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穗梗罹患稻熱病之病徵。(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水稻邁入孕穗期,早植水稻已陸續抽穗,梅雨季將至,氣候不穩定,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落實穗稻熱病防治,於抽穗前三至五天施藥完成預防性防治工作,確保收成之產量。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說明,穗稻熱病主要發生於穗頸、枝梗及穀粒等部位,穗稻熱病感染發生於水稻抽穗時,穗頸部罹患稻熱病初期患部呈淡褐色或暗褐色,以致組織壞死養分不能送達,影響整穗發育,並自罹病部位彎曲,而形成俗稱的「吊穗」或「吊狗」現象;枝梗受到感染時,則受感染枝梗位置罹病後乾枯;穀粒受感染時,病斑則呈暗灰色或白色,發病嚴重時穀粒無法充實或不稔,俗稱「空包彈」,造成產量損失或品質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