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區里新聞

臺南市大內區公所聯合地震防災教育暨初期疏散避難演練強化自救防災量能


大內區公所聯合地震防災教育後合影。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大內區公所於昨日上午結合南市政府消防局第四救災救護大隊、石林里自主防災社區志工,於大內區圖書館前廣場辦理「114年度地震防災教育暨初期疏散避難應變示範演練」,模擬臺南市中洲構造發生錯動,大內區發生達5強的強烈地震,大內區公所立即啟動自衛消防編組進行初期緊急避難疏散引導、災情通報彙整、建物安全防護、火災初期滅火及傷患緊急救護等,演出情境逼真,獲得各公所、圖書館及戶所等單位代表好評,並強化遇災時自救能量。
市長黃偉哲強調現行科技尚無法精確預測地震災害何時會發生,更無法阻止地震的發生,唯有提升自我自助自救應變能力,才是生命安全最大的保障,而經常辦理實地演練,更有助於提升基層第一線人員於地震來臨時應變能力,降低災害損傷。
大內區長陳俊達指出,居民以往認為大內區最典型災害類型是水災,但經由成功大學協力團隊進行地震災害潛勢分析,發現當臺南市中洲構造斷層發生錯動時,影響大內區建物有可能發生全倒半倒的災損情形,因此區公所配合國家防災日結合消防局四大隊辦理地震示範規模實兵演練,確保在災害來臨時,區級應變中心能有效快速運作,第一時間整合所屬各防災編組單位進行災害應變與復原重建,降低地震帶來的衝擊與傷害。
消防局第四大隊長蔡國保表示,此次演練動員山上、善化等消防分隊及大內義消分隊,出動各式消防救災車輛合計6車19人支援配合情境演練,期藉由演練強化消防人員地震救災能力。

楠西區照興社區及新營區姑爺社區通過農村再生計畫南市累計達108處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長黃偉哲重視農村發展,指示農業局積極推動社區參與農村再生計畫。楠西區照興社區及新營區姑爺社區的產業活化與生態保育相當具有特色,昨(30)日獲審查小組決議通過。截至目前為止,臺南市已通過農村再生計畫的社區累計108個,未來將持續輔導通過之社區依計畫願景實際執行。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楠西區照興社區主要產業多以種植果樹、養蜂為主,主要作物為芒果、芭樂等水果。社區青年眾多,如昇鋒蜂場蔡勝峰、農芒楊沁涓、窯窯woody林中成等人,留在社區就業生活,為社區帶來希望。社區內還有一座雄偉壯觀的萬佛寺及永興吊橋,不僅是居民休憩活動的公共場地,也是知名觀光景點。照興社區與社區內的業者、農民、民宿業者相互合作,連結社區資源景點,發展出以社區食農教育與體驗DIY的體驗遊程,社區希望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實現「打造影響世界的食農教育社區」的發展願景。
農業局長李芳林表示,新營區姑爺里相傳是鄭成功的妹婿故居,人稱「楊姑爺」因而得名,社區產業以種植青割玉米與貴黍等作物為主,作為畜牧產業及社區獨特工藝-貴黍帚使用,姑爺社區具貴黍種植、採收、曝曬、製作貴黍帚、銷售等完整的一條龍產業優勢,為保存這獨特傳統工藝,社區推出迷你掃帚作為社區特色小物,兼具攜帶方便與驅吉避凶的寓意,社區希望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傳承社區文化及傳統工藝,活絡社區居民,並希望遊子與旅人都能再次回到姑爺,實現「造一條姑爺回娘家的路」的發展願景。
本次通過的二個社區為楠西區第3個及新營區第2個通過農村再生的社區,黃偉哲市長期盼照興社區及姑爺社區通過農村再生計畫後,帶動更多社區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凝聚社區的力量,讓在地產業活化、文化保存及生態保育得以發展。

台南市大內區公所甜根子草花海迎中秋大內九月雪浪漫登場

台南市大內區公所甜根子草花海迎中秋大內九月雪浪漫登場。(記者蔡金旺攝)
 【本報記者蔡金旺台南報導】中秋佳節前夕,大內獨具特色的「甜根子草花海」已經如九月飄雪般在河畔盛開。台南市大內區公所今(29)日舉辦「在大內,等一場九月雪」活動,搭配農特產市集、社區營造成果展以及政令宣導闖關活動,凝聚地方居民情感,也讓大內在歷經地震風損後,注入觀光新活力。
台南市長黃偉哲下午親自出席活動,與在場市民一同欣賞甜根子草美景,也呼籲民眾把握一個月的花期,在接下來的連假週末,全家大小一同來欣賞九月雪美景,也藉機品嚐大內農特產,以及安排周邊景點旅遊,留下美好回憶。
黃偉哲表示,今年大內區代表性經濟作物如酪梨、芒果、木瓜等因天災受損,收成大幅減少,農民承受壓力,希望甜根子草花海不僅成為浪漫的「九月雪」意象,也能與市集、食農體驗結合,吸引更多遊客購買在地農產品,支持農友,實踐「災後復原 × 經濟振興」的核心目標。
大內區公所特別選在甜根子草盛開的季節,於曾文溪二溪大橋西側堤防道路熱鬧登場,活動吸引約2,000人參與。隨著秋風吹拂,片片白絮隨風搖曳,如九月飄雪般浪漫迷人,成為最佳拍照打卡美景。現場規劃農特產市集、社區營造成果展、政令宣導闖關、集章換好禮、即拍即印留念服務及食農教育體驗等豐富內容,成功將花海美景與地方經濟串連。
活動現場除展售酪梨、木瓜、芭樂等農產與特色小吃攤位外,也結合年度社區營造計畫「穿越百年看見大內」成果展,透過不同角度詮釋大內故事,展現居民對土地的深厚情感。同時,農友張明發的社造計畫「農夫帶路—曾文溪畔桃花源」也同步亮相,呈現地方創意與農村特色。
除了觀光市集,現場還設置寓教於樂的趣味闖關,包括登革熱防疫、防災、衛生及廉政等主題,民眾透過互動遊戲完成任務,可兌換食農體驗券。活動也推出限量即拍即印服務,完成指定任務即可將「大內九月雪」的美景帶回家留念。另有串聯地方特色景點的集章換好禮活動,鼓勵遊客深度探訪大內。
大內區長陳俊達指出,此次活動不僅是觀光推廣,更希望藉由甜根子草花海提升大內在台南觀光版圖中的定位。未來將持續結合地方特色、社區能量與農業資源,打造大內成為遊客認識台南山水人文的必訪亮點,推動地方產業與經濟發展。

臺南大滿貫七社區全國發光齊獲衛福部金卓越社區選拔肯定

臺南大滿貫七社區全國發光齊獲衛福部金卓越社區選拔肯定 。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114年度衛生福利部「金卓越社區選拔」成績揭曉,臺南市表現再創高峰,為歷來最佳成績,由市府社會局輔導參選的7個社區全數獲獎,展現社區發展能量與特色風貌。其中,善化溪美社區榮獲本市首座「銅質卓越獎」殊榮,關廟東勢社區與南區大恩社區獲得「卓越獎」,新化區東榮社區與學甲區新榮社區分別摘下績效組「優等獎」,北區華德社區及新市區社內社區則獲頒績效組「甲等獎」,成績紅不讓。市長黃偉哲特別致贈紅榜,表達對得獎社區的祝賀與肯定。
黃偉哲市長除向七個獲獎社區表達祝賀,更感謝全市672個社區、區公所及社會局的共同努力。黃市長強調,社區發展是建構幸福城市的根基,因有幹部與志工們的投入,市政各項福利政策才能深入基層。未來市府將持續推動社區培力與選拔,鼓勵更多社區投入,讓臺南成為「全國最有愛、最溫暖」的幸福城市。
社會局長郭乃文指出,本次獲銅質卓越獎的「善化溪美社區」以和樂、幸福、共生、永續為發展主軸,透過關懷據點、合作社、小旗艦方案與環境改善計畫,成功為偏鄉注入活力,打造老少安心的生活環境。這是溪美社區繼108年榮獲卓越獎後,再度躍升全國舞台,充分展現持續深耕的成果。榮獲卓越獎的「關廟東勢社區」則以女性為主力推動宋江陣,彰顯性別平等與文化傳承,並以志工傳授竹編技藝,促進代間交流,展現社區凝聚力;「南區大恩社區」則積極與伊甸基金會合作,推展身心障礙服務,社區志工群亦會定期前往機構內與住民們互動,打造無「礙」的共生社區。
表現同樣亮眼的績效組優、甲等社區,亦展現多元風采。「新化東榮社區」以卡哇依志工隊注入熱情,並運用大目降文化區營造友善場域,延續去年金點獎榮耀,再度榮獲優等肯定;「學甲新榮社區」則透過劇團、耆鼓隊、廣播劇,讓廟埕成為幸福舞台,並以多元志工組織推動社會永續;「北區華德社區」結合特色公園辦理親子活動,拉近居民情感距離,翻轉都市冷漠;「新市社內社區」則以台文班深耕文化教育,並創新發展白蓮霧產業,為社區永續奠基。此次優等與甲等社區分別可獲得衛生福利部頒發15萬元與10萬元獎勵,以資鼓勵。
社會局長郭乃文表示,此次臺南市參選的7個社區能在全國舞台上全數獲獎,揮出漂亮的全壘打成績,展現出台南社區深厚的能量與特色,這是市府與社區共同努力的成果。未來社會局將持續協助各社區精進發展,推動數位行銷與跨域交流,讓臺南的社區故事被更多人看見,並朝向「共生、共好、共榮」的目標邁進。

臺南市下營區地方創生三案獲肯定農業升級文藝復興生態永續並進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下營區公所攜手地方創生團隊提出的「下營區地方創生計畫」,於今 (114) 年9月24日通過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審查,總經費1,610萬元,獲經濟部、文化部及內政部國土署等中央補助1,250萬元。計畫涵蓋四大面向,包括「健康食農見學SDGs永續社區觀光基地」、「A贏文藝復興及文創加值」、「下營國小北側生態步道改善」及「武承恩公園西側湖畔步道改善」,展現產業、文化與環境的多元結合。
下營素有「農產五寶」-白鵝、文旦、蠶桑、黑豆及臺南16號越光米,近年更發展香草療癒與有機農業。「健康食農見學計畫」以一畝田香草莊園為核心,推動食農教育、遊程體驗與特色商品,並結合校園合作,打造六級產業示範基地;「A贏文藝復興計畫」由透南風文化創意公司執行,串聯在地文學、工藝與宗教文化,辦理小旅行、文藝嘉年華及文創品開發,重現「臺灣工藝之父」顏水龍等藝術家的文化能量;兩項環境改善計畫,以下營市中心的武承恩公園為主題,打造文化生態綠廊,由區公所推動,營造友善休憩與生態水岸,將吸引逾2萬人次造訪。
臺南市長黃偉哲表示,下營地方創生計畫展現農業、文化與生態三軸並進,不僅回應高齡化與人口外移挑戰,也為青年返鄉與產業轉型創造契機。市府將持續與中央合作,讓臺南成為地方創生典範。
經濟發展局張婷媛局長指出,此次核定案展現中央跨部會、跨領域整合能量。地方創生不只是產業發展,更涵蓋文化加值與公共空間營造。市府將透過創生專案辦公室輔導,攜手地方推動高齡友善、青年願意投入的宜居社區,為臺南注入永續新動力。

臺南市大內區公所時光之旅登場


臺南市大內區公所時光之旅走訪參與者合影。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大內區公所獲文化部及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支持辦理社區營造計畫,於昨日舉辦「時光之旅—往來大內古今」,透過珍貴老照片、在地故事進行實地走訪,帶領民眾穿越時光,認識大內豐富的百年歷史與人文風貌。
本次活動由大內區公所與參與社造計畫課程之在地生活觀察員們共同策劃,一行人以老照片為起點,上午前往二溪景觀大橋、堤防及二重溪吊橋頭遺址,探索大內交通史與河川地景,並欣賞秋季限定曾文溪畔甜根子草;隨後在百年中藥房義成堂進行DIY體驗,並由傳承第四代黃志澈堂主解說藥房歷史和中藥知識。下午則走訪大內早期庄役場、信用組合、米工廠、麻油間、農會戲院等景點,深入了解大內的政治發展與產業變遷,透過在地觀察員導覽解說,喚醒參與者對地方的情感連結。
此外,大內區公所將於9月29日下午在曾文溪畔二溪大橋堤防,舉辦2025「在大內,等一場九月雪」暨社區營造及災後振興成果活動,結合堤防甜根子草浪如雪美景、地方農特產展攤與社造成果展示,邀請民眾共同感受大內的多元魅力。
市長黃偉哲表示,大內除了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還有深遠的歷史脈絡以及珍貴的文化特色,藉由社區營造計畫的推動,讓地方的故事被發掘、梳理、紀錄與傳承,進而更凝聚在地社區持續發展的力量,讓更多人看見大內的美好。
區長陳俊達表示,藉由季節限定系列活動的推動,行銷大內的文史、產業、美景、自然生態,期盼吸引更多人走入這片土地,進而帶動地方發展。

臺南市大內區石林防災運動會為防颱暖身全民守護家園

大內區石林里防災運動會。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大內區石林里辦公處於昨日上午9點30分,在石子瀨沉砂池舉辦「2025年石林里防災運動會」,活動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進行,規劃「防水擋板小能手」、「沙包搬運」、「沉砂池巡查取物」、「地震保命三步驟」、「防災避難包準備」、「登革熱巡倒清刷」等六大關卡,吸引約120名里民踴躍參加,透過體驗學習強化防災知識。
臺南市大內區石林里自主防災社區致力於推動防災應變及宣導,更曾獲得水利署特優社區的肯定。此次由里長率領志工團隊辦理防災運動會,以創新的方式將防災意識深入社區,讓不同年齡層的里民都能輕鬆學會應變技巧,也特別因應中度颱風「樺加沙」來襲,藉由活動加強全民防颱意識,展現社區齊心守護家園的決心。
市長黃偉哲特別指出,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面對颱風及豪雨威脅,市府持續推動「防災社區、全民參與」的政策,期望每一個里鄰都能形成自助互助的力量。他強調,樺加沙颱風來勢洶洶,呼籲市民務必提高警覺,這兩天應確實檢查排水設施、準備緊急避難包與儲備飲水食物,落實颱風前的各項準備,以保障家園安全,亦可善用「台南水情即時通」手機APP,隨時掌握最新防颱資訊。
臺南市大內區長陳俊達也在活動中表示,石林里防災運動會不僅展現社區自主能量,更呼應市長政策,將防災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他強調基層力量是城市韌性的基石,市府將持續與社區攜手,確保面對災害時人人都能即時應變。

臺南市仁德將軍區長交接兩區區政無縫接軌

臺南市仁德將軍區長交接兩區區政無縫接軌。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於仁德區公所及將軍區公所舉行區長交接典禮,由民政局局長姜淋煌親自監交。仁德區區長黃素美陞任市府參議;其遺缺由將軍區區長許博森調任,將軍區區長則由安南區副區長張介軍陞任,順利完成交接,確保區政運作延續。
黃素美於仁德區長任內積極推動區政建設,涵蓋社區營造、便民服務及公共工程協調等面向,深獲地方肯定。此次調任市府參議,將以多年基層歷練持續投入市政推動。
新任仁德區長許博森行政歷練完整,熟悉基層業務,市府期許其延續既有施政基礎,並結合地方特色,持續推動公共建設與社區發展。新任將軍區長張介軍曾任安南區主任秘書、副區長,對地方需求瞭解深入,市府勉勵其善用行政專長,積極推動建設並強化與民眾溝通,提升區政效能。
市長黃偉哲表示,基層區政是市府最直接面對民眾的服務窗口,區長肩負重要角色。此次人事調整,除感謝卸任區長的付出,也期勉新任區長盡快上手,延續市政規劃並貼近地方需求,讓政策更貼近民意,營造宜居城市。

臺南市大內區公所簽訂防災支援協定結合教育訓練強化救災能量


大內區公所急收容安置暨救災民生物資支援簽約。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臺南市大內區公所於昨日舉辦「緊急收容安置暨救災民生物資支援簽約儀式」,並結合「114年防災協作中心聯繫會報暨教育訓練」,邀集石林里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佛教慈濟基金會、祥和小隊及各里辦公處等約55人參與,共同強化災害應變能量。
在簽約儀式中,公所與高雄市返老還童防癌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范振鍊執行長及其團隊簽訂「緊急收容安置支援協定書」,未來災時將提供位於頭社里的文教中心做為安全收容場所;四海露營用品社咼永達負責人則支援帳篷、睡袋等器材租賃;允承團膳有限公司劉其維經理將提供災民與救災人員的餐食;大圓生命企業(太原道壇)則捐贈枕頭、涼被及睡墊50組,作為避難收容處所之用。
市長黃偉哲表示,防災協作中心的核心在於整合志工與民力,補足災害現場人力缺口,讓有限的政府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區長陳俊達也強調,此次透過簽訂多元化防救災支援協定,並結合教育訓練交流,不僅深化公私部門合作,也逐步建構更堅實的大內防災網絡,守護鄉親安全。

臺南市大內區公所簽訂防災支援協定結合教育訓練強化救災能量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大內區公所於9月15日舉辦「緊急收容安置暨救災民生物資支援簽約儀式」,並結合「114年防災協作中心聯繫會報暨教育訓練」,邀集石林里水患自主防災社區、佛教慈濟基金會、祥和小隊及各里辦公處等約55人參與,共同強化災害應變能量。
在簽約儀式中,公所與高雄市返老還童防癌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范振鍊執行長及其團隊簽訂「緊急收容安置支援協定書」,未來災時將提供位於頭社里的文教中心做為安全收容場所;四海露營用品社咼永達負責人則支援帳篷、睡袋等器材租賃;允承團膳有限公司劉其維經理將提供災民與救災人員的餐食;大圓生命企業(太原道壇)則捐贈枕頭、涼被及睡墊50組,作為避難收容處所之用。
市長黃偉哲表示,防災協作中心的核心在於整合志工與民力,補足災害現場人力缺口,讓有限的政府資源發揮最大效益。區長陳俊達也強調,此次透過簽訂多元化防救災支援協定,並結合教育訓練交流,不僅深化公私部門合作,也逐步建構更堅實的大內防災網絡,守護鄉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