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5 年 8 月

里仁社會企業二十年來透過穩定的訂單支持新北市集賢庇護工場

里仁長期支持庇護工場,由新北市政府副市長朱惕之(左2)、勞工局長陳瑞嘉(右1)等共同頒發「114年度企業及民間團體支持採購」的「優等獎」,由里仁總經理李妙玲(右2)代表領獎。(里仁公司提供)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里仁新聞聯絡人呂佩倫表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價值,只要給予機會,身心障礙者同樣能在工作中展現專業與自信,成為社會的力量。秉持「利他,讓世界更美好」的信念,里仁社會企業二十年來透過穩定的訂單支持新北市集賢庇護工場,讓庇護員工能累積收入、培養技能並逐步建立自立能力,今年獲頒新北市政府勞工局「114年度企業及民間團體支持採購」的「優等獎」、「支持獎」及「成長獎」三項肯定。里仁相信,弱勢朋友最需要的是「工作被肯定」。每一張訂單,都是推動庇護工場的員工從「被服務者」轉變為「社會貢獻者」的重要一步。這份行動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第8項「就業與經濟成長」和第10項「減少不平等」,讓身心障礙者同樣享有合宜且被尊重的的工作機會。(延伸閱讀:里仁攜手廠商提供穩定訂單,支持庇護工場員工自立發揮價值! )
里仁自2004年,便與新北市集賢庇護工場建立合作關係,透過長期穩定的訂單,讓庇護員工獲得收入與學習技能的機會。20年來,合作品項涵蓋細海鹽、生仁糖、玫瑰岩鹽、腐竹、開心果、原味洋芋卷、海苔麥麩卷、糙米薏仁酥、滷包、麻辣包、玉米濃湯、蕈菇濃湯等10多項產品。今年截至7月,里仁已累積超過百萬元的實質採購,並因總金額名列前10名而獲得「優等獎」,因採購筆數超過五筆而獲得「支持獎」,又因金額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而獲得「成長獎」。這三項獎項的肯定,都是里仁長期落實採購、穩定支持庇護工場的具體成果。
為了讓庇護工場有更多元且穩定的工作來源,里仁不僅直接採購庇護工場產品,也積極媒合合作廠商,將後端包裝工作交由庇護工場代工。許多廠商願意調整原有的自動化流程,甚至自行吸收額外成本,只為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多年來,里仁陸續與全埍臺多個社福團體合作,包含小貝殼工作坊、愛肯樂活工場等,給予庇護工場溫暖有力的支持。里仁總經理李妙玲表示:「我們知道弱勢朋友們需要的,不只是經濟支援,而是工作上的肯定,謝謝合作廠商願意和里仁一起堅持這份有意義的支持。即便這樣會增加成本和時間,大家依然覺得值得。」里仁產品開發經理周瑜瑛也分享:「與其給魚吃,不如教他們釣魚。」強調里仁與庇護工場的合作,是透過實際訂單與技能賦能,讓庇護工場員工能用自信與專業回饋社會。(延伸閱讀:里仁x庇護工場「這裡的身心障礙者 最需要的是工作被肯定!」 )
新冠疫情期間,里仁觀察到許多庇護工場的實體銷售大受影響,便主動規劃支持庇護工場的推廣活動。2020年起陸續推出「心好有你」、「當我們愛在一起」等支持庇護工場的主題活動,透過門市文宣、官網、APP、社群平台、刊物、影片、寫卡片留言與參訪活動,引導消費者認識庇護工場的用心與努力,並進一步以實際行動支持其產品與服務。里仁相信最真實的好處來自互利,持續發揮永續通路角色,拉著廠商和消費者的手一起前行,讓支持庇護工場成為一場社會共好的實踐。每一張訂單,都是對庇護工場的一份信任與鼓勵;每一次購買,都是推動永續社會的實際行動。希望更多人能夠體會每一個抉擇的真實影響力,進而以行動支持符合永續價值的人與事,實現健康和樂的社會理想。

臺南市立沙崙國際高中啟用全臺首座K12雙語公立學府開啟國際教育新頁

臺南市立沙崙國際高中於落成啟用典禮。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臺南市立沙崙國際高中於今(20)日時舉行落成啟用典禮,成為全臺首創、涵蓋幼兒園至高中完整教育階段(K-12)的雙語公立學校,象徵臺南市教育邁向國際化與智慧化的重要里程碑。市長黃偉哲、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教育局長鄭新輝、立法委員王定宇、市議員郭鴻儀、陳皇宇親自出席;林俊憲、陳亭妃立委及各議員服務處也派代表出席;與歸仁區區長及當地里長等貴賓,齊聚一堂,見證學校發展的歷史時刻。這所學校將成為臺南市一所結合國際視野、永續精神、人文素養及雙語教學特色的現代化學校。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積極推動科技發展,重視人才培育,在綠能科學城發展脈絡下,結合行政院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成立一所能滿足各階段教育需求的國際化學校。中央與市府共挹注總經費9.65億元,興建這座具前瞻性及符合智慧綠能科學城理念的鑽石級綠建築校園,並榮獲2025年「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卓越獎」的肯定,感謝建築及營造團隊的專業貢獻,為師生打造兼具環保節能,舒適幸福的學習環境,也為市府提升城市競爭力、優化投資環境。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沙崙國際高中是臺南市推動雙語K-12教學的示範學校,學校的設立是為了回應在地人口成長與國際人才子女的就學需求,更肩負打造臺南移居、宜居環境的重任。學校在114學年度開始啟用,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中各階段別全面招生,今日的落成啟用也是接軌國際教育體制、引領雙語課程實施的重要里程碑。
沙崙國際高中校長黃詞凰表示,籌備過程中需面對緊湊期程、工程進度、學生來源及不同學制共處的挑戰,但在市府團隊及各界支持下順利完成。學校以「雙語國際、科技創新、人文永續」為願景,推動雙語教育、培養具全球視野的人才,未來將更結合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資源,發展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主軸的校本課程,強化科學探究與科技應用能力,培養具國際觀的未來人才。
教育局表示,沙崙國際高中新建校舍工程,由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監造、升富營造有限公司承攬工程,校舍建築導入鑽石級綠建築標準,融合智慧能源系統、雨水回收、太陽光電等,體現永續校園理念。沙崙國際高中的啟用,不僅象徵一所嶄新學府的落成,更代表臺南教育邁向國際化與多元化的新里程。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雙語與科技創新教育,期許培養具備全球視野與專業能力的人才,並為在地與全臺的教育發展注入源源不絕的希望與力量。

福智文教基金會2025學營圓滿舉辦探索千古風行思無邪詩經智慧


福智文教基金會2025「儒學營」逾220位海內外學員熱烈參與。(福智文教基金會提供)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致力深耕心靈提升與經典文化傳承的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於8月15日至8月16日假金門大學楊肅斌演講廳舉辦「2025儒學營」,偕同國立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共同主辦。今年「儒學營」已歷第10屆,以《詩經》為題,規劃了專題講座、生命經驗分享、詩禮樂晚會及詩樂藝術創作等豐富的課程。福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基瑞、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金門縣文化局局長陳榮昌、金門大學副校長高瑞新,以及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等特別蒞臨致詞,雖受颱風影響,活動仍吸引逾220位海內外學員實地參與,並有近130位線上來賓共襄盛舉。期望透過《詩經》的文化智慧,引導現代人從文學、歷史、藝術、美學與生活哲思等面向,探索心靈的純正與和樂。
今年儒學營以「千古風行思無邪」為主題,深入探討《詩經》在情思歌詠之外所承載的文化精神與心靈世界。福智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指出,「思」是心志的根本,而《詩經》正是引導人們思考方式趨向「無邪」的典範。所謂「無邪」,即遮止錯誤的思維,使善念得以充分發揮,實踐「勸善、戒惡」的儒家核心價值。誠如孔子所言:「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人的志向由詩歌激發,透過禮儀建立,最終在音樂中完成。《詩經》所蘊含的聖賢智慧,源自古代聖王與仁人志士的心血結晶,涵蓋「仁」、「禮」等倫理精神,喚醒人們內在的良知與良能,引導現代人尋求安身立命之道,達到心淨無邪的境界。「思無邪」不僅是詩教的精髓,更是重建仁誠精神世界的起點。
福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基瑞表示,孔老夫子常引用《詩經》教育學生,《詩經》是古老的經典但很貼近生活,可以用唱的,是生活中的好朋友。由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教授蔡忠道主講的《詩經》總說中,介紹「風雅頌、賦比興」六義的文化意涵與寫作手法,展現詩言志的傳統與溫柔敦厚的情感教育融合的教化功能。蔡教授認為,傳統文化能啟發人們的智慧與幸福感,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精神資源。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教授張崑將則深入解析《詩經》所蘊含的倫理精神與情感層次,他以〈關雎〉為例,說明「興」如何感發意志,「觀」如何洞察人心,「群」如何促進人際和諧,以及「怨」如何優雅抒情。張教授強調,儒家思想是一門真正的幸福學,能為個人與社會帶來安定與和平。
經典的可貴則在實踐,特邀福智文教基金會「尊親獎」得主,以生命故事詮釋《詩經》「仁孝」精神。黃寶慶老師陪伴 95 歲父親走過生命最後歷程,細心照料起居,並以運動、書法、誦讀詩文,讓父親安定且有尊嚴地生活。他認為,孝悌不只是情感的表達,更是日常的堅持與陪伴。全盲街頭藝人許清閔老師,自幼罹患先天性青光眼,求學期間即自立自強,透過按摩與演奏二胡維持生活,減輕父母負擔。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僅照顧父母生活,還帶領父母參與讀書會,共同學習聖賢智慧。他說:「我雖看不見世界,但父母是我心中最亮的光。」兩位孝行得誼展現儒家「仁者愛人」的精神,不僅榮耀父母,更溫暖人心。
福智文教基金會媒體聯絡人呂佩倫表示,營隊課程也特別邀請施秝湘老師帶領「悅讀」誦讀課程,引導學員體驗吟誦之美。施老師亦為基金會「思無邪漢音吟誦團」指導老師,該團致力於復興詩樂合一的傳統詩教。而久違多年的詩禮樂晚會中,金門兒童合唱團、金門縣合唱團、思無邪漢音吟誦團,以及獲得世界音樂成就獎的王子承老師以小提琴及二胡精湛演奏,獲得全場熱情迴響,詩樂藝術創作分組活動則讓學員在實作中深化對《詩經》的情感理解。
與會貴賓肯定儒學營在此AI科技快速展的年代,對人文發展有很好的平衡作用,感謝福智文教基金會薪火相傳、啟迪人心粹錬心智,共創和諧幸福的人生。營隊後,許多學員紛紛回饋表示,課程不僅提升了對《詩經》的理解,更激發了對文化倫理與生命價值的深層思考。吟誦與創作活動亦讓人重新連結心靈與藝術的純粹。孝子故事讓人動容,提醒現代人珍惜親情、實踐孝道,讓儒學不只是知識,更是提升心靈與社會和諧的力量。營隊最後,8月17日特別安排金門文化采風之旅,金門植物園、山后民俗文化村,以及參訪金門文化園區等,金門文化園區所長盧根陣親自簡報並導覽守住文化命脈的願景與具體作為,讓學員親身感受儒學精神於在地生活的具體展現。

臺南市學校在健康體位全國賽大放異彩從108學年度至今共5校獲全國特優


立人國小獲健康體位績優學校特優獎項。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教育部國教署為鼓勵學校積極推動健康體位促進工作,增進學生健康體位自主管理能力與健康素養,辦理健康體位績優學校遴選,臺南市連續5年推薦學校榮獲特優獎項肯定,繼108學年度復興國中、109學年度仁愛國小、110學年度新進國小、111學年度日新國小榮獲特優獎項,113學年度立人國小再添特優獎項;同時新民國小、安南國中亦分獲優等及優良獎項。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長期以健康城市為願景,積極推動促進健康體位政策,從環境到教育,從社區到校園,全方位扎根,落實全民健康。在環境方面,打造友善運動設施、運動公園、步道及近年積極向中央爭取設置的國民運動中心,鼓勵市民讓運動成為日常;在教育方面,校園推動健康體位,定期檢測學生體位,透過趣味化體適能課程、健康飲食教育及親子共學活動,讓孩子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並透過跨局處協作與在地資源整合,讓市民能擁有健康的生活品質,營造健康幸福的家園。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南市學校健康體位推動策略包含落實「85210」五大核心概念、定期實施體位檢測與個案管理、全面推動餐前5分鐘飲食營養教育、結合食農教育並辦理多元化特色課程與活動,建立學生正確的飲食與運動習慣,尤其自109年起全面推動健康體適能與飲食營養教育行動計畫及普及化運動,鼓勵學校結合校本課程及特色,將健康行動自然融入學生生活,並積極串聯學校、家庭與社區資源,建構起堅實的健康金三角。本次三校獲得全國獎項佳績,是對學校全體親師生與社區齊心努力的最大肯定與鼓勵。
立人國小推動跨領域PBL課程,將教學場域從教室延伸至社區古蹟,健康觀念融入藝術創作中,並將健康促進結合國際教育、SDGs永續概念,也鼓勵學生運用AI技術自行創作健康口號、歌曲及發展互動遊戲,大幅提升健康學習的趣味性與參與度,學生體位適中率逐年提升,已趨近七成,顯示多元健康教育措施已有效建立學生健康行為模式,卓越表現榮獲健康體位特優學校的肯定。
新民國小以「正向巧推、樂動健康」為核心理念,力求以陪伴、提醒、鼓勵取代傳統要求與壓力,以「活力小子」取代傳統體控班,以正向、無標籤的方式關懷學生,並透過「小設備大改變」,如提供好健康打菜濾油勺、下課「拿了就玩得來速」器材,並將健康策略向下延伸至幼兒園,實踐K~6向下扎根,從小培養健康好習慣。
安南國中推動學生「大下課」時間戶外活動並給予獎勵,更導入健康護照讓學生記錄日常飲食與運動習慣;租借身體組成測量儀,鼓勵師生每年兩次體適能前後測;培訓學生為「健康大使」,激發學生主動倡議健康議題的熱情,同時將三分之一的社團規劃為動態課程,增加學生的運動量,並開設教師有氧健身班,以身作則引導健康行為。

臺南市2校學校午餐勇奪全國第二屆午星獎


第二屆午星獎頒獎。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教育部國教署日前舉辦第二屆午星獎—114年度學校午餐菜單表揚活動,其中臺南市蓮潭國中小及麻豆國中分別榮獲「永續飲食(低碳飲食)獎」及「創意設計獎」兩項殊榮肯定。兩校菜單融入善化胡麻油、玉井杏鮑菇、新市毛豆等臺南在地食材,更別出心裁以原住民西拉雅族「夜祭」為發想,將傳統料理巧妙結合校園午餐,設計出充滿故事與文化底蘊的特色料理,不僅讓學生更投入學習,也培養珍惜食物與感恩的心。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學校午餐自辦率高達九成,居六都之首。透過教育局與各校營養師、校廚的攜手努力,市府積極推動中央廚房政策,並爭取有機及友善食材、偏鄉央廚等補助,以及高頻率招標食材供應商,確保每日午餐衛生、安全、美味。學校優質午餐團隊再度獲獎,值得肯定,更印證學校午餐不僅是營養的來源,更是文化傳承與飲食教育的重要平台。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自108年起,市府推動學校午餐廚藝競賽,並建置「臺南市學校午餐教育資訊網」(https://lunch.tn.edu.tw/menu),收錄超過千道菜色,主題涵蓋「護目」、「高纖」、「高鈣」、「異國」、「在地料理」等16類,成為各校設計菜單的靈感寶庫。臺南物產豐饒,牛蒡、胡麻、毛豆、柚子等在地食材早已是校園午餐的日常,也為此次獲獎菜單增添特色,樹立全市典範。
蓮潭國中小營養師陳韻伶分享,能獲獎非常開心,這次用在地食材搭配低碳飲食,以善化胡麻油和玉井杏鮑菇製成鹹香下飯的三杯總匯;新市毛豆搭配護眼好夥伴玉米及海味蝦仁,繽紛的色彩增添食慾;蔬菜選用高鈣的油菜、湯品的小白菜和豆腐亦為高鈣食材,簡單加上蛋花就很美味,期望讓學童吃得健康均衡,並實踐「吃當季、食在地」理念。
麻豆國中營養師劉憓慈則表示,原住民文化珍貴且值得傳承,這次以西拉雅族「夜祭」發想午餐菜色,例如:改良西拉雅傳統食物米買(mai)以白米取代糯米,減少脹氣不適;正統「山河肉」為田鼠肉,考量飲食安全,改選用豬肉,並搭配佳里牛蒡製成雞湯,這套創意料理在校內掀起熱烈討論,不僅獲得師生喜愛,也成功降低廚餘量,可謂一舉多得。
教育局強調,臺南市的校園午餐不只是「吃得飽」,更要「吃得好、吃得懂文化」。透過營養師的巧思設計與飲食教育推動,讓學童在每一口飯菜中,感受營養、文化與永續的力量。

台南市區區有充電站計畫第2批充電站上線啟用

台南市區區有充電站計畫第2批充電站上線啟用 。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政府爭取中央環境部2.5億經費於37個行政區202處站點建置90座/180席200kW快充格位、及266座/席11kW慢充格位,目前各站點已陸續完工,後續由台電公司台南區處及新營區處配合完成電力供應後分批上線啟用,民眾可透過「台南好停APP」查找充電站的位置,減少旅程焦慮。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表示,市長黃偉哲重視將台南市打造為一座綠色運輸友善環境的城市,指示交通局爭取中央相關經費在全市各行政區建置電動車的充電樁,降低旅程焦慮,因此,交通局與環保局聯手向環境部爭取2.5億元經費在37個行政區建置202處充電站點。
局長王銘德指出,第二批充電站座落於7個行政區9處場域共16席慢充格位,於18日上線啟用,分別位於仁德區義林一街路外停車場(2席)、新化區新化體育公園(2席)、關廟區關廟區公所(1席)、玉井區玉井體育館對面停車場(2席)、下營區永安街停車場(2席)、官田區隆田後火車站(2席)與二鎮森林公園(2席)、佳里區蕭壠足球場(2席)與佳里區公所(1席)等,其中除了關廟區關廟區公所及下營區永安街停車場等2處場域屬「充電優先格位」外,其他7處場域均屬「充電專用格位」,籲請所有駕駛人使用停車格位時多加注意,如占用電動汽車充電專用停車位,經通報舉發可依停車場法處新臺幣一千二百元罰鍰。
交通局表示,先前已啟用的第一批13處充電站於安平區南島路市政園區路外停車場設有2席350kW充電格位,其餘12處皆設於溪北區域共6席200kW快充格位及15席11kW慢充格位。自114年5月啟用至今,共累積使用73次,總充電度數為1738.14度,其中六甲區六甲運動公園使用次數高達30次,其次為安平區南島路市政園區路外停車場亦有19次,本局與委外營運廠商持續推廣宣導,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交通局指出,為確保本市公有停車場充電服務訂價合宜,本局要求業者實施尖離峰定價,並核定尖峰時段費率不得超過每度14元、離峰時段則不得超過每度10元。本案營運團隊目前以快充每度8元、慢充每度5元的優惠價格提供服務,後續將不定期規劃行銷優惠方案,駕駛人可透過下載「電小二」APP查詢充電樁即時資訊及優惠活動,進而享有充電及支付等服務;另本市目前所有停車場域充電設施資訊均整合發布至交通局官網及「台南好停APP」,民眾亦可快速又方便查找充電站位置,提升整體使用體驗。

臺南市身心障礙教育資源中心提供教育輔具補助用行動支持每位孩子的學習需求

臺南市身心障礙教育資源中心提供教育輔具補助 用行動支持每位孩子的學習需求。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為支持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需求,臺南市114年度共補助92位學生購置162項教育輔具,總金額達新臺幣586萬元,展現臺南市政府對於特殊教育的重視與投入。
市長黃偉哲表示,教育輔具不僅是補充教學的工具,更是實現融合教育、落實多元學習的關鍵。市府持續推動以學生需求為核心的特教理念,期望透過中心的設立與輔具資源的強化,打造一個更有溫度與支持力的學習環境,讓每位孩子都能自信向世界發聲、穩健邁步成長。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每一項輔具的選擇與調整,都來自專業評估與細膩觀察。學校與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密切合作,確保每一個孩子都能「用得上、用得好」,真正發揮輔具的最大效能。
教育局表示,為提升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品質,身障教育資源中心依特教生個別需求,提供各類學習輔具、移位輔具、溝通與資訊輔具、生活訓練輔具等多樣化的輔助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面向的學習需求,例如學習輔具可協助學童提升專注與理解能力;移位輔具有助於行動不便學生日常移動與轉位;溝通與資訊輔具可改善語言表達與數位學習障礙;生活訓練輔具則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臺南市身心障礙教育資源中心表示,每一樣輔具都不只是工具,而是孩子發聲的起點,也是他們向夢想邁進的重要助力,默默守護著每一個需要支持的孩子,用科技與愛,陪伴他們走出屬於自己的閃亮人生,更是每個孩子向世界發聲、邁步的起點。

臺南區農改場籲農友楊柳颱風帶來豪雨要加強防災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提醒農民要加強福壽螺防治。(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昨日提醒農民颱風過後應加強田間管理,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指出,水稻須盡快清理田間灌排水溝渠,避免豪雨造成積水,同時強化排水口的攔水設施。生育初期本田秧苗,應於颱風豪雨前湛水防止稻株因強風造成的搖擺。風雨過後,應立即進行排水與福壽螺防治。
雜糧類作物注意排水情形,維持田間排水道暢通。若遭受淹水,復耕措施為雨後3天內應快速排水,淹水發生後,經評估尚有保留作物之必要時,宜酌量施用氮肥及鉀肥,使新生嫩芽重新生長,以恢復生育。
蔬菜與瓜果應儘速整理疏濬田區周圍排灌水設施,避免豪雨帶來大量雨水阻塞淤積於田間,必要時採用抽水機協助。已達商品價值之蔬果產品,應儘速採收,以減少損失。雨季期間採收之蔬果產品,建議貯放於通風良好或具冷藏功能之設備中,可降低腐爛耗損率。尚未採收之蔬菜,可於田區覆蓋資材(如紗網),避免雨水直接衝擊葉片,但須注意覆蓋資材固定方式。另外,瓜果類栽培棚架應加強固定措施,避免因豪雨侵襲而傾倒。設施栽培者應加強固定及周邊排水,注意門、窗、側面捲揚式塑膠布覆蓋情形,避免雨水進入設施內造成病害傳播,設施內可預備抽水設備,杜絕水分灌入設施內。
果樹類作物已屆採收期之水果必要時應儘速採收,並妥善貯藏,視市場之需求秩序供貨。正值開花期或果實發育期之水果應加強果園排水及植株、枝幹架設支柱等措施,以防止落果或枝條斷裂現象。尚未結果的幼樹,務必立支柱,並將過密的枝條剪除,以防整株樹被風吹倒。坡地果園需加強水土保持,可用塑膠布、抑草蓆或稻草等資材覆蓋,避免雨水沖刷土壤所造成的根系裸露,減少植株倒伏,平地果園應清除排水溝淤積防止積水。

臺南兒童藝術教育節藝起學親子夏令營培育小小藝術家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充滿童趣、從玩中學的2025臺南市兒童藝術教育節,於4月起推出藝起玩、藝起賞、藝起學、藝起武及藝起SHOW五藝系列活動,深獲好評。今年「藝起學」親子夏令營活動內容更是創新求變,共推出3大主題、12場次活動課程,著重學生學習歷程的展現且面向多元,涵蓋音樂、動畫和美術設計等課程內容,一推出就相當吸睛,參加過的學員都直呼值回票價,是每年最受家長喜愛的藝術教育活動。
市長黃偉哲表示,除了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外,藝術涵養與美感鑑賞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更是未來AI無法取代的重要能力。培養學生美學創思力是臺南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南市策劃兒童藝術教育節的核心精神。希望透過這些藝術教育為主題的夏令營課程,引領孩子覺察生活中的美,發揮內在創作能量,培育孩子獨特且無可取代的美學素養。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藝起學」是兼具多元、知性、創意與感性的藝術教育活動,邁入第六年的「藝起學」活動內容包含3大主題課程-「藝起手作」、「藝起設計」以及「藝起探索」,各場次規劃主要以親子共同參與的形式規劃,透過玩中學啟發孩子習得藝術教育本質。其中「藝起探索-音樂與影像的織疊共舞」這一門課,是由南市藝術輔導團教師研發,實際帶領親子走讀鹽水在地文史,並結合實境拍攝、影像與音樂AI工具進行數位藝術創作,將藝術教育與真實生活情境結合,進一步拉近孩童與藝術學習的距離。
參與鹽水走讀的後壁國小陳同學表示,活動過程中覺得最難也最有趣的是配音和配樂,自己負責配音的部分,然後請爸爸幫忙對照腳本內容,感覺自己真的小主播一樣,再搭配角色動畫,效果出乎意料地棒!最後一起進行各組作品成果發表,認識鹽水美食、人文地景、蜂炮歷史故事等不同主題,內容豐富又精采,是一次很棒的營隊體驗!
教育局表示,臺南兒藝節每年持續推出吸引孩子們的有趣課程,寓教於樂,讓暑假生活更加充實精彩,期待看見藝術的無限可能。今年「小龍玩轉.臺南SHOW藝夏」系列暑假活動中,「藝起學」的三大主題課程包含藝起手作課程「植藝-拈花惹草」、「多肉世界」、「神奇的無字天書-摩洛哥燃畫」、「親子蝶谷巴特」、「親子藝起玩羊毛氈」等5門課程;藝起設計課程則有「動物音樂派對」、「愛的小屋」及「小袋子勾出大視界」;藝起探索課程則規劃「藝添樂智」及「藝起綻放·美力樹人」及「藝想鹽水~音樂與影像的織疊共舞」,讓藝術教育從玩中做,做中學,深耕臺南學子藝術教育軟實力。

新化觀光農業不容忽視台南市議員余柷青籲設農業特區打造產業聚落

新化觀光農業不容忽視台南市議員余柷青籲設農業特區打造產業聚落 。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全台最美的新化果菜市場「神農之丘」自 2022 年 9 月 16 日啟用以來,不僅成為觀光熱點,更串聯地方農業與旅遊。今年 8 月 1 日,台灣好行第 8 條路線「168 虎埤老街線」正式啟程,將虎頭埤、新化老街、新化林場、果菜市場等景點緊密連結,預期將吸引更多觀光人潮,帶動農產與相關經濟規模。
  台南市議員余柷青表示,觀光與農業的結合是新化的重要優勢之一,但要讓效益持續擴大,必須在市場周邊建立「農業特區」,將農產品加工、蔬果截切、研發與製造集中於此,不僅能產生規模經濟,更可讓農產加工合法化、降低食安風險。她建議市府可參考太康有機農業園區 與 屏東熱帶農業特色產業園區 等模式案例,導入新化,打造具有產業聚落效益的農業示範區。
余柷青強調,農業特區的設置不僅能延伸觀光效益,創造農產附加價值,更能帶動在地就業,讓新化從傳統農業與觀光景點,進一步升級為具備產業聚落能量的城鎮,呼籲市府積極評估規劃,抓住此觀光與農業並進的黃金契機,推動新化成為全台農業創新與觀光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