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5 年 4 月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水稻邁入孕穗期注意穗稻熱病防治

穗梗罹患稻熱病之病徵。(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水稻邁入孕穗期,早植水稻已陸續抽穗,梅雨季將至,氣候不穩定,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落實穗稻熱病防治,於抽穗前三至五天施藥完成預防性防治工作,確保收成之產量。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說明,穗稻熱病主要發生於穗頸、枝梗及穀粒等部位,穗稻熱病感染發生於水稻抽穗時,穗頸部罹患稻熱病初期患部呈淡褐色或暗褐色,以致組織壞死養分不能送達,影響整穗發育,並自罹病部位彎曲,而形成俗稱的「吊穗」或「吊狗」現象;枝梗受到感染時,則受感染枝梗位置罹病後乾枯;穀粒受感染時,病斑則呈暗灰色或白色,發病嚴重時穀粒無法充實或不稔,俗稱「空包彈」,造成產量損失或品質下降。

臺南市積極打造永續校園九份子國中小等四校榮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成淨零永續典範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致力於打造符合永續發展理念的教育環境,並在綠建築設計上取得顯著成果。自黃偉哲市長上任以來,佳里國中、九份子國中小、虎山實驗小學及市立第四幼兒園等四校新建校舍,透過結合在地文化、生態保育與永續理念,獲得台灣綠建築發展協會高度肯定,並榮獲鑽石級綠建築標章;施工中的安業國小重建校舍工程,也已取得鑽石級綠建築候選證書。九份子國中小更被選為113年全國綠建築示範基地,凸顯臺南市在推動淨零永續校園方面的具體成果。
黃偉哲市長指出,臺南市不僅是全國首座制定低碳城市自治條例的城市,還規範全市公有及供公眾使用之建築物必須達到銀級以上的綠建築標準。學校作為重要的教育場所,應成為實踐低碳與永續城市理念的先行者,綠建築的學習環境,不僅可培養下一代對於環境保護的認識,更可促進其成為具備永續意識的世界公民。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綠建築標章的取得依據科學化的「九大評估指標」,涵蓋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污水垃圾改善等項目,分為合格、銅、銀、黃金及最高等級的「鑽石級」。透過綠建築的設計,學生們能在日常生活中深刻體會低碳建築的意涵,並學習與環境共生的價值觀。
其中,佳里國中於2020年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第四期校舍重建工程由解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並由繁華工程有限公司承造,全面導入綠建築九大指標。校園保留老樹並施作複層綠化,採南北向配置,結合深走廊、高窗設計引入自然採光與通風。屋頂設置太陽能設施,設置雨水回收系統與節能設備,並全面使用綠建材,展現環境共生與永續校園理念。
九份子國中小新建校舍工程由劉木賢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並由偉基營造有限公司承造,學校坐落於全國首座低碳示範社區,為重劃區內指標性工程,並於2022年取得綠建築鑽石級標章。校園規劃階段即導入生態與低碳元素,包括草地活動場取代PU跑道、設置生態池與雨水回收池、導入生態工法建構臺南市生態低碳親水示範區,並結合雙語與生態永續教學,實踐「智慧、溫馨、國際、永續、健康」校園願景。
虎山實驗小學重建校舍工程由解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並由繁華工程有限公司承造,新校舍融合在地森林生態與人文環境,建築高度控制於二層樓以下,與自然景觀融合並降低視覺衝擊,於2025年取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校園內保留大片開放空間與草地操場,設有落地窗引入自然光線與樹影,並導入智慧水電表、太陽能系統與雨水貯留回收系統,充分實踐環保永續精神。
臺南市立第四幼兒園新建園舍由衍寬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偉基營造工程公司承造,新園舍設計結合防風、防水、隔熱、綠化等元素,並設置雨水回收系統與太陽能板,實踐節能減碳的永續目標。園區規劃包含學步車遊戲場、兒童菜園等綠空間,致力於創造自然與教育和諧共生的學習環境,推動低碳生活與環境教育。
目前施工中的安業國小重建校舍工程,已取得鑽石級綠建築候選證書,由陳文祥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繁華工程有限公司承造。新建校舍保留校內原有大樹,經由簡潔的建築物動線讓孩子可以穿梭悠遊在綠意中,以自然為中心來塑造空間,展現環境共生與永續校園理念。
教育局表示,未來將持續打造低碳、永續的校園環境,讓學生於學校場域體會、實踐永續生活的理念,校園成為「活教材」,培養具備永續意識的未來世代。

臺南市府紅榜祝賀114年特優里長及資深里鄰長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慶賀台南市榮膺114年特優里長及資深里鄰長,今(28)日特請37區公所代表市長至各獲獎里長及鄰長家中張貼紅榜以茲祝賀,並預訂於114年7月公開表揚。
市長黃偉哲表示:里長、鄰長們長期站在地方的最前線擔任市府與市民之間溝通的橋梁,讓政令通暢,下情能夠上達;他們也是市府推動市政最重要的支柱,不論是災害防救、疫情防治或抑止詐騙等,都有賴他們與市府團隊合作無間,才能為市民守護美麗的台南。市府每年辦理特優里長及資深里鄰長表揚,期以公開表揚的方式感謝里鄰長的付出。
民政局長姜淋煌指出,民政事務包羅萬象,只要里政做得好,區政與市政就會跟著好;里長與鄰長們為了讓市民的意見或需求,都能獲得更即時的回應與協助,也積極學習利用數位科技為民服務,可謂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十分值得肯定。

臺南市教師團走訪楠西再生關懷小旅行打造教育與旅遊的新對話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透過「臺南原鄉客家聚落青年駐地工作站」計畫,結合社區觀光,積極協助地方文化永續發展及產業振興,今日於楠西區舉辦「楠西再生.關懷小旅行」第二場次活動,本場次活動特別邀集過去長期參與「地方文史」導覽活動的現職中小學教師與退休教師,走訪楠西客庄聚落。透過深度導覽與文化體驗,帶領大家探索地方特色、認識客家人文;小旅行也納入「文化教育」、「環境教育」與「永續理念」等內涵。希望他們無論在編寫教案或是發布社群媒體,都能為推動「楠西再生」發揮影響力。
臺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陳新裕主委表示,走進社區,是關懷與再生的起點。本次行程安排由江家古厝、果農之家、梅嶺食品中心等在地據點串聯而成,參與教師在導覽解說中感受楠西聚落的文化脈絡與創生成果,更實地見證青農返鄉、產業轉型與友善農業等永續實踐案例。許多教師表示,楠西的地方故事極具教材價值,無論是梅子加工、果農契作、還是古厝建築的永續運用,都能回應現今課綱強調的跨領域學習與在地連結,未來將嘗試轉化為教學內容,或推薦學生與家長實地探訪,讓旅遊真正成為生活與教育的延伸。
承辦本活動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文創系楊雅玲老師表示,這次小旅行不僅是一次地方參訪,更是一場教育交流的實驗場,除了邀請教師深入地方,也安排文創系碩專班研究生隨團進行「觀察研究」,讓教學者與學習者在旅途中互動、觀察與激盪,產生更多對於課程設計與教育方法的實踐想像。楊老師強調,透過教師的參與,能讓地方的文化資產被看見,也能讓楠西的人文地景走進更多學校,形成一種「教學與旅遊共感」創新模式。
臺南市政府客委會表示,「關懷小旅行」有別於一般的遊程,以體驗、感受、共情為核心價值,分別針對不同族群設計,透過一次次的實地走讀與主題策展,推動地方創生與文化推廣的深度連結。未來也將持續與教育端、學術端攜手合作,讓楠西的魅力走得更遠,也為楠西注入更多的活力。

臺南市山上區公所與忠誠生命禮儀服務事業簽署合作備忘錄


王上宜與忠誠生命禮儀服務事業簽署合作備忘錄。(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為有效因應天災、意外事故或其他突發重大事件,山上區公所於昨日與忠誠生命禮儀服務事業簽署合作備忘錄,建立公私協力機制,強化大型災難災後遺體處理服務能量,為緊急災難事變生命關懷工作提供即時且專業的支持。
區長王上宜表示,面對極端氣候頻繁、公共安全風險日增的社會現況,建構具備應變能力的生命服務體系,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責任。此次與忠誠生命禮儀服務事業建立合作關係,目的在於整合在地資源,於大型或複合式災害發生之急難事件中,迅速投入遺體搬運及臨時安置、遺體冷藏保存、協助家屬處理火化與葬埋事宜,並與家屬陪伴等關懷行動。
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將促進雙方在突發事件應變、遺體專業處置、生命教育宣導及人員培訓等方面的長期合作,未來也將共同辦理實務演練與跨單位聯繫機制的建立,提升整體社區災後應變效能。
王區長強調,建立緊急事件下的生命服務應變網絡,不僅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生者的撫慰。透過與專業團隊的合作,期盼在關鍵時刻提供最溫暖、最堅實的支持力量,守護民眾的生命尊嚴與安全。
近期天氣漸趨炎熱,偶有間歇性下雨,請家戶多做巡、倒、清、刷,以預防登革熱疫情。另最近社會詐騙案例頻傳,請各里民提高警覺,若有發現不明來電及賴的訊息,請勿上當,第一時間可撥打165防詐騙專線或與里長、警察局、公所聯繫,防止財物損失。

福智文教基金會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福智文教基金會媒體聯絡人呂佩倫表示,翻轉人生,從心出發!致力於心靈提升的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將舉辦第24屆「企業主管生命成長營」,南區場7月18日至20日於國立屏東大學、中區場7月25日至27日於國立勤益科技大學舉辦。今年,2025「企業營」以「永續發展、正向思考、關愛生命、幸福傳遞」為課程主軸,透過戲劇、講座、音樂饗宴等多元方式,從「觀功念恩」心靈解憂出發,希望帶動企業人士從觀念到行動,以積極正向的思惟,開展心靈的高度與韌性,創造幸福永續的企業文化。迄今已有超過兩萬七千多名企業人士參與此營隊,誠摯邀請公民營企業單位主管與菁英,以前瞻的視野與格局踴躍報名。報名截止日為5月17日,請參閱報名網址:https://reurl.cc/rEx5ob。
福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基瑞表示,在這瞬息萬變、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人們經歷了極端氣候、疫情、戰爭、通膨與地緣政治風險等,帶來的前所未有壓力,也為生活及工作型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革。人們更需要強大的心靈韌性,以從容應對挑戰、安頓身心。誠如福智團體真如老師於《心之勇士》第5則提到:「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內心的修持只要開始起步,都將開啟一段令人非常愉悅的旅程。」
年年廣受好評的福智文教基金會企業營,是一場前瞻與擴大生命格局的心靈饗宴。參與過的企業人士熱情回饋:「學習換位思考,企業營給自己洗滌心靈的機會」、「營隊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活出不一樣人生」、「是尋找生命答案的一扇門」、「是一份很美的禮物,可得到全部敞開的體驗」等。在營隊中學習到面對生活中人事物時,可抉擇以「觀功」取代「觀過」,透過心靈的淬鍊轉化苦樂標準的認知,學習以感恩的心,看見生命的光明與美好。不斷練習養成良好的心靈素養後,有助於改善人際互動,建立和諧的生活工作環境,提升企業經營效能,也為這個世界貢獻溫暖與希望。

台南善化牛墟主題遊戲場登場


黃偉哲歡迎來台南玩特色公園。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兒童遊戲場再添新亮點!以善化在地文化—牛墟為主題的「善化區公六公園特色遊戲場」今(25)日正式啟用,善化區公所今日上午舉辦開幕儀式,現場吸引眾多親子家庭參與。市長黃偉哲與副議長林志展、議員陳碧玉等地方代表揭下牛隻主題遊具上的鍛帶,象徵牛墟交易時的「嫁妝」祝福,也見證這座充滿地方文化特色的兒童遊戲場正式對外開放。
市長黃偉哲表示,以牛墟為主題的「善化區公六公園特色遊戲場」位於距離南科最近的善化生活圈,而牛墟是善化的傳統文化,因此這座公園設有一個以牛為造型的溜滑梯,同時旁邊也增設許多新的遊具,並藉由優化公園提供給親子一個最好的遊憩空間。台南目前已有56座特色公園,而市府的目標是讓台南37區個行政區,區區皆有特色公園,接下來市府團隊將再持續優化特色公園,希望讓親子有更多的休息空間,歡迎大家來台南玩特色公園。
善化區公所說明,遊戲場有3大特色亮點,包括牛牛主題遊戲區,遊戲場核心設置了一座牛造型複合式主題遊具,結合牛墟文化中的「摸齒」概念,透過滑桿、滑梯、攀爬設施等,讓孩子與牛隻遊具互動。「試犁」區則以天然鋪面搭配地形塑造與擺盪設施模擬牛隻耕田的情境,「試步」區設計跳樁,讓孩子體驗牛隻步伐穩健的測試挑戰。
另外還設有「牛牛冒險車道」,特別設計Pushbike(滑步車)車道,結合起伏地形,呼應牛墟交易牛隻時「考車」的文化;車道鋪面更融入象徵交易成功的牛隻綁鍛帶習俗,增添文化故事性。在沙坑遊戲區則呼應「市販」場域概念,打造輪椅無障礙動線,並設有玩沙盤、挖沙機,讓不同年齡、能力的孩子都能在共融環境中透過遊戲交流互動。
善化區公所表示,「善化區公六公園特色遊戲場」的落成,不僅為臺南市增添全新的親子遊憩地點,也讓孩子透過遊戲認識在地文化。遊戲場現已全面對外開放,公園內設有完善的廁所與停車空間,歡迎家長們帶孩子前來共度快樂的親子時光。

某國中學生猝逝案法醫屍檢結果無毒品反應台南市府教育局持續堅守校園安全防線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今年二月台南某國中13歲學生猝逝,其家屬於社群貼文指控孩子在校遭霸凌餵毒,引起社會軒然大波,今(24)日下午臺南地檢署公布驗屍結果,確認死因為心肌炎,體內無毒品反應。有關疑似遭霸凌部分,校方霸凌調查小組也已於本(4)月8日完成調查,確認霸凌案不成立。對此,臺南市政府教育局低調表示,對於學生猝逝深感不捨,能同理家屬失去孩子的悲痛,後續仍會與各校共同維護校園安全,毒品、霸凌零容忍!
教育局指出,本案於今年2月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市長黃偉哲非常重視,要求徹查,並要求落實校園毒品、霸凌零容忍政策。針對疑似霸凌事件,校方依「校園霸凌防制準則」進行調查,外聘特教、心理與律師相關背景委員,盡全力掌握人證、事證、訪談相關人員,以還原事實真相;已於本(4)月8日完成調查,確認霸凌案不成立,本月14日已將書面資料寄給家長。
有關疑似餵毒部分,則是取得全校164名學生家長同意,於3月10日進行全校性尿篩,毒品尿篩結果全部呈現陰性,表示毒品未滲入純樸的國中校園。今法醫研究所鑑定報告出爐,屍檢結果體內無毒品反應,進一步釐清真相。
教育局表示,有學生突然離世,不論是家屬或同儕,其悲傷皆可想見。校方已請專輔人員進行班級團體輔導,讓學生抒發悲傷情緒,並藉由摺紙鶴與星星,傳遞對故人的思念與祝福,校方也持續提供家屬必要性協助。

台南市因應汛期超前整備


黃偉哲視察東區文忠調節池排水工程打造韌性宜居大台南。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改善台南市東區及仁德區中山路、自由路及裕義路一帶長期積淹水問題,台南市政府積極爭取中央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推動「台南市東區文忠調節池新建暨周圍排水改善工程」,此案總經費約新台幣1.9億元,並已於113年8月如期完工,現已全面發揮防洪效益,提供地方區域更周全的治水保障。因應汛期整備作業,市長黃偉哲今(24)日偕同市議員郭鴻儀、曾培雅前往文忠公園視察工程成果,實地了解整體成效及後續維護管理情形,期盼能有效發揮防汛量能與精進治水成效。
市長黃偉哲表示,近年來短時強降雨頻繁,常造成超出排水系統負荷的雨量,尤其在東區東門路與自由路口因地勢低窪與坡度問題,過往常在豪雨時出現嚴重積水。此次工程完善竣工後,不僅顯著提升區域排水能力與成效,更可以保護當地居民的生活安全。他感謝市府團隊、中央單位與地方民意代表在工程推動期間協力支持,同時也感謝市民朋友在施工期間的體諒與配合,共同與市府齊心守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市長黃偉哲指出,治水應有效發揮防洪成效,並強化國土韌性與永續化,市府也將會持續推動各項水利建設,加強抽水與滯洪設施維護,藉由滾動式檢討與精進治水規劃,整合各方資源與量能,提升整體防災應變能力,致力打造韌性城市、安全宜居大台南願景。
水利局表示,東門路一帶原規劃以下水道幹線延伸方式進行改善,但由於該區為重要交通幹道,且地下管線錯綜複雜,因此推動過程中經歷許多困難,而在經過多次檢討與評估後,最終採取「分散逕流與地下滯洪」的綜合治水策略,並於現有的文忠公園內新建多功能調節池,提供6,425立方公尺的滯洪空間,不僅有效降低淹水風險,也提升都市透水與保水能力。此外,市府亦結合地方需求,同步改善公園設施並增設運動休憩空間,讓文忠公園成為兼具治水與休憩功能的友善綠地,完工後已成為鄰里居民日常活動與親子休閒的好去處。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課室英語計畫營造友善英語學習環境提升師生英語聽說能力

臺南課室英語計畫營造友善英語學習環境。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為強化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營造英語應用情境,臺南市教育局自111學年度起推動「課室英語能力認證計畫」,鼓勵非英語科教師將簡易英語指令自然融入教學流程,營造耳濡目染的英語學習環境。三年來已有242所學校、逾2,660位教師完成認證,顯示課室英語已在校園逐步落實,讓英語學習從考科走入生活,逐步深化為溝通工具。
市長黃偉哲表示,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實際使用,臺南市推動課室英語,目的就是在學校日常教學中創造自然且頻繁的語言接觸機會,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練習英語,逐步建立語感與表達力。期待透過這樣的方式,協助學生提升基礎英語應用能力,為未來無論升學、職涯或國際交流,打下更穩固的溝通基礎。
教育局鄭新輝局長表示,課室英語並非要求教師大量使用英文授課,而是鼓勵在教學流程中,自然融入簡單的英語用語,例如點名、鼓勵、發表指令等,讓學生在日常情境中反覆聽見、理解並回應英語。這種語言輸入方式無須刻意記憶,也無須翻譯,有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語感與理解力,逐步將英語視為生活中可使用的溝通工具。
鄭局長進一步指出,課室英語的推動不重形式,而重實踐,無需額外排課、改寫教材,非英語科教師僅需於課堂適時加入幾句英語,即可參與營造校園英語學習情境,讓英語從考科轉化為生活中的溝通工具。未來教育局也將持續提供教學資源、專業支持與示例影片,鼓勵各校從「一人一句話」做起,累積語言使用經驗,打造自然且友善的英語學習環境。
教育局表示,多所學校展現積極實踐,例如位處偏鄉的菁寮國中為營造英語學習環境,全校教師都動起來,成立課室英語社群定期討論課室英語使用語句、時機、學生回饋等,目前已有5位教師通過課室英語能力認證。鯤鯓國小除了推動課室英語外,在校內廣播、行政表單與集會活動更是導入簡易英語指令,營造英語可見、可用、可親的校園英語學習情境。左鎮國小則設置大型看板展示常用語句,讓師生隨時能看、能用,使英語融入日常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