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5 年 10 月

台南市10月1日同步開打新冠與流感疫苗黃偉哲籲把握接種時機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秋冬為呼吸道疾病高峰期,台南市政府自10月1日起,同步開打114年公費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市長黃偉哲今(1)日於安南區衛生所召開記者會,呼籲市民把握時機接種,為自己及家人建立完整健康防護網。
黃偉哲表示,打疫苗能降低發病率,避免班級停課,也減輕家長與長輩的負擔。每年流行病毒株不同,必須接種當年度疫苗才能獲得最佳保護,尤其高齡者、孕婦及幼兒等高風險族群更應及早接種。
衛生局指出,依據疾管署第39週(9/21-9/27)監測,全國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達129,831,較前一週上升10.2%,已進入流感流行期;台南市同期就診人次達11,096。死亡案例多為65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或未接種者,顯示疫情威脅不容忽視。
衛生局提醒,除接種疫苗外,學校、幼兒園、補習班及兒童照顧機構應落實防疫措施,生病不上班、不上課。民眾也應遵守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勤洗手、配戴口罩並及早就醫。接種資訊可至衛生局網站查詢,或透過「台南疫苗接種預約系統」登記(https://health-reservation.tainan.gov.tw/);本市37區衛生所、合約院所及社區接種站亦提供隨到隨打服務,方便市民輕鬆接種。
台南市診所協會理事長林士敦也呼籲醫事人員率先接種,不僅保護自己,也確保病患安全並降低傳播風險。
今日記者會邀請小孔明幼兒園小朋友開場表演,立委陳亭妃辦公室及各議員服務處代表皆到場響應,共同呼籲接種疫苗。現場亦設置接種站,安南區衛生所表示,今日上午備300支疫苗,下午備200支供民眾施打,多位里長帶領里民踴躍施打,一早現場已湧現排隊接種人潮。

楠西區照興社區及新營區姑爺社區通過農村再生計畫南市累計達108處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長黃偉哲重視農村發展,指示農業局積極推動社區參與農村再生計畫。楠西區照興社區及新營區姑爺社區的產業活化與生態保育相當具有特色,昨(30)日獲審查小組決議通過。截至目前為止,臺南市已通過農村再生計畫的社區累計108個,未來將持續輔導通過之社區依計畫願景實際執行。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楠西區照興社區主要產業多以種植果樹、養蜂為主,主要作物為芒果、芭樂等水果。社區青年眾多,如昇鋒蜂場蔡勝峰、農芒楊沁涓、窯窯woody林中成等人,留在社區就業生活,為社區帶來希望。社區內還有一座雄偉壯觀的萬佛寺及永興吊橋,不僅是居民休憩活動的公共場地,也是知名觀光景點。照興社區與社區內的業者、農民、民宿業者相互合作,連結社區資源景點,發展出以社區食農教育與體驗DIY的體驗遊程,社區希望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實現「打造影響世界的食農教育社區」的發展願景。
農業局長李芳林表示,新營區姑爺里相傳是鄭成功的妹婿故居,人稱「楊姑爺」因而得名,社區產業以種植青割玉米與貴黍等作物為主,作為畜牧產業及社區獨特工藝-貴黍帚使用,姑爺社區具貴黍種植、採收、曝曬、製作貴黍帚、銷售等完整的一條龍產業優勢,為保存這獨特傳統工藝,社區推出迷你掃帚作為社區特色小物,兼具攜帶方便與驅吉避凶的寓意,社區希望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傳承社區文化及傳統工藝,活絡社區居民,並希望遊子與旅人都能再次回到姑爺,實現「造一條姑爺回娘家的路」的發展願景。
本次通過的二個社區為楠西區第3個及新營區第2個通過農村再生的社區,黃偉哲市長期盼照興社區及姑爺社區通過農村再生計畫後,帶動更多社區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凝聚社區的力量,讓在地產業活化、文化保存及生態保育得以發展。

臺南市長黃偉哲黃偉哲感謝善心企業捐贈中秋月餅禮盒攜手南市府中秋送暖關懷弱勢歡慶佳節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長黃偉哲黃偉哲感謝欣得實業與和逸飯店·台南西門館2家企業熱忱捐輸、攜手送暖,其中欣得實業長期與本府合作,已連續9年捐贈月餅禮盒,致力關懷弱勢族群,持續參與公益行動不遺餘力,以實際行動支持市府照顧弱勢。此次所捐贈之月餅禮盒將由本府社工轉送至脆弱家庭、身心障者家庭、弱勢家庭兒童及青少年家戶等手中,讓弱勢家戶一同歡慶中秋佳節,感受溫暖與陪伴。
社會局郭乃文局長表示,本府發送弱勢家庭之物資多數來自企業、團體等社會善心人士之捐贈,市府自108年起建置「臺南市公益平臺」,提供捐贈資訊整合與資源媒合等服務,幫助更多弱勢民眾取得所需資源,共同打造更有愛與溫暖的城市。誠摯邀請企業、團體、社會愛心人士,以及有意願捐贈之市民朋友加入公益平臺會員共同參與助人行列,共創公益向善氛圍。
社會局另指出,臺南市實物愛心銀行為提供即時且適切的民生物資,以及多元化的關懷服務。自108年起至今,已建置5處委辦實體店面、15處合作實體店面及18處實物分站,114年截至8月底累計受益人次達2萬4,849人次,透過公私協力善用每一份愛心資源幫助弱勢族群。如有相關問題歡迎致電臺南市政府社會局救助科06-2995686洽詢。

中秋慰勞國軍黃偉哲贈慰勞金與農特產感謝官兵辛勞付出

中秋慰勞國軍 黃偉哲贈慰勞金與農特產感謝官兵辛勞付出。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中秋佳節將至,台南市長黃偉哲今(1)日前往台南市後備指揮部,慰勞官兵辛勞,並親自致贈慰勞金及農特產品禮盒。黃偉哲表示,國軍弟兄姊妹長期堅守崗位、保家衛國,特別是在丹娜絲颱風期間,第一時間出動人力與機具投入救災,協助居民重建家園,充分展現「軍愛民」的精神。他也特別代表市府及全體市民,向國軍表達誠摯的感謝,並提前祝福全體官兵中秋佳節平安順心。
黃偉哲指出,近年來台南受登革熱疫情及多起風災侵襲,尤其此次丹娜絲颱風災情嚴重,感謝國軍始終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迅速投入災區支援。此外,海巡署偵防分署台南查緝隊近日在例行護漁任務中,成功查獲超過700公斤毒品,有效守護社會安全,也讓市民倍感安心。
黃偉哲進一步表示,中秋象徵團圓,但國軍仍堅守崗位、默默奉獻,令人敬佩。台南市自去年起推動「敬軍月」,並逐年擴大規模,邀請在地商家響應優惠措施,以實際行動表達市民對國軍的敬意與支持。未來市府也將持續配合中央政策,強化城市韌性與地方防災能量,成為國軍最堅實的後盾。
今日包括台南市後備指揮部指揮官林嘉申上校、空軍第一聯隊長廖伯文少將、台南市軍人服務站站長劉可雲,民政局局長姜淋煌、北區區長潘寶淑、七股區長李佳隆、將軍區長張介軍、北門區長林建男、後壁區長李至彬、鹽水區長陳文琪,以及市議員陳怡珍等人皆到場,表達對國軍的關懷與敬意。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稻臺南20號紙膜節水插秧農業永續未來式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臺南20號。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隨著氣候變遷與永續農業重要性的提升,農業逐漸成為實踐ESG(環境 Environmental、社會 Social、公司治理 理念的關鍵場域。農業部致力推動兼具環境友善與社會價值的創新農業技術,其中由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的「臺南20號」水稻品種,結合可分解的「紙膜插秧技術」導入有機耕作,不僅實現環境永續目標,更具體落實社會照顧與健康飲食的行動價值。本次記者會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紙膜有機米×在地營養午餐」計畫,展現產官學民攜手落實ESG的實踐決心。此計畫透過「在地生產、在地消費」,讓有機米直送在地校園,減少長途運輸碳排放,具體落實低碳永續與地產地消的精神。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陳昱初場長表示,本次在雲林縣政府及豐泰文教基金會共同推動的「雲林縣國中小營養午餐,每週一餐有機米」計畫下,攜手斗南鎮農會,合作推動創新農業技術生產示範,更深化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社會責任。成功推動雲林地區紙膜有機稻作擴增至10公頃,而產出的優質有機米,則供應於此次此次計畫中 176所國中小學的營養午餐,守護47,133名學童健康飲食。透過此次計畫的推動,與在地農民契作,讓農民獲得穩定收入,學生也能享用最新鮮的在地有機好米。
財團法人豐泰文教基金會董事林淑英表示,基金會本於「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透過推動此計畫,除扶植在地有機農民外,更透過餐桌教育,讓孩童在日常吃飯中, 能學習到健康與生態環境的連結。如今,從孩子們對有機米充滿期待與喜愛,這不僅是守護一碗安心的飯,更是培養下一代對土地與健康的責任感。
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燕容表示,農會積極推廣友善耕作與食農教育,期待透過營養午餐導入有機米,從小紮根學童對環境永續的認知。「消費者願意吃,農民就願意種」,此次合作不僅提高農產品社會價值,也為青年農民與慣行農友提供轉型契機。
「臺南20號」為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育成之超口感稻米品種,口感香Q、糙米細緻軟彈,突破傳統糙米粗硬印象,符合健康飲食潮流。搭配紙膜插秧有機栽培技術,可有效抑制雜草,並節省約13.8%灌溉水量;紙膜通過有機資材驗證,於35至40天內自然分解,對環境零負擔,有助於降低農民轉型有機栽培的門檻。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透過「品種 × 技術」的整合模式,展現低風險、低投入且具高度社會影響力的水稻生產新典範,為台灣農業落實ESG提供可行的示範案例。未來將持續強化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攜手地方政府、農會及企業共同打造「從產地到餐桌」的ESG示範場域,發揮農業生產的多重社會效益,實現地產地消、全民共享、世代永續的農業未來。

台灣首廟天壇第28次以米代金平安米代捐贈及普度物資捐贈

卓永崇與秘書陳淑鈴及董監事在廟埕展示捐贈普度物資。(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台灣首廟天壇於114年中元普度期間,延續多年慈善傳統,昨日由副董事長卓永崇、董事會秘書陳淑鈴及董監事在廟埕舉行「愛心分享日」活動。今年特別感謝十方信眾大德的發心,將普度供品化為祝福與關懷。愛心捐贈活動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普度品捐贈儀式、以米代金平安米捐贈、普度白米捐贈。
董事會秘書陳淑鈴指出,今年普度由信眾慷慨捐出550袋供品,由天壇整理後捐給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實物愛心銀行、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毒品防治中心、中西區公所、東區公所、南區公所、北區公所、安平區公所、安南區公所、永康區公所、南台南家扶中心。
此外,香客們也以「米代金」的方式捐出 600公克裝的平安米4,000包,並轉贈中西區公所、東區公所、南區公所、北區公所、安平區公所、安南區公所、永康區公所、南台南家扶中心。這份心意,不僅象徵敬天祈福,更化為實際的溫飽,傳遞到社會每一個角落。
30公斤裝大包白米,全數轉贈社福單位,包含慈恩老幼協會、博愛老幼協會、龍崎教養院、育愛教養院、人安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朝興啟能中心、樂扶基金會附設樂憨之家、永靜教養院、崇愛老幼協會、藤澤養護之家、天壇老人養護中心、翔翊扶老育幼協會、五甲教養院,總計5,500公斤(185包)。
台灣首廟天壇秘書陳淑鈴表示,無論是普度供品或平安米,都是信眾大德共同的善念。中元普度不僅是慎終追遠的傳統,更是凝聚愛心、回饋社會的契機。未來,天壇將持續秉持「敬天愛人、慈悲利他」的精神,祈願眾生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