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2025臺南曾文水庫馬拉松將於今年12月14日於曾文水庫園區舉行,身為全臺歷史最為悠久的賽事之一,亦是臺南年度壓軸賽事,市長黃偉哲誠摯邀請全臺所有跑友一起到曾文水庫,挑戰極限,驗收一整年訓練的成果,歡迎大家齊聚臺南揮灑汗水,品嚐美食並徜徉於臺南多元的山水美景。
市長黃偉哲表示,2025曾文水庫馬拉松賽事是全臺灣最老字號的金牌賽事比賽項目分為全程馬拉松組(42.195公里)、挑戰組(21.3公里)、路跑組(12公里)及健康休閒組(3公里),本屆賽事報名十分踴躍,為鼓勵全民參與運動,透過路跑促進健康,並推動臺南在地觀光,本屆賽事開放延長報名日期至114年10月24日,請跑者們把握最後機會,一起享受曾文水庫湖光山色的美景,讓路跑體驗提升至更高的層次與境界。
臺南市政府體育局陳良乾局長表示,本屆賽事首度推出50元消費券,現場攤位與在地小農合作,讓跑者在享受運動之餘,有機會品嚐到在地蔬果的好滋味。賽道補給站亦會提供熱騰騰的虱目魚丸湯、蕎麥涼麵、水果冰品、果乾等豐富美食,以地方特色美食為跑友補給能量。除了美食之外,本屆賽事也特別與在地旅宿業者合作,讓來自各地的跑者能夠跑前好眠,跑後放鬆,盡情享受臺南美景,相關旅宿優惠請逕上網站參閱(https://reurl.cc/x39Dlz)。
臺南市政府體育局表示,曾文水庫馬拉松是全臺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事,延長報名至10月24日止,歡迎全國熱愛馬拉松的跑友共同參與,在臺南創造美好的回憶與路跑體驗,本賽事名額有限,誠摯邀請全國各地跑者齊聚臺南,一起愛運動!詳細資訊請大家持續關注曾文水庫馬拉松臉書粉絲專頁。
台南市議員余柷青關心新化建設智慧治理與城市發展致力推動城市升級

台南市議員余柷青關心新化建設智慧治理與城市發展致力推動城市升級 。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議員余柷青於工務局與研考會業務報告中,針對新化地區基礎建設與智慧城市推動多項議題提出質詢,強調「地方建設與智慧治理應同步前進,讓市民看見改變與便利」。
余柷青指出,智慧科學大道三段(高鐵下道路)長期由新化區公所管理,因人力與經費有限,常以臨時修補方式維持路面品質,難以從根本改善,經質詢後,工務局長 陳世仁允諾將該路段納入115年路平專案,並研議移交管理權責,期望讓道路品質與維護效率全面提升。
此外,余柷青也提到,新化風情小鎮計畫推動後,新化市區建設逐步到位,但都市計畫用地「廣停6」(位於中興路720巷、新化國中旁)遭民眾占用與汽車濫停,導致空間閒置浪費;建議市府應結合風情小鎮計畫,打造入口意象、完善步道與停車空間,讓都市計畫發揮最大效益。
針對地方關心的新化衛福園區,該工程已於今(114)年10月2日以2.1億元正式決標,舊果菜市場預計在明年春節前完成拆除,施工期約1.5至2年;余柷青建請工務局務必提醒周邊居民注意施工安全,並期待新園區啟用後成為新化地區的新亮點。
最後,余柷青關心市府SOA城市數據交換整合平台的效益,目前僅少數局處使用,建議研考會應加強推廣,並與中央T-Road系統串接,讓跨局處資料整合更順暢,「智慧城市不該只是口號,應成為行政效率與民眾便利的橋樑」。
臺南市重視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每年7月開放方案申請7校259名親師投入陪伴

蓮潭國中小雙特方案學生上台發表自己的創作,建立自信。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在校園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特別的孩子:他們在智識能力上表現優異,在社交互動上卻屢屢受挫;或是精力充沛、難以靜坐,在某些領域卻展現過人天賦。這些同時擁有「資賦優異」與「身心障礙」特質的孩子,被稱為「雙重特殊需求學生」(twice-exceptional,簡稱2e,以下稱「雙特生」)。目前臺南市共有10位雙特生,雖人數不多,但市府對其關注與支持毫不減少。113學年度共7所學校辦理親師研習與專業培訓,共有259名教師及家長參加;另有5校申請雙特教育方案計畫,補助經費達25萬元,共有13位學生參與、12位老師投入指導,可謂細緻教學。
市長黃偉哲表示,校園中的每位孩子都有獨特的樣貌,呈現不同的學習特質與風格,共同交織出多元豐富的學習氛圍。雙特生兼具優異潛能與學習障礙,更需要兼顧潛能開發與障礙支持的個別化教育與輔導,才能在認知、情感與社會適應上獲得全面發展,並在多元環境中建立自信。臺南市自111學年度起積極推動雙特生支持服務,鼓勵各國中小提出申請雙特方案,透過差異化教學為學生量身打造專屬教案,協助他們在適性支持下穩健成長。截至114學年度,已有17名雙特生受惠。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雙特生在創造力、邏輯思維或藝術表現等領域展現出色潛能,但同時也面臨學習或適應上的挑戰。雙特方案核心精神在於發展雙特生優勢潛能,並協助克服困難,例如蓮潭國中小「美力展能-創作夢奇地」方案協助自閉症的學生透過藝術課程,激發創造力與思考力,並將情感投射於作品中;永福國小「以數學研究發展雙特優勢並融入良師典範與同儕扶持」方案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不同特質的學生,不僅在小組中形成支持系統,各自發揮長處,也學會理解並接納自己與他人的差異,透過數學的研究,把情緒管理、壓力處理、人際合作的議題融入,展現適性引導下多元揚才的成果。
歸仁國中教師林秀菁表示,一位具藝術天賦同時面臨學習障礙的學生,長期陷於挫折與自卑,透過科技輔具克服書寫困難,並結合專業師資的協助,逐步激發出對藝術創作的濃厚興趣與學習動能,在特殊生才藝競賽中脫穎而出,更於國中會考中取得寫作四級分的優異成績。林老師認為,透過雙特方案爭取到的資源的確能為學生量身打造合適的學習鷹架。
資優中心補充,教育局於每年7月受理各校「雙特方案」申請,家長可先與學校輔導室聯繫討論,為家中的雙特生提出相關需求。本(114)學年度,資優中心也將持續辦理雙特方案研習,並邀請學者與實務教師分享經驗。誠摯歡迎教師、家長及教育專業人員踴躍參與,共同建構完善的支持系統,攜手打造適性揚才的學習環境。
2025虎頭埤水與綠泳渡虎頭埤報名倒數

虎頭埤風景區休憩活動的場域。(記者蔡金旺攝)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南臺灣唯一水陸雙鐵體驗「2025虎頭埤水與綠-泳渡虎頭埤」即將於11月2日熱血登場,目前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將於10月15日截止,提醒全臺挑戰勇者們快報名參與這場長泳盛事,一起挑戰全台灣第一水庫。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虎頭埤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歷史底蘊,是臺灣第一座水庫,其生態環境獨具風貌、自成一格,是市民休閒與遊客探訪的熱門景點,也是十分適合推廣水域休憩活動的場域。近年感謝中央經費持續挹注,將虎頭埤園區環境再優化升級,如廣受親子好評的全齡式地景遊憩區、東岸探索露營區及雨豆樹廣場、三粒亭、親子環教生態館等建設,打造遊憩新亮點,也期盼透過舉辦泳渡虎頭埤大型年度盛事,讓更多遊客體驗虎頭埤的湖光山色美景與歷史文化魅力。
觀光旅遊局長林國華表示,本次活動除了歡迎泳者們繼續來泳抱虎頭埤水域外,今年也特地開放「路跑項目」以及「水陸雙鐵體驗」,無論是在虎頭埤波光瀲灩中的湖面上暢泳、抑或在高低起伏的環埤步道環境中考驗心肺極限,在這活動期間,都能為自己找到最合適的挑戰。此外,今年特別安排擔任領航吉祥物的「魚頭君」來陪伴泳者們一同征服湖面波光,活動現場更設有特色市集與補給站,更提供多項貼心服務如個人成績晶片紀錄、市集優惠券、客製化旅遊遊程建議與手環專屬優惠,可在新化多家合作店家內折抵使用,包括泰香餅舖、成功醬油、瓜瓜園、老街168民宿等,優惠十分超值,請不要錯過。
觀旅局提醒,由於活動先前報名反應熱烈,原定報名截止日期結束後,還有朋友們在網路希望延長報名,為了滿足大眾期待,決定繼續開放所剩無幾的名額,請之前錯過報名機會的朋友們把握最後報名時間儘快報名,以免向隅!活動報名及店家專屬優惠資訊請關注「2025虎頭埤水與綠─泳渡虎頭埤」活動臉書,也歡迎透過line專人服務洽詢遊程安排及景點優惠諮詢。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發布烤肉新風味清脆筍用玉米健康上桌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中秋節即將來臨,家家戶戶忙著採購食材、準備烤肉,在煙火氣與歡笑聲中迎接團聚時光。
農業部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特別推薦一款兼具健康與美味的時令食材-筍用玉米(baby corn),不僅口感清脆、低熱量、高纖維,還富含維生素A、B1、B2以及鐵與鈣等礦物質,是平衡烤肉油膩感、增添爽口層次的理想選擇。
臺南場表示,市面上的筍用玉米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為專門育成的筍用品種,花絲多呈淡紅色,因此又被俗稱為「紅鬚筍用玉米」;另一類則來自一般食用玉米,為了讓上方的主要果穗能夠飽滿發育,農民會適時摘取下方的第二果穗作為筍用玉米,這類玉米的花絲大多為綠白色。無論品種差異如何,筍用玉米的爽脆口感與淡雅甜味,都是餐桌上的好搭配。
臺南場指出,筍用玉米是玉米在吐絲授粉前採收的幼嫩果穗,因外形酷似竹筍而得名說明,最佳採收時間是在果穗的花絲剛從苞葉中露出後2至3日,這時候的玉米尚未發育完全,保有最嫩的質地。剝開苞葉後,果穗長度約10至11公分、直徑約1.2至1.5公分、重量約8至10公克,且整體呈現細緻的長筒狀,為品質最佳的標準型態。購買時建議選擇仍保留苞葉的筍用玉米,並觀察苞葉是否鮮綠無蟲蛀、花絲新鮮未乾枯、籽粒尚未明顯鼓起,這些都是判斷新鮮與否的關鍵指標。
購買後若尚未食用,應立即冷藏保存,並於1至2週內食用完畢,以維持脆嫩口感與甜味。如果購買的是已剝除外殼的筍用玉米,建議以保鮮膜包覆或放入保鮮盒中密封冷藏,避免水分流失,確保品質不變。筍用玉米在保存不當時容易失水乾癟,不僅影響口感,也會降低營養價值。
臺南場進一步表示,除了燒烤外,筍用玉米亦適合用於快炒、清燙、涼拌等料理方式,無論是作為主食配菜,或搭配肉類食材入鍋同煮,都能呈現爽口不膩的風味特色,是餐桌上兼具健康與美味的優質蔬菜。同時請消費者選購時可認明具有產銷履歷標章的筍用玉米,不僅食得安心,也能支持臺灣在地農民的用心栽培。
台南市議員余柷青關心治安與青少年犯罪呼籲警局積極盤點治安死角防堵詐欺與隨機犯罪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議員余柷青在市議會警察局業務報告中,針對近期社會治安事件提出多項建言,強調應從「防堵犯罪源頭」與「提升社會安全」兩方面並行,讓市民安心。
余柷青指出,近年公共場域偷拍案件頻傳,呼籲警察局全面盤點治安死角,並依權責裝設監視器,避免惡意偷拍者有機可乘,還給民眾安全的公共空間。
針對青少年犯罪,余柷青更表達強烈關切。根據警局業務報告顯示,114年至今青少年觸法案件中,竟有近65%涉及詐騙,且數據逐年攀升(111年19%、112年22%、113年34%),已成為比例最高的犯罪型態。她呼籲警方未來應強化「識詐」教育,不僅僅是防止民眾受騙,更要如同拒毒、遠離暴力般,讓青少年懂得拒絕誘惑,避免淪為詐騙集團的幫手。同時建議跨局處整合,結合教育局與社會局,針對家庭結構問題與弱勢背景,給予更多支持與輔導。
此外,針對社會上層出不窮的隨機傷人事件,余柷青指出,近日「苗栗男子持刀隨機砍人」再度引發社會憂慮,令人聯想到過去鄭捷捷運殺人、新北三峽汽車衝撞攻擊事件。她建議警察局應建立通報後的SOP,以降低遺憾發生,並加強隨機巡邏警力,發揮嚇阻效果。
台南市議員余柷青特別提醒,網路、新聞與影劇中的暴力模仿效應不可忽視,警局應強化網路巡邏與宣導,避免青少年受不當影響。對於特定高風險犯罪者,更應整合觀護人資源,並由警察局主動向中央爭取協助,落實約束與關懷。
台南市議員余柷青台南善心伸援手號召送暖花蓮災區

台南市議員余柷青台南善心伸援手號召送暖花蓮災區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於9月23日發生溢流事件,下游光復鄉多處因洪水與泥沙淹沒,造成嚴重災損與人員傷亡,地方復原工作刻不容緩。台南市議員余柷青聞訊後,立即號召台南在地善心人士共同響應救災行動,昨(6)日特別安排運水車駛往花蓮災區,提供災民與投入災區的「鏟子超人」們有乾淨的水源可以使用,為第一線人員補充能量、注入溫暖。
余柷青表示,憶起同年7月丹納絲颱風重創台南溪北地區與嘉義,許多民宅與農田受損嚴重,當時全台各地的援助與關懷都讓台南人倍感溫暖,此次看到花蓮地區災情慘重,許多志工日夜賑災、雙手滿是泥濘,令人心疼。雖然台南與花蓮相隔遙遠,但台灣人彼此間的關懷與力量沒有距離,希望藉由實際行動,讓災民與救災人員都能感受到支持與溫暖。
余柷青感謝台南眾多企業與志工自發響應,人力支援、捐助物資、協助車輛調度,展現「台南人做伙挺花蓮」的精神,災後重建漫長,仍將持續關注後續需求,期盼各界共同攜手,幫助災區早日恢復家園。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小小領騎員出發探索官田綠色寶庫

大合照烏山頭旅客服務中心。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交通部觀光署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特別結合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臺南市環保局、官田國小與吉貝耍國小共同舉辦「2025小小領騎員 單車悠遊菱波官田」活動。此次活動邀請兩校六年級學生騎乘「菱波官田」自行車路線,深入體驗官田地區豐富的生態資源與人文風情,同時結合臺南市環保局環境教育活動,帶領學生到去年5月剛取得環教設施場所認證的烏山頭水庫環境教育園區,透過環境教育課程學習,讓學生能更了解烏山頭水利遺跡,和嘉南平原水資源運用。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處長許主龍表示,今年的活動特別與臺南市環保局及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攜手合作,讓即將畢業的學生們騎乘菱波官田自行車路線,沿途欣賞翠綠稻田的田園風光,以及正值採收期的菱角田美景,希望在騎行中能讓學童更加親近自然、認識家鄉、感受在地風貌,也期望透過環境教育寓教於樂的方式,啟發孩子們對環境永續的關懷與行動力。
本次活動從官田遊客中心出發,沿途經過嘉南農田水利會分歧工作站,由41位師生組成的隊伍,在西拉雅管理處秘書陳美靜、農業部農田水利署嘉南管理處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分處主任邱寰一、官田國小校長陳慶林、吉貝耍國小校長林志宏的共同帶領下,展開一場結合自然與人文的單車之旅。隊伍先後於八田與一紀念園區及烏山頭水庫停留,透過專業導覽深入了解嘉南大圳的歷史意義,並參與環境教育課程,學習水庫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為了確保活動的安全,西拉雅管理處也邀請捷安特永丞單車生活館協助,教導學生們正確的騎乘姿勢、交通安全知識及緊急狀況應變技能,透過專業教練的指導,小小領騎員們將學習到正確的騎乘姿勢及交通安全知識。本次活動融合在地文化、歷史記憶與自然風光,不僅鍛鍊學童體能,也加深對官田特色風貌的認識與情感連結。這趟旅程讓孩子們體會先人智慧,激發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與自豪,為畢業留下深具意義的回憶。
透過本次活動,管理處希望孩子們從小培養愛護環境的觀念,並建立對在地文化的認同感,同時藉由單車騎乘的體驗,讓孩子們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強健體魄。未來期盼學生們能延續這份熱情,以多元視角發掘並分享更多屬於官田的故事,並讓更多人看見官田的魅力,一同為地方的永續發展努力、為守護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
慈心基金會偕里仁誠食市集舉辦小米狂熱特展

「小米狂熱」特展以花東地區原住民部落常見的11種傳統作物為主(圖為布農豆)。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了讓更多民眾深入認識和體驗原民傳統作物,慈心基金會於新北市汐止區里仁誠食市集,即日起舉辦「小米狂熱」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2026年3月22日,內容不僅呈現原民傳統作物的歷史與文化,更介紹各種作物的營養價值及5道食譜。同時展售花東地區的糯小米、紅藜、黑豆等,以及使用花東地區原料開發的玉米爆爆、滸苔蘇打餅、紫米八寶粥、黑豆天貝等特色產品,邀請大眾品嚐化身不同樣貌的花東地區雜糧作物,感受部落世代傳承的生命力與文化價值。
在原住民族的祭典中,小米不僅僅是重要的主食,更是世代傳承的情感記憶與信仰。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深耕花東地區多年,從保種復耕的角度,與原住民朋友共同守護傳統作物「小米」的基因多樣性,落實藏種於民,也提升臺灣糧食安全。由於種植小米需要大量的人力,隨著部落人口老化、年輕族群外流,這些五顏六色、穗型各異的部落小米,就在ina、tina(阿美族與布農族對婦女的稱呼)的堅持下,保留了世代傳承的種子,不但守護了部落小米的記憶,也間接豐富了臺灣作物的基因多樣性,為糧食安全提供了關鍵資源。(延伸閱讀:讓小米田成為部落最美的風景)
「小米狂熱」特展以花東地區原住民部落常見的小米、樹豆、紅藜、油芒、高粱等11種傳統作物為主,對於多數民眾可能感覺陌生,但是它們卻是部落重要的糧食文化,展覽內容逐一介紹這些傳統作物在原民文化中,令人意想不到的重要角色。例如高梁,其實不同於用來製酒的金門高梁,魯凱族、排灣族則是用來製作成糕點或湯圓;其實紅藜,有著黃、橘、紅、粉,似彩虹般的果實,不但是營養豐富的超級食物,更是釀造出名聞遐邇小米酒的酒母;特別是小米,更是與原民祭儀密不可分、帶有神聖象徵的主食,連結天地、祖靈、原民之間的情感與信仰。
為了鼓勵民眾在日常飲食中實踐支持原民作物與文化,「小米狂熱」展場也公開5道輕鬆簡易的創意食譜,同時展售13項花東地區原料開發的特色產品,包含:台灣糯小米、台灣紅藜、台灣黑豆,以及添加紅藜製作的滸苔蘇打餅、使用花東部落非基改玉米製作的玉米爆爆,還有使用花東黑豆製作的紫米八寶粥、黑豆天貝、優蛋白滴積精、優蛋白黑豆豆皮、有機黑豆茶包、全豆黑豆乳、黑豆漿等等產品。花東部落的食農文化需要我們共同守護,當小米、紅藜回到平日常見的餐桌,部落的孩子們才得以在傳統的滋味裡,接軌文化記憶。展覽現場里仁誠食市集特別在10月23日前舉辦特色商品優惠活動,歡迎大眾嚐鮮體驗,以實際行動支持原民傳統作物永續傳承。
2025 City Link農村派對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熱鬧登場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主辦「2025 City Link農村派對」農村生活文化市集,10月12日(星期日)上午11時至晚間7時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登場,超過40個南臺灣特色物產及文化相關產品攤位,本次市集也推出消費滿300元換取50元折價券限量優惠,活動免費入場,適合攜家帶眷前往體驗,邀請民眾踴躍參加。
活動以「南有故事,城有迴響」為主題,邀集來自臺南、高雄、屏東、澎湖、金門40組的農村團體,帶來極具特色的文化及好物販售,匯聚在地農產、手作工藝、常民技藝與鄉土飲食,展現生產的多元樣貌與生活的真實溫度,期望讓南方土地的智慧、情感與價值,在城市中被看見、被聽見。現場規劃七大分區,分別為「魅力農遊」、「南方拾光」、「初見黑金」、「青禾之間」、「好客埕席」、「農藝DIY」、「成果展示區」,每一分區都有相對應的主題成果及商品好物,蘊含著農村夥伴的生活與熱情。
除了市集展售,更安排多元表演與互動體驗,由「關廟東勢旺萊寶貝」阿公阿嬤宋江陣揭開序幕,「CornerStyle 街角風情」樂團帶來音樂演出。此外,農藝DIY體驗活動包含排灣族農村童玩、金門高粱掃把、臺南黑米飯糰、竹編與絹印袋等,適合親子共同參與,體驗農村工藝之美與食農之樂。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副分署長祝瑞敏表示,這場派對是一場產業與文化的饗宴,讓民眾感受農村的深度與人情味,也可進一步理解農村文化的價值與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