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4 年 12 月

新市國小勇奪客語教學最高榮譽非客家重點發展區唯一獲獎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客家委員會於12月18日公布113年度「獎勵推動客語教學語言學校及客語教學者」得獎名單,本市新市國小在國小組中脫穎而中,榮膺此項殊榮,是非客家重點發展區的唯一獲獎學校。
新市國小自100年以來積極推動客家語言文化教育與傳承,這次獲獎不僅彰顯其多年努力,也為臺南市在非傳統客家地區的語言傳承樹立了標竿。學校為了打造客語學習環境,除了成立戲劇、口說、歌唱等客語社團,並鼓勵學生參與全國客家語文競賽,更曾拍攝客家微電影,用影像記錄自己的家鄉故事,此外,每周二的母語日則播放客家音樂,包含客家日體驗活動、闖關活動、客家文物展、營養午餐客家美食大賞以及規劃客家會話學習步道等,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地接觸並學習客語。校長李智賢表示,新市國小全校師生近1,700人,客家族群僅佔全體學生不到1%,靠著全體師生的努力,營造優質校園客語環境,用創意、多元化將客語帶入學校融入生活,已成為該校特色之一。
臺南市客委會主委陳新裕曾代表市長到新市國小,向獲得教育奉獻獎的指導老師謝明麟老師表達敬意,同時拜會校長及參觀校園。對於學校的自由氛圍,校長對於多元族群文化的用心經營,以及投身客語推廣的老師們的使命感,乃至於幾位參賽代表同學的客語能力自然對話,生活化的家庭客語交流經驗等,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新市國小在李校長帶領下,開放多元的教育訴求,完全符合科技新市鎮的小學教育需求,客家語言文化能在此等環境中傳承學習,以最自然的方式為全校師生所喜愛分享,可說是充分達到學校客語教學的最大效果。新市國小推動的經驗與成績,實為不可多得的典範,此次獲獎就是最大的肯定,蓋登真!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多元的文化與族群在此融合交織,雖然客家人比例僅佔全市總人口數的7%,但臺南市政府會持續積極推廣客家文化,新市國小的獲獎,正是「臺南400,Hakka共下」精神的最佳體現,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學校參與,共同推動客家文化的永續傳承。

臺南小黃公車藍25藍30上線營運無障礙新車同步亮相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串聯西港、佳里、安南區的臺南小黃公車「藍25」及「藍30」今(24)日上午在西港大塭寮保安宮舉行啟航典禮,9人座無障礙車型也同時亮相,市長黃偉哲化身服務人員,協助輪椅旅客使用升降設備體驗搭乘。黃偉哲強調,希望藉此號召社區、宮廟、診所等據點一起來參與,並組成志工隊協助長輩使用小黃公車,現場鄉親也直呼「小黃公車揪感心」!
市長黃偉哲表示,相較傳統公車更舒適、更環保的小黃公車,在臺南各地已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偏鄉長者更是讚譽有加,至今已累積24萬人次搭乘,還曾得過號稱政府部門奧斯卡獎的「政府服務獎」,今日亮相的9人座新車,不只座位數變多,還配備升降機可將第3排座位「變身」輪椅空間,服務民眾方式更為多元貼心。
黃偉哲強調,非常感謝中央支持,南市今年第五期計畫的11條路線已全數開通上線。今年開通的路線包括山邊、海邊都有,明年還要找新的路線。透過政府補貼,年長者不管是要去大醫院看病,或去市場買菜都很方便,用敬老卡還可以免費搭乘,希望民眾可多預約運用。
今天的小黃公車啟航典禮,包括市議會方一峰、蔡秋蘭、蔡蘇秋金等議員均到場觀禮,地方里長與鄉親也踴躍參與,場面相當熱鬧。
通局長王銘德說明,本日通車「藍25」由佳里站經七股永吉到安南區的臺南產業園區(原臺南科技工業園區),「藍30」則由西港出發經七股竹橋到佳里站,2路線都串聯當地活動中心、地方聚落、宮廟等,也可在佳里轉運站轉乘幹支線公車。
「藍25」是由原有傳統公車轉型,因交通局分析電子票證大數據資料,原本的公車每班次載客不到1人,因此轉型為小黃公車路線,且全線均改為預約班次,有需求再發車,解決公車空車行駛問題,節省公帑,又可配合民眾搭乘的時間。
「藍30」則是全新開闢的小黃公車路線,主要因考量西港區臺19線以西的小型聚落如南海埔、大竹林、大塭寮及七股竹子港地區,因鄰里巷道狹小,一般公車無法進入,以往長輩搭公車要步行數公里到幹道旁,使用小黃公車就可以深入村里服務鄉親,補足長年公共運輸缺口。
此外,市府也持續與健保署跨域合作,「藍30」路線行經醫療巡迴服務據點「大竹林」、「永樂里活動中心」及「竹港德安宮」,並於「奇美佳里分院」增設預約站牌,滿足民眾就醫需求;「藍25」路線則依循民眾建議於「佳里榮民之家」增設站位,便利榮民外出及家屬前往,全方位滿足各種交通需求,讓樂齡族群可自由出行,增進社會參與,促進身心健康。
目前本市共有42條小黃公車路線,服務擴及27個行政區,也正式達成溪北「區區有小黃公車」的目標。南市小黃公車收費比照公車,使用電子票證搭乘都可享有基本里程免費等優惠,使用市民卡敬老卡、愛心卡亦為免費搭乘。
除了固定班次可在站牌等車,也可預約每日早上6點到晚上10點的時段搭乘,預約須2人以上共乘,最遲在搭車前1日下午5點前,電話進線或利用「大臺南公車APP」內小黃公車專區預約功能進行預約;另預約地點只要站牌距離1公里內均可預約到府接送。
本次「藍25」及「藍30」小黃公車由「皇冠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中華衛星大車隊)」提供服務,服務專線:06-291-2222,歡迎市民朋友們多加利用。

臺南市府與醫療院所攜手提升服務品質黃偉哲表彰優秀醫療團隊

臺南市府與醫療院所攜手提升服務品質 黃偉哲表彰優秀醫療團隊 。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建構更優質的就醫環境,提升急重症醫療品質,臺南市政府每年針對轄下醫院業務督導考核,敦聘專家學者就醫療服務、設施設備、中央政策落實情等事項進行全面評估,今(23)日市府於永華市政中心舉行113年度臺南市醫院督導考核頒獎典禮,臺南市長黃偉哲親自出席並公開頒發獎項,對於各級醫院的醫療努力與成就給予肯定及表揚。
黃偉哲致詞時感謝各級醫院及醫護團隊,過去一年以來對市民健康的守護付出他表示,市民對臺南市醫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普遍滿意,醫院不僅在醫療方面表現出色,在衛教指導及預防接種等公共衛生服務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黃偉哲指出,截至目前為止,臺南市尚未出現登革熱本土病例,各醫院在第一線成功篩檢出境外移入病例,迅速遏止疫情的擴散,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市府特要藉今日機會,向所有臺南市的醫院表達高度敬意與感謝。
黃偉哲也強調,此次評核的目的在於透過對優秀醫院的表彰,激勵更多醫院在服務品質上持續精進,未來市府將持續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護模式,並鼓勵各醫院積極創新,不斷提升醫療服務的品質與效率,為市民健康建立更完善的保障。
衛生局表示,今年納入醫院督導考核共計22家(另12家由衛生福利部辦理醫院評鑑),評核範圍涵蓋醫事品質、國民保健、心理健康、藥物膳食四大領域,經過專家學者及市府各局處委員的評核,4家醫院榮獲督考優等獎,其中包括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經營)、奇美醫療財團法人佳里奇美醫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樓醫療財團法人麻豆新樓醫院。
在特別獎項方面,表現突出的醫院還包括獲得「精神衛生業務特優獎」、「心理健康促進暨自殺防治業務特優獎」、「毒品危害防制業務特優獎」的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獲得「心理健康促進暨自殺防治業務特優獎」的安南醫院、獲得「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業務特優獎」、「戒菸服務量能特優獎」的台南市立醫院(委託秀傳醫療社團法人經營)、獲得「戒菸服務量能特優獎」的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及獲得「營造失智友善照護特色醫院獎」的柳營奇美醫院。
在急救責任醫院部分,每年須額外接受急重症醫療品質考核,今年的評分項目包含緊急醫療管理系統通報、急重症OHCA、TRAUMA等電子病歷系統介接作業及公眾場所設置AED政策落實情形,表現卓越的醫院包含郭綜合醫院、柳營奇美醫院、佳里奇美醫院,分別名列第一至三名,安南醫院及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則榮獲「最佳進步獎」。
臺南市政府表示,隨著臺南市醫療體系的不斷發展,市民將能夠享受到更加安全、友善且高品質的醫療環境,市府未來將持續在政策上給予醫療院所支持,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健康保障,也期盼各醫院持續努力、精益求精的激勵,臺南市的醫療水平有望在未來更上一層樓。

臺南市民安全擺第一黃偉哲市長任內已投入逾10億元辦理治山防災建設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轄內山坡地幅員廣大共有14個行政區,範圍涵蓋白河、東山、柳營、官田、六甲、大內、山上、玉井、楠西、南化、左鎮、新化、關廟及龍崎區,面積高達82,246公頃,占臺南市總面積約38%。黃偉哲市長上任以來非常關心山區建設,尤其是涉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治山防災工作更是重中之重,迄今(108年至113年)已投入約10.7億元,包含市預算4.6億元、災害準備金2.6億元及中央補助款3.5億元,總計辦理529件防護工程,改善野溪長度逾20公里,大幅提升山區整體防災效能。
水利局說明,今(113)年投入治山防災建設經費約1.8億元,工程數量達70件。其中,32件已完工、14件施工中、24件設計發包中,設計發包中案件皆為今年凱米颱風災後復建工程,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0月核定後即刻啟動工程設計作業,並已陸續在年底上網發包,預計在明(114)年汛期前可完成工程施工作業,趕在雨季來臨時即刻發揮防災功效,有效減少土砂災害發生機率,守護民眾安全與山坡地保育目標。
黃偉哲市長表示,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永遠是擺在心中的第一位,明(114)年度市預算治山防災經費由6,800萬元增加到1億5,600萬元,目前也爭取中央補助款約1億2,120萬元,總經費約2.8億元,較今(113)年增加1億元,特別感謝臺南市議會對預算的支持,以及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補助經費協助地方辦理山區建設,也對水利局執行效率與施工品質表示肯定,期許水利局同仁在明年度龐大的工程量下繼續保持良好的建設效率並兼顧質與量,讓山區居民免受土砂災害威脅,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台南市區公車路網重整19路公車12/23更換營運業者並增班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配合台南市區公車路網重整,新進業者巨業交通於113年12月23日起接手營運「19路」公車,同時由每日35班次增加為60班次,所有班次均為低地板公車,路線與停靠站位則維持不變,歡迎市民朋友多加利用。
交通局長王銘德表示,黃偉哲市長非常重視市區公車路網重整計畫,巨業交通繼月初首條生活公車32路通車後,第二條路線將於12月23日起接手營運「19路」市區公車,而交通局透過調整路線、招募新進客運業者、汰換電動巴士、活用9人座小巴等策略,多管齊下發展公共運輸,因此在國內大車駕駛普遍缺工的環境下,反而可做到逆勢增班。
公共運輸處表示,19路公車原為府城客運營運,23日起更換為巨業交通將會無縫接軌,更依市府規劃增班,自每日35班次增為60班次,班距可自60分鐘縮短至平均約30分鐘一班,學生與市民搭乘更為便利,歡迎舊雨新知多加利用,支持本市公共運輸。
公共運輸處說,19路公車路線站位均維持不變,由安平原住民文化會館往返大灣高中,途中行經永華市政中心、水萍塭公園、臺南火車站、成大醫院、高雄榮總臺南分院、崑山科大、大灣等站,另平日有6班次延駛台南海事學校。
19路公車相關資訊可於大臺南公車網站 ,亦可電洽臺南市公共運輸處:(06)223-0330、巨業交通:0800-889-116,或撥公車語音查詢電話:(06)299-8484(我坐坐巴士巴士)

台南市子時一刻敲響幸福

黃偉哲邀請各界跨年夜來臺南敲鐘祈福為新的一年揭幕。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子時一刻、敲響幸福,臺南市政府攜手各宗教團體今(23)日在首廟天壇辦理2025跨年敲鐘祈福記者會,由臺南市長黃偉哲協同發起人蔡宗昇、天壇董事長徐國潤、臺南市佛教會理事長旻慧法師、南瀛道教會理事長蘇清進等20間宗教團體代表、市議員蔡宗豪、陳怡珍、沈震東等共同敲響鐘聲,為即將到來的跨年活動敲響序幕。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為眾神之都,宗教團體自發辦理的敲鐘祈福,已成為獨具臺南特色的跨年活動,尤其響應的宗教團體相當多元,包含道教、佛教、基督教及天主教等,大家共同在年末尾聲時刻,齊心敲響悠揚鐘聲,並藉此誠心為臺南市民祈福,盼望所有民眾在新的一年,都風調雨順、百業興盛。同時他也感謝參與的宗教團體與領袖,期盼藉由不同的宗教融合參與,邀請所有市民朋友共同響應這個具有非凡意義的活動。
發起人蔡宗昇表示,敲鐘祈福最大的意義在於提升臺南的優質宗教文化,宗教團體是在地居民情感交流、凝聚向心力的信仰中心,而透過活動結合地方藝文表演團體或街頭藝人合作,來與鄉親同歡跨新年,正所謂「一廟埕一舞臺」,讓廟埕變為舞臺,提供文化團體一展歌舞的場域。
民政局表示,2019年由民間發起「以肅穆的鐘聲取代煙炮聲」跨年敲鐘祈福,一開始是由中西區的集福宮、崇福宮、聚福宮共同舉辦,希望能讓民眾參與敲鐘祈福取代鞭炮喧囂,後續逐年有寺廟加入響應,接著透過市府與民間攜手合作,陸續有愈來愈多的宗教團體參與,期望藉由鐘聲凝聚臺南各界,打造以多元文化、跨宗教的臺南跨年風格。
2025跨年敲鐘祈福已有約200間宗教團體參與,相關訊息公佈於臉書粉專《臺南跨年 敲鐘祈福》,歡迎各地民眾12月31日晚間來臺南敲鐘祈福,一起在子時一刻聲振臺南。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推廣農業資源循環再利用,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在嘉義縣六腳鄉舉辦「循環場域示範觀摩會」,透過展示回收廢棄培養土應用於設施小胡瓜栽培的永續生產模式,邀請的農友踴躍參加交流。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陳昱初場長表示,資源再生利用是實現農業永續發展的關鍵一環。在蔬菜產業中,農民普遍使用種苗進行生產,以小胡瓜為例,每年嫁接苗需求量高達約350萬株,對培養土之需求量極為可觀。然而在育苗過程中,為確保足夠的接穗成活數量,存在過量播種的現象,致使約1/3的培養土使用後直接丟棄,形成資源浪費及佔用育苗場作業空間的不利情形。
為改善此狀況,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積極協助嘉義縣育家育苗場利用廢棄培養土循環再利用,透過分離、消毒等處理程序,成功回收使用過的培養土。實驗結果顯示,回收之培養土在小果番茄、小胡瓜、小白菜及茄子種子之發芽率,與使用新培養土並無明顯差異,顯示回收土壤可再度用於種苗生產,特別適合接穗生產。除育苗用途外,回收培養土亦可應用於盆栽或田間蔬菜生產,有效促進產業剩餘資材循環再利用。
臺南區農改場期望透過此次觀摩會,使資源循環再利用成為產業生產模式的一環,加強農業永續經營的基礎,歡迎農友踴躍參加。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號召逾百名車友冬至暢遊西拉雅五水庫

環騎5cool-虎頭埤水庫路線合照。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交通部觀光署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上午9時舉辦「仙境西拉雅 環騎5 COOL」活動,現場逾百名自行車車友齊聚西拉雅官田遊客中心,由交通部觀光署方正光主任秘書、企劃組吳潔萍組長、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徐振能處長、臺南市官田區公所洪聰發區長、臺南市西拉雅觀光產業協會榮譽理事長陳永成、臺南市西拉雅觀光產業協會暨臺南溫泉協會林憲堂理事長及喔熊組長鳴笛啟動,並由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以及西拉雅快樂車隊率隊,前往插騎5大水庫,欣賞水庫壯麗美景,一同推廣「西拉雅 5 COOL」自行車活動全新品牌。
交通部觀光署主任秘書方正光表示西拉雅國家風景區擁有全臺最密集的水庫群,包含全臺最大水庫的曾文水庫、具珊湖潭美名的烏山頭水庫、臺灣第一座水庫的虎頭埤水庫、履獲觀光遊樂業特優的尖山埤水庫及今年甫由山海の戀進駐(原為西拉雅管理處辦公室)的白河水庫,每座水庫別具特色,分別隸屬不同管理單位,今(113)年首次推出的「西拉雅 5 COOL」自行車全新品牌,是交通部觀光署列為台灣自行車旅遊節十大品牌之一(十大品牌:臺灣自行車登山王(KOM)、騎遇福爾摩沙900、台中自行車嘉年華、日月潭Come! Bikeday自行車嘉年華、徐行縱谷、東海岸馬到成功168、極點慢旅、大鵬灣Light One Bike單車活動、澎湖跳島101自行車活動、西拉雅 5 COOL),期透過品牌建立,串連管理處的特色,帶動水庫自行車旅遊,歡迎大家一起探索西拉雅水庫之美。
西拉雅管理處處長徐振能表示,西拉雅管理處為全臺水庫最密集的國家風景區,為行銷「西拉雅 5 COOL」全新品牌,已於12月6、7、8日以曾文水庫為主場地,推出「西拉雅 5 COOL」首部曲,包含水庫峽谷音樂會以及在大埔資訊站結合在地漂流木以及提琴村特色,舉辦親子自行車闖關體驗,帶動水庫自行車旅遊,活動廣受好評。今(21)日特別在冬至當日推出「仙境西拉雅 環騎 5 COOL」,也是2024台灣自行車旅遊節十大品牌活動的最終場!活動號召百名車友齊聚一堂,分組前往5大水庫體驗,各水庫路線號碼貼以奧運五環的顏色設計,共同啟程出發,透過五環的友好象徵,希望大家齊聚西拉雅,用最環保、最簡單、可持續行的自行車旅遊徜徉水庫仙境,創造獨一無二、永續旅遊新玩法,期待「西拉雅 5 COOL」能夠成為全臺及全球騎友們必騎路線。
西拉雅轄區除了5大水庫特色,更座落於山海圳國家綠道-大圳之路路段,本次「仙境西拉雅 環騎5 COOL」活動,只要報名成功完成騎乘並填寫問卷,將抽出限量山海圳國家綠道精美小禮。113年歲末年終之際,即將迎來114年西拉雅創處20週年,特別於113年12月25日推出「福氣(雞)99」快閃活動,當日下午2時至4時來官田遊客中心出示與「福田99」合影的照片,就可以免費獲得大西拉雅觀光圈業者提供暖呼呼的香酥雞排1份(限量99份),讓大家可以福氣(雞)久久,歡度快樂聖誕!更多精彩活動請持續關注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官網及粉絲專頁。

農糧署國產有機質肥料補助政策來相挺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呼應世界「2050淨零排放」行動,賴總統展現續推淨零轉型的決心,強調必須堅定落實2050淨零轉型目標。農業部在農業淨零排放上續推四個策略主軸:「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農業部農糧署南區分署表示為達到農業淨零排放中的化學肥料「減量」、施用有機質肥料使農田土壤有機質增加之「增匯」、雞糞農業廢棄資材「循環」再利用,持續推動獎勵農民使用農糧署推薦之國產有機質肥料。其中以雞糞為主原料(50%以上)之雞糞加工肥料(5-08)、禽畜糞堆肥(5-09)及雜項有機質肥料(5-13)等3項產品,除原有補助搬運費及工資每公斤2元外,再疊加補助2元,合計每公斤補助2+2元,每公頃最高補助10公噸。
國產有機質肥料品項多政府把關上網公開供選擇
農糧署自112年3月即推行以雞糞為主原料之雞糞堆肥2+2元/公斤補助政策,除國產有機質肥料推廣數量大幅成長,更將每年大約200多萬噸雞糞變成優質國產有機質堆肥,希望在十年內達成每年使用80萬噸化學肥料,減少到40萬噸的目標。
為監管每一國產有機質肥料,農糧署係經過組成專家查核小組書面審查、堆肥場現場製程查核、現場採樣送實驗室分析肥料品質等縝密過程,試驗分析結果符合該肥料登記證登載成分、品目規格,農糧署才會准予將該國產有機質肥料品牌推薦登錄於農糧署肥料專區網站供農民參考選用。納入農糧署國產有機質肥料品牌產品,該署補助以國產有機質肥料施用相關費用每公斤2元,其中以雞糞為主原料(50%以上)之雞糞加工肥料(5-08)、禽畜糞堆肥(5-09)及雜項有機質肥料(5-13),疊加獎勵補助肥料2元,每公斤合計補助4元。
製造業者每年定期採驗肥料產品並送檢驗結果報各區分署備查,如未依相關規定者,該署將不予推薦。截至113年12月11日止,農糧署網站推薦每公斤補助2元之國產有機質肥料品牌共計264支,品目有5-01(植物渣粕肥料)、5-09(禽畜糞堆肥)、5-10(一般堆肥)、5-11(雜項堆肥)、5-12(混合有機質肥料)及7-03(有機質栽培介質);符合每公斤補助2+2元之國產有機質肥料品牌計有130支,品目5-08、5-09及5-13,農友皆可隨時於農糧署網站肥料專區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2212查詢最新之品牌推薦登載情形。
分署加倍抽肥顧品質農友用肥好安心
為維護農友購肥品質,從今(113)年開始,農糧署各區分署執行農民購肥端市售肥料查驗件數,由原定240件增加為500件,另對於大包裝(噸包)之國產有機質肥料更增加出廠前源頭抽檢10件。
截至113年12月,農糧署北、中、南、東四區分署執行農民末端購肥抽驗肥料品質共520件,檢驗結果計有35件產品品質不符合規定,其中主成分不合格有23項產品,有害成分重金屬超量有12項產品(銅1件、鋅9件、鎳2件)皆已下網不推薦。
為維護農友購肥權益及用肥品質,南區分署陳立儀分署長強調無論在源頭端或是市售端執行抽驗國產有機質肥料時,一定要確實依相關流程辦理。
國產有機質肥料透過源頭及市售末端抽驗品質的把關,讓農友可以安心且優先選擇使用品質優良的國產有機質肥料品牌,改善土壤物理性、透氣性,使土壤中微生物生態平衡,有益作物生長,農業永續發展,也能在農業淨零排放「減量」、「增匯」、「循環」政策上盡一分力量。

全國高中自主學習論壇暨分享會在臺南市政府教育局綻放亮眼成果


全國高中自主學習論壇暨分享會。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臺南市課程研發與自主學習量能獲得教育部肯定,指定辦理全國高中自主學習論壇!來自全國共計90餘所高中800多名師生,今(23)日於大臺南會展中心舉行「113學年度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及前導學校自主學習論壇暨分享會」。活動以「自主學習跨界對話:重組到重構終身學習DNA」為主題,透過現場實際交流與論壇跨國對話,共同訂定自主學習新座標,呼應新課綱「終身學習」核心價值。本次活動臺南市共計12所高中參與成果發表,件數不僅為全國最多,成果內容亦最多元豐富,教育軟實力完美綻放。
黃偉哲市長表示,「教育創新」在臺南市早已是教學日常,更是許多教育人員的DNA,正因持續創新突破與不斷修正,臺南市方能在諸多教育政策上引領全國,深耕城市競爭力。其中,能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更是未來能否持續領先的關鍵指標,透過這次活動,臺南市更為堅信做為教育創新領航平臺的使命與責任。誠摯歡迎全國各縣市的頂尖高中師生來臺南交流切磋,教育局團隊傾全力提供場地、資源與後勤支持,務求讓與會者自在交流經驗、熱情激發創意。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臺南市以其豐富的教育資源與創新教學模式,為高中落實自主學習課程提供的養分。過去四年持續在全市國中小推動PBL(專題式學習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實踐成果的發表技巧,目前已是全國PBL課程密度最高的城市,亦於2023年獲得首屆「自主學習節-適性教學績優縣市」殊榮。而國中小學生帶著自主發現問題、聚焦問題、提出解方的公民素養,升上高中後更能確立自主學習的目標與策略。由此次論壇南市有多達12所高中積極參與分享可為明證,更突顯出臺南市在自主學習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上的領先地位。
教育局補充說明,本次活動匯集全國90餘所高中參與,展示領域涵蓋科學研究、藝術創作、數位媒體應用及社會實踐等多元範疇。學生以現場解說結合易拉展呈現,不僅對其他學校達到成果分享,更是一次珍貴的跨校際、跨區域學習經驗激盪,藉此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並拓展學習廣度與深度。此外,國際視野亦是本次論壇的一大亮點。來自愛沙尼亞Tallinna XXI Kool的學生代表,與國內學生共同探討自主學習的策略與挑戰,分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經驗。跨文化的交流與思想激盪,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自主學習的全球意義,進一步拓展未來學習格局。
教育局表示,做為協辦城市,臺南市12所學校精彩呈現科學創新、藝術表現及社會實踐等多元領域的自主學習成果,無論是在創意深度還是執行細節,在在展現本市在108課綱落實的精準落實,更期盼透過專家提點與校際交流,不僅深化學習,厚植學習競爭力,更能樹立教學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