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5 年 10 月

農糧署南區分署從土地出發的堅持金緻農莊用有機耕耘學童安心蔬菜

農糧署南區分署從土地出發的堅持金緻農莊用有機耕耘學童安心蔬菜 。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在台南新市的綠意田野間,有一片充滿生命力的農地—「金緻農莊」,這裡不僅種菜,更在種一份對土地與人之間的信任。從有機耕作的堅持,到讓學童親手體驗農作的「小小農夫體驗營」,金緻農莊以行動實踐「從土地出發」的理念,這是一個從土地出發、用心耕耘的地方,他們用有機的方式,種出讓學童能安心入口的蔬菜,讓「吃得健康」不再只是口號,而是一種真實可感的日常。
有機讓土地與人之間恢復信任
金緻農莊的早晨總是瀰漫著淡淡的泥土香,農莊主人康世銓常說:「我們不是在種菜,我們是在養土地。」這句話聽起來簡單,背後卻是一份不容易的堅持。康世銓是典型的青農,並非為了浪漫而回鄉,而是為了實踐一個信念:讓土地恢復健康,讓人吃得安心。金緻農莊以有機耕作為核心,用自然的方式培養作物,不使用農藥、不施化肥,讓每一株蔬菜都帶著土地最真實的滋味。他們花了數年時間讓土地「休養生息」、恢復自然的生命力。為了防治蟲害,他們用的是辣椒水、苦楝油,甚至會種下特定花草吸引天敵昆蟲。每一棵青菜,從種子、育苗到收成,都像是照顧小孩一樣,用心又費工。可貴的是,他們希望讓土地與人之間恢復信任,當孩子吃下一口青菜時的安心,就是他們最大的成就感。
有機 是一種與自然共生的態度
許多人以為有機蔬菜就是「貴」,但如果走進金緻農莊,就會發現它其實是一種「堅持」。農莊內的蔬菜多半直接配送到學校團膳或合作社,農友們堅持採收當日出貨,讓孩子吃到最新鮮的食材。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有機農業,他們經常性地做公益,捐贈有機蔬菜給弱勢社區,還定期舉辦「小小農夫體驗營」,讓學童親手拔菜、洗菜,感受土地的溫度。許多家長參與後才驚覺,原來真正的「有機」並不只是標章,而是一種與自然共生的態度。當你親眼看到一隻瓢蟲停在青菜上,你會突然明白,這片田地正在呼吸,正在以自己的節奏照顧每一個生命。
用有機改善生活環境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有機農業與友善環境耕作」政策,不僅提供技術輔導與轉型協助,也鼓勵更多農友加入有機行列。這些政策讓像金緻農莊這樣的堅持者,不再孤單。農糧署南區分署副分署長王欣俞說明,支持有機農業與友善環境耕作,不只是為了吃得健康,更是對未來的責任。那是一種選擇,也是對生活方式的投票。當我們願意多花一點心思去認識食物的來源,選擇友善環境耕作的農產品,就等於在為環境與下一代投下信任的一票。有機農業或許無法立刻改變整個世界,但它正在一步步地改善我們的飲食文化,也讓更多人重新連結到土地的價值。金緻農莊的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永續」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每天的餐桌上,從一盤青菜、一碗湯開始。當食物充滿誠意,生活也會變得更踏實、更溫柔。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提升國產飼料供應推動擴大硬質玉米種植面積政策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昨日強調,國際糧食生產供應鏈不穩,為確保國內糧食生產無虞且提升國產飼料供應量能,特別推動「擴大硬質玉米種植面積」政策,期能增加硬質玉米栽培面積以提高糧食自給率。
農改場指出,為鼓勵農友種植,凡經勘查符合規定且達最低繳售數量2,500公斤/公頃者,得領取契作獎勵金1公頃60,000元。如果土地屬特定農業區、一般農業區的農牧用地,可再申領環境基本給付1公頃5,000元。如是通過產銷履歷驗證,每年得領取1公頃15,000元。
目前,種植硬質玉米可全面機械化管理,從田區整地、播種、噴藥、中耕培土、採收到籽粒烘乾作業,均可透過省工機械完成,相對減輕人力負擔問題。
農改場表示,雲嘉南地區的硬質玉米種植以8月下旬至9月下旬為佳。品種選擇上,硬質玉米臺南29號及臺農7號屬中熟性品種,產量平均每公頃有6,500至7,500公斤,生育期為120至135天,若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可在翌年1月中旬前完成採收,以搭配一期作的水稻輪作。又因該2品種抗銹病且莖稈強健、具耐倒伏特性,適合提供東北季風較強的沿海鄉鎮選擇。
硬質玉米本身屬粗放且生長勢強的作物,惟目前應特別注意秋行軍蟲的危害問題。由於該害蟲易藏匿於植株心葉內,以致防治成效有限。因此,建議在播種後10至14天,進行田區巡視時,若發現玉米葉片開始有葉肉遭啃食且僅剩一層白膜的情況,應進行初期防治作業,以抑制該蟲的密度增生。
農改場強調,在臺灣,雲嘉南地區為種植硬質玉米最重要的產區,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配合該項政策推動,提供硬質玉米栽培管理要點說明,期能對有興趣加入栽培行列之農友提供幫助。

福智文教基金會連年推薦孝子楷模獲得內政部全國孝行獎


福智文教基金會孝行楷模許清閔(中),接受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左)頒發114年全國孝行獎。(福智文教基金會提供)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福智文教基金會媒體聯絡人呂佩倫表示,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30年來透過心靈教育開展儒家孝悌文化,為帶動社會見賢思齊長養慈孝敬長的美德,近年來持續舉辦「尊親獎」孝行楷模選拔表揚,同時推薦孝子參與全國孝行楷模選拔並獲得肯定。今年本會所推薦孝行楷模許清閔,由新北市政府舉薦並榮獲內政部全國孝行獎「顯親傳孝組」的表揚肯定,於10月28日在澎湖縣演藝廳進行表揚典禮。此外,本會其他所推薦的孝子亦獲各縣市地方肯定,包括:新北市游彥君與何芳玉、桃園市羅秋香、新竹縣梁燕紅、臺中李宗敏、高雄市劉雨婕,以及屏東縣蘇玉如等。期願透由孝行事蹟點亮你我的心,為社會營造出和諧的氣氛,讓世界和平從家庭做起。
福智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日常老和尚,深感心靈教育的重要,認為「孝悌」是實踐「仁」的根本,更是成就聖賢完美人格的重要基礎。福智團體真如老師亦倡導:「世界和平,從家庭做起」,從家庭為起點,逐步建構慈愛敬長的社會文化。有鑑於此,基金會自2019年起,每年舉辦「尊親獎」孝行楷模選拔,獎勵尊親敬長楷模,發掘感動人心的孝行事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SDG4優質教育推動全齡心靈及永續發展教育」。基金會歷年被推薦參與選拔的孝子有 596位,已從中選拔出共152位「尊親獎」孝行楷模。其中有13 位榮獲全國孝行獎,34 位獲地方孝行獎。所表揚的孝行楷模,從學童到耄耋長者,以實際行動報親恩,為社會帶來和諧與希望。(延伸閱讀:福智文教 2024 尊親獎表彰 29 位孝子,幸福行孝不分老幼!)
孝行源於感念父母的辛勞與愛。今年榮獲全國孝行獎「顯親傳孝組」的許清閔,出生在四代同堂的家庭,從小因為先天性青光眼導致國中後就全盲,成長及求學期間得到家人及老師的關愛。升國三時父親經商失敗,因此,清閔高中時期開始就善用假期幫人按摩打工賺錢補貼家用,將辛勞視為珍貴的磨練。就讀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期間,開始擔任街頭藝人演奏二胡,賺取自己及家裡的生活費等。大學畢業數年後,更幫忙家裏繳清房貸。清閔將收入分成4份,分別為回饋父母、社會公益、日常開銷及儲蓄,包括為父母親儲存養老基金。清閔也經常參加公益活動,擔任社區大學及母校臺中市立啟明學校國樂社指導老師,協助學生習得一技之長。清閔因參加視障者讀書會,而學習到本會「觀功念恩」的內涵,並推己及人幫助更多視障者心靈提升。他的孝行及關懷利他行誼,值得社會效學。
福智文教基金會長期致力推動涵養孝悌尊長的心靈素養,戮力弘揚孝道文化,歡迎參閱本會歷屆「尊親獎」相關資訊:https://reurl.cc/r5g2KZ。本會亦委請福智文化出版《走一路柳暗花明》、《你是我心中溫暖的光》、《不只需要愛》、《即使你已忘了我》等孝子故事書,期望鼓勵民眾見賢思齊,營造溫馨和樂的家庭,增進社會的祥和。

臺南市學校午餐親子料理競賽十月開跑廣邀親子攜手共創回憶

南市教育局請來去年獲獎得主陳韻元(中)宣傳2025學校午餐「料理調色盤」親子料理競賽。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看見孩子天馬行空的創意!臺南市教育局舉辦2025學校午餐「料理調色盤」親子料理競賽溫馨登場,邀請具有料理魂的國小三至六年級及國中學生揪家長一起來挑戰,用食材作畫、用味蕾說故事,共同創造獨一無二的親子回憶。報名日期自10月1日起至12月12日止,歡迎手刀報名,不僅有豐富獎金,獲獎隊伍更將受邀於現場展現廚藝實力!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學校午餐自辦率高達九成,居六都之冠。透過學校營養師與廚師嚴格把關午餐菜單品質,確保學生吃得營養、健康又美味。學校午餐團隊廚藝競賽今(2025)年已邁入第七屆,在專業團隊競賽外,再創「學校午餐親子料理競賽」,期望小手牽大手共同發揮創意,設計美味又營養的特色料理,用實際行動落實均衡飲食精神,從廚房開始培養孩子對飲食的參與與自信,強化正確且健康的飲食習慣。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臺南市特別將「食育」列為第六育,創新全國推出「餐前五分鐘」飲食教育方案,結合午餐食材、主題海報與營養師創作影片,將健康的飲食觀念深入日常生活。今年也持續辦理親子料理競賽,開放學童與家長將創意融入學校午餐菜單,設計多元料理,展現平時食育教育的成果。此外,教育局為鼓勵獲獎隊伍創下佳績,除特予以金牌8,000元獎金、銀牌5,000元獎金、銅牌3,000元等豐厚獎金,也增添優秀作品獎3至5名,並邀請前三名至第七屆學校午餐廚藝競賽決賽日會場進行得獎作品現場實作,現場也將票選「人氣料理王」作品,加碼獎金1,000元,機會難得,歡迎有興趣學童與家長踴躍報名參加!
教育局補充說明,2025臺南市學校午餐「料理調色盤」親子料理競賽已於10月1日開放報名,將至12月12日晚間11時59分截止。參賽者須以「料理調色盤」為概念,設計一套色、香、味俱全之菜單,由特聘美食領域專家,針對所有投稿資料進行書面審查,預計115年1月12日於教育局公告系統發布獲獎名單,金、銀、銅牌者須於115年1月27日參加實作邀請賽暨頒獎典禮,相關報名資訊歡迎至「臺南市午餐教育資訊網」(https://lunch.tn.edu.tw/news/123)查詢。

臺南市銀髮人才服務據點辦理台南大飯店單一徵才暨職場體驗活動歡迎求職民眾踴躍參加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打造黃偉哲市長「希望家園」的施政願景,勞工局積極辦理各項就業徵才活動,並因應產業求才需求,臺南市銀髮人才服務據點將於11月19日 (星期三) 9時30分至12時舉辦台南大飯店單一徵才暨職場體驗活動,地點於台南大飯店(臺南市中西區成功路1號),提供40個職缺,讓求職者至企業了解職場環境、職務內容與工作體驗實作,並安排現場面試媒合就業,提供企業與求職者面對面徵才管道,歡迎55歲以上有求職意願者、已退休欲二度就業者踴躍報名參加(https://reurl.cc/Y3Zreo),洽詢電話:06-5832516。本次徵才活動提供餐飲服務員、餐具清潔員、環境清潔員工作機會,活動職缺之薪資明確標示於徵才現場。

臺南市率全國之先核撥丹娜絲風災店家慰助金市府呼籲符合資格業者盡速申請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今 (30) 日表示,針對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受災店家,市府自114年8月11日起啟動受理申請慰助金作業,目前已率全國之先完成核撥程序,預計自10月30日起陸續發放,協助店家加速復原。市府同時提醒,符合資格的店家可至民治市政中心及永華市政中心兩處櫃檯窗口辦理送件,亦可採郵寄方式申請,請尚未申請的業者儘速辦理,以免影響權益。
經發局指出,本次慰助方案適用於具稅籍登記之商業店家,凡因災害造成鐵捲門、招牌、展示架等生財器具毀損者,每家可獲得新臺幣1萬元慰助金。申請時須檢附申請表、受災照片或受災證明、負責人身分證影本、店家或負責人存摺封面、領據及切結書等文件。相關申請資訊及表件可至經發局官網查詢 (https://economic.tainan.gov.tw/cp.aspx?n=45442)。
市府進一步說明,為配合會計及查核作業,114年10月以後提出申請的案件將採集中審查,核撥時程將相對延長。提醒符合資格的店家務必於114年12月31日前完成申請,逾期恕不受理。
經發局張婷媛局長表示,災後店家復原不僅關係經營者生計,更影響地方產業發展與整體經濟動能。市府除積極爭取中央補助外,亦同步簡化行政流程,以最快速度讓慰助金發揮實質效益,協助業者儘早重建與恢復營運。張婷媛局長再次呼籲尚未申請的店家把握時限,儘速送件,以確保慰助金順利入帳。

臺南市永康砲校遷駐關廟黃偉哲感謝守護地方73載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駐守台南永康長達73年的陸軍砲兵學校(簡稱「永康砲校」)即將正式遷駐關廟,今(30)日完成最後一趟搬遷作業。為感念砲校長年駐防地方、守護鄉里的深厚情誼,台南市政府特別舉辦歡送與祝福活動,由市長黃偉哲代表全體市民向官兵表達誠摯謝意。活動中,砲校指揮官李少將致贈一只「砲彈造型水壺」給黃市長,象徵市府肩負關廟新營區建設及永康舊址開發的重任;黃偉哲則回贈一頂野戰帽,感謝砲校多年守護國土、護佑地方,並祝福部隊遷駐關廟湯山營區一切順利、平安如意。
市長黃偉哲表示,隨著都市發展與軍事訓練需求的改變,砲校遷建關廟的計畫在歷任縣市長及民意代表的努力下逐步推動,並於賴清德總統擔任市長期間拍板定案。新校區環境優美、腹地遼闊,將成為砲兵官校訓練與發展的優質基地;而永康舊址也將開啟全新篇章,為地方帶來更寬廣的發展契機。
他進一步指出,砲校原址已於108年完成一期開發區約14公頃,興建台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與閱之森公園;第二期區段徵收開發總面積達69.03公頃。未來全區開發完成後,台南市將新增約20公頃的綠地空間,其餘區域將規劃為機關用地與產業發展區,兼顧行政服務、經濟發展與市民休憩需求,打造城市共榮、多贏的發展格局。
黃偉哲感謝砲校官兵多年來對地方的貢獻,並祝福部隊遷駐關廟後訓練順利、發展順心。他強調,砲校離開後,永康將多出珍貴的綠地與公共空間,市府將儘速啟動整修與開發工程,預計118年可完工,正式開放供市民休憩、活動與使用,讓公共空間回歸民眾、共享城市發展成果。
南市府表示,陸軍砲兵學校自進駐永康四分子營區以來,後於中山南路現址設校,至今已有73年歷史。自1994年起,社會各界陸續討論搬遷事宜,之後通過「永康創意設計園區」用地申請與變更案,並於2011年經行政院核定,由台南市政府制定專案計畫推動。同年,時任市長賴清德成立「關廟基地遷建與開發」專案小組,2018年10月在代理市長李孟諺主持下正式動土。歷經六年四個月施工,新校區順利竣工;砲校自今年10月起陸續遷出,今完成最後一趟搬遷,也象徵永康地區即將展開嶄新篇章。
永康砲校原址將由台南市政府地政局接管,啟動「永康創意設計園區區段徵收開發工程」,規劃發展為「科技產業服務與研發園區」及「生活服務專用區」。未來將導入智慧製造、科研創新與新創辦公等產業機能,結合綠軸公園、學校、公園綠地與完善道路系統,打造「北台南科技新門戶」。工程預計於民國115年中啟動,118年底完工,為地方注入新動能。
地政局長陳淑美指出,為了讓歷史與當代生活無縫接軌,園區在空間設計上特別強調材質、動線與形式的呼應。以類似砲彈造型打造整體遊戲空間,發展出滑梯、攀爬架等多元互動設施,不僅滿足兒童探索與冒險的需求,也讓場域具有高度識別性。這些設計元素不僅是視覺裝飾,更讓原本沉重的軍事意象轉化為親子互動的生活場景,讓文化教育在潛移默化中融入日常。
園區的「二期公園(含綠園道)」總面積約15.81公頃,相當於一座台南公園。北側公園設計上特別保留原有老樹、防流彈土堤及砲校遺構,並將軍事意象融入現代遊具造型,透過砲台、迷彩等設計語彙轉化為兒童遊戲空間,讓歷史記憶以生活化的方式延續。南側則保留砲校大門、六角崗哨與「親愛精誠」照壁,未來將規劃為市集與活動廣場,成為市民休憩與文化交流的新據點。
此外,園區內原電訓大樓經結構評估後,永康區公所將整修作為新辦公廳舍,並容納市府其他機關進駐,兼顧資源永續與建物再利用精神,以有效率的方式完成機關整備服務市民。
今日活動由永仁高中舞獅隊暖場表演,市議員陳秋萍、林燕祝、黃肇輝、楊中成、李鎮國、林冠維、朱正軒、施余興望Tjakumay Tagaw皆親自到場;立法委員林俊憲、謝龍介、林宜瑾、陳亭妃的服務處代表及各議員服務處代表亦蒞臨,共同見證永康砲校歷史性搬遷與地方發展的新篇章。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推動學校午餐結合低碳校園標章減碳行動訂3個月總廚餘量減少8%目標


教育局至學校視察午餐廚餘處理情形。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為兼顧防疫與環境永續,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啟動「廚餘減量×在地食材」雙軌計畫,透過食材源頭控管、菜單設計、供應量調控及惜食教育等措施,預計達成3個月學校午餐廚餘減量8%的目標。該計畫將結合臺南市「低碳校園認證標章」評選機制,鼓勵學校落實減碳行動,定期填報廚餘量以提供自我回饋效果,持續落實廚餘減量行動,打造綠色午餐與永續校園目標。
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市自10月起已全面配合中央政策,禁止廚餘回流養豬場,學校午餐除確保健康安全外,也要落實廚餘減量措施,希望精準掌握午餐供餐量並推動惜食教育,兼顧防疫、環保與食育三重任務。黃市長指出,臺南在地食材多元豐富,結合節氣入菜與減碳供餐,不僅讓孩子吃得安心健康,也讓城市持續邁向低碳永續的目標。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廚餘已不能用來餵豬,學校午餐廚餘減量也成為努力目標。為落實午餐廚餘減量,教育局針對午餐供應歷程積極規劃可介入措施,並訂定校園廚餘每三個月減少8%的滾動目標,由各校每月回報廚餘量與剩食比例,以作為自我回饋與後續追蹤輔導的依據。
鄭局長表示,南市國中小學校午餐廚餘量目前平均每日約9公噸。在確保學生每日攝取均衡營養午餐的前題下,學校可透過營養師菜單設計,減少高廢棄率食材選擇、精進菜色品質、提升學生食慾及食用率,並透過年級與班級間餐食供應量即時調節機制,以減少午餐剩食量及廚餘量。同時推動親師生減廚餘的惜食教育,建立「吃多少、煮多少、夾多少」的觀念,讓惜食及廚餘減量成為全民運動。
教育局表示,本次雙軌推動計畫更是深化食育與永續教育的關鍵行動,結合「臺南好吉曆」與「節氣食材教育」方案,由營養師設計符合當令食材的菜單,並從每週一特餐改為兩道特餐,精心設計色香味俱全、結合季節食材與創意料理的美味菜單,提升學生食慾,落實「把菜吃光光」的目標。
參與「好吉曆」設計的永康國小營養師王瓊嫣指出,透過節氣入菜,讓孩童了解並品嘗當季食材,如「黃豆炊飯、柚香魚柳、滑蛋絲瓜、菱角排骨湯」等,讓學生在享用美味午餐的同時,學習從產地到餐桌的過程,讓學生更了解食材來源,更能惜食,把午餐吃光光。
南市最大校—復興國中校長陳文財進一步說明,學校除積極推動「低碳校園認證標章」,以達成低碳校園目標外,也依規落實多項廚餘減量措施,包括:瀝乾廚餘以降低含水量,減輕清運與處理負擔;精準備餐並推動班級間互助分享,減少剩食;推行「吃光光」餐前5分鐘食育行動,強化學生惜食與感恩意識。全校師生共同參與,齊心達成廚餘減量與永續校園的目標。
教育局表示,將持續以「防疫安全×環境永續」為主軸,推動廚餘減量、節氣入菜及低碳校園三大策略,並指派督學不定期入校訪查,追蹤廚餘減量執行情形,打造從餐桌延伸至校園的永續校園。

台南安定區雜糧產銷班官田區果樹產銷班兩農業產銷班獲全國肯定

台南安定區雜糧產銷班 #官田區果樹產銷班兩農業產銷班獲全國肯定。

黃偉哲:努力讓全國看見 。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長期推動農業永續與產銷組織升級,日前再傳捷報,由安定區雜糧產銷班第7班及官田區果樹產銷班第6班榮獲「114年全國優良農業產銷班」。台南市長黃偉哲今(28)日於市政會議肯定兩個產銷班在永續農法、組織經營與市場拓展上展現亮眼成績,證明台南農業不僅具有競爭力,更展現跨世代合作的力量。
黃偉哲表示,今年台南多次遭遇天然災害,對農民造成很大影響。但獲獎的兩個產銷班,仍能從全國逾千個班組當中脫穎而出,展現台南農業品牌價值,努力讓全國都看見。
黃偉哲肯定產銷班齊心協力,在專業技術、永續耕作與市場行銷上取得佳績,也特別提到,台南市建置的廚餘高速發酵廠產出的肥料,已獲得農業部認證,歡迎各產銷班採用在地生產的有機肥料。
農業局指出,安定區雜糧產銷班第7班成立僅6年,由第七屆百大青農李昆桓班長領軍,班員20人、面積約12公頃,主產胡麻、玉米、高粱等作物,導入生物防治、減碳友善農法並通過產銷履歷驗證,同時開發胡麻加工品提升附加價值。
官田區果樹產銷班第6班成立自90年迄今,現有76名班員、耕作面積達23公頃,由有「官田酪梨王」美譽的陳永義班長領導,帶領班員多次於全國酪梨評鑑獲獎,並前往北農觀摩分級拍賣流程,持續優化共同運銷模式,成功提高市場價格。
農業局強調,在極端氣候與消費習性快速變動下,產銷班應持續精進技術、掌握市場趨勢並建立穩健的共同運銷模式,市府也將持續支持農業組織升級轉型,共同打造具韌性與永續力的台南農業。

福智文教基金會以公辦民營建構瑪陵國小幸福永續校園獲114年基隆市政府評鑑特優肯定


瑪陵國小委託福智文教基金會以全人教育為核心,導入「觀功念恩、關愛生命」的理念於生命教育、自主學習、食農課程等。(福智文教基金會提供)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媒體聯絡人呂佩倫表示,長年推動心靈教育的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自2016 年起參與基隆市七堵區瑪陵國民小學公辦民營的實驗教育計畫,營造關愛與永續的校園,為親師生打造幸福成長的園地的努力,榮獲114年基隆市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實驗教育學校的「特優」評鑑成果。評鑑委員對學校永續發展目標SDGs、社會情緒學習SEL(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及食農教育等特色教學深具期待,基金會與校方會持續通力合作,打造瑪陵國小為奠定國家社會優秀人才的校園典範。
瑪陵國小委託福智文教基金會以全人教育為核心,導入「觀功念恩、關愛生命」的理念於生命教育、自主學習、食農課程等,進行課程創新,涵養學生探究能力與統整思維。老師透過 SEL的教學方法,建構親師生的共同語言,來實踐生命教育。學校亦善用周遭環境與資源,重視活動學習與生活連結,設計如「拜訪好鄰居」、「SDGs園遊會」、「心的運動會」、「護老活動」、「社區共讀」與「經典金頭腦」等活動,深化學生的社會實踐力與關懷素養。瑪陵國小實驗教學的成果深獲評鑑委員的肯定。
評鑑委員亦期許校方在既有基礎上,持續深化與SEL及SDGs當代教育議題的融合,發展具體而深刻的生命教育實踐,成為推動全人教育的優質典範學校。同時,瑪陵國小展現出友善包容的校園文化,教師團隊善於統整班級經營與正向引導技巧,今年更受基隆市教育處選定為「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實驗基地學校,成為全市推動正向教育的重要示範。此外,學校擁有良好的食農教育場域,為深化SDGs與永續理念提供豐富資源。瑪陵國小將持續以行動落實教育,朝向成為結合永續精神與生命關懷的具體實踐典範邁進。
瑪陵國小建校已超過百年,為基隆市第一所公辦民營的實驗小學,轉型為以心靈教育為特色的實驗學校後,優質的學習環境與教育成果廣獲肯定。本會與校方透過持續辦理研習與分享建立示範模式,共同打造每位孩子都能安心學習、快樂成長的友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