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試所研發粒狀芻料成為梅花鹿主要芻料。(記者 凃政宏 攝)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南報導】為推廣我國芻料加工之應用技術,畜產試驗所
歷經4年時間研發之粒狀芻料生產技術,並與福興鄉農會總幹事林坤宏簽署技術
授權,建置國內第一座國產粒狀芻料加工設備及生產鏈,以自動化設備完成盤固
草、尼羅草、狼尾草、青割玉米及甜燕麥等優質國產牧草之粒狀芻料生產,供應
國內畜牧業所需。
畜試所副所長程梅萍指出,「臺灣位於亞熱地區,盤固草、尼羅草等牧草在夏
季生長旺盛,但午後易有雷陣雨,不利田間乾草調製及維持芻料穩定供應。粒狀
芻料生產技術可於乾季大量生產,保存期長,可以克服此問題。」粒狀芻料的生
產流程分為芻料細切、營養調整、粒狀製作及降溫包裝等步驟,過程繁瑣及嚴謹
,原料以優質牧草為主,分析每批材料的成分後,再添加營養物質及微量元素,
用科學標準調整原料的營養價值後再製粒,維持芻料品質穩定。畜試所亦針對鹿
、羊等小型動物開發完全混合日糧等基礎配方,提供各類動物生長期所需,讓動
物食得更健康又方便。粒狀芻料生產技術也能依據飼主自身需求客製化生產,方
便草食動物餵飼,降低飼養者的工作量,未來搭配自動化餵飼的發展,更能達到
省工節時的目的,大幅減輕牧場的經營負擔。
程梅萍表示,福興鄉農會原本僅從事初級牧草生產,透過粒狀芻料生產技術自
動化生產,以在地生產在地利用方式,降低對進口牧草之依賴,粒狀芻料可以放
置半年,更能長期穩定供應畜牧業所需,是降低經營成本及提升競爭力的新選擇
。未來也能利用稻稈、糠麩、毛豆莢等農業副產物,增加循環再利用的管道,改
善農副產物處理問題。粒狀芻料的纖維含量低、營養價值高、草食動物適口性佳
,且保存時間長及應用方便,將是未來國內草食經濟動物及伴侶動物的新型態飼
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