FB 粉絲專頁。

臺南市教育局將吃香喝辣自製辣椒醬與料理工作坊推廣在地食農教育


教育局為學校營養師及廚工舉辦增能研習。(記者黃伃綵攝)


越南來的新住民分享在地傳統美食。(記者黃伃綵攝)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想「辣」不用等、吃「辣」不必怕!由於近期辣椒粉及其相關製品驗出有害蘇丹紅事件,引發民眾食安疑慮,各縣市也紛紛宣布全面禁用辣椒粉、咖哩粉等辛辣香料,導致一般民眾也不敢輕碰,對喜歡吃辣味的朋友也是一種折磨。臺南是國內辣椒前三大產地之一,黃偉哲市長指示教育局大力推廣在地食農教育,鼓勵民眾「吃得安心、辣得夠味」。近期教育局將針對學校營養師、午餐人員、新住民及樂齡中心學員,陸續規劃辦理「自製美味辣椒醬與料理工作坊」,讓更多人認識臺南在地生產的辣椒,透過自己動手做,也讓更多人可以安心吃香喝辣、享受在地滋味。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是臺灣第三大辣椒產地,其中以新營區、柳營區、山上區等地最為有名,一年四季辣椒盛產不間斷,而且在地生產的辣椒香氣濃郁、辣而不嗆,廣受歡迎。正當國內蘇丹紅事件未歇,各縣市全面禁用辣椒粉三個月之際,在地農民生產的辣椒銷售也受影響,因此希望透過學校、新住民中心及樂齡中心辦理自製辣椒醬與料理工作坊等活動,推廣在地食農教育,也讓更多人認識臺南在地的辣椒之美。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臺南在地物產豐富,農漁畜產相當多元,各校推動食農教育的成果也深獲肯定。有鑑於近期進口辣椒粉添加蘇丹紅事件,導致許多喜歡辣味的人「聞辣色變」,想吃卻不敢碰。在黃市長的指示下,教育局已規劃自3月20日起結合學校營養師、午餐從業人員及團膳業者,共同辦理「吃香喝辣」增能研習,學校午餐菜單,例如三杯雞、西芹炒小卷、各式滷肉、滷雞腿等都會使用到原型辣椒,未來在研習中也會藉由自製辣椒醬料的過程,強化對食安的認識並鼓勵自製及品嘗在地新鮮辣椒的美味。研習活動對象除了學校營養師與教師外,新住民學習中心及樂齡學習中心,也會針對偏好辣味的新住民朋友、喜歡動手做的樂齡學員辦理手作活動,精彩可期。
負責新住民學習中心的家庭教育中心主任張冰嫈表示,來自新南向國家的新住民伙伴,很多都是「無辣不歡」,尤其是能吃到有辣的家鄉美食是一種身心的雙重滋潤。透過辦理「辣椒健康食材DIY工作坊」,讓新住民朋友選用臺南在地的辣椒,讓自己和家人吃得安心,也可增進親子及家人間的情感。
樂齡學習示範中心主任鍾秀琴表示,3月下旬將推出「樂食安.零椒慮」課程,教導樂齡朋友在符合食品衛生安全的前提下,自製深受臺灣民眾喜愛的鹽酥雞小吃美食,包含醃製、調味、油炸等製作過程;此外也讓樂齡長者認識辣椒品種及種類,以及如何製作辣椒醬料;如何將鹽酥雞轉化成刈包、漢堡等多樣化美食,讓高齡長輩不會聞辣色變,可以吃得安心又健康。

臺南市中小學新生線上登記報到系統首次啟用省時又便利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臺南市市立及私立國民中小學於3月展開招生作業,為使家長為學生報名更便利,113學年度首次啟用南市國中小新生登記報到系統(網址:https://newstd.tn.edu.tw/,以下簡稱新生登記報到系統),提供家長透明便利的入學管道,採線上及實體雙軌並行方式辦理新生登記報到作業,歡迎家長多加利用。
市長黃偉哲表示,在尊重學生家長自由申請登記入學意願並考量公平均等錄取機會原則下,嚴禁各校以智力測驗、學業成就測驗或面談等其他方式作為錄取依據篩選學生,且各私立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學生登記,教育局一定從嚴督導,並指派督學至各校督導登記、抽籤作業。另今年建置線上新生登記報到系統,家長可免於請假奔波之苦,倘有實體報到之需求,可依入學日程表至學校報到。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今年國中小新生登記報到作業,家長可依其需要,選擇線上或實體到校方式擇一辦理,而且報到所需填寫之資料,均可在線上完成,同時改善以往學校需人工將報到資料建置成電子檔,大幅減輕學校人員之負擔。鄭局長提醒,私立學校招生係依「臺南市私立國民中小學新生及轉學生入學實施要點」規定,採「自由申請登記」且「免試入學」,每人以登記一校為限,惟昭明國中之招生仍以該校學區為限。
教育局強調,若私立學校有違反不當招生之情事或拒絕新生登記之情形,請家長直接向教育局反映(檢舉專線06-3901249),教育局會立即派員進行協助及調查。市立及私立國民中小學之入學日程詳見「新生入學相關事宜期程表」,可至新生登記報到系統下載參閱。

預見南臺科技大學開箱體驗未來大學生活


南臺科技大學「2024 OPEN DAY 四院聯合開放日」參訪商管學院之情形。(記者黃伃綵攝)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南臺科技大學於(9)日舉辦「2024 OPEN DAY 四院聯合開放日」,透過活動讓高中職學生實際體驗大學生一日生活,認識南臺校園環境與各系課程特色。此次活動特別擴大辦理,聯合四個學院所有學系一同舉辦,共吸引了來自北中南共60所高中職學校的學生、家長與老師共襄盛舉。
南臺科技大學舉辦「2024 OPEN DAY 四院聯合開放日」,主要是讓高中職學生、家長及老師了解大學生活、南臺的學習環境,為未來就讀大學做好準備,也同時希望能讓學生放心,家長安心,讓未來大學生對學校生活有進一步的了解。
南臺科大在此次活動也有許多別出心裁的安排,讓參加的來賓更加認識南臺的特色,當天上午開幕活動特別以南臺科大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的師生團隊設計的遊戲與現場來賓互動,透過有趣輕鬆的遊戲,活絡歡樂的氣氛,並透過遊戲體驗認識該系的課程特色。校方並透過校園導覽,讓參加活動的貴賓參觀南臺科大的圖書館、優活館、古機械展示與3D數位畫廊等景點等特色景點,讓來賓透過導覽實際看訪學校教學環境與運動設施空間。
下午則安排各系課程體驗,並針對系所特色與高中職生感興趣的題材量身設計,同時開放跨院體驗,讓參與學生可以依個人的興趣,找出自己未來的就學方向。許多參加的學生與家長在活動後大方分享,在OPEN DAY開放日中真的學到很多知識,收穫很多,來學校體驗一日大學生可以了解大學生進入大學的生活,很值得。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吳誠文表示,近年來各級學校在辦學上受到嚴重的少子化影響,南臺科大仍就秉持創校時的精神「好好培育人才」,也是創辦人辛文炳先生的理念,學校以此為圭臬經營學校,讓同學跨出校園後貢獻所長及技能,能夠對社會有正面貢獻,這是南臺科大對教育的執著,也是我們的願景及目標,因應社會的變遷,有許多新的議題產生,學校必須改變、創新、蛻變,培育年輕人能應付未來30、40年服務社會的生涯,造福桑梓。雖台灣算是有經濟實力的國家,但因所得發展不平均,政府開始推動「健康臺灣」的國家政策,南臺科大除了原本的四個學院,未來預計成立「智慧健康學院」、「億載永續學院」等兩個新的學院,及「運動科技學士學位學程」,傳統學院會繼續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但面對產業結構的改變,需要大量跨領域人才,不是只培育單一技術的人才,以因應未來產業的需求,身為科技大學,我們有責任為產業及社會培育人才,持續的將「教育」推動到社會的各個層面,積極與產業鏈結,達到學界及產業界的雙贏。

畜產試驗所去化養菇廢棄物鴨鵝也能幫大忙


經乾燥粉碎後的栽培介質,具有乾草的香味,對鴨鵝來說有良好的適口性。(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現代社會面臨著廢棄物處理的重大挑戰,其中菇類太空包所每年產生的廢棄物介質達11至15萬公噸,更是對環境造成不小的負擔。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農業試驗所(以下分別簡稱畜試所及農試所)攜手合作,成功開發出菇類介質水禽飼料化技術,將菇類太空包轉化為具有鴨鵝食用價值的飼料,去化了廢棄物同時為養殖業帶來了新契機。
在這項技術中,以狼尾草為原料種植杏鮑菇後的栽培介質成為了關鍵的元素。畜試所與農試所成功將狼尾草應用於杏鮑菇的栽培介質,再將養菇後的介質開發為鴨鵝的飼料。菇類栽培後介質富有豐富蛋白質、必需胺基酸與礦物質,且大部分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等原本不易分解的成分已被菇類分解,適合作為畜禽的飼料來源。而狼尾草台畜草二號,作為一種高莖粗桿型草種,具有木質化的特性,天候不佳時無法收穫。這種被遺棄的資源成為替代木屑菇包來源的理想介質。這不僅使杏鮑菇的栽培更加環保,同時也打開了將其轉化為鴨鵝飼料的可能性。由於鴨鵝天生喜歡吃草,以狼尾草為來源的栽培後介質開發為鴨鵝的飼料,在動物試驗中,北京鴨10週齡的體重由2.56 公斤提升至2.63公斤,同時,鵝隻5-12週齡的飼料轉換率由9.74下降至9.48。以肉鴨及肉鵝上市前的飼料添加量10%來計算,單隻肉鴨及肉鵝便能分別去化2.4公斤及3公斤的養菇廢棄物,可謂達到了經濟與環保的雙贏。
菇類介質水禽飼料化技術目前已在肉鴨及肉鵝的應用取得初步成果,後續將針對種鴨及種鵝進行後續研究,該技術不僅可解決廢棄物問題,同時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益。透過將廢棄的資源轉化為有價值的飼料,實現了廢棄物的去化,為循環農業帶來新的可能性。如業者對該項技術之研發有合作興趣,可與該所東區分所鄭智翔副研究員聯繫,聯絡電話為(03)9503107轉510分機。

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縣市評鑑出爐臺南市績效全國第一


南市連續9年獲績優縣市殊榮績效全國第一。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經濟部水利署112年度水患自主防災社區縣市政府評鑑結果日前出爐,全臺計有6縣市脫穎而出,獲評「績優縣市政府」。其中,臺南市自中央評鑑開辦以來,迄今已連續9年(104-112年)獲得「績優縣市政府」殊榮,堪稱模範指標。黃偉哲市長表示這是市府團隊與防災社區共同努力的成果,也對水利局積極輔導社區自主防災運作表示肯定。
黃偉哲市長表示,面對極端氣候考驗,超出排水設施保護標準的降雨量也愈來愈頻繁,考量工程措施仍有其侷限性,市府除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推動各項治水防洪工程外,自101年起,即配合經濟部水利署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迄今已建立45處。市府除配合水利署建置新增社區外,亦逐年編列經費維運既有防災社區,藉由凝聚及提昇社區民眾的防災意識,強化社區自主防災應變的能力。
水利局指出,為了強化社區自主防災應變的能力,除了進行教育訓練及防災演練外,同時在防災社區廣設路面淹水感測器與客製化積淹水簡訊通知、配置移動式防水擋板,並以智慧防汛網及台南水情即時通APP等智慧科技工具輔助社區自主防災工作,讓社區防災夥伴可以第一時間接收到水情資訊,即時啟動防災應變,透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雙管齊下,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此外,水利局以智慧科技結合水患自主防災社區運作成果也獲得素有公務屆奧斯卡獎的第6屆政府服務獎「數位創新加值類」肯定。市府也鼓勵社區結合外部資源,並推動校園防災宣導、向下紮根的工作,目前共有企業、廠商、校園及機構等60間參與合作,以擴大推動成效,共同因應水災風險,在在顯示市府對於水患自主防災社區投入與成效。
臺南市在中央歷年評鑑中屢獲佳績,委員對於市府不遺餘力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表示高度肯定,水利局表示未來也將持續配合水利署推動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建立社區的自主防災意識與知能,落實「自助、互助」防災精神,在災害發生時能夠快速應變以降低災害帶來的影響。

走訪臺南市白河客底聚落最接地氣的伯公文化小旅行


府城真樂軒客家八音樂團演奏的八音。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10日於土地公(客家人稱伯公)聖誕前夕,舉辦2024伯公文化小旅行,除了帶領民眾走訪白河客底聚落,欣賞季節限定美景林初埤木棉花以及製作客家紅粄;用傳統祭典儀式幫最親近客家鄉親的「伯公」慶生外,祭典儀式後的食伯公福,還品嚐最道地的客家料理,把滿滿的「福」帶回家。讓民眾從伯公信仰,認識臺南最接地氣的客家文化。
臺南是客家先民在大航海時代渡過黑水溝登陸後踏入臺灣土地的門戶之一,在白河、楠西、東山都有早期客家移居的歷史痕跡。而白河區的庄內里舊地名為客庄內,庄名由來源自最早的開墾者為張姓客家族人,後因故分為兩派,各以「張鑑公」及「張婆太」為始祖,其祭祀方式及宗祠建築形式上仍保有客家傳統習俗。
臺南客委會指出,這次在白河推出伯公文化小旅行,除了規劃走讀張鑑公祠及張婆太祠、李家菸樓及草店大埔宋屋等客底聚落,在白河客庄內最早創建的土地公廟「福呂府」用客家傳統祭典儀式幫伯公慶生,食伯公福更是邀請來自美濃著名的總鋪師劉春樹掌廚,推出「筍乾滷豬腳」、「客家冬瓜高麗菜封」、「客家小炒」、「蘿蔔肉丸湯」、「樹子炒野蓮」、「薑絲炒大腸」等客家傳統佳餚,打造客家文化的五感饗宴。
在祭拜伯公的傳統禮俗中,客家婦女會在自家庭院摘花,擺盤成小巧豐圓的盤花,以及親手製作甜米糕等客家特色供品祭拜。祭祀當天會將供品分送鄉親,代表歡迎及感謝之意,此舉稱為「打粄」。另外,現場邀請在地客家藝文團體「府城真樂軒客家八音樂團」演奏的八音,是以鑼鼓樂加上嗩吶等吹奏樂器,為客家傳統祭典或節慶不可或缺的元素。
臺南客委會古秀妃主委表示,文化的傳承不只透過語言,今年首次以伯公信仰為主題,走訪白河客底聚落,探索臺南客家文化。為了讓臺南客家文化持續以多元的方式展現,接下來,將結合客家歷史文化、特色農產及手作體驗,推出不同系列主題的深度小旅行,請持續關注客委會官網及臉書粉絲專頁。

臺南市安平及高鐵燈區作品陸續撤場中籲請民眾勿擅入工區以維安全

臺南市安平及高鐵燈區作品陸續撤場中籲請民眾勿擅入工區以維安全。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 2024台灣燈會在臺南」昨(10)晚圓滿落幕,安平及高鐵燈區作品陸續撤場中。黃偉哲市長特別提醒,為了讓燈區各項作品能順利移置與撤場,請民眾勿前往工區及擅入燈區施工現場,以維自身安全及避免影響整體撤場進度。
觀旅局林國華局長表示,高鐵燈區目前為施工場域,包含電力設備與各項作品均陸續如火如荼撤場中,市府針對進出場施工車輛均有控管及車輛動線引導,以維護場域內道路、現場施作人員與作品的安全,籲請民眾勿前往及擅入工區拍照,避免影響燈區撤場進度,並維護自身安全。

台南市鹽水武廟文昌祭


黃偉哲為學子祈福考試皆順利。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繼熱鬧燦爛的蜂炮活動之後,舉辦第三年的「鹽水武廟文昌祭」活動於今(11)日上午登場,市長黃偉哲特別蒞臨帶領與會來賓上香祝禱,為今年應考學生們祈求考運亨通、金榜題名,考取心中理想志願,並期許同學們認真學習、孝順父母,未來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今日文昌祭活動,有來自大新營地區的新營高中、新營高工、後壁高中、育德工家、明達高中、新東國中、南光高中、興國高中、南新國中、鹽水國中、鹽水國小、月津國小及岸內國小等13所學校學子們一起參與,由專業道長點竅門、加持智慧光讓參與學子能夠思慮清明,以助學習應考。市議會沈家鳳、王宣貿及李宗翰等議員也到場參與。
市長黃偉哲表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學校,其實學生們也都很用功,身為地方父母官藉此機會向文昌帝君祈求,祈祝學子們都能考上好學校,都有光明的前途,同時也期許同學們不僅在學校學業好、才藝也表現好、在家能孝順父母,未來成為社會上重要的中流砥柱。
文昌帝君全稱「文昌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
亦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鹽水武廟早期後殿的「文聖宮」就是合祀「孔子與文昌」的重要文人信仰,亦為考生打造心靈寄託之所,故而舉辦「月津文昌祭」,為廣大考生祈求考運亨通。
黃偉哲市長在儀式中除了上香祈福,禱念疏文,並分送道長加持的祈福鉛筆,請學子們事先寫上祈福卡,由與會來賓代為張貼在許願牆上,祭典現場擺設狀元糕、鳳梨、韭菜、青蔥、竹筍、芹菜、白蘿蔔等供品,祈福學子考運亨通、金榜題名,考取心中理想志願。
鹽水區長陳文琪表示,鹽水文昌祭已辦理第三年,獲得熱烈回響,透過文昌祭除推廣藝文風氣,永續民俗文化傳統,亦讓考生於祭典儀式中祈求考試順遂,靜心準備應考,她非常感謝武廟熱心舉辦以及學校踴躍參與,讓活動意義非凡、圓滿完成。

臺南市新化嘉南大圳環境改造獲頒台灣景觀大獎優質獎


新化區東段嘉南大圳周邊環境改造景觀美輪美煥。(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第十一屆台灣景觀大獎頒獎典禮舉辦,臺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以「新化新。川。廊-新化區東段嘉南大圳周邊環境改造」,獲公園綠地/公共開放空間類優質獎殊榮。此案將嘉南大圳堤頂空間加值利用興闢為水綠步道,兼具友善鄰里、觀光加值及打造安全通學通勤空間意義,黃偉哲市長對於本案能在眾多參賽案件中脫穎而出,深表認同與嘉勉。
市府都發局長徐中強表示,嘉南大圳環境改造,不僅改善排水、清理占耕,由北至南將堤頂步道串聯,更打造水痕廣場、高中桃花心木棧道、國小東後門階梯廣場、國中眺景平台等多處節點,將新化老街的文化能量,往外圍的校園綠地延伸,並且蔓延至水綠廊帶空間,搭建起人文與自然的空間連結,打造兼具友善鄰里、觀光加值、安全通學通勤的水綠廊道空間。
頒獎典禮由都發局地景規劃工程科長郭百修代表領獎,他表示新化小鎮歷史街區缺乏公園綠地,嘉南大圳流經市街區周圍,卻僅有灌溉功能,實為可惜。本次步道改造除了補足公共空間連結,也一併處理沿線積水問題以及遭占用的窳陋空間,改造總長度達1.3公里,現已成為當地民眾步行運動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