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交通新聞

新市地區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公開說明會臺南市政府交通局將民眾意見納入考量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交通局今(12)日辦理新市地區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公開說明會,說明規劃內容,並邀請立法委員、議員、里長等相關單位及民眾參與,經交通局評估,新市區鐵路採高架改建較為可行,而會中民眾所提建議,也將納入規劃考量。
交通局長王銘德表示,伴隨南科發展帶動周邊都市擴展,新市地區平交道往來車輛之延滯問題日益顯著,為解決車輛行經平交道停等問題,及縫合鐵路兩側都市發展,市長指示交通局儘速研擬改善方案。
交通局副局長熊萬銀指出,本次說明會承蒙地方熱烈參與及提供許多寶貴建議,將納入規劃考量,後續交通局亦將配合臺鐵公司審查修正報告書,待取得共識及行政作業完備後,將提送交通部審議,並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後續如中央核定可行性研究,將由交通部鐵道局辦理綜合規劃、設計及施工。
交通局表示,專業規劃團隊依據「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作業要點」,針對工程技術、交通改善、經濟效益、財務等面向進行分析評估,新市區鐵路採高架改建較為可行,高架路段南端起自高鐵橋下,北至南科站南側恢復平面,沿線可消除5處平交道及1處車行涵洞,另因現有新市車站位於鐵路高架化爬升路段,須配合將新市車站北移約2公里,新市站新址及原址周邊將配合調整土地用途及分區,總經費初估142.37億元。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攜手台灣高鐵公司邀請脆弱家庭兒少暢遊動物園幸福出發

臺南市政府社會局攜手台灣高鐵公司邀請脆弱家庭兒少暢遊動物園幸福出發。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為落實兒童權利公約提倡兒童正當休閒權,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南區、安平區社福中心於今(11)日辦理「親子大步走─知性之旅」戶外親子活動,邀請社工服務的家庭共90人參與,活動由台灣高鐵公司、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北市立動物園、臺北巿議員簡舒培、臺南市小腳印關懷協會藝人王瞳及王燦等熱情贊助高鐵車票、動物園門票及餐食,促成此次活動,社會局盧禹璁局長特代表黃偉哲市長頒贈感謝狀予這些善心團體及人士,感謝其善行義舉。
黃偉哲市長強調,為實踐兒童權利公約,特別在暑假期間推動戶外與大自然的活動,增進家庭親子互動。他理解孩子渴望與家長共度時光的重要性,呼籲家長撥出時間與孩子一同旅遊,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不僅可以增加情感的投資,也能累積更多幸福感,對於處於困境的家庭和孩子,將帶來正面的影響。黃市長期待公私協力更進一步,希望更多有愛心的企業或團體參與,共同支持這些脆弱家庭,使臺南成為一個幸福的城巿。
第一次搭乘高鐵的小婷(化名)興奮表示,昨天晚上開心到睡不著,第一次搭高鐵,台灣高鐵時速最高300公里,但車內非常平穩舒適。參訪臺北巿動物園看到台灣黑熊和長頸鹿,都忍不住想抱抱他們。有媽媽陪伴和許多熱心人士的贊助,真的太開心了!」小婷的媽媽說,平時工作忙碌,這次社會局邀請她們參加,她考慮過放棄一天工資,但還是選擇陪伴小婷,因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看到小婷開心的笑容,一切都值得。她感謝社會局和善心人士的安排和支持。
社會局局長盧禹璁指出,多數脆弱家庭父母從事勞力工作,下班後疲累難有耐心及體力陪伴小孩,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照顧陪伴是雙向的,父母專心的陪伴孩子,亦可增加家庭溝通協調以及對家庭產生認同感。盧局長表示,臺南市設有12處社福中心,暑假期間辦理各項豐富的課程及館室活動一起守護兒少安臺南市南區灣裡市場基本設計說明會灣裡市場新風貌

臺南市仁德區萬代橋路面改善工程進行暫時封閉南側橋梁請人車改道

臺南市仁德區萬代橋路面改善工程進行 16日暫時封閉南側橋梁請人車改道。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仁德三爺溪萬代橋改建工程已經接近尾聲,橋梁改建工程已經完成,後續將進行路面改善工程,16日上午10點將封閉仁德往市區方向之南側橋樑,預計8月中旬完成。工務局呼籲人車遵從現場交維人員指引,改走新建完成的北側橋樑。
三爺溪排洪功能受萬代橋橋墩影響,仁德區長年遇豪大雨即淹水,居民苦不堪言。臺南市府為解決問題,致力推動三爺溪整治工作,斥資約4.13億元進行三爺溪排水整治計畫,2020年發包萬代橋改建工程迄今已完成第二階段的橋梁改建工程。臺南市工務局指出,為減少河道阻礙,萬代橋改建工法不設橋墩以增加排水斷面及增加河道深度,並增加橋面長度及寬度,完工後將明顯改善排水情形,將進行萬代橋路面改善工程,全部工程預計明年初完工。

113年大台南小黃公車11條新路線完成業者評選 預計第4季陸續上線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市備受好評的小黃公車持續擴大服務範圍,交通局日前完成第五期11條小黃公車新路線評選作業,服務版圖擴及至新化、後壁、新營、麻豆、下營、鹽水、安南等地區,業者籌備後力拼113年第4季陸續上線,溪北地區小黃公車也將補上最後一塊拼圖,達成「溪北地區區區有小黃公車」服務。
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小黃公車已成為鄉村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自108年推動以來,目前全市已有31條路線,涵蓋20個行政區,累計已服務超過20萬人次,每月使用量也屢創新高突破8,000人次,無論長者就醫、孩童就學、居民日常生活採買等都十分便利,因此要求交通局持續擴大此一暖心服務。
南市交通局長王銘德表示,市民的「敲碗」市府聽到了,過去小黃公車多行駛於傳統山區和海線偏鄉,此次則著重在平原散村地區,規劃11條路線深入後壁、鹽水、新營、麻豆、下營、新化、安南區等地,都是首次有小黃公車駛入。此外,原已有小黃公車服務的西港、七股、佳里、六甲、柳營、東山及官田,也將有更多路線投入服務。
王銘德局長說,本批規劃路線全數上線後,台南小黃公車共計有42條路線,擴及27個行政區,且溪北地區將達成「區區都有小黃公車」,搭配既有公車路線,串起各地綿密公共運輸服務。
王銘德局長指出,小黃公車是在地化的服務,每條路線都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需求規劃。例如本次新化區「綠13」、「綠14」,連結新化轉運站,也都在台南醫院新化分院設置預約站牌,後壁區的「黃21」、「黃22」則是連絡新營總站和柳營奇美醫院,都是提供就醫服務的路線。
王銘德局長進一步說明,有些路線原有傳統公車服務,但班次不多,搭乘人數較少,這次一併將全部或部分離峰班次轉型小黃公車行駛,例如下營區的「黃5」、「黃20」,新營鹽水地區的「棕2」、「棕3-1」、佳里七股安南區的「藍25」等,調整為小黃公車不但節省公帑,還可在站牌一公里內依需求時間點預約搭乘,比傳統公車更加方便。
王銘德局長強調,小黃公車同時也跨域與不同單位協力合作,例如本次新闢的「藍30」線,在西港「大竹林」、「永樂里活動中心」、七股「竹港德安宮」結合健保署的醫療巡迴服務據點設站,另官田區的「橘10-1」則是結合渡拔國小的通學需求,還行經「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將成為一條富有教育場域意義的公共運輸路線。
臺南市公共運輸處處長吳俁之表示,全新的11條路線日前已完成評選營運業者,未來將分別由「成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台一大車隊旗下)」及「皇冠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中華衛星大車隊)」負責營運,目前正辦理路線上線營運籌備事宜,預訂113年第四季起陸續上線。
處長吳俁之說明,本次規劃的小黃公車服務方式都與過去相同,固定班次比照一般公車,可在站牌處候車,另預約服務須2人以上共乘,最遲在搭車前1日下午5點前,電話進線或利用「大台南公車APP」內小黃公車專區預約功能,可預約每日早上6點到晚上10點的時段。另預約地點不限在站牌處,只要站牌距離1公里內均可到府接送,是鄉親最便利的搭車方式。

台南市政府交通局大臺南交通教育主題館113年兒童交通安全夏令營開跑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政府交通局將舉辦「大台南交通教育主題館113年兒童交通安全夏令營」,再次邀請小朋友們與超人氣卡通「救援小英雄波力」中的救援小隊合力闖關,透過寓教於樂的趣味遊戲,培養孩童正確用路習慣,守護自身交通安全,大台南交通教育主題館也將於活動期間,以波力卡通人物布置,開放家長帶小朋友到現場拍照,歡迎大家一同前往參觀。
市長黃偉哲表示,今年為台南400,各系列活動已陸續推出,尤其目前正逢暑假期間,本市的人潮、車潮越來越多,為了加強民眾的交通安全意識、提升大眾行的安全,市府交通局持續再次辦理113年度兒童交通安全夏令營,希望透過人氣卡通英雄的帶領,加深小朋友對交通安全的認識,也將請家長們一同學習交通安全知識,培養正確的道路安全觀念。
局長王銘德指出,大台南交通教育主題館「兒童交通安全夏令營」從7月27日起共規劃六梯次舉行,7月27日、8月10日、8月25日三天的上、下午各一梯次,每梯次活動報名時間分別陸續於7月15日、7月29日、8月12日(星期一)上午10時於交通局「運轉台南好交通」臉書粉絲專頁開放表單連結報名,每場限額60名小朋友,每位家長最多可幫2位小朋友報名;因活動規劃內容,將開放4歲以上小朋友參加,報名採實名制,需要正確登錄每位小朋友的身分證資料才算報名完成。
局長王銘德表示,在今年度兒童交通安全夏令營活動中,小朋友不僅可以在交通教育主題館打造的波力救援小隊場景中化身救援小英雄,將與波力一起體驗各種交通知識大挑戰,安寶、羅伊和赫利還會隨機出現在不同場次與大家一起互動,每個參與活動的小朋友都將獲得闖關護照,今年度還結合特色夜市小遊戲讓大家同樂,只要完成護照上的所有關卡挑戰,集滿印章後即可獲得專屬於台南400小禮物。
交通局表示,首2梯次報名表單將於7月15日正式開放,詳細報名訊息可關注「運轉台南好交通」臉書粉絲專頁,在8月25日活動結束前,波力卡通場景都將常設於大台南交通教育主題館,家長可以透過交通教育主題館預約帶小朋友到現場參觀並體驗主題館相關設施,讓小朋友們將正確的交通安全觀念帶回家,時時守護自身交通安全。

大台南公車APP改版地圖版路線彈出式提醒功能即起上線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大台南公車APP查詢服務再升級,即日起推出更為直觀的「地圖版路線查詢」,並新增每條路線的即時「彈出式營運訊息提醒」,再結合日前上路的「智慧等車」功能,貼心又方便,民眾可趕緊下載更新搶先體驗。
南市交通局長王銘德表示,市長黃偉哲積極推動智慧城市,交通局也運用智慧技術結合公車服務,台南市是全國最早發展公車動態資訊系統的城市之一,自93年上線已超過20年,從早期電話語音、網頁查詢,到101年推出「大台南公車」APP,迄今已超過百萬次下載,查詢量達6.2億筆,可謂台南公車族必備「搭車神器」。
局長王銘德指出,大台南公車App不斷依民眾需求優化,本次改版最重要的新功能「地圖版路線查詢」,直接在地圖上標示路線站位,民眾透過手機定位,就可以在地圖上看到附近站牌、公車即時位置、行駛路徑、車牌號碼、預估到站時間等資訊,直觀方便,對外地遊客也更加友善。
「彈出式營運訊息提醒」則是因應路況多變,偶有臨時施工無法停靠或改道等情況,在本次改版加入各路線的彈出式視窗,凡是時刻表異動、交通管制公告及路線營運調整等,都會在路線頁面跳出醒目提示,方便民眾提早了解因應。
局長王銘德強調,大台南公車動態資訊一向走在前端,例如105年就已在每個站牌設置獨自的QR code「虛擬智慧站牌」,日前也延伸應用在「智慧等車」功能上,上線短短2週已有超過5萬人次使用。
又如110年搭配小黃公車上路開發「小黃公車專區」,將小黃公車的動態資訊、預約訂車、車上剩餘座位整合,在同一個App內完成操作,都是交通局分析民眾搭車體驗,利用資訊技術發想,讓乘客的大小需求可以獲得解決。
公共運輸處長吳俁之指出,上述新功能包括智慧等車、地圖版路線查詢、彈出式營運訊息提醒等,即日起都已在iOS和Android版的App可以使用,請民眾認明市府官方「大台南公車」App前往下載更新,即可體驗最新版本的方便功能。

臺南市黃偉哲視察學甲羊稠厝滯洪池擴建抽水平臺工程盼超前部署提升防汛整備成效

臺南市黃偉哲視察學甲羊稠厝滯洪池擴建抽水平臺工程盼超前部署提升防汛整備成效。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極端降雨發生機率升高,臺南市長黃偉哲積極推動超前部署防災整備,引領臺南邁向韌性城市。今(13)日前往視察今年3月啟用的「學甲區羊稠厝滯洪池應急改善工程」,檢視抽水站防汛整備落實狀況,市議員謝舒凡與蔡秋蘭也到場參與關心。
市長黃偉哲表示,因應氣候變遷挑戰日漸嚴峻,不論是治水與防洪皆都需要超前部署,市府團隊也早已展開汛期整備作業,全面啟動防汛工作,今年3月學甲羊稠厝抽水站改善後,不但能增加排水的效率,同時也擴充滯洪池的蓄洪量,將可有效改善學甲三慶里之頂洲、紅茄萣、新芳等沿海社區易淹水狀況。
黃偉哲強調,市府未來也會持續精進強化雨水下水道建設、排水整治或是抽水設備改善,使大學甲區域不再受到淹水所苦,並積極與中央及民間單位合作,朝向兼具宜居與韌性之大臺南城市目標前進。
水利局表示,羊稠厝排水長度約2公里,流域面積約270公頃,涵蓋範圍包含學甲三慶里之頂洲、紅茄萣、新芳等聚落,保全居民約2,000人,而地方產業則以養殖漁業及農業為主要發展。有鑑於先天地勢低窪,為保障市民免於水患,市府主要透過治水對策進而採取排水護岸整建疏洪,並搭配設置滯洪池與抽水站來加速低地洩洪,此外,自101年完成羊稠厝抽水站3cms及1.3公頃滯洪池,且依循妥善操作及落實日常維護,達到有效改善沿海社區易淹水特性。
水利局說明,在氣候變遷挑戰之下,黃市長與市府團隊致力於推動臺南邁向韌性城市,並秉持著多一分準備便少一分災害之理念,積極向經濟部水利署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核定辦理「學甲區羊稠厝滯洪池應急改善工程」,全案業已於今(113)年3月完成正式啟用,總計投入經費為1,630萬元,以促使抽水量能之增加及蓄洪量兩項效能的提升,並藉由活化羊稠厝抽水站預留空間,增設應急抽水井(1,100m3)、調壓井及出流箱涵,完工後至多可達配置6組移動式抽水機進駐,最大排洪量達每秒3噸容量(目前已安裝每秒2.2噸容量),另亦透過降低池區呆水位,可額外再提供1.3萬噸預留蓄洪,以因應未來極端降雨事件變化,預期能將頂洲、紅茄萣、新芳等聚落淹水風險降至最低。

台南市永康區王行東路道路排水改善完工


黃偉哲盼解決當地積淹水困擾。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解決永康焚化廠前王行東路道路每逢豪大雨時常發生積淹水問題,台南市長黃偉哲要求市府團隊積極改善,該工程日前已經完工,黃偉哲市長今(6)日特別前往視察,感謝地方民眾體諒施工期間帶來的諸多不便,讓工程能於今年汛期前完成,在抽水站新建後,可望大幅改善永康焚化廠及永康科技工業園區周邊區域約25公頃之積淹水情形,保護人口數約為2,000人。
黃偉哲表示,該區域既有側溝通洪斷面不足,每逢豪大雨時常發生積淹水,嚴重影響交通及焚化廠清運作業,為解決問題,南市府環保局編列7,565萬元經費,並委由水利局代辦包括抽水站等相關工程,將來若發生強降雨,抽水站即可啟動,讓王行東路、永康工業區及永康焚化爐的廠區不再淹水,同時不影響垃圾清運及民眾通行。
黃偉哲強調,王行東路施工過程,對當地道路使用有些衝擊,感謝地方民眾體諒,讓工程順利於汛期來臨前順利完成,該抽水站新建後,將可大幅改善永康焚化廠及永康科技工業園區周邊區域約25公頃之積淹水情形,讓當地居民能減輕面臨積淹水之苦。
市府水利局說明,該項工程於永康焚化廠綠帶區間增設抽排水設施,包含抽水站1座、2台1CMS抽水機,並沿王行東路下方設置壓力管涵總長約291m(管徑1,200mm),及流出工與舌閥,以宣洩永康焚化廠及王行東路之逕流量至鹽水溪,解決區域遭遇豪大雨時發生積淹水之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其流出工程採用近自然工法,降低鋼筋、混凝土用量,以石籠、拋塊石工法取代,打造友善生態環境並兼顧河川防洪需求。
今日的視察行程,包括市議員林燕祝、林冠維、李鎮國、黃肇輝、楊中成、朱正軒等皆到場關心。

臺南市改善新東及頂安里淹水災害


黃偉哲視察後壁區下茄苳排水治水工程。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為改善後壁區新東及頂安里的淹水之患,臺南市長黃偉哲今(30)日赴後壁區視察「下茄苳排水治理工程第三期」,同時指示在汛期來臨前優先完成河道護岸通暢排水路,並要求水利局加速辦理台鐵以西下茄苳排水整體系統性改善,減輕周邊洪患影響,他期盼藉由持續區域治水改善工程,讓新東及頂安里地區民眾遠離淹水災害。市議員李宗翰、王宣貿、沈家鳳議員也都到場關心。
市長黃偉哲表示,107年0823颱風時,大水漫過堤防淹到村子裡,造成下茄苳與附近地方淹水,因此他上任後致力改善排水,目前「下茄苳排水治理工程第三期」工程進度68%,已超前進度,未來也將把周邊農路一併改善,不僅讓民眾好通行不再淹水,對地方發展也有很大幫助,希望未來颱風來臨時,可以保護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黃市長也特別感謝蔡英文總統、臺南的區域立法委員、水利署協助在中央通過前瞻預算,以及在地議員支持通過墊付款,讓水利局工程順利推動,也希望未來中央能夠持續支持臺南市的治水。
水利局表示,下茄苳排水的治理率已達8成,惟中游及上游局部區段尚未整治,目前的土堤防洪高度及渠寬明顯不足,往往易受八掌溪迴水影響及極端氣候強陣雨的雙重作用下,排水水位壅高溢淹釀災。107年0823豪雨期間因逢極端降雨事件,發生溢出堤頂及沿線聚落內水排水不及的淹水情事,危害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本次視察的下茄苳排水治理工程第三期,目前仍在施工中,工程範圍里程為5K+532~6K+043,右岸護岸整治長307公尺、左岸護岸整治長167公尺,總工程費5000萬元,工程項目包含:新建結構護岸、防洪牆及防汛道路各約972米,拓寬既有排水斷面,從原來排水斷面從10M拓寬為18M並提高堤頂高程,提升周邊防洪能力,治理完成後將達10年防護頻率及25年不溢堤之標準以降低沿岸居民淹水風險。
水利局補充,為提升治水成效,黃偉哲市長上任後積極向水利署爭工程經費改善,後壁區排水治理工程累計投入約8.52億元,逐年辦理後壁區下茄苳排水、後鎮排水引水道及菁寮排水等區域排水治理工程。南市府歷年陸續向中央爭取經費由下游往上游逐年逐段系統性整治下茄苳排水、改善通洪斷面不足情形,強化下茄苳排水的通洪能力,保護周邊新東、頂安社區,也保護周邊大片農田免於沖刷土壤流失影響農作收成。
另為能延續系統性治理下茄苳排水,南市府也將持續爭取經費治理下茄苳排水中游及上游段及周邊支流水系,做好防洪減災,讓地方遠離淹水之苦,建設臺南市成為一個宜居、樂活的幸福城市。

臺南市山上工業區串連南科路網獲內政部核定補助生活圈道路建設

臺南市山上工業區串連南科路網獲內政部核定補助生活圈道路建設。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大南方、大發展」是蔡英文總統提出,發展大南方科技廊帶作為南台灣發展計畫,南部科學園區更是半導體產業發展核心之一。台南市政府工務局爭取南科周遭的衛星工業區聯合發展,其中,位於南部科學園區東側的山上工業區對外聯絡道路,更攸關連接南科路廊,加值提升工業區服務機能與形象。為此,臺南市長黃偉哲積極爭取山上工業區「直達南科西拉雅道路新闢工程」及「嘉南大圳外環道(南138線-北外環)自行車線串聯」等2大工程,日前經內政部同意核定,納入111-116年度生活圈道路建設計畫補助,總經費近10億元,對推升南科路網發展及產業串連,效益甚大。
黃偉哲市長表示,山上工業區直達南科西拉雅大道聯絡道路完工後,可建構直截南科路廊,提昇對外便捷交通物流網,使聚落發展能與南科結合,用聚落帶動發展、用交通連結世界,加強推動南北均衡發展。
工務局表示,山上工業區位於南部科學園區東側,隔著國道3號,交通往來繞行不便,若能建構直截南科路廊,提升對外便捷交通物流網,有效結合南科,成為衛星工業區。本次通過山上工業區直達西拉雅大道(南152線)新闢工程,長度約2.9公里,總經費約9.72億元。
工務局指出,臺南都會區北外環道路東行已有自行車與人行道共線,其路線至南科聯絡道中止,為延伸北外環側車道並沿河岸防汛道路連接至南138線,亟需打通這最後一哩路。本次通過嘉南大圳外環道(新市南138線-北外環)自行車線串連工程,長度約670公尺,核定補助經費約3,250萬元。
山上工業區聯外道開通後,分攤市道178線及區道南140線交通,提升山上工業區及山上區聯外道路服務便利性,建構臺南科學園區及山上區之快捷路線。再者,嘉南大圳外環道自行車道打通後,串聯臺南都會區北外環自行車及嘉南大圳自行車道系統,展現鹽水溪河岸景觀風貌,結合健康休閒、自然生態,並追求節能減碳永續發展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