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產試驗所推廣人工授精改良肉牛性能減少疾病風險


畜試所研究員正協助農民進行放牧牛隻人工授精。(記者蔡金旺攝)
 【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畜產試驗所為協助畜牧業者提升種公畜,避免近親繁殖的疑慮,除採用人工授精方式代替種公畜的引進,更協助農民進行在地肉牛人工授精,進而讓農民進行品種改良,將有助達到改良肉牛性能還可減少疾病風險目標。
畜試所長黃振芳表示,畜產試驗所澎湖工作站所飼養臺灣黃牛及臺灣黑山羊,幾年來發現開始有近親繁殖的疑慮,除了再引進新的種畜,也可採用人工授精方式代替種公畜的引進。
畜試所助理研究員陳綵慈表示,採用人工授精可以減少引種成本及降低活畜帶入疾病的風險,而且牛的人工授精技術在臺灣已經十分成熟,恆春分所也可協助人工生殖技術及引入國外各著名肉牛品種的冷凍精液。
今年畜試所澎湖工作站與恆春分所首次協助農民飼養的肉用黃雜牛進行人工授精,採用來自澳洲的布蘭格斯冷凍精液,布蘭格斯兼具熱帶牛耐熱與溫帶牛高生產效率的特色,可用來改進黃雜牛的體型、生產效率及肉質,未來在擁有廣大廢耕。
黃振芳強調,放牧肉牛進行人工授精有較高的危險性及難度,但在農民的積極配合下,澎湖工作站及恆春分所必盡力協助農民進行肉牛品種改良,澎湖的環境非常適合肉牛及山羊的飼養,協助澎湖地區改善牛羊品種是重要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