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彙整: 交通新聞

台南市溪埔中路拓寬暨新闢銜接烏橋中路工程啟動黃偉哲改善溪北往南科塞車

台南市溪埔中路拓寬暨新闢銜接烏橋中路工程啟動 黃偉哲:改善溪北往南科塞車 。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總經費近10億元的南121線溪埔中路拓寬暨新闢道路銜接烏橋中路工程,今(16)日上午舉行動土典禮,台南市長黃偉哲親自出席主持,並表示由於南科帶動地方發展已外溢至溪北地區,目前麻豆、佳里等地前往南科下麻善大橋後須經善化胡厝寮社區,除影響社區寧靜外,更易造成塞車,溪埔中路拓寬後,不僅有效分流車潮,解決通勤塞車問題,更讓南科與溪北產業生活圈緊密連結。
黃偉哲表示,南121線溪埔中路拓寬暨新闢道路工程,是南科園區聯絡溪北的重要道路建設,完工之後將提供南科更便捷的交通,對於南科的交通順暢、帶動地方的繁榮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黃偉哲感謝中央補助該項工程近八成的經費,也感謝市議會通過墊付款,讓工程提早開工。期盼能如期如質完工,讓市民能享受便捷的交通。
工務局表示,南市府向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爭取補助,另加上市府自籌配合款,總工程經費約9.54億元,用以辦理南121線溪埔中路拓寬暨新闢道路銜接烏橋中路工程,工程範圍北起麻善公路(台19甲線)與溪埔中路(南121線)交叉口,向南延伸至豐年橋前,拓寬路段長約1.9公里,寬度則由現況9~10公尺雙側拓寬至18公尺。
工務局補充,本工程另新闢的路段是從豐年橋北側往西南延伸至烏橋中路,長度約1.3公里,新闢路寬與拓寬路段同樣為18公尺(含1座橋梁)。整體工程的拓寬及新闢路段總長約3.2公里,採雙向4車道設計,預計於116年8月完工。
工務局強調,因應南科迅速發展,為解決大批上下班人潮的交通問題,市府先前在台南科學園區特定區北側,開闢10-30M計畫道路(今北園五路)及5-40M計畫道路兩條聯外道路,10-30M計畫道路(今北園五路)北起市道178線興農路,南與南科RD16-49新闢道路(今北園五路)銜接,已於111年10月25日完工通車。另5-40M計畫道路起點(安定東路與直加弄大道口)向東延伸,銜接北園五路,也已於113年1月15日完工通車。
此外,針對國道8號與北外環道路進入新港社大道的車流問題,新港社大道路口轉向工程已於113年完工,北外環樹谷聯絡道則預計115年4月完工。同時,市府也積極向交通部爭取國8交流道改善及南133路口立體化工程,以及烏橋中路向北跨曾文溪銜接市道173線新闢道路工程,待各項聯外交通工程完工後,可望進一步增加南科路網的服務範圍及效能。
今日動土典禮,包括內政部次長董建宏,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國科會南科管理局局長鄭秀絨,立法委員陳亭妃、郭國文、林俊憲,市議會副議長林志展,市議員李偉智、李文俊、陳秋宏,立委王定宇、謝龍介服務處代表,及各議員服務處代表皆出席共襄盛舉。

799大台南公車南嘉臺鐵無限搭定期票9/15正式上線


黃偉哲開啟嘉嘉南生活圈公共運輸新時代。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眾所期盼的「799大台南公車+南嘉臺鐵無限搭」TPASS定期票方案於今(15)日正式上線,台南市長黃偉哲今日在記者會中宣布,即日起台南市通勤族月付799吃到飽,即可無限次搭火車往返嘉義地區各車站,後續也會陸續推動涵蓋嘉義地區公車與YouBike的票種,開啟嘉嘉南生活圈公共運輸新時代。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民利用台鐵往返嘉義縣、市平均每月有超過16萬人次的通勤量,是相當緊密的生活圈,台南市率先推出「799大台南公車+南嘉臺鐵無限搭」TPASS定期票方案,原本通勤族如購買台鐵定期票平均每月花費3000至6000元,現在只要799元即可吃到飽,絕對省錢有感。
黃偉哲指出,大眾運輸最重要的就是使用率,政府補助首要目的是減少民眾自己開車、或使用自己其他交通工具付出的時間、燃料以及環境成本,而這些通通由政府來做,推出無限搭乘定期票,是一項讓民眾贏、政府贏、環境也贏的重要政策。他特別感謝交通部及嘉義縣、市政府共同為嘉南地區的民眾謀福利,歡迎嘉義、台南民眾一起來支持,共同融入嘉南生活圈。
交通局長王銘德說明,這次推出的「大台南公車+南嘉臺鐵無限搭」定期票方案定價799元,以既有的MeNGO平台發行,服務範圍涵蓋包含臺南境內公車、YouBike外,更納入台南、嘉義沿線的台鐵23個車站,北起嘉義大林站、南至台南中洲站、沙崙支線,適用範圍超過80公里。
除了「799大台南公車+南嘉臺鐵無限搭」定期票方案之外,後續也將進一步聯手嘉義縣、市推出「嘉嘉南跨境999定期票方案」,服務範圍再擴充嘉義縣、市市區客運路線、公路客運、幸福巴士/小黃路線和當地YouBike,目前也加緊和兩縣市協調平台上架和程式修改等作業。
799方案於上周三(10日)開始預售以來大獲好評,短短5日已售出600張,為了讓在地市民都能輕鬆快速購買,市府特別在新營火車站設置短期TPASS實體服務據點,提供購卡、加入會員、買方案及過卡等一站式服務,即日起至10月14日止,每周一至周五每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有專人服務。
今日的記者會,包括市議會蔡育輝、沈家鳳、王宣貿、陳秋宏等議員親自出席,立委林俊憲、賴惠員、陳亭妃及各議員服務處均派員參與。

臺南市環狀自行車道成型三館自行車道悠遊行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應臺南市立圖書館為新興自行車騎乘熱點,市長黃偉哲表示,交通局已規劃「三館自行車道」騎乘路線,沿途可串聯臺灣歷史博物館、市圖總館及奇美博物館,新規劃的自行車道路線約18公里,已於沿途增設相關自行車路線指示牌面,結合原有「雙館自行車道」路線,完成總長共計約58公里的三館環狀自行車道,邀請民眾前來體驗。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表示,台南市現有「雙博物館自行車道」路線,起點自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沿山海圳綠道銜接至九份子重劃區,往南可抵達安平歷史文化園區,途經安平舊部落,可再串聯至黃金海岸龍崗海景天橋,再經黃金海岸自行車道上溯二仁溪至奇美博物館,全長約40公里。該路線不但可以連結山海圳綠道,也可藉由二仁溪水岸自行車道串聯全國自行車道路網的環島山線與環島海線,讓親近台南的民眾一邊漫遊一邊探索台南市豐富的歷史人文及自然景觀資源,也可連結九份子重劃區及生態池周邊小徑接往鹽水溪堤頂自行車道,是本市最著名的自行車道。
局長王銘德指出,為提供更多元的自行車道路線,交通局將現有「雙館自行車道」再銜接台一線等路段構成環狀自行車道路線,綜整規劃出「三館自行車道」路線。其中,自臺灣歷史博物館至市圖總館行經慶和路一段、長和路一段、永安路、仁愛街、中正南路、正南三路、康橋大道;自市圖總館至奇美博物館行經康橋大道、東橋八街、東橋一路、中山南路、中華路、中華東路一段至三段、大同路二段至三段、文賢路一段,相關自行車導引牌面已建置完成,民眾可多加利用。局長王銘德也籲請其他行經三館自行車道的其他用路人注意交通安全、禮讓行人與自行車,以維護良好的交通安全環境。

成大醫院直通高雄茄萣台南101都會公車今通車 


黃偉哲表示串聯重要節點讓市民通勤就醫更快速省時。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政府推動市區公車路網重整,首條以「路線直捷、班次加密」為特色的全新路線「101都會公車」今(3)日正式通車,市長黃偉哲親自出席記者會宣布啟航。該路線自成大醫院出發,途經台南東區、北區、中西區與南區,最終延伸至高雄茄萣,全程串聯醫療院所、學校、火車站與商圈等重要節點。黃偉哲表示,希望藉由本路線的開通,提供市民更快速、穩定且舒適的通勤選擇,滿足日常通學、就醫與休閒等多元交通需求。
黃偉哲表示,101都會公車的通車,象徵市區公車路網重整邁入新階段。新路線以高運量、大型車輛與密集班次為特色,主要行駛於交通主要幹道,與生活公車、厝邊公車形成清楚分工,打造多層次的公共運輸服務網絡。
他補充,101路串聯南區、喜樹、灣裡至高雄茄萣,亦連接成大醫院、永康總圖與台南車站等重要據點,不僅便利市民通勤與就醫,茄萣地區的學生若要前往南一中或市區學校,也可透過單一路線直達,大幅節省時間、提升效率。
黃偉哲強調,101路的規劃是依據過去運量與實際需求調整,展現市府對市民交通需求的重視與回應。他也指出,市府正全力推動捷運系統,目標爭取於明年動工;此外,立體停車場自其上任初期的3座,增至目前13座,未來亦將持續強化整體交通建設,全面提升台南的運輸服務品質。
交通局長王銘德指出,因應全國大客車駕駛人力短缺的挑戰,市府積極推動市區公車路網重整計畫,透過優化路線、引進新業者,為公車服務注入新活力。截至114年8月為止,市府已新闢3條路線,並完成8條路線的調整與增班,市區公車整體運量較去年同期成長7%。此次101都會公車在克服人力與系統整合等挑戰後順利通車,未來102至107路也將陸續上線,持續擴大服務範圍,提升運輸品質。
台南市政府表示,原有的1路公車已正式轉型為「101都會公車」,並由府城客運繼續營運。該公司長期深耕台南至茄萣路線,結合地方需求與路網規劃,將原起訖點從台南火車站延伸至成大醫院,並於尖峰時段規劃部分班次延駛至府城客運永康場站。整體路線行經市立圖書館、成大醫院、台南火車站、林百貨、新光三越新天地、鹽埕、南區公所、喜樹、灣裡,直達高雄茄萣,兼顧就學、就醫、休閒與觀光等多元交通需求。
公共運輸處說明,101都會公車每日提供88班次服務,其中38班延駛至永康地區。尖峰時段班距縮短至10至20分鐘,離峰時段則為20至30分鐘,有效提升整體服務品質與搭乘便利性。市府鼓勵市民多加使用市民卡與TPASS月票方案,最低每月只需299元,即可無限次搭乘大台南公車所有路線,不論通勤、就醫或休閒旅遊,皆可享受經濟實惠又便利的公共運輸服務。
今日啟航記者會於南區灣裡萬年殿舉行,市議員朱正軒、周麗津、林美燕皆親自到場,立委林俊憲、陳亭妃服務處及各議員服務處亦派代表出席,表達對交通建設的支持。

0728/0802大豪雨車輛泡水或外力毀損慰助申請即日起書面線上同步受理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於7月28日至8月2日期間,遭逢大豪雨與後續西南氣流引起強降雨,造成本市多處行政區淹水災情,為降低民眾財損壓力,台南市政府比照丹娜絲颱風車輛泡水或外力毀損慰助標準,針對受損車輛後續維修費用(含報廢)提供慰助金,即日起受理申請至8月29日止,提供書面及線上雙軌申請方式。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表示,市長黃偉哲相當重視民眾在豪雨災情所造成財產損失,指示儘速提供相關慰助,並要求採取最便民的方式提供受災民眾來提出申請。
交通局指出,車輛慰助標準比照丹娜絲颱風車輛泡水或外力毀損慰助標準,車輛修理(或報廢)補助上限為汽車(含大型重機)1萬元、機車(含掛牌微型電動二輪車)2千元。倘汽機車修理或減損金額,不及慰助額度,將以實際修理或減損金額慰助。
車主可直接向車輛泡水所在地區公所填單申請,並備妥行車執照影本、金融機構存摺封面影本、車輛泡水證明(如照片、影片等)及車輛泡水減損或滅失費用證明文件(如維修發票、維修收據、車輛報廢證明、載明車輛受損事實之車輛轉賣過戶契約或國稅局核發災害損失證明等文件之一),區公所受理民眾申請後會立即進行審核,經審核符合慰助資格者將撥付慰助金。市府另提供一站式線上申請窗口,不方便至區公所辦理民眾亦能由「臺南市一站式整合服務」網站(https://onestop.tainan.gov.tw/)來做申請,所需準備資料與書面申請一樣,僅需轉換成電子檔上傳即可。
交通局提醒,申辦期限即日起至114年8月29日止,請民眾至車輛受損發生地區公所申辦或透過市府一站式整合服務平台提出申請,如有相關問題可洽各區公所或交通局裁決中心詢問(06-2600622)。

台南市政府推動府城有禮人本交通新文化系列宣導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為深化人本交通理念、精準守護高齡者用路安全,台南市政府推動「府城有禮 人本交通新文化」系列宣導活動,以不同族群風險為基礎,發展分齡宣導策略,針對高齡者族群啟動延伸行動,特別結合父親節期間辦理路老師高齡交通安全宣導活動,邀請具備交通部認證資格的講師深入社區據點,透過互動課程、生活化教材與實境模擬,引導長者強化風險辨識能力與正確用路行為,實踐尊重、共融、安心的交通文化,打造高齡友善的宜居城市。
市長黃偉哲表示,交通安全不只是政府的責任,更是市民朋友共同維護的基本素養。台南市道安團隊正透過分齡教育策略,讓人本交通價值進入每一個年齡層與生活場域,對長者而言,正確用路觀念與風險意識尤為重要,尤其在年節或家庭聚會期間,更應透過家人關懷與陪伴的鏈結,植入長輩的日常觀念與用路行為,特別呼籲市民朋友趁著父親節之際,攜手守護家中長輩的出行安全,從自身理解人本交通及安全用路觀念做起,也進一步傳達給家中長輩,以實際行動共同守護安全用路環境。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表示,台南市65歲以上高齡人口已超過37萬人,突破總人口2成比例,隨著人口高齡化結構趨勢,近年來高齡事故比例也逐漸偏高,根據交通部道安資訊平台統計顯示,114年1-5月高齡者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佔整體事故49.3%、受傷人數佔整體事故16.4%,顯見高齡長者用路風險遠高於其他年齡層,而交通事故對於長者更容易導致嚴重傷亡狀況,因高齡者身體機制逐漸退化,往往導致反應力降低、視力與聽力退化等情形,面對突發狀況時較難即時應變;同時也因身體相對脆弱,受到撞擊時較容易發生重傷或死亡,更凸顯高齡交通安全宣導教育的重要性。
局長王銘德表示,經分析台南市常見高齡者事故肇因,包括恍神、緊張、心不在焉分心駕駛、轉向未依規定、未保持行車安全間隔、闖紅燈、未依規定穿越道路等,肇事型態則以機車自撞、人車穿越道路所致事故居高。路老師活動課程設計也針對這些重點肇因及事故型態,結合社區周邊高風險路段口宣導,過程中除提醒長輩生活周邊常見交通事故情境,同時也擷取實際事故影像作為教材,並針對高齡者常見的NG行為進行說明與演練,引導長輩認識自身交通行為能力與潛在風險,且進一步理解正確的用路觀念,逐步建立安全用路意識,降低事故風險狀況。
局長王銘德表示,目前全市已有82位合格「路老師」於各社區據點提供宣導服務,並結合民政、社政及衛生醫療等體系跨域推動,持續擴大宣導觸及範圍,包含社區鄰里、宮廟、活力文康車、行動醫院及長照機構等多元場域,將交通安全觀念落實於高齡者的生活日常。王局長強調,人本交通文化的落實,不應僅止於設施建置與法令規範,更須從日常行為的細節做起,透過教育宣導與關懷引導長者建立正確用路習慣。市府團隊將持續從教育(Education)、工程(Engineering)與執法(Enforcement)三大面向,強化高齡交通事故防制作為,實踐安全共融的用路環境,朝向世代友善、長者安心的幸福城市邁進。

大台南公車駕駛暖心服務乘客稱讚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公共運輸處近日接獲新南國小附幼的老師及小朋友們親手繪卡要向駕駛長吳晨恩大哥哥表達謝意,原來是學校選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公車作為校外教學的交通方式,讓小朋友除了學習搭乘公車上車前要先招手、下車要按鈴、及搭車要刷卡等乘車基本禮儀外,對於0左路的公車駕駛親切招呼與開車平穩,更是讓師生們印象深刻,見證駕駛良好的身教,給予五顆星好評!
交通局局長王銘德表示,市長黃偉哲相當重視與長者、學童與弱勢族群的交通需求,要求交通局積極推動溫暖無障礙的公共運輸服務,許多公車駕駛繁忙的勤務中不忘展現服務熱忱,紛紛獲得乘客讚許,透過不同管道接獲多起民眾感謝公車駕駛的溫馨訊息,正是大台南公車落實人本精神的最佳證明!
公運處代理處長蔡世勛表示,據了解,新南國小附幼學童於校外教學後搭乘市區公車0左路返回學校。在校外教學前,小朋友首先運用老師拍的探路照片進行戶外教育的導覽,再討論搭公車的支付方式和幣值;接著認識搭公車的安全和禮貌,最後繪製行前通知單,讓小朋友對於搭乘公車更為期待,紛紛直呼「搭公車囉!」、「按鈴下車」。
公運處代理處長蔡世勛表示,行程結束後老師更在google留下五星好評並留言「他眼見是幼兒,就請我們稍等,他將車子右傾降低,再讓小朋友上車,並且熱情打招呼。…吳哥哥開車擔心幼兒安全,會確認他們有座位或站穩了才啟程,開車不疾不徐。並不忘老師要在哪一站下車,以免老師照顧小孩忙到忘記,下車前寶貝們一起向吳哥哥道謝」。吳姓駕駛長的溫暖貼心,展現高品質的專業服務,深獲乘客高度肯定,也為大台南公車注入滿滿的人情味。
代理處長蔡世勛強調,公運處每日常接獲民眾反映的案件,均秉公平公正原則處理,對於表現優良的駕駛均轉請公車業者嘉勉表揚,並列入日後優良駕駛票選名單之一,反之若是服務不佳者定要求業者查處並強化職能訓練,同時透過稽查、評鑑等方式,引導業者與駕駛共同精進,亦期許同業的良性競爭,發揮最大之服務熱忱來提升整體服務品質。民眾若搭乘公車時遇到優秀駕駛時,也希望能在現場給予駕駛長正面肯定或打氣鼓勵,共同為營造更美好的公共運輸環境努力,形塑大台南公車的優質文化。

臺南市交通局辦理公車從業人員服務品質提昇講座及拍攝教學影片精進駕駛服務視障乘客上車SOP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公車駕駛為服務乘車民眾的第一線人員,台南市政府交通局為提升本市公車整體服務品質,開辦2場「公車從業人員服務品質提昇講座」,規劃「視障乘客上車SOP教學」課程,邀請民間無障礙協會團體對本市6家公車業者駕駛授課,並同步拍攝教學影片,幫助公車駕駛朋友精進身心障礙等交通弱勢族群之服務SOP,營造視障乘客友善及安全的乘車品質。
局長王銘德指出,因觀察到常有視障民眾有搭乘公車的需求,特別邀請社團法人臺南市無障礙協會連惠蘭理事及邱麗夙常務理事,直接移師客運公司講授「視障乘客公車上車SOP教學」課程,以精進公車駕駛朋友服務視障乘客技能。另因駕駛勤務繁忙,調訓不易,特別責成公共運輸處將課程拍攝成教學影片,以利駕駛於勤前教育或休息空檔時觀看學習。
公共運輸處代理處長蔡世勛表示,首次開辦「視障乘客上車SOP教學」課程,由各客運業者派第一線司機和各層行政主管參加,可讓駕駛了解視障乘客實際需求及精進服務視障乘客上下車服務流程,並透過駕駛沉浸式演練與講師指導服務要領同步拍成教學影片,駕駛朋友直呼課程深具實用性與專業性,日後的影片教學更能讓駕駛能隨時點閱學習,實在太方便了。本次講座除讓駕駛長們高度認同外,亦肯定交通局提升公共運輸服務品質的決心。
代理處長蔡世勛表示,公運處每年均辦理多場無障礙服務與安全講座,邀請民間無障礙協會等團體或專家學者擔任講師,並要求客運公司駕駛必須輪流參加訓練,並實際操作相關設備。每年度的公車評鑑作業中亦將低地板公車服務SOP、場站無障礙設施納入重點評鑑項目。期許公車運將朋友能互相學習,也希望市民朋友在遇到表現優異的駕駛時能多給予鼓勵,並體諒因此造成的短暫延誤時間,讓大台南公車成為交通弱勢族群的最佳交通工具。期許台南市所有公車駕駛長可將課程內容學以致用,以自身職業為榮並發揮最大之服務熱忱。

台南市政府仁德地區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地方說明會蒐集民眾意見

台南市政府仁德地區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地方說明會蒐集民眾意見
【民進日報記者凃政宏台南報導】台南市政府交通局今(26)日辦理仁德地區鐵路立體化可行性研究地方說明會,說明規劃內容,並邀請立法委員、議員、里長等民意代表及民眾參與,交通局表示,經評估仁德區鐵路採高架改建較為可行,民眾所提建議,交通局將納入規劃考量。
局長王銘德表示,仁德區之中正路平交道距離仁德車站僅約110公尺,受仁德車站列車營運影響,平交道延滯情形較嚴重,且該處鄰近保安工業區,尖峰時段車流量大,因此地方不斷提出改善需求,另潭稅橋地下道常有淹水問題,且受限車道高度,車輛行駛不易甚至衍生交通事故,目前交通局已將該2處交通瓶頸納入鐵路高架範圍內,期待可解決當地交通問題。
副局長熊萬銀指出,本次說明會承蒙地方熱烈參與及提供許多寶貴建議,交通局將納入規劃考量,後續交通局亦將配合臺鐵公司審查修正報告書,待取得共識及行政作業完備後,將提送交通部審議,並爭取中央支持,後續如中央核定可行性研究,將由交通部鐵道局辦理綜合規劃、設計及施工。
交通局表示,專業規劃團隊依據「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作業要點」,針對工程技術、交通改善、經濟效益、財務等面向進行分析評估,仁德區鐵路採高架改建較為可行,高架範圍北端起自台86線高架橋下,南端至港尾溝溪,長約2.6公里,沿線可消除潭稅橋地下道及中正路平交道,惟因現有保安車站位於鐵路高架斜坡路段,須配合將保安車站北移,車站新址規劃於奇美博物館及十鼓文創園區之間,距車站現址約550公尺,後續車站可更新優化,提供當地更便利之公共運輸服務,現有之保安車站因屬市定古蹟,規劃將原地保留,後續可朝文化觀光用途發展,另仁德車站則可維持原地高架。鐵路立體化總經費初估約104億元。

臺南市第四幼兒園斬獲建築園冶獎雙項殊榮

第四幼兒園-戶外遊戲區。
【民進日報記者黃伃綵台南報導】臺南市政府新聞秘書吳幸樺表示,為提供優質、平價的幼兒教育服務及學習環境,臺南市積極向教育部爭取公共化幼兒園建設,其中第四幼兒園獲2.03億元新建園舍,該園舍成功整合了原散落於安南區的各分班,並為當地幼兒提供更安全、舒適、健康友善的學習空間。2025建築園冶獎日前公布獲獎名單,臺南市第四幼兒園新建工程一舉拿下「公共建築類」及「零碳永續特別獎」雙獎項;尤其今年增設的「零碳永續特別獎」,更是必須具備以「永續」價值為核心、落實綠建築的基本價值及低碳生活相關機制、打造「零碳」的友善環境等多重條件,方有機會獲獎。
市長黃偉哲表示,感謝教育部、立法委員及市議會的支持與經費挹注,這項獎項不僅是對學校及設計團隊用心的肯定,也是市政府推動永續建設的具體成果。同時也感謝設計單位及施工廠商的共同努力,並期許未來的校舍設計能進一步結合學校願景及課程、社區文化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持續打造具特色與防災韌性的幼兒園學習場域。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此次得獎不僅是對學校在規劃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努力的認可,也是對本局推動永續校園的肯定。未來教育局將繼續推動綠建築、無障礙設計及結合地方特色的校園,讓學生在充滿創意與環保理念的學習空間中成長,落實境教,實現低碳、健康與安全的永續發展。
教育局表示,第四幼兒園新建園舍由衍寬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偉基營造有限公司承造。新園舍設計強調環境永續,並於植栽綠化上展現創新。將園區內的舊芒果樹精心移植,並選用臺灣原生種植物及有利於誘蝶誘鳥的喬木灌木,適應海岸型氣候的綠化設計,增添生態環境。此外,園區內近40%的面積被綠地和透水磚覆蓋,有效促進雨水滲透,減少地面積水,是具有防災韌性的園所,而這些永續設計理念與實踐不僅提升了園所的學習環境,還使得第四幼兒園成功獲得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認證!