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文教新聞

臺南市6名教師獲選教育部卓越特殊教育人員獲教育部頒獎表揚


南市卓越特殊教育人員表揚合照。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教育部今(16)日於臺南市福爾摩沙遊艇酒店寰宇廳辦理114年卓越特殊教育人員頒獎典禮,由教育部部長鄭英耀親自表揚。國中小及教保服務機構組計有36名獲獎,南市有高達6名教師獲此殊榮,彰顯南市在特殊教育領域的努力深獲好評,市長黃偉哲及教育局長鄭新輝獲邀出席,共襄盛舉同享殊榮。
市長黃偉哲表示,6位特教老師獲得卓越特殊教育人員之殊榮,南市引以為傲,肯定這些教師們用愛心和專業,無私地奉獻,更證明臺南在特殊教育領域的堅持與成就,市府將繼續全力支持特殊教育工作,確保每位學生在充滿關懷和支持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恭喜崇明國中陳如凡教師、麻豆國小李翊誠、永康區復興國小張喜凰、新民國小張玉林、六甲國小王秋怡及永福國小陳姿燕等6位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用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智慧,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每位教師背後都是動人的故事,他們在課堂上展現無私的教育熱忱和專業的教學能力,激發無數特殊需求學生的潛能。
教育局說明,崇明國中陳如凡教師在特殊教育領域深耕21年,秉持著「我能為特殊需求學生做些什麼?」、「哪些才是對學生有用的?」的信念,一路上不斷進修精進,歷經不同特殊教育班型,服務不同障礙程度的特教孩子。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養成,透過各種活動及課程設計,將學習生活化,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體驗各種真實場域、和社區進行直接互動,以培養未來獨立生活技能。
麻豆國小李翊誠教師是資優班專任教師,以「拾撿生活中的美與不完美」的理念及問題解決為核心,透過多元任務與差異化調整目標等方式,以符應學生學習需求的理念,搭築適合進行自主探索的鷹架,並配合適宜的成果回饋及獎勵,不但能潛移默化學生「自主」的習慣,也能增強自主探究動機與自我引導能力,為「終身學習」做最充份準備。
永康區復興國小張喜凰教師投入特殊教育20年,致力於融合教育推動,以教室為出發點,結合社區資源,引領特教學生體驗生活環境。為了讓孩可以適應未來環境,任職生涯更是不斷與同儕教師共同精進,研發教學教材,曾獲本市111及113年度自編教材佳作殊榮。
新民國小張玉林教師投身學前巡迴輔導特殊教育18年,致力於融教育的推度,以包容的心接納特殊孩子,更協助現場教師解決問題,提供良方給家長。閒暇之餘,與同儕共同成長,研發教學教材,藉以幫助更多的教師與家庭克服各種障礙。
臺南市六甲國小教師王秋怡在特教領域奉獻26年,精進個人於特教、輔導的專業知能,並投入特教、輔導、及教學相關的活動規劃、教材教具設計。擔任特教組長、輔導組長等,長期輔導身障、拒學、輟學學生幫助學生找到自信與價值。也銘記「不忘教育初衷」,讓學生、家長及一起在教育工作打拼的夥伴都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愛與關懷!
永福國小陳姿燕教師投入學前教育階段30年,也是學前教育輔導團的輔導員,除了教學卓越表現外,長期協助學前特殊幼兒鑑定作業,無私奉獻於心理評量工作;擔任輔導團期間也協助學前幼兒在普通班所需要的特教協助,提供教學老師與行政現場的教學策略,是融合教育最佳典範。
教育局表示,上述獲獎教師的故事,不僅是一段段溫暖的篇章,更是特殊教育中人員付出與關懷的真實寫照。他們的努力和奉獻,讓每一位特殊需求的學生能在愛與關懷中茁壯成長,未來將繼續點亮更多孩子的夢想。

臺南市教育之星來透可教師節特別放送影片全國師鐸獎得主分享教育愛


臺南教育之星來透可影片拍攝過程。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為慶祝教師節,感謝臺南市中小學教師平日辛勞的付出,教育局規劃系列敬師活動,除辦理教師節表揚大會外,並製播「2025臺南教育之星來透可」影片,傳達今年獲全國師鐸獎4位校長及教師的動人事蹟,分享教學生涯中溫馨的教育故事、自身的教育經驗及受影響最深的一句話。影片發布後,獲得熱烈迴響。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每個人的生命中會出現這樣的一群人,可能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卻在重要的人生啟蒙階段默默陪伴,一起努力和成長,帶領我們在充滿挑戰的學習道路上勇往直前。獲得全國師鐸獎的師長們就是當中的典範,對教育的奉獻、對學生的付出,令人感佩。謹以製播教師節系列影片,表達對本市教師的至高的敬意與感謝。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2025臺南教育之星來透可」讓市民朋友看見教育人員以教育為志業的心路歷程。感謝所有參與的校長老師們用生命最珍貴的時光共同寫下臺南的教育紀錄,影片公布於教育局臉書粉專「教育花路米」(https://www.facebook.com/tnboe),傳遞教育的感動與美好,歡迎大家踴躍觀賞影片並分享按讚!
復興國中校長陳文財分享,投身教育是一個偶然的選擇,但從事教職後,懷著能為他人付出是種幸福的使命感,藉由提供適性成長的學習環境,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創造無限可能;透過教師的引導鼓勵,讓學生得以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發光發熱,期許自己每一個努力,都可能成為孩子人生的蝴蝶效應。
北區立人國小校長王全興來自偏鄉,在隔代教養中成長,教育翻轉了他的人生,對於類似處境的孩子更能感同身受。他分享以獨創的遊戲教學法打造遊戲學園,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且樂於探索,希望營造更有溫度與愛的學習環境,幫助每個孩子實現夢想,成為人生賽道上的明星!
安平區石門國小校長劉珍琳分享,自己求學時成績並不好,大學聯考也落榜,因經歷過生命裡的轉彎,更能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價值,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無可取代的存在。她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成就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因快樂而閃耀,因自信而堅強,因學習而成長。
安平區西門實小教師邱馨慧帶著孩子們走出教室,親身感受這個世界。她認為耐心陪伴孩子找到學習的內在動機,就能爆發出驚人的潛力。她教導孩子,在自然課學到的植物知識,可以在校園角落找到;在社會課學到的歷史,可以在博物館中實物驗證。經由探索與實踐,知識就存在於生活中。
教育局表示,感謝南市所有教育人員用教育愛成就每位孩子,希望藉由師鐸獎得主故事影片,讓市民朋友回想起人生各學習階段所受師恩點滴,在離開校園多年後的今日,仍能記得對老師說聲「老師謝謝您,教師節快樂!」

臺南市114年教師節表揚大會市府表揚致敬良師


啟動合照。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 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將屆,臺南市教育局今(10)日在樹谷園區音樂廳舉辦「緣來是你~在你眼中,我學會了閃耀」-臺南市114年教師節表揚大會,副市長葉澤山代表市長黃偉哲表揚4位全國師鐸奬、2位全國教育奉獻奬、24位臺南市師鐸奬、12位卓越特殊教育人員、31位服務滿40年、326位服務滿30年及464位服務滿20年資深優良教師,感謝老師們長年為教育的付出與堅持,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力量。
開場表演由安慶國小舞蹈隊帶來熱情洋溢的演出,展現多元才能,舞技精彩耀眼。副市長葉澤山、教育局局長鄭新輝蒞臨現場頒奬及合影,感謝教師以最大的教育愛,守護並陪伴孩子們學習成長,循循善導引領孩子們閃耀自信光芒。
副市長葉澤山表示,臺南教育實力有目共睹,獲得各界高度肯定,在各項評比持續亮眼,2025食育力城市大調查獲教育文化第一名、遠見2025縣市長施政滿意度教育面向六都第二;此次臺南有4位師長獲全國師鐸獎,也讓推薦得獎率居六都之冠。感謝教師們用愛與專業引導孩子找到自我價值、發展多元潛能、勇敢追尋夢想,師生間相伴成長、共同閃耀,是教育最動人的力量。
教育局局長鄭新輝表示,隨著外在環境的變遷、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少子女化家長的教育期待,教師的挑戰愈來愈高、辛苦也愈來愈大,學校教育必須超前部署做好準備,感謝所有校長和老師配合教育局的政策攜手同進,以最大的專業和熱情,持續反思與精進,讓每個孩子獲得最好的照顧與持續成長。
鄭局長表示,南市財政雖不寬裕,但自黃市長上任以來也持續改善教師福利,包括以2.2億增置「國中每9班再增1師員額編制」、「提早發放教師考核奬金」、「調高兼行政教師不休假加班費」、「提供教師心理諮商服務」等措施,並持續爭取經費營造更優質的教育環境、維護師生健康,例如班班有冷氣、75吋觸控銀幕、水擦黑板、學校路平專案及通學步道等。
獲全國師鐸獎的西門實小教師邱馨慧以愛為根,探索為莖,實踐為果,引領學生學用合一,培育胸懷在地、放眼世界的永續公民。獲全國教育奉獻獎的臺南一中退休教師李福進致力推動以學生為本、以系統邏輯思維為核心的教育革新。服務滿40年的進學國小校長李添旺願成為巨人的肩膀,幫助孩子們看得更高更遠,成就無限可能。
全國師鐸奬復興國中陳文財、立人國小王全興、石門國小劉珍琳及西門實小邱馨慧;本市師鐸獎永仁高中郭如育、西港國中黃新富、仁德國中盧俊邦、大橋國中何慧真、和順國中王嬿惠、安平國中何曉芬、鹽行國中胡正良、東區勝利國小黃雅貴、蓮潭國中小鄭東益、永華國小歐錫霖、官田國小徐子蔚、崑山國小陳谷易、安定區南興國小陳桂蘭、東區復興國小黃雅琳、文元國小龔詩鈴、大灣國小蘇雅慧、安順國小陳玥樺、將軍幼兒園蔡玉晏、麻豆幼兒園劉怡玲、仁德幼兒園郭淑芬。
40年資深優良教師:新東國中林雅齡、麻豆國中李素英、忠義國小林泓成、進學國小李添旺、南區新興國小李俊興、樹林國小戴良全、善糖國小陳俊吉、層林國小林水順、大甲國小蔡玉仙、崑山國小王文玲、永信國小吳博明、西埔國小姜建宏、永華國小趙秀才、大光國小林漢龍、安順國小林育祺、張彩綿、海佃國小謝娟娟、劉育秀、海東國小陳瑞梅、學東國小楊爵光、億載國小洪千賀、新營國小李孟洙、仁愛國小陳淑美、學甲國小陳美卿、大文國小許瑞賓、建功國小黃自正、光榮實小黃永忠、崇學國小徐麗玲、喜樹國小林清海、和順國小陳美伶、長興國小張淑好。
卓越特殊教育人員:大灣高中施欣玫、崇明國中陳如凡、建興國中王馨敏、永康區復興國小張喜凰、永福國小陳姿燕、新民國小張玉林、麻豆國小李翊誠、六甲國小王秋怡、東陽國小陳怡靜、大港國小陳玥吟、東區復興國小黃詩雅、鹽水國小吳佾纁。

全國獲獎數第一臺南家庭教育再創佳績志工與團隊大放異彩


推展教育績優團體獎。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教育部114年度「推展家庭教育績優個人暨團體」今(9/10)日舉行頒獎典禮。臺南市再度大放異彩,勇奪全國最多獎項,展現深厚實力與持續耕耘的成果!全國僅遴選20位績優志工個人獎,臺南就囊括4席,並榮獲全國僅3席的「績優志工團隊獎」及5席的「績優團體獎」,從個人到團體表現皆備受肯定,展現臺南市在推展家庭教育領域的全國第一。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家庭是社會的根本,臺南市連續多年在家庭教育領域屢創佳績,背後靠的是市府團隊的努力與志工夥伴們無私奉獻。特別感謝這群默默耕耘的推手,陪伴家庭走過每一個重要時刻,讓臺南成為全國最溫暖、最有力量的家庭教育城市。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臺南能以最多人數奪得全國績優志工個人獎,令人振奮,並恭喜邱錦秀、陳雪花、蔡孟燕、沈淑雲四位志工獲此殊榮。他們不僅長年投入服務,更在教育現場展現高度的專業與熱忱,獲教育部肯定可說是實至名歸。期盼這份榮耀能激勵更多人加入志願行列,共同擴大家庭教育服務的影響力。
每位獲獎志工都有感人的故事。志工督導邱錦秀服務近20年,她表示,每次出勤都是學習,從校園到社區、醫院,一場場活動累積出深厚的觀察與感動。已投入志願服務32年的陳雪花更說:「家庭教育不分場域,只要有需要,我都願意去。」她把教育熱情延續到家庭教育,深入軍中、矯正機關與親子互動現場,展現專業與熱忱。活動推廣督導蔡孟燕則以實務角度出發表示,她從多種志工角色中整合經驗,協助中心專案、深入各年齡層的場域,就是希望讓家庭教育更貼近民眾生活,這份榮譽屬於整個團隊。沈淑雲也分享,她看見家長與孩子的正向改變,是最有成就感的事,也是持續投入最大的動力。
家教中心主任張冰嫈表示,家庭教育需要多元且深入的推動方式,中心長期耕耘於社區、企業、弱勢關懷與假日夜間服務,許多服務計畫都需仰賴市府支持與志工群投入。這次獲得教育部多項獎項肯定,是對臺南持續努力最有力的回應,也將成為前行的動力,繼續陪伴更多家庭走向幸福。

台南市長黃偉哲探視西港受災獨老修復住居再入厝


黃偉哲攜手各界協力弱勢重建家園。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因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沿海地區,不少弱勢家庭居住環境嚴重受損。為讓受災民眾能及早恢復正常生活,台南市政府團隊於災後立即動員跨局處協助修繕及物資調度。市長黃偉哲今(9)日特別前往西港區,慰問因風災屋頂受損的73歲獨居長輩鄭阿公,見證其受創家園修復、重返安心生活,他也特別感謝社工、公所及社會資源投入災後重建,為弱勢族群重建溫暖居家。
市長黃偉哲表示,雖然風災已過去一段時間,但市府、民代及社會各界仍持續關懷及協助災民重建家園。今天來到鄭姓長者修繕完成的居所,之前因風災致屋頂破損,屋內也受嚴重受損,在市府工務局、社會局及志工的協助下,房屋已經修繕完成,同時也募集家電及家具,讓鄭姓阿公只要帶著「一卡皮箱」即可「入厝」,充分展現台南是一個溫暖有愛的城市。
市府指出,風災過後,最需要支持協助的是經濟弱勢及無依靠的族群,因此市府特別責成社會局社工人員逐戶關懷、也請勞工局善加運用「做工行善團」,加入協助修繕。其中鄭阿公因房間屋頂嚴重受損,只能在狹小的廁所過夜,生活十分不便。為協助他盡快重建家園,區公所積極尋找廠商修繕,社會局也結合社工、志工與街友服務團隊協助清掃、搬運。這些行動不僅讓受災長者重回日常,展現「災無情、人有情」精神,也顯示出社會支持的力量。
社會局郭乃文局長指出,社會局對於具有福利身分的弱勢家戶特別關注,災後立即動員社工深入災區,逐戶關懷。鄭阿公為北門社福中心社工定期訪視對象,此次風災後更持續陪伴協助。除了區公所完成房屋修繕,社工更是媒合街友協助居家清掃,讓平日輔導的街友也在服務過程中獲得培力與肯定。
此外,市府社工人員也依照長者需求,媒合洗衣機、電風扇、床墊、床板及床包等生活物資,完成溫暖家園的最後一塊拼圖。鄭阿公眼眶泛紅說:「感謝社工一直來關心我!有大家幫忙,現在總算能好好睡覺了!」他的真情流露,也溫暖了在場的每位協助夥伴。
社會局呼籲,民眾如發現獨居長者或弱勢家庭在災後有急難需求,請撥打1957社會福利諮詢專線或1999市民服務專線。市府將持續整合公私部門及社會資源,串起彼此支持的網絡,共同守護弱勢族群的生活安全,打造一座有韌性、互相扶持的溫暖幸福城市。

臺南學子玩出科學精神南新國中聖功女中勇奪類科學競賽特優


臺南學子玩出科學精神南新國中聖功女中勇奪類科學競賽特優。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臺南市政府教育局與國立成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攜手舉辦的「2025全民科學日-類科學競賽」已於日前圓滿落幕,南新國中與聖功女中國中部分別勇奪教案基礎組與科學謎題進階組特優,表現相當亮眼。本次賽事邀集臺南市國中學生組隊參與,並結合成大科學教育中心舉辦的「科學嘉年華」,讓學生在實作體驗與交流中,感受科學的趣味與挑戰。
市長黃偉哲表示,科學教育應從小扎根,透過實作體驗與生活應用,引導學生培養探索精神與問題解決能力。市府長期與成功大學合作推廣科普,持續舉辦「全民科學日」等系列活動,讓科學走出課本、融入日常。未來市府也將持續投入資源,推動多元創新學習,期盼孩子們在實踐與探索中體驗科學的樂趣,進而累積研究精神與國際視野,成為引領未來科學發展的新世代人才。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類科學競賽」以團隊合作為核心,考驗學生的跨域整合力與創意展現。本次競賽設有「教案基礎組」與「科學謎題進階組」兩大類別,參賽學生需完成完整的實驗設計,並結合影片製作、視覺設計與故事架構,展現多元能力。各隊須上台發表並展示成果,除與觀眾互動外,也接受專業評審的提問,讓學生在挑戰中深化科學知識,同時累積團隊合作與表達的寶貴經驗。
教育局補充,本次競賽是以「全民科學日」活動所開發的實驗教材與教具為基礎,提供學生進行科學展演,包括牛頓擺、糖水旋光、浮沉子、熱情溫度計及非彈性碰撞的球等。透過這些具體而直觀的實驗,學生能在操作與展示中加深對科學原理的理解,並學習如何將抽象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表達,讓科學真正走進生活。
南新國中參賽學生盧品綸分享,團隊在實驗設計過程中屢遭挑戰,例如浮沉子重量計算不精確,必須不斷修正調整。雖然過程中多次失敗,但也因此深刻體會到「失敗是成功之母」,最終獲得特優更讓人充滿喜悅。
聖功女中國中部參賽學生楊涵妤則表示,決賽當天不僅要面對觀眾,更要即時回答評審的提問,是口語表達與科學知識的雙重考驗。能獲得特優,她認為是對努力的肯定,也讓她從中累積了寶貴的學習經驗。

血月壯麗登場千人聚南瀛天文館直播點閱破10萬


南瀛天文館於舉辦實體觀測活動,架設多台望遠鏡供民眾觀賞。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8日凌晨,全臺天文迷共同迎來自2022年以來歷時最長的月全食,血月奇景震撼登場。南瀛天文館於昨(7)日晚間在館前廣場舉辦實體觀測活動,架設多台望遠鏡供民眾觀賞,吸引超過千人親臨現場;同時透過YouTube頻道進行為時4小時的全程直播,吸引逾10萬人次線上參與,加上各大媒體轉播引用,累計觀看人次突破60萬。雖然天象發生於深夜,但因天候良好,現場與線上觀眾皆得以完整見證血月降臨的壯麗過程。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月全食雖然恰逢週一凌晨,隔天仍為上班上課日,但民眾熱情不減,踴躍前往位於大內區的南瀛天文館,與上千名遊客一同仰望星空。他指出,館方直播突破10萬人次觀看,許多攝影愛好者也拍下夢幻的紅色月全食美照,社群平台瞬間被洗版,顯示出全民對天文奇景的高度關注與熱愛。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南瀛天文館是南臺灣設備最完善、最適合觀星的場域。此次活動不僅提供現場民眾望遠鏡實際體驗,館內更同步架設專業觀測儀器,結合即時直播與互動解說,讓全臺各地的觀眾也能一同參與。昨晚直播最高同時在線人數一度達3,000人,充分展現大眾對天文館專業團隊生動講解的肯定,讓科普教育更貼近生活。

南瀛天文館表示,血月奇景讓昨夜的大內夜空宛如星空舞台,不少親子共同參與,留下難忘的回憶。館方強調,天文不只是冷冰冰的觀測數據,更是一種與自然共鳴的感動體驗。緊接著在9月21日,天文館將再推出「土星衝」線上直播,安排專業解說,邀請民眾一同透過螢幕見證土星最亮麗的身影;本次活動僅限線上觀賞,無現場觀測安排,歡迎持續追蹤南瀛天文館官網與粉絲專頁以掌握最新訊息。

台南青年團隊打造智慧照護APP陪伴長輩不阿茲過生活

台南青年團隊打造智慧照護APP陪伴長輩不阿茲過生活。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面對快速高齡化的挑戰,台南青年以行動回應社會需求!「114年台南青年公共行動計畫」中,由成功大學跨系所學生組成的「台南老友遊記」行動團隊,推出一款智慧照護APP——「台南新照護帶你不阿茲」,希望建立支持性的溝通環境,降低長輩和照顧者的挫折感,也減輕失智長輩家屬的照護壓力。
根據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調查,未來平均每100位長者中,就有5位面臨失智風險,其中多數為阿茲海默症患者。長期以來,照護大多仰賴外籍看護,但因語言隔閡,往往影響即時性與陪伴感。如何在醫療、生活互動與人文關懷間找到平衡,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台南老友遊記」團隊結合成功大學醫工、企管、中文、經濟與環工等五大科系背景,跨域合作開發能協助觀察長輩的語言使用情形、提供互動練習內容的智慧APP,讓家屬與照護人員更方便且客觀記錄長輩的日常表現。團隊更走入日照中心,觀察長輩的實際使用反應,並聽取照護人員建議,不斷調整優化。APP不只是冷冰冰的科技產品,更成為長輩的「陪伴者」,帶來安全感與溫暖。
研考會表示,這次行動展現青年不只會發想創意,更走入現場觀察,解決實際問題,將政策討論化為社會實踐。今年11月將舉辦「台南青年公共參與行動計畫」成果展,讓更多人看見青年的創意如何在真實場域中開花結果。
市長黃偉哲強調:「青年不只是社會的旁觀者,而是推動改變的重要力量。這款APP就是最好的例子,青年用行動和創意,改善長輩生活品質,也為家屬分擔壓力。這樣的能量,正是城市未來最寶貴的資產。」
研考會王效文主委也指出,今年市府成功爭取中央補助辦理「審議民主行動計畫」,帶領青年深入地方議題、連結政策資源,也持續推動「青年策略聯盟」、「台南青年論壇」等活動,展現青年「以行動回應公共事務、以創意塑造未來」的精神。

臺南市結合教育投資與志願服務導向

 
黃偉哲推金錢教育累積弱勢家戶脫貧資本。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積極推廣低收及中低收入戶家庭學子財務知能教育,今(114)年6月於新營、安平辦理2場次「青年財務知能課程」,7-8月於新營、佳里、善化、仁德、永康、安平辦理6場次「兒童財務知能夏令營」,課程內容以賺錢、花錢、存錢、借錢、保護錢等5大主軸,運用互動遊戲、財務桌遊等活潑有趣的授課模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意願,在遊戲的過程中吸收實用的財務知識,達到寓教於樂的學習成果,8場次課程共計153人次受益。
黃偉哲市長表示「兒童財務知能夏令營」的參加對象多為開立兒少發展帳戶的兒少及其家長,該帳戶旨在透過累積家庭資產,作為未來接受教育、就業或創業之用,以減少弱勢兒少立足點的不平等,因此本次課程以教育投資為出發導向,藉由課程引導,讓家長和孩子都能學習如何與金錢相處、建立正確的金錢觀,並逐步累積家庭資產,最終達成脫貧自立的目標。
社會局郭乃文局長表示志願服務同樣為有實效的脫貧措施,本次「青年財務知能課程」要求參加課程的青年學子除吸收課堂內的財務知識外,也要學習運用及帶領財務桌遊,加入「兒童財務知能夏令營」的課程中擔任小隊輔角色,將其所學之財務知識及學習心得轉化及分享給其他弱勢家戶,學習從一名受助者的角色,轉變為樂於付出的助人者。
社會局秉持「賦權增能」的核心概念,運用教育投資、就業自立、資產累積、社區產業、社會參與等服務措施,針對兒少、青年、中壯年等不同年齡層,辦理「社福小玩家-小小理財知識家」、「獎助學金暨專長培力補助方案」、「職涯導航GPS—青年脫貧導航計畫」、「資產累積計畫」、「一起縫出希望工坊」及「社勞政聯合促進就業服務計畫」等多樣化的脫貧服務方案,協助弱勢家戶拓展人際互動、提升財務知能、培養個人技能、累積個人資產,以達到翻轉脫貧之目的。如對相關課程有興趣者,可至「台南社福便利貼」粉絲團查詢或洽詢臺南巿政府社會局社會救助科06-2995686、06-6334941。

南瀛天文館邀全民追星9月重要星象月全食血月與行星衝連番上演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9月夜空將迎來三大重磅天象!首先是9月7日深夜至8日凌晨登場的「月全食」,月球將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呈現紅銅色的「血月」奇景,觀賞條件絕佳;隨後在9月21日與23日,土星與海王星也將分別迎來「衝」的位置,整夜高掛、距離地球最近,為觀測行星的最佳時機。南瀛天文館特別於9月7日晚間舉辦月全食觀測活動,安排講座、星空導覽與望遠鏡體驗,並同步於YouTube頻道免費直播,邀請民眾一同共享天文盛事。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月食每年雖有2至5次,但並非每次都能在台灣完整觀賞,本次月全食條件極為難得。從9月7日23時28分開始至8日凌晨4時55分結束,歷時5小時27分,其中1時31分至2時53分為最精彩的全食階段,月球將呈現深紅色「血月」。黃市長強調,這是視野開闊、仰角適宜的難得時刻,邀請民眾把握機會親臨觀賞。
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當太陽、地球與月球排成一直線時,月球被地球本影完全遮蔽,即形成月全食。月球並不會全然消失,是因地球大氣層折射與散射太陽光,藍光被散射後,僅剩紅光能投射到月球表面,使月亮呈現獨特紅銅色光澤,因此被稱為「血月」。他表示,這是結合自然現象與科學教育的絕佳教材,有助提升全民對天文的理解與興趣。
南瀛天文館補充,本次月全食觀測活動自8月23日起已透過週末特別導覽節目「月食傳奇」進行暖身,介紹月食的成因與文化故事。館方強調,即便無法親臨現場,仍可透過直播參與盛會。緊接著在9月下旬,土星與海王星分別達到衝的位置,將成為夜空中的焦點,吸引觀星迷持續關注!詳細活動內容可至南瀛天文館官網(https://taea.tn.edu.tw/)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