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鑒於臺南市登革熱疫情嚴峻,臺南市政府與及疾病管制署預定今(13)日下午3點將針對:仁德區、東區、永康區、北區等區域發布細胞廣播一則,內容為「您所在區域有本土登革熱疫情,請做好防蚊措施,主動清除室內外積水容器,定期巡檢,有發燒、頭痛、關節痛、紅疹等,請儘速就醫接受快篩。臺南市政府、疾管署關心您。疾管署1922」,藉此籲請上述區域民眾注意防蚊措施,加強巡視家戶內外環境,澈底清除孳生源,倘出現疑似症狀應即時就醫,以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蘇世斌主任再次提醒,因人口移動迅速,各區民眾皆要提高警覺加強自身防蚊措施,盡量穿著淺色長袖長褲,並適時使用經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劑,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症狀應立即就醫。防治中心持續設置擴大採檢站,7月13日至7月16日地點位於成功里活動中心(仁德區成功里保華路245號),服務時間早上8:30至11:30;下午2:00至5:00。永康區7月13日擴採站地點位於崑山里活動中心(永康區崑山街222巷11號),服務時間早上8:30至11:30;下午2:00至晚上8:00,即時為市民提供便捷的採檢服務。另臺南市37區衛生所及全市近400家登革熱NS1快篩合約院所皆有提供採檢服務,請有疑似登革熱症狀且有上述登革熱流行區域活動史的市民應儘速主動前往接受篩檢。
呼籲民眾即刻巡查及清除家戶內外積水容器,為了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動員孳清刻不容緩,全民落實「巡、倒、清、刷」,共同守護臺南健康家園。本市登革熱NS1快篩合約院所相關資訊請參閱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網頁https://gov.tw/zv9或06-3366366防疫專線。
臺南市長黃偉哲為健全都市公共建設、減少地表雨水逕流,並進一步改善排水系統,持續規劃建置雨水下水道系統,截至110年為止,臺南已建置約735公里雨水下水道,累積建置長度為全臺第一,目前也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改善經費辦理「臺南市楠西區雨水下水道系統檢討規劃」。
水利局說明,楠西區都市計畫區雨水下水道系統規劃報告,於民國65年由前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完成,迄今已逾46年,隨著都市發展迅速及短延時強降雨氣候現象等因素,致使地表入滲量減少而造成逕流增加,且因東側山區之地表逕流直接排往市區,導致市區部份地區仍有積淹水情事發生。
經檢視,目前楠西區雨水下水道已施作總長度約為2,200公尺,實施率約為59.6%,依原規劃設計的標準,採1年發生1次的降雨事件進行設計(重現期距1年),然因近年都市計畫已多次通盤檢討或重製,且多年的建設,造成地形地物已有改變,因此,市府向內政部營建署爭取450萬經費並委由專業顧問公司辦理楠西區雨水下水道系統檢討規劃,針對雨水下水道系統作全盤之調查、檢討與分析。
此外,本規劃案將一併辦理雨水下水道縱走檢視作業,檢視雨水下水道淤積、破損、地下管線附掛及穿越等情形,作為後續維護管理、清淤、管線遷移及修繕之依據,除可維持排水功能外,並可延長雨水下水道使用年限,減少災害發生之機率,並維護都市環境衛生。本規劃案預計113年完成檢討規劃,依據5年重現期距保護標準進行雨水下水道水理檢討及分析,將針對排水能力不足之區域進行改善或增設分流雨水下水道,並研擬相關排水系統改善計畫及分期實施計畫等,俟規劃內容完成後,市府將持續向中央單位爭取辦理雨水下水道改善或新建經費,以期有效提升楠西區都市計畫區內周邊防洪排水能力,以減緩改善淹水問題。
市長黃偉哲最後表示,臺南市雨水下水道去年底施作長度已達733公里,除積極興建雨水下水道外,市府每年也編列經費辦理雨水下水道清淤及維護工作,除釐清雨水下水道系統實際情形,也能了解積淹水成因所在,更可發現危及通水斷面淤積與箱涵破損狀況,據以清疏並強化雨水下水道箱涵結構,改善淹水問題外,同時提昇道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