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4 年 11 月

臺南市教師數位增能研習扎根有成教育部資訊素養與倫理」創意教案徵選囊括2件特優占全國2/3

崇學國小學生運用5W思考法辨識訊息真偽。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臺南市教育局推動教師數位增能研習扎根有成,透過數位科技翻轉傳統學 習型態,並與各學習平台合作,重視學生學習歷程,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效能,南市教師在參與數位增能研習後,運用多元且靈活的方式詮釋資訊素養與倫理意涵,在教育部「資訊素養與倫理」創意教案徵選大放異彩,奪下2件特優與全國最多獲獎縣市,顯示臺南市教師已能將資訊素養的知識內化並轉化為切合學生需求的教學設計,更展現出數位素養教育領域的創意與實力。
市長黃偉哲表示,數位素養已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特別是在培養我們的下一代成為有智慧、有責任感的數位公民方面,除了要教導學生如何使用及善用數位工具,更要讓學生學會如何辨識、評估與負責任地運用各種資訊,擁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才能在未來的數位世界中成為具備全球視野的數位公民。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教育部規劃的教師數位教學增能研習,包含三門基礎課程,分別為A1、A2數位學習工作坊及A3數位素養增能研習,其中數位素養是老師跟學生都應共同正視的素養學習,像是如何正確使用數位科技與具備當代數位公民涵養,此外運用數位工具搜集、評估及應用資訊,塑造數位時代公民應有的數位責任感。
中山國中史恩瑜教師及六甲國中顏新梅教師以「闖蕩天羅地『網』─網路交友安全議題」榮獲特優,以影片自我學習網路交友的潛在風險,再藉由小組討論增強思辨與應對能力,最後透過角色扮演實際體會並反思網路交友的真實情境,深化網路安全原則的掌握及意識,此外,課程設計中更涵蓋數位性暴力的法律與求助資源,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法律保護自己,樹立健康的交友觀念。
國小組由崇學國小團隊以教案「擁有『識』網膜,踏上探尋真相的旅程」榮獲特優,課程設計透過假訊息影片、5W思考法和查核工具引導學生客觀分析訊息來源,並辨識訊息真偽,同時結合生成式AI的應用與風險教育,培養學生辨識AI訊息的真偽並進行跨平台驗證,進一步提升學生的AI素養和媒體識讀力。
日新國小李國生教師則設計「小心數位足跡留痕難抹去」,透過真實案例讓學生學習數位足跡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貼近數位足跡課程的現實感,學生在自我檢測與分組討論裡,反思自身的網路行為,促進其批判性的思維,而在實作個人隱私防護盾的活動中,學生實際設計如何有效遏止個人隱私被盜用及減少數位族足跡,有效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主任高誌健表示,自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推行以來,數位素養的提升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本市積極辦理許多教師數位增能相關研習,在強化教師的資訊素養能力,幫助教師有效地運用各種數位工具,設計出具備紀錄學習歷程與互動性的數位教學課程,並在教學中融入正確的數位價值觀,營造符合數位時代的學習環境。

響應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南市社會局攜手防暴組織創意宣導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為響應11月25日「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南市社會局攜手防暴組織及防暴宣講師進行創意宣導,今(25)日與國際蘭馨交流協會共同於臺南火車站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快閃活動,透過全國連線共同誓師與防暴直播宣導,喚起社會大眾對婦女受暴問題的關注,社會局陳雅芬主任秘書代表盧禹璁局長出席,與200多位民眾共同響應,北區區長潘寶淑、巿議員曾培雅、林冠維、陳怡珍本人均到場參與,身兼社區防暴宣講師的北區元美里長侯喬蓁也共襄盛舉,現場分享家庭暴力及性別暴力防治概念。
黃偉哲市長表示,市府團隊長期積極投入家庭與性別暴力防治工作,從受理暴力事件通報後的緊急救援及復原工作,到近年來超前布署推動初級預防工作,結合在地組織走入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創意手法宣導防暴觀念、破除固有迷思、介紹求助與通報管道,打造出「暴力零容忍」的府城新文化,貫徹溫暖永續的施政理念。
社會局長盧禹璁說明,有鑑於家庭暴力及性別暴力的特殊性往往讓受害者難以發聲與求助,聯合國於1999年訂定每年11月25日為「國際終止婦女受暴日」,呼籲社會大眾重視女性遭受暴力的議題並採取有效的因應策略,本市防暴領航大內區環湖社區發展協會更主動響應,11月20日已於環湖社區活動中心舉辦宣導嘉年華,運用性別平權歌曲、行動劇、舞蹈、空靈鼓及打擊樂團的表演,傳達「攜手反暴力 讓愛更美麗」的防暴理念。本次為擴大反暴力的影響力,特別攜手防暴組織共同推動創意宣導,運用多元手法和快閃活動吸引民眾響應防暴行動。
國際蘭馨交流協會台南市會的黃秀麗會長,同時也是促成本次快閃反暴活動的重要推手,她提到蘭馨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女人幫助女人」,而家暴問題正是許多姊妹面臨的困境,因此希望藉由快閃活動傳達「攜手反暴力、妳我不缺席」的理念,鼓勵大家成為守護婦女安全的一份子。

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幸福農村綠色傳承特展

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幸福農村綠色傳承特展 。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今日在臺南市南紡購物中心廣場盛大舉辦113年農村再生及綠色照顧聯合成果展-「幸福農村 綠色傳承」市集活動,匯聚臺南、高雄、屏東、澎湖及金門五地的特色農產品,搭配在地長者的精采表演與音樂演出,讓參與民眾體驗農村文化的溫暖與魅力。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為了讓民眾認識農村再生工作及其成果,11月13日至24日在南紡購物中心A2館1樓室內設置靜態展,可以看到南臺灣各地區的農村社區特色風貌,也有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農村典範,同時匯聚南高屏澎金農村里山深化行動、區域亮點加值以及跨域可可產業推廣等多項農村再生計畫之豐碩成果,本次以策展及行動市集的方式進行宣導,讓民眾可以看到公私部門、產官學、社區合作的成果。
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分署長柯燦堂表示:「此次成果展不僅呈現農村在經濟、文化、生態三方面的綜合成就,更具體強調農村再生與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我們希望透過這場展覽及市集活動,讓更多人認識並支持農村的永續發展。這次特展裡面有5個金牌農村的案例,例如高雄旗山糖廠社區,以香蕉全利用、世代共融,促成永續發展;又如臺南後壁頂長社區,長輩樂於學習、活動力十足。」
 本次聯合成果展透過豐富多樣的靜態展示和市集活動,不僅聚焦農村社區的發展與創新,也展現綠色照顧計畫從綠場域、綠飲食、綠陪伴以及綠療育四個面向來輔助,讓臺灣的農村都能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農村。誠摯邀請大家一同前來感受南臺灣農村的熱情與活力。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飛車

參賽隊伍大合照。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交通部觀光署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舉辦的「西拉雅趣飛車」活動,今(11/24)日於走馬瀨農場正式登場,現場超過六千人遊客穿著黑色系Dress Code,齊聚觀賞已邁入第十一屆的無動力造型車創意賽事!當天邀請到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徐振能、行政院雲嘉南區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劉米山、立法委員郭國文服務處、立法委員陳亭妃服務處、臺南市吳通龍議員服務處、臺南市尤榮智議員服務處、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代理副局長鄭道立、臺南市大內區公所區長李義隆、臺南市農會理事長李文華、臺南市農會總幹事吳嘉仁、走馬瀨農場場長顏向照、中華民國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洪崇元、臺南市西拉雅觀光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陳永成、臺南市西拉雅觀光產業協會理事長林憲堂、台灣觀光休閒產業聯盟協會理事長翁廷芳、臺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蔡承鴻、臺南市直轄市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古旆慈、臺南市推廣觀光工廠發展協會理事長梁金生、臺南市玉井街區繁榮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家寶、嘉義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家宥等貴賓蒞臨,在主題車氣球獨角獸的引領下,與大家一同見證今年冠軍得主的誕生,今年奪得金獎18萬的隊伍是來自嘉義縣大埔鄉已經第11次參加西拉雅趣飛車活動的「猩猩之火」,以搶眼逼真造型及精湛的控車技巧驚豔全場。
自2014年首次舉辦以來,已發展成為結合創意設計、趣味運動和在地體驗的代表性活動,除了挑戰總獎金45萬元的高額獎勵,今年以綠色永續、環保、減碳等元素為造車主題,另外前4名的獎座以嘉義縣大埔鄉的漂流木雕製作,讓淨零綠生活理念更融入於這場無動力造型車比賽,也讓不少認同理念且喜愛工藝與創意競賽的民眾慕名而來,41組參賽隊伍中不乏經驗豐富的常勝隊伍,更有接近一半初次參賽的新面孔,選手們各個都在比賽中卯足全力大展身手,其中來自屏東首度參賽的小雨果夢想號表示在新聞得知活動資訊後隨即報名,其參賽車輛的設計特別融入了在地產業及環保相關元素。雖然沒有得獎,但是現場看到各路好手所展現的創意及工藝,覺得非常的驚艷,好似參加一場嘉年華活動。
交通部觀光署副署長林信任指出,今年隊伍不僅展現車輛工藝精緻及獨特的創意,也融入了綠色永續、環保、減碳等元素造車,讓活動更貼近觀光署近年致力推動的低碳永續旅遊,除了西拉雅趣飛車活動,還有「西拉雅5COOL」大圳之路100K自行車騎乘認證活動,亦持續集結在地觀光資源,串聯景點特色,以系列活動方式推廣西拉雅風景區5大水庫資源、仙境般自然景觀,創造更吸引騎士的自行車旅遊環境,讓遊客體驗減碳之旅的樂趣,並帶動在地觀光產業鏈。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徐振能表示,西拉雅趣飛車每年都聚集了喜愛搞創意、充滿熱血的大小朋友,也有各類食、宿、遊、購觀光圈商家共同參與,最重要的是在場邊加油的遊客們的歡笑聲,讓活動年年精彩,並透過此活動來拓展西拉雅轄區的知名度,提升在地觀光價值,同時吸引更多人來到西拉雅轄區旅遊,親身感受「仙境•西拉雅」的魅力,歡迎大家親身走訪,一同解鎖更多仙境西拉雅的未知風景!
此次臺灣觀光推廣大使喔熊組長、西拉雅管理處-莎韻和達卡浪、走馬瀨農場-瀨瀨、大埔鄉公所-老鷹哥和山豬妹、烏山頭水庫-烏春和烏水、小北百貨-小北超人及禧榕軒大飯店-榕寶等吉祥物們也前來大集合,一起為全臺獨有的無動力造型車賽事歡呼,為11月的仙境西拉雅注入滿滿熱情與活力!
今年的評審團涵蓋設計、機械、人文等各領域專家,包括曾經奪得義大利波隆那國際插畫首獎的插畫藝術家,現任吉日設計工作室的鄒駿昇藝術總監,還有聯合新聞網特約資深記者朱家瑩老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楊天祥博士、樹德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邱惠琳助理教授,以及致力於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設計的潘昌雨博士,藉由5位評審在藝術美感、機械設計與人文社會等專業角度為造型飛車評分。最後勇奪2024西拉雅趣飛車金獎的隊伍是來自嘉義大埔的「猩猩之火」,造型吸睛、創意十足,且完美闖關打敗眾多實力堅強的隊伍;銀獎由來自彰化的「F1一級方程式」得到評審們的賞識,帶回10萬獎金;銅獎也是來自彰化的「劍玉」憑藉精巧的外觀設計及趣味的表演,帶回6萬元獎金。前三名隊伍除了車輛工藝精巧、創意無限贏得評審團青睞,就連操駕及闖關技巧也十分純熟,贏得致勝高分。
「2024西拉雅趣飛車」已圓滿落幕,但西拉雅管理處所舉辦的活動仍不會停歇,「西拉雅5 COOL」消費滿額集點抽好禮活動最後到數,於12月8日以前至指定之合作店家消費滿新臺幣100元就可以集1點,集滿5點即可獲得1張抽獎券,並有機會抽中超值的日本來回機票&曾文水庫遊艇年票,點數越多抽獎機會越多;除此之外「西拉雅5 COOL大圳之路100K」自行車騎乘認證活動也持續進行中。更多活動內容,請持續關注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及粉絲專頁。

台南新營甜蜜節超萌寵物週寵叢奇遇記本周六登場

黃偉哲市長邀請民眾與毛小孩共度甜蜜週末。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2024新營甜蜜節親子週的「草地嬉遊記」上週已熱鬧結束,活動期間YOYO家族、麥麥樂天團等精采演出吸引眾多親子家庭一同參與,共同享受草地上的歡笑時光。本週接力登場的超萌寵物週「寵叢奇遇記」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新營南瀛綠都心公園登場,活動特別為毛小孩量身打造,包含知名寵物IP黃瑪瑪人偶見面會,還有消防局的搜救犬宣導、動保處的幼犬認養等多元活動,結合園內的寵物運動公園,為飼主及毛小孩提供一個共享甜蜜時光的專屬場域。
黃偉哲市長表示,2024新營甜蜜節寵物週特別規劃搜救犬宣導及幼犬認養活動,讓民眾深入認識搜救犬的工作與使命,並呼籲民眾「認養代替購買」,讓毛小孩有個溫暖的家並在市民人身安全與動物生存權間取得平衡,共創雙贏。誠摯邀請全國民眾攜毛小孩,共度這場充滿歡樂與溫馨的甜蜜盛會。
觀光旅遊局林國華局長表示,2024新營甜蜜節超萌寵物週「寵叢奇遇記」(11/30-12/1),將呈現豐富多彩的表演節目,包括邀請知名寵物IP黃瑪瑪人偶見面會、道格拉斯Hot Africa特技秀、森林裡的熊貓與小精靈秀、腹語師小強、立方體特技、奇幻魔術表演等保證讓大小朋友皆能開心一整天。此外,現場還有好玩的闖關活動,每日前250組完成闖關者,每組可獲得市集券50元及活動專屬飛盤1個,與毛小孩一同闖關,盡情享受歡樂時光。
觀光旅遊局表示,民治市政中心市民廣場規劃近50攤的甜蜜蜜市集及付費DIY手作體驗區,民眾可以輕鬆逛街、採買特色商品,或親手製作紀念品。現場完成問卷調查的民眾,可以至活動服務台領取「黃阿瑪的後宮生活」授權的限量飲料提袋,加入甜蜜節LINE官方帳號,可獲得限量版甜蜜節貼紙,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南市府衛生局攜手南臺科大盛大舉辦臺南失智友善共創論壇共建失智友善城市為長者打造溫暖家園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南市府衛生局攜手南臺科大盛大舉辦「臺南失智友善共創論壇」大合影。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攜手南臺科技大學,於日前(11日)成功舉辦「失智友善共創論壇」。來自各區的社區據點代表、醫護人員、志工以及失智症患者家屬齊聚一堂,分享經驗、交流心得。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表示,失智症不再是單一家庭的困境,而是全社會共同面對的挑戰。市府將持續投入資源,打造一個讓失智長者能安心、尊嚴生活的城市。
目前全市失智人口約達2萬9千多人,面對高齡化加速帶來的挑戰,臺南市副市長趙卿惠表示,市府致力於推動相關政策及建設全面支持系統,以保障家庭與社會應對失智症的能力。本校智慧健康學院院長張春生指出,南臺科大今年八月成立智慧健康學院,納入高齡福祉服務系與食品生物科技系,積極培養契合高齡化需求的人才,並結合健康科技研發,深化社會連結與服務。
本次論壇內容豐富,首先由衛生局介紹全市失智友善計畫的執行成果,隨後由台南新樓醫院、麻豆新樓醫院及市立醫院分別分享其在中西區、將軍區與東區推動失智友善社區的經驗與亮點。
專家論壇部分,邀請了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楊淵韓副院長與中正大學許秋田助理教授擔任與談人。楊副院長強調文化融入對於提升失智症認識及早期介入的重要性,而許教授則分享了長者參與社區活動展現積極生活態度的成功案例。與會者熱烈參與討論,提出多項建議,展現對失智友善議題的關注與支持。
論壇上,中西區的「尋找遺忘回憶之旅」透過色彩和歷史記憶,喚醒失智長者的美好回憶。將軍區則以「魚塭生活記憶」為主題,探索如何在偏鄉建立友善環境。此外,現場還分享了許多失智症患在參與社區活動後,重拾自信心,重新找回生活樂趣者的感人故事。
專家學者們也帶來精彩的分享,強調文化融入對於提升失智症認識的重要性。與會者們熱烈討論,提出了許多未來可以落實的行動方案,以加強社區培力與發展多元化的服務模式。
南臺科大代理校長周德光表示,此次論壇不僅是一場交流盛會,更是行動的起點。未來,該校高齡福祉服務系也會盡力配合市府在推動失智友善政策的落實,鼓勵更多社區參與並協助各社區,共同為臺南市失智長者打造一個溫暖的永續家園。
論壇會場外的大廳設置了展示區,由失智據點成果單位及公部門設攤呈現政策與實踐成果,展現全市在推動失智友善社區上的努力與承諾。衛生局表示,此次論壇旨在搭建政策與社會對話的平台,希望激發更多關注與支持,共同為失智者及其家庭營造包容、友善的生活環境。

落實登月計畫臺南市教育局辦理月經教學微型教案徵選及教案分享研習提升教師對於性別平權及月經教育議題知能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關注女性權益,推動性別平權,落實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簡稱CEDAW),臺南市政府教育局辦理「登月計畫」,並透過「月經教學微型教案徵選」彙集教學資源。今(21)日於南區新興國中辦理月經教育創新推展方案教師研習,分享優秀作品,期能提升親師生對於性別平權及月經教育議題的相關知能。
黃偉哲市長表示,臺南市致力於打造成為性別友善的宜居城市,於110年起率先全國規劃並推行「登月計畫」,運用公私協力資源,建構性別友善設施及學習環境,積極維護性別平權及保障弱勢權益,結合學校課程教學及網絡資源等宣導,藉由教育共同推動及提升性別平權意識,營造同理友善及尊重多元文化的校園。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為營造同理關懷、性別友善校園,自110年起推動「登月計畫」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及推動月經平權計畫」,提供不利處境(包含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導師認定學生-含家庭突發因素等)女性學生生理用品,至今已幫助8,700多位女性學生;另外,在校園內也有多元生理用品定點設置,提供有生理需求的學生取用。
教育局表示,本次特別辦理「月經教學微型教案徵選」,透過教學現場第一線教師的創意發想,建置更多元化的月經教育教學資源。共有94件教案參加評選,經南市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團聘請委員進行評審,評定特優3件、優等10件、甲等11件、佳作7件,教案中有許多特色亮點,例如搭配雙語教學的教案、從男孩角色出發的月經教案、搭配優質繪本的規劃;更有探討內容關注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及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作品,以及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透過實地踏查結合在地廟宇文化的優秀作品等,非常豐富多元,這些優良教案也將連結於南市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團網頁提供教師參考使用。

落實登月計畫南市教育局辦理月經教學微型教案徵選及教案分享研習升教師對於性別平權及月經教育議題知能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關注女性權益,推動性別平權,落實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簡稱CEDAW),臺南市政府教育局辦理「登月計畫」,並透過「月經教學微型教案徵選」彙集教學資源。今(21)日於南區新興國中辦理月經教育創新推展方案教師研習,分享優秀作品,期能提升親師生對於性別平權及月經教育議題的相關知能。
黃偉哲市長表示,臺南市致力於打造成為性別友善的宜居城市,於110年起率先全國規劃並推行「登月計畫」,運用公私協力資源,建構性別友善設施及學習環境,積極維護性別平權及保障弱勢權益,結合學校課程教學及網絡資源等宣導,藉由教育共同推動及提升性別平權意識,營造同理友善及尊重多元文化的校園。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為營造同理關懷、性別友善校園,自110年起推動「登月計畫」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及推動月經平權計畫」,提供不利處境(包含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導師認定學生-含家庭突發因素等)女性學生生理用品,至今已幫助8,700多位女性學生;另外,在校園內也有多元生理用品定點設置,提供有生理需求的學生取用。
教育局表示,本次特別辦理「月經教學微型教案徵選」,透過教學現場第一線教師的創意發想,建置更多元化的月經教育教學資源。共有94件教案參加評選,經南市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團聘請委員進行評審,評定特優3件、優等10件、甲等11件、佳作7件,教案中有許多特色亮點,例如搭配雙語教學的教案、從男孩角色出發的月經教案、搭配優質繪本的規劃;更有探討內容關注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及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作品,以及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透過實地踏查結合在地廟宇文化的優秀作品等,非常豐富多元,這些優良教案也將連結於南市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團網頁提供教師參考使用。

農糧署南區分署來嘉品茗有機友善茶滋味

陳分署長(右一)與林廣立梅山農會黃總幹事在茶園觀看友善冬茶生育情形。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農糧署南區分署說明,有機農業泛指基於生態平衡及養分循環原理,該分署輔導農友不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進行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農產品生產之農業,推動有機驗證、有機轉型期及友善環境耕作,至目前全國有機友善面積共27,260公頃,其中有機茶(包含有機轉型期) 550公頃及友善環境耕作茶109公頃,尤其該轄嘉義縣梅山鄉龍眼林茶工廠的林廣立便是致力於友善環境耕作者的一員。
南區分署表示,林廣立的父親林允發先生於民國65年引進軟枝烏龍茶樹,成為風靡世界阿里山高山茶的濫觴。後來因林廣立不捨母親獨撐茶廠,回鄉協助母親打理一切。林家茶園位於海拔一千一百公尺,氣候適合茶樹生長,其四周被孟宗竹林環繞具天然屏障,可避免周遭鄰田汙染,是發展自然農法的最佳場所。林廣立說相信良心的種植會反映在品質上,為想做出高品質的茶,需從茶樹栽培管理做起,一步步減少農藥、化肥到完全友善環境,他回想當初茶產量驟降到原產量的2成,打擊雖然甚大,仍毅力挺過困難,經不斷試錯,而整理出一套秘笈。廣立笑著說,為使茶樹生長強健,一年頂多生產三季茶,讓茶樹有時間休養,且適時添加有機適用肥料等資材,讓茶樹保持旺盛生命力才能有效降低病蟲害之侵襲。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陳立儀讚許並表示,堅持有機友善環境耕作栽培的方向是正確的,雖須面對產量減少、成本提高的現實壓力,但零化肥、零農藥兼具維護生態的栽培模式,符合當下ESG企業永續的理念,且有助經營者、消費者的健康,為此農糧署對有機(含有機轉型期)驗證及友善環境耕作補助每公頃3萬元,有機驗證及檢驗費個人9成補助、相關溫(網)室補助、生產及加工設備與農業資材(如有機適用肥料每公頃3萬元、微生物肥料及地力改良資材每公頃5000元)補助等輔導措施來支持有機農業。
早期為與消費市場普及之部分發酵茶有所區別,及改善夏茶的苦味及澀味,林廣立而與茶改場一起投入研製小葉種紅茶,成為推出高山紅茶之先驅。林廣立所製除了果蜜香,還帶有細緻、清甜的口感。此外林廣立因緣際會接觸到日本風行的佳葉龍(GaBa)茶,經不斷反覆試驗,研究出適合阿里山茶菁的製程,並需經四天三夜才能完成,具高技術門檻,由於稀有性,成為招牌商品。
林廣立進一步表示,為產業升級,民國100年時決定整理老厝與製茶場,改造成「大山自在民宿」與兼具美學及實用性的製茶場,其古早紅磚風格加上採光、通風、衛生環境等,榮獲農業部衛生安全製茶廠評鑑五星級殊榮,及全國知名的「亮點茶莊」。梅山鄉農會則表示,林廣立致力廣廣茶文化,他懷著「共好」心情,將老茶廠分享給大眾,不時舉辦品茗教學、紅茶揉捻體驗等活動,讓消費者瞭解比賽茶是如何沖泡評比,雖然是相同來源的青心烏龍茶菁依不同季節、烘培程度、製程等,製成不同茶品如清香烏龍茶、熟香烏龍茶、小葉種紅茶、佳葉龍茶等,一次可品茗10種茶,從聞茶香、觀茶色,到最後品茶湯,品出不同茶滋味。歡迎消費者預約體驗、購買,連絡電話05-2571001或05-2571123,或可google「龍眼林茶實業有限公司」、「大山自在民宿」。

喜灣抽水站完工改善喜樹灣裡地區淹水並獲臺南市政府第6屆公共工程優質獎特優殊榮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長黃偉哲上任以來積極改善南區喜樹灣裡地區生活品質,開發喜樹灣裡地區周遭閒置用地,完善公共設施,並改善排水功能,降低喜樹、灣裡地區淹水危害,透過臺南市整合轄下局處共同合作,讓南區喜樹灣裡市地重劃區開發及治水改善工作齊頭並進,在促進都市發展同時一併提升區域防洪能力,再造臺南宜居幸福城市。
水利局表示,為解決南區積淹水問題,已投入超過15億元辦理排水改善工程,其中配合地政局喜樹灣裡重劃區正式啟動公辦重劃作業,利用停20停車場用地,斥資約4.55億元辦理「臺南市喜樹灣裡地區市地重劃停20抽水站工程」設置30cms抽水站,提升灣裡排水分流箱涵排放效率,改善喜樹灣裡地區共188公頃易淹水區域範圍。
水利局說明, 「臺南市喜樹灣裡地區市地重劃停20抽水站工程」已於今(113)年8月完工,並正式命名為「喜灣抽水站」,抽水站配置5部6cms抽水機組 (含1部備用機組)、5組迴轉式撈污機及2部站用發電機,且配置油槽室(油槽容量共計2.6萬公升),可提供抽水設備連續運轉48小時,並利用智慧化圖像監控系統與AI助理小幫手監(控)視全場設備運轉狀況,必要時,抽水站可自動化啟動設備運轉,精簡維護管理人員,提高操作即時性及正確性。另抽水站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模組,供站內電氣設備使用,環保發電,節能減碳。
水利局補充,喜灣抽水站設計初期,市府規劃抽水站整體外觀需融合當地特色並整合重劃工程。因此,喜灣抽水站有別於以往抽水站單調的外觀設計,採用量體交疊的手法,幾何造型配合外凸陽台、造型牆營造站體特色,並加入紅磚丁掛磁磚,融合喜樹、灣裡聚落的老房子磚牆元素,而排風廊道除可以避免設備廢氣直接排放外,另可隱藏外露管件美化抽水站外觀。戶外則採用透水鋪面及綠廊道,加強地表入滲,涵養地下水源,並增加綠覆率。抽水站也參考當地里長及民眾想法,以抽水站所在地位置命名,喜樹、灣裡聚落分別取其一,命名為『喜灣抽水站』,諧音近「喜歡」,期能透過該抽水站改善淹水問題及打造打卡新景點,讓民眾逐漸接受抽水站,讓抽水站擺脫住宅嫌惡設施。
黃偉哲市長最後表示,「臺南市喜樹灣裡地區市地重劃停20抽水站工程」(喜灣抽水站)得獎是一個榮耀及肯定,後續將持續推動排水規劃整治工程,逐步改善臺南市淹水問題,打造宜居新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