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彙整: 2025 年 10 月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小小領騎員出發探索官田綠色寶庫


大合照烏山頭旅客服務中心。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交通部觀光署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特別結合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臺南市環保局、官田國小與吉貝耍國小共同舉辦「2025小小領騎員 單車悠遊菱波官田」活動。此次活動邀請兩校六年級學生騎乘「菱波官田」自行車路線,深入體驗官田地區豐富的生態資源與人文風情,同時結合臺南市環保局環境教育活動,帶領學生到去年5月剛取得環教設施場所認證的烏山頭水庫環境教育園區,透過環境教育課程學習,讓學生能更了解烏山頭水利遺跡,和嘉南平原水資源運用。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許主龍表示,今年的活動特別與臺南市環保局及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攜手合作,讓即將畢業的學生們騎乘菱波官田自行車路線,沿途欣賞翠綠稻田的田園風光,以及正值採收期的菱角田美景,希望在騎行中能讓學童更加親近自然、認識家鄉、感受在地風貌,也期望透過環境教育寓教於樂的方式,啟發孩子們對環境永續的關懷與行動力。
 本次活動從官田遊客中心出發,沿途經過嘉南農田水利會分歧工作站,由41位師生組成的隊伍,在西拉雅管理處秘書陳美靜、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分處主任邱寰一、官田國小校長陳慶林、吉貝耍國小校長林志宏的共同帶領下,展開一場結合自然與人文的單車之旅。隊伍先後於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及烏山頭水庫停留,透過專業導覽深入了解嘉南大圳的歷史意義,並參與環境教育課程,學習水庫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為了確保活動的安全,西拉雅管理處也邀請捷安特永丞單車生活館協助,教導學生們正確的騎乘姿勢、交通安全知識及緊急狀況應變技能,透過專業教練的指導,小小領騎員們將學習到正確的騎乘姿勢及交通安全知識。本次活動融合在地文化、歷史記憶與自然風光,不僅鍛鍊學童體能,也加深對官田特色風貌的認識與情感連結。這趟旅程讓孩子們體會先人智慧,激發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與自豪,為畢業留下深具意義的回憶。
透過本次活動,管理處希望孩子們從小培養愛護環境的觀念,並建立對在地文化的認同感,同時藉由單車騎乘的體驗,讓孩子們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強健體魄。未來期盼學生們能延續這份熱情,以多元視角發掘並分享更多屬於官田的故事,並讓更多人看見官田的魅力,一同為地方的永續發展努力、為守護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

慈心基金會偕里仁誠食市集舉辦小米狂熱特展


「小米狂熱」特展以花東地區原住民部落常見的11種傳統作物為主(圖為布農豆)。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了讓更多民眾深入認識和體驗原民傳統作物,慈心基金會於新北市汐止區里仁誠食市集,即日起舉辦「小米狂熱」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2026年3月22日,內容不僅呈現原民傳統作物的歷史與文化,更介紹各種作物的營養價值及5道食譜。同時展售花東地區的糯小米、紅藜、黑豆等,以及使用花東地區原料開發的玉米爆爆、滸苔蘇打餅、紫米八寶粥、黑豆天貝等特色產品,邀請大眾品嚐化身不同樣貌的花東地區雜糧作物,感受部落世代傳承的生命力與文化價值。
在原住民族的祭典中,小米不僅僅是重要的主食,更是世代傳承的情感記憶與信仰。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深耕花東地區多年,從保種復耕的角度,與原住民朋友共同守護傳統作物「小米」的基因多樣性,落實藏種於民,也提升臺灣糧食安全。由於種植小米需要大量的人力,隨著部落人口老化、年輕族群外流,這些五顏六色、穗型各異的部落小米,就在ina、tina(阿美族與布農族對婦女的稱呼)的堅持下,保留了世代傳承的種子,不但守護了部落小米的記憶,也間接豐富了臺灣作物的基因多樣性,為糧食安全提供了關鍵資源。(延伸閱讀:讓小米田成為部落最美的風景)
「小米狂熱」特展以花東地區原住民部落常見的小米、樹豆、紅藜、油芒、高粱等11種傳統作物為主,對於多數民眾可能感覺陌生,但是它們卻是部落重要的糧食文化,展覽內容逐一介紹這些傳統作物在原民文化中,令人意想不到的重要角色。例如高梁,其實不同於用來製酒的金門高梁,魯凱族、排灣族則是用來製作成糕點或湯圓;其實紅藜,有著黃、橘、紅、粉,似彩虹般的果實,不但是營養豐富的超級食物,更是釀造出名聞遐邇小米酒的酒母;特別是小米,更是與原民祭儀密不可分、帶有神聖象徵的主食,連結天地、祖靈、原民之間的情感與信仰。
為了鼓勵民眾在日常飲食中實踐支持原民作物與文化,「小米狂熱」展場也公開5道輕鬆簡易的創意食譜,同時展售13項花東地區原料開發的特色產品,包含:台灣糯小米、台灣紅藜、台灣黑豆,以及添加紅藜製作的滸苔蘇打餅、使用花東部落非基改玉米製作的玉米爆爆,還有使用花東黑豆製作的紫米八寶粥、黑豆天貝、優蛋白滴積精、優蛋白黑豆豆皮、有機黑豆茶包、全豆黑豆乳、黑豆漿等等產品。花東部落的食農文化需要我們共同守護,當小米、紅藜回到平日常見的餐桌,部落的孩子們才得以在傳統的滋味裡,接軌文化記憶。展覽現場里仁誠食市集特別在10月23日前舉辦特色商品優惠活動,歡迎大眾嚐鮮體驗,以實際行動支持原民傳統作物永續傳承。

2025 City Link農村派對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熱鬧登場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主辦「2025 City Link農村派對」農村生活文化市集,10月12日(星期日)上午11時至晚間7時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登場,超過40個南臺灣特色物產及文化相關產品攤位,本次市集也推出消費滿300元換取50元折價券限量優惠,活動免費入場,適合攜家帶眷前往體驗,邀請民眾踴躍參加。
活動以「南有故事,城有迴響」為主題,邀集來自臺南、高雄、屏東、澎湖、金門40組的農村團體,帶來極具特色的文化及好物販售,匯聚在地農產、手作工藝、常民技藝與鄉土飲食,展現生產的多元樣貌與生活的真實溫度,期望讓南方土地的智慧、情感與價值,在城市中被看見、被聽見。現場規劃七大分區,分別為「魅力農遊」、「南方拾光」、「初見黑金」、「青禾之間」、「好客埕席」、「農藝DIY」、「成果展示區」,每一分區都有相對應的主題成果及商品好物,蘊含著農村夥伴的生活與熱情。
除了市集展售,更安排多元表演與互動體驗,由「關廟東勢旺萊寶貝」阿公阿嬤宋江陣揭開序幕,「CornerStyle 街角風情」樂團帶來音樂演出。此外,農藝DIY體驗活動包含排灣族農村童玩、金門高粱掃把、臺南黑米飯糰、竹編與絹印袋等,適合親子共同參與,體驗農村工藝之美與食農之樂。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副分署長祝瑞敏表示,這場派對是一場產業與文化的饗宴,讓民眾感受農村的深度與人情味,也可進一步理解農村文化的價值與韌性。

台南市政府農業局助農民全面邁向復原與重返生產之路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農業局表示,截至10月7日止,台南市農損現金救助申請共計22,321件,其中農糧19,063件、漁業2,347件、畜牧627件、漁船(筏)284件;案件陸續經各公所會勘後送交農業部,中央已核定11,430件。另針對災後復原與專案輔導措施,全市共計2,079件,預估金額8億2,062萬7,433元,加上爭取22家農會修繕補助經費2.06億元,整體災後復原重建特別預算規模達10.26億元,市府積極推動復建作業,全力協助受災農民重返生產。
農業局指出,針對溫室設施修繕部分,已受理266件申請,媒合率達100%,其中44件已完成修繕;另提供20家拆除業者名單供農民參考,並協調9家農會協助農民清運毀損農膜,共計幫助543位農民,清除432餘公噸廢棄物。此外,針對農損廢棄物清理,農膜清運約43.8萬公斤、火鶴花廢棄物約22.1萬公斤,漁業廢棄物共243公噸,均已完成或持續清運中。
民政局表示,為協助受丹娜絲颱風影響的災民儘速恢復家園,市府持續推動慰助金與自行修繕補助作業,秉持從速、從實原則辦理,截至10月7日為止,家園復原慰助金案件核撥率達100%,確保每一位受災戶都能及時獲得補助與關懷,此外,市府並同步協助弱勢及低收入戶優先審核、即時發放,展現守護市民生活保障之使命。

台南市高中生鏟子超人用行動寫下生命教育篇章助花蓮復原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台南市政府今(8)日上午於永華市政中心召開「丹娜絲颱風風災復原工作進度記者會」,由秘書長尤天厚主持,並邀集工務局、農業局、民政局等單位出席,向外界說明南市災後復原與補助核撥最新情況。會中也特別播放台南「鏟子超人」前往花蓮救災影片,並由尤天厚代表市長黃偉哲向花蓮溫馨喊話加油,也特別嘉獎踴躍參與救災的台南一中學生,認為是富有意義的生命教育展現。
秘書長尤天厚表示,丹娜絲颱風災後復原工作已進入穩定階段,雖部分後續修繕仍在進行,但各項生活秩序正逐步回復正軌。目前慰助金核發已逾12億,至於受損建物媒合修繕方面,已完成簽約1,015件,完成數861件,施工中113件,他也特別呼籲尚未簽約4戶申請媒合者,能夠充分運用政府資源完成後續程序,以加速修繕復原進度。
此外,台南在丹娜絲風災期間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關懷與協助,尤天厚強調,市府希望將溫暖持續傳承下去,包括民政、消防、工務、環保、社會與水利等多個局處均派員前往花蓮協助災後復原工作,而消防局預計於10月10日國慶日當天,再度派員支援搜索任務,展現跨縣市互助力量,盼望受災地區居民能早日重建家園。
尤天厚也代表市長黃偉哲向投入花蓮災後復原的「鏟子超人」表達感謝,尤其針對台南一中學生積極踴躍參與救災,尤天厚表示,這不僅發揮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是富有意義的生命教育之展現,正因有大家熱心付出 工務局表示,丹娜絲颱風造成多處住宅嚴重損壞,市府啟動「受災民宅修繕媒合計畫」,針對受災面積20平方公尺以上之住戶共登記3,653戶,已100%完成現勘,不需媒合者為2,635戶,已完成簽約1,015戶。此外,列入重點協助之弱勢戶共359戶,政府全額補助,目前已有247戶修繕完成、33戶施工中。另為尊重民眾意願並避免資源閒置,市府提供「受損房屋媒合修繕意願調查表」,確保資源有效運用,加速災後復原進程。
工務局指出,針對屋損嚴重、不堪居住或無修復效益之老舊房屋,市府於8月12日公告「台南市政府辦理補助丹娜絲颱風風災住屋毀損修繕及拆除費用實施計畫」,協助民眾辦理拆除補助作業,民眾自行雇工拆除者可申請2萬元補助,申請期限延長至10月底,目前申請拆除589件、已拆除281件。此外,為鼓勵廠商投入修繕工作,市府並推動「上工津貼」專案,最高可補助3萬元,展現市府全力加速重建、協助災民恢復家園的決心。

臺南市大內區公所聯合地震防災教育暨初期疏散避難演練強化自救防災量能


大內區公所聯合地震防災教育後合影。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大內區公所於昨日上午結合南市政府消防局第四救災救護大隊、石林里自主防災社區志工,於大內區圖書館前廣場辦理「114年度地震防災教育暨初期疏散避難應變示範演練」,模擬臺南市中洲構造發生錯動,大內區發生達5強的強烈地震,大內區公所立即啟動自衛消防編組進行初期緊急避難疏散引導、災情通報彙整、建物安全防護、火災初期滅火及傷患緊急救護等,演出情境逼真,獲得各公所、圖書館及戶所等單位代表好評,並強化遇災時自救能量。
市長黃偉哲強調現行科技尚無法精確預測地震災害何時會發生,更無法阻止地震的發生,唯有提升自我自助自救應變能力,才是生命安全最大的保障,而經常辦理實地演練,更有助於提升基層第一線人員於地震來臨時應變能力,降低災害損傷。
大內區長陳俊達指出,居民以往認為大內區最典型災害類型是水災,但經由成功大學協力團隊進行地震災害潛勢分析,發現當臺南市中洲構造斷層發生錯動時,影響大內區建物有可能發生全倒半倒的災損情形,因此區公所配合國家防災日結合消防局四大隊辦理地震示範規模實兵演練,確保在災害來臨時,區級應變中心能有效快速運作,第一時間整合所屬各防災編組單位進行災害應變與復原重建,降低地震帶來的衝擊與傷害。
消防局第四大隊長蔡國保表示,此次演練動員山上、善化等消防分隊及大內義消分隊,出動各式消防救災車輛合計6車19人支援配合情境演練,期藉由演練強化消防人員地震救災能力。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環騎5COOL雙鐵永續旅遊


車友們於官田遊客中心大合照。
由交通部觀光署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主辦的「雙鐵騎遊官田 山海圳 綠道水鄉慢旅二日遊」活動,結合臺鐵、與自行車2種綠色運具,推動低碳永續旅遊新模式,吸引來自全臺各地民眾熱情參與。參加者以雙輪漫遊官田與嘉南平原,探索自然美景與在地文化,實踐環保與深度旅遊的完美結合。
活動以「雙鐵」為主軸,參加者搭乘臺鐵列車抵達後,轉以自行車前往官田遊客中心展開為期兩天的綠道之旅。沿線串聯嘉南大圳幹線產業便道、赤山龍湖嚴、八田與一紀念園區、烏山頭水庫風景區等知名景點,沿途盡覽秋日微風下的田園風光,體驗歷史文化與生態教育的多層次魅力。
首日行程自官田遊客中心報到後展開16公里暖身騎乘,經嘉南農田水利會分站、赤山龍湖嚴、八田路三段,最後抵達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再轉往隆田文化資產教育園區、葫蘆埤自然公園,傍晚入住烏山頭湖鏡渡假會館。沿途不論是拍照打卡、品嚐在地美食,都能讓車友放下腳步好好欣賞周圍的田園風光。當然騎士們不僅欣賞水庫夕陽美景,更藉此支持地方店家與農產,用實際的鈔能力帶動新一波的永續經濟。
次日眾人將從烏山頭湖鏡渡假會館出發,挑戰42公里長程騎乘,經尖山埤水庫、竹門鈺雪冰店、美雅家具觀光工廠、嘉義太保等地,最後抵達嘉義火車站裝車返程,兩天共計完成約58公里騎乘,完整實踐「火車+自行車」的雙鐵模式,落實低碳出行與永續旅遊。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許主龍處長表示,本次活動不僅讓民眾以低碳方式探訪山海圳綠道,也藉由導覽深度了解嘉南大圳百年水利工程及地方生態保育。許多民眾在回饋中提到,「路線多元、補給完善、風景優美」,雙鐵模式不僅便利,更與地方密切連結,是兼具教育性與娛樂性的旅遊新體驗。此次活動在降低交通碳足跡的同時,串聯沿線在地商家與農特產品,鼓勵參與者實際消費支持地方產業,成功創造永續旅遊與地方經濟雙贏局面,未來將持續推廣類似結合雙鐵運輸、文化深度與低碳騎行的主題旅遊,讓綠色旅行成為風潮。
「2025仙境西拉雅 環騎5COOL」不只是單純的運動挑戰,更是一場文化與觀光的深度體驗。串聯地方景點與歷史故事,讓參加者在踩踏之間認識土地、感受人情與自然,並實踐低碳永續的旅行精神。也歡迎全國熱愛騎乘的車友踴躍報名參加「2025西拉雅環騎5COOL 188K挑戰」及「仙境西拉雅環騎5COOL–打卡騎GO!」活動,總獎值更高達10萬元,絕對不容錯過。

臺南市議員余柷青大力支持小鐵人三項錦標賽

臺南市議員余柷青大力支持小鐵人三項錦標賽。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114年市長盃小鐵人三項錦標賽,睽違多年後將重返安平強勢登場,為臺南鐵人三項運動推廣向下扎根的重要里程碑,今(26)日於市議會舉行賽事啟動的行前記者會,並在余柷青議員大力支持下正式宣告賽事即將展開。
  余柷青議員表示,小鐵人三項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是一種教育。孩子們必須獨立完成游泳、自行車與跑步等三項挑戰,過程中學習堅持與紀律,培養勇於面對困難的態度。同時,在備賽過程中有家長陪伴,能讓家庭在運動中建立深厚情感,這也是舉辦小鐵人比賽最重要的價值。
  本次賽事由臺南市體育總會吳志祥理事長、鐵人三項委員會孫永吉主委與黃照元副主委積極籌辦。吳理事長強調,希望藉由小鐵人比賽激發孩子潛能,帶來不同的成長體驗;黃副主委則指出,三鐵並非勇者專屬,而是一場屬於每個人的耐力之旅,不需要昂貴裝備,願意踏出第一步就能挑戰自我、享受運動樂趣。
  鐵人三項比賽結合游泳、自行車與跑步,參賽者必須連續完成,成績依總時間計算,包含轉換時間。這項運動展現毅力、紀律與自我挑戰精神,也期盼吸引更多學童參與。
黃照元副主委表示本次賽事能順利推動,除仰賴體育總會與各委員會團隊努力,更感謝亞瑞仕國際、樂獅英文、川代企業、聖為企業等企業贊助,以及星裕國際ISPO+伊仕柏、UA台灣、Speedo等品牌支持,攜手落實優質賽事與ESG價值;然而市長盃小鐵人三項錦標賽,不僅是體能挑戰,更是孩子們學習勇敢、堅持與團隊精神的舞台,期待透過賽事讓更多家庭共享運動的喜悅。

臺南市環保局馳援花蓮專業機具投入加速清淤復原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環保局近來出動清溝車、山貓等機具前往花蓮支援,依花蓮縣政府調度投入民宅與道路淤泥清除。靠人力鏟泥效率有限,隨著一車車比山貓還高的泥堆被剷除,受困道路逐漸重現,為當地救災與復原工作增添助力。
堰塞湖溢流使得花蓮縣光復鄉災情慘重,不少道路與住宅被洪水淹沒,幾乎滅頂,臺南市環保局派出溝渠隊馳援,原本民宅連地下室都被淤泥填滿,隊長邱源隆及隊員們憑著豐富經驗,讓清溝車以定點進駐,採沖吸並用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清除淤泥恢復人行通道,同時也投入進行校園廣場淤泥清除等工作。
另一組由隊長吳志明負責調度山貓,進駐佛祖街一帶協助道路復原,從民宅周邊開始往外清除淤泥,當地路面堆積的泥層高過山貓,原本只能靠人力輪番鏟除,進度有限,直到山貓進場,才大幅提升效率,也振奮了在場民眾的士氣。不分彼此,大家齊心合力,只求儘速恢復環境。
前往支援的隊員說,前一晚才接獲通知要出勤,隔日一大早就整裝出發,現場看到來自四面八方的熱心人士,「救災無分你我」,非常感動。
環保局指出,清溝車可迅速抽排積水與側溝淤泥,水車則能協助災後環境沖洗,搭配山貓與抓斗車作業,救援能量非常完整。所有人員均於出發前完成安全教育與裝備檢點,確保以最專業、最安全的狀態投入支援。
市長黃偉哲強調,臺南市在全力協助花蓮救災的同時,亦兼顧本市的環境復原工作,確保市民生活安全與環境品質不受影響。
環保局長許仁澤表示,這次行動是地方政府展現溫暖與行動力的具體展現,也印證「同舟共濟、攜手重建」的精神。

臺南市培訓脫貧縫紉師翻轉手心轉助人饋社區長者與偏區學童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致力推展各項脫貧自立計畫社會投資措施,於去(113)年起與社會企業多加思所合辦「一起縫出希望工坊」社區產業方案,今年再度培訓8名弱勢家庭成員成為縫紉師走入社區義縫,今年除前往兩間日照中心免費幫長者修補衣物及棉被,也利用機構內長輩們的舊衣物,改造成沙包等促進健康物品,供長輩們於機構日常使用,共計服務約55名長輩,另前往北門國小協助偏區學童修補文具袋、娃娃及校帽等物品,在修補的同時讓孩子瞭解,簡單的修補取代丟棄,可延長物品使用週期,減少廢棄物產生及資源消耗,服務共32名學童,達到SDGs永續發展「循環經濟」目標。
延續去年縫製喜樂帽捐贈至癌症中心之目標,今年車縫輪椅三角約束帶及枕頭套共62件,贈予至天主教老吾老養護中心,提供機構內的長輩們使用。目前脫貧縫紉師已自立微創業,並於社會福利綜合大樓每週三的「好好市集」提供衣物修改服務,未來社會局將持續輔導更多弱勢家庭內有工作能力未就業者,如縫紉師般的經驗提升自我工作能力與機會改善家庭經濟。
黃偉哲市長表示市府運用公益彩券盈餘基金經費辦理脫貧自立方案,於教育投資、就業自立、資產累積、社區產業、社會參與等面向開辦多元的方案,且臺南擁有深厚的在地底蘊,脫貧自立計畫結合社區產業運用在地資源,透過共學輔導未能穩定就業的弱勢民眾提升工作技能,幫助弱勢家戶擁有多元的學習機會,攜手陪伴弱勢家庭脫貧自立。
參與義縫服務的縫紉師阿珠(化名),為本市列冊低收入戶,單親扶養4名子女成年,分享社工帶領縫紉師群至機構服務過程,內心有許多感觸,談及參加「一起縫出希望工坊」後讓自己有了新的身分,過程中大家都稱呼自己為老師,面對這個尊稱,想到自己過往遭遇的狀況,起初會有些不自在且自嘆不如,但從受助者轉為助人者,對於自我及生活更有自信,現在會想著縫紉這件事情還可以做些什麼,想要為自己找尋更多機會也想藉此服務人群,相信這項技能一定可以帶領自己脫貧。
社會局郭乃文局長表示,社會局辦理脫貧自立方案,針對弱勢家庭不同年齡層規劃完整多元的方案,如輔導低收、中低收有工作能力未就業者,增能並銜接「就業獎勵補助計畫」或「社勞政聯合促進就業服務計畫」等配套方案,以陪伴支持弱勢家庭成員穩定就業。倘有意願了解脫貧自立計畫可電洽本局社會救助科06-2995686、06-6334941或本市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脫貧自立計畫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