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筍農澆灌有益微生物。(記者蔡金旺攝)

筍農運用土壤改善促進烏殼綠竹筍快速生長。(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為提高筍農種植的烏殼綠竹筍生長,同時兼顧生態保育,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攜手輔導筍農友善栽培技術,,不僅提高竹筍產量與品質,。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長陳昱初說明,臺南農改場配合「嘉義地區諸羅樹蛙友善農法規範建立與推廣」計畫,協助推動「烏殼綠竹筍友善農法」及「友善諸羅樹蛙棲地管理方法」,鼓勵筍農朝友善或有機耕作,降低農藥與除草劑對環境的干擾,不僅維持竹筍產業及竹林,諸羅樹蛙的棲息環境與族群亦可獲得保障。
臺南農改場輔導農友,採用烏殼綠竹筍整合性綜合防治,並根據田區土壤檢測結果調整施肥量,配合栽培技術改善,竹筍產量提升23.3%。經由蛙趣自然生態顧問公司調查,示範田區諸羅樹蛙族數量多,不僅提高烏殼綠竹筍產量,同時兼顧諸羅樹蛙生育與繁殖環境。
臺南農改場與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攜手輔導友善耕作農友,提升友善栽培烏殼綠竹筍產量與品質,更營造野生動物棲地,生態更多樣性,這也見證了筍農堅持推廣友善耕作信念、推動低碳環保及環境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